整改紀要表
『壹』 某單位會議記錄與會議紀要不規范怎麼整改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第一,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討論發言的實錄,屬事務文書。會議紀要只記要點,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對會議的主要內容及議定的事項,經過摘要整理的、需要貫徹執行或公布於報刊的具有紀實性和指導性的文件。
會議紀要根據適用范圍、內容和作用,分為兩種類型:(1)工作會議紀要。(2)協商交流性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由標題、日期、正文三部分組成。
(1)
標題
由會議名稱和文種組成。如《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研討會紀要》。
(2)
文件日期
成文日期通常寫在標題之下,位置居中,並用括弧括起。也可在文末右下角標明日期。
(3)
正文
正文可寫三部分,也可只寫前兩部分。
①在開頭部分應扼要地敘述會議概況。如會議的名稱、目的、時間、地點、人員、議程及主要收獲等。
②主體部分主要寫會議研究的問題、討論中的意見、作出的決定、提出的任務要求等。
一般有三種寫法:
一是概述法。即把會議上的發言內容、討論情況總結到一起,概述出來。這種寫法適用於小型會議。
二是發言記錄式寫法。按照會上發言順序,摘錄每個人發言的主要內容。此寫法主要用於座談會紀要。
三是歸納法。就是把會議中研究、討論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適用於規模較大、內容復雜的會議。寫作時,可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分條列項寫或擬小標題分部分、分層次寫。
總之,無論是哪種寫法,都要圍繞會議中心和目的選材、剪裁,突出重點。
③結尾的內容通常是提出希望、號召,要求有關單位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也可以在寫完主體部分後即全文結尾。
特點。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不能搞人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補齊。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違反紀實的要求。
2.表達的要點性。會議紀要是依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撰寫會議紀要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切忌記流水帳。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就是稱謂特殊性的表現。
會議記錄是當事人記錄會議情況以供備查的一種文體。
一般會議記錄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會議的組織情況,要求寫明會議名稱、時間、地點、出席人數、缺席人數、列席人數、主持人、記錄人等。另一部分是會議的內容,要求寫明發言、決議、問題。這是會議記錄的核心部分。
對於發言的內容,一是詳細具體地記錄,盡量記錄原話,主要用於比較重要的會議和重要的發言。二是摘要性記錄,只記錄會議要點和中心內容,多用於一般性會議。
會議結束,記錄完畢,要另起一行寫「散會「二字,如中途休會,要寫明「休會「字樣。
『貳』 監理會議紀要涉及到的整改問題需要施工單位的整改回復嗎
監理例會是來總監主持,甲方,施源工,三方參加。一般一星期開一次。主要討論上星期工地施工情況,下星期那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進度,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會議紀要完成後,各方需按照會議安排(比如,安全措施的落實,施工進度的加快,施工質量整改)開展工作,一般不需要回復的。
『叄』 施工單位整改不掉的東西,發監理通知好還是會議紀要好
會議紀要好。政不掉,發通知沒有用,可以書面向上級匯報處理。但是,監理的任務不是發一紙通知書就完成任務,要現場監督施工,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這樣才稱職。
『肆』 工程移交手續
整理竣工圖表,竣工圖必須由建設單位繪制。繪制必須與現場一致,變更部分必須標註明確,合理的反應實際情況。
施工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單,開工前施工項目部對工程的施工圖,設計資料進行會審後並按單位工程填寫記錄表,設計單位還應該填寫設計交底記錄。
材料、構件的質量合格證明,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出廠質量合格證,及進場復試報告。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這個記錄必須要認真填寫,並附有影像資料,和施工報驗單,單位人員簽字。
工程質量檢查評定和質量事故處理記錄,工程測量復檢、預檢記錄,工程質量評定資料、功能性試驗記錄。
結構和主要部位的試件、試塊、材料試驗、檢查記錄、永久性水準點的位置、構造物在施工過程中測量定位記錄。
『伍』 監事檢查發現一整年無經理辦公室紀要怎麼提整改意見
辦公資料保管措施不到位,有遺失會議紀要現象。希望完善規章制度,明確責任分工,切實做好辦公資料的保管存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