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斷流的治理
Ⅰ 黃河斷流的原因
黃河斷流 原因黃河斷流成因淺析
·
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太陽輻射的改變·
太陽黑子·內間冰期·流域狀況·森林覆容蓋率低和水土流失嚴重·人口和經濟迅速發展耗水量劇增·人口和經濟迅速發展耗水量劇增·水資源管理不協調·水費偏低和農業灌溉方式原始水資源浪費驚人
Ⅱ 黃河下游斷流的治理方法,要概括一點的。 和地上河的治理措施 也要概括一點的, 簡潔一點的。
黃河下游斷流的治理:(1)國家對黃河水進行統一的管理,合理分配黃河流域各地用水量,保證下游不斷流;(2)治理黃河上游的生態環境,提供植被覆蓋率;(3)必要時引長江水補給黃河下游水;
地上河的治理措施:(1)採取多種措施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減少入河泥沙量;(2)在黃河下游進行引小浪底水庫的水沖沙;(3)將來有條件時進行人工挖沙;
Ⅲ 查找資料,分析黃河斷流原因,並嘗試提出幾條保護黃河的建議
黃河斷流的原因分析:
黃河斷流主要集中在中游.黃河供水緊張的同時,用水回浪費極為普遍且頗為嚴重答。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低,同時,用水量增長加大了污水排放量,水資源的可利用量相對減少,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另一方面,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植被稀少,加上流域降水少,幹流附近用水量大,使得黃河斷流.
保護黃河的建議:
1.少放污水
2.保護水資源
3.保護植被
4.植樹造林
5.加強黃河治理
(你也可以了解一下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類型...與黃河斷流的原因相結合)
Ⅳ 黃河斷流原因
90年代以來,黃河下遊河道連年斷流,而且斷流時間越來越長。年黃河下遊河道斷流122天。1996年,至7月13日已斷流136天。持續的斷流,給黃河下游沿河地區。的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主要是東營地區。其它下游沿河地區。目前用水已過多。
1996年8月,黃河下游花園口站出現了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秒,水位94.37米,為該站有實測記載以來的最高水位。這是由於河槽嚴重淤積,灘槽高差減少的緣故。
目前,黃河引用水量每年已達300億立方米以上。山東用75億立方米,已超過分配的75億立方米。中游用60億立方米,少於分配水量可以用於下遊河道輸殺的水量約280億立方米,但下遊河道已發生淤積,沖沙流量不足。
近年來發生的情況,由於年徑流量偏枯,上下游用水過多,因此下游斷流。近年來水量少於16億t,由於水土保持減少了入泥沙2-3億t,但黃河下游輸沙水量減少,再由於下遊河道沒有很好整治,所以河床繼續淤高。
由上可見,目前黃河下遊河道斷流,河床淤積,洪水抬位高,其原因在年徑流量小,上下游用水太多,黃河年輸沙量太多,水沙調控不協調,遊河道整治不好,輸沙效果差,造成下遊河道淤積抬高,防洪能力降低。所以對黃河下游斷流和淤積都有不利影響,而二者又相互有聯系。黃河斷流和防洪都是重要的,必須同時考慮。
解決黃河下遊河道斷流和減少下遊河床淤積餓額對策,可能有:增大黃河水量,節約用水,小浪底水庫優化運行,上游幹流水庫雕水調沙,水土保持,下遊河道整治,下遊河道見沙等。
Ⅳ 近十多年 ,黃河流域每每出現斷流,這對黃河治理會造成什麼影響
生態問來題,沒水了,很多水自生動植物都沒法活了;
環境問題,沒水了,排污進了黃河,無法自凈;
生活問題,沒水了,兩岸的取水用水就是問題
生產問題,沒水了,工廠,企業的用水也會成為問題
PS:黃河由於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對比較完善,近十年幾乎不斷流了。請不要引述過早的資料。
Ⅵ 怎樣解決黃河下游斷流問題
黃河的特點是水少沙多,水沙運行過程不協調。黃河65%的水量來自蘭州以上,而90%的泥沙來自中游黃土高原,但二者在時間上常不相適應,當中游來沙多,上游來水少時,就造成河道的嚴重淤積,洪水位不斷抬高,威脅堤防安全。目前,上游興建了一系列梯級電站及控制性水庫,減少了汛期輸沙水量,使水沙運行過程更加不協調,泥沙更容易淤積,沿黃兩岸工農業用水的大量增加,也使輸沙水量相應減少,影響下遊河勢的惡化。
四十年來,加固加高了兩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實測花園口站22000m3/s設防);建成了三門峽、陸洋(伊河上游)、故縣(洛河上游)和東平湖等水庫;興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滯洪區及沿河護岸護灘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攔、下排、中間分滯」的防洪體系。但是,河底不斷加高,大堤質量不均,潛在危險很大;三門峽、東平湖水庫因淤積影響和庫區移民等原因,蓄洪運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滯洪區(在北金堤與臨黃河大堤之間)內有人口150萬,耕地 16.7萬公頃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區,使用時也很困難。因此,黃河的防洪問題仍十分嚴重。
黃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強和改善現有防洪體系,充分發揮現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鄭州鐵橋一高村間寬淺游盪性河段的治理,通過控導主流、穩定河勢的工程措施,變游盪性河道為流路固定的彎曲河道,是防止產生橫河、斜河,確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位於三門峽以下130千米處,是黃河幹流上最後一個峽谷水庫,興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緩解三門峽攔蓄洪水的壓力,控制三門峽與小浪底間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積65萬平方千米,按設計計算,小浪底工程可攔沙100億噸,相應減少下遊河道淤積77億噸(相當於20年的總淤積量),可長期保持有效庫容50億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還可以擔負20億立方米的防凌任務。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脅。每年可增加40億立方米的供水量。水電站總裝機156萬千瓦,保證電力24—30萬千瓦。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蓄清排渾、綜台利用為開發目標的大型水利工程,可減輕大堤和三門峽水庫的壓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並減少滯洪區的運用。
通過多種途徑減緩黃河下遊河床的淤積,逐步變地上河為地下河,是治黃的長遠目標。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庫攔沙、蓄水調節水沙運行過程及增水沖沙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使黃河下遊河床變淤為沖,從而實現根治的目標。
相繼興建小浪底、龍門、磧口三個庫容在100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估計可使黃河下遊河床40—50年內不增加淤積。配合溫孟灘、龍門至潼關間的灘地積淤,減淤年限還可延長。
在研究黃河治理對策方面,有的學者認為應在黃河下游進行人工改道,另闢新河。這種方案並不能控制洪水,也不能減少河道泥沙淤積,塑造新河初期很難確保安全,20年後又變為一條地上河,而且該方案影響人口250—300萬,難以妥善解決。
Ⅶ 黃河為什麼斷流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幾千年來也沒有發生過象當今這20多年來頻繁斷流的現象。 黃河的首次斷流出現在1972年,最初斷流時間只有十幾天,斷流也不是年年發生。進入90年 代以來,黃河下游斷流日趨嚴重,幾乎年年斷流,而且斷流的時間越來越長,斷流的河段也 越來越長。1995年,黃河斷流達153天;1996年,斷流136天;1997年斷流226天,一年中竟 然有2/3的時間斷流。無情的事實,宣告黃河已成為一條季節性河流。 黃河為什麼會斷流?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黃河水資源本來就不豐富。黃河流域地處半乾旱半濕潤地區,降雨量不多,黃河的 平均年徑流量約560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長江的l/20,位於全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比長江、 珠江、松花江都小。而且黃河徑流量一年之內變化很大,枯水期黃河流域基本不下雨,不少 支流都沒水了,幹流的徑流量也小,自然容易發生斷流。 二是隨著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黃河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90年代 初統計,沿黃各地區引用的黃河水量已達到4l0億立方米,占黃河水資源總量的70%以上,幾 乎快把黃河「掏空」了。黃河每年就這么500多億立方米的水,禁得起這么過度利用嗎? 三是用水浪費,水資源利用率很低。由於水價不高,人們不把節約用水當回事,因此黃 河流域工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現象。比如黃河流域的許多農田,灌溉方式 非常落後,大水漫灌,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的水都蒸發、滲漏了。如果採用噴 灌、滴灌,就能節約很多水。 可憐的黃河母親,乳汁本來就不多,大家你也爭我也搶,而且用的過程中還不知道珍惜 和節約,黃河母親能不變得憔悴嗎? 要想解決黃河斷流問題,讓老天爺多下點雨大概沒門兒,不發展工農業生產也不行。唯 一的辦法就是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的工農業,不要再向黃河母親無節制地索取了 1、上中游降雨量周期性減少,來水不足。 2、上中游經濟、人口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增長。 3、上中游用水超計劃,水資源利用率太低。 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幾千年來也沒有發生過象當今這20多年來頻繁斷流的現象。 黃河的首次斷流出現在1972年,最初斷流時間只有十幾天,斷流也不是年年發生。進入90年 代以來,黃河下游斷流日趨嚴重,幾乎年年斷流,而且斷流的時間越來越長,斷流的河段也 越來越長。1995年,黃河斷流達153天;1996年,斷流136天;1997年斷流226天,一年中竟 然有2/3的時間斷流。無情的事實,宣告黃河已成為一條季節性河流。 黃河為什麼會斷流?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黃河水資源本來就不豐富。黃河流域地處半乾旱半濕潤地區,降雨量不多,黃河的 平均年徑流量約560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長江的l/20,位於全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比長江、 珠江、松花江都小。而且黃河徑流量一年之內變化很大,枯水期黃河流域基本不下雨,不少 支流都沒水了,幹流的徑流量也小,自然容易發生斷流。 二是隨著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黃河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90年代 初統計,沿黃各地區引用的黃河水量已達到4l0億立方米,占黃河水資源總量的70%以上,幾 乎快把黃河「掏空」了。黃河每年就這么500多億立方米的水,禁得起這么過度利用嗎? 三是用水浪費,水資源利用率很低。由於水價不高,人們不把節約用水當回事,因此黃 河流域工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現象。比如黃河流域的許多農田,灌溉方式 非常落後,大水漫灌,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的水都蒸發、滲漏了。如果採用噴 灌、滴灌,就能節約很多水。 可憐的黃河母親,乳汁本來就不多,大家你也爭我也搶,而且用的過程中還不知道珍惜 和節約,黃河母親能不變得憔悴嗎? 要想解決黃河斷流問題,讓老天爺多下點雨大概沒門兒,不發展工農業生產也不行。唯 一的辦法就是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的工農業,不要再向黃河母親無節制地索取了 。 再加上:上中游降雨量周期性減少,來水不足。 2、上中游經濟、人口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增長。 3、上中游用水超計劃,水資源利用率太低。
Ⅷ 黃河為什麼會斷流
以前黃河時常斷流,現在為什麼不斷流了?這個水利工程居功至偉
黃河斷流是20年前經常發生的事情,黃河最下游的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測得的數據顯示,從1972年開始到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中,黃河都出現了斷流現象,平均4年3次斷流,1987年後甚至連年出現斷流現象。
本人小時候就生活在黃河岸邊,至今記得冬春季節去黃河河道中遊玩的情景,那時候黃河河道乾涸,只有一坑一坑的水窪,一動不動地躺在黃河河道中,完全不再是奔騰澎湃的黃河,有時候汽車可以從黃河兩岸來回對開,那時候黃河的斷流現象可以說是讓人觸目驚心。
黃河為什麼會斷流呢?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然原因,一個是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就是黃河本來水量就不夠大,其年徑流量只有550億噸,大約相當於長江的1/18,而且黃河流經的地區大部分都是乾旱半乾旱地帶,降水的季節性很強,所以黃河也是一條季節性河流,每年的夏秋兩季雨水多水量大,冬春季節雨水少水量小,特別是每年的晚春和初夏時節,是黃河水最少的時候。
然而黃河流經的地區也大都是我國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黃河流經的陝西、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其河道兩岸人口都比較稠密,人口稠密的地方工農業用水量就大得多,特別是農業灌溉用水,耗水量十分巨大,黃河在內蒙古乾旱地帶還造就了河套平原,正是因為那裡的人們引用了大量黃河水在當地農業上面才出現的,這些也就是人為原因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黃河水在上中下游的流經過程中,水量才會越來越少,以至於到了下游很多地方,每年缺水的時間都無水可用了,黃河當然也就斷流了。
1996年時,黃河利津水文站一年之中經歷了7次斷流,時長達136天,1997年時,利津水文站斷流天數更達到了226天,那時候若說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從入海流量來看完全名不副實。
但是從2000年之後,黃河就不再斷流了,時至今日也沒有出現過斷流的情況,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從2000年開始,小浪底水利樞紐一期工程竣工並發揮黃河水調蓄工作,基本也是在同一時期,黃河幹流綜合治理管制工作也得到加強並發揮較大效用,黃河斷流現象才停止了。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與濟源市之間,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幹流上,控制黃河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占其總面積的92.3%,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該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它的投入使用和運營,也代表著黃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揭開了新篇章
Ⅸ 黃河斷流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
黃河流域近年來降水量減少是黃河斷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氣侯變化的影響。綜合各種情況來看,致使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太陽輻射的改變
太陽輻射是地球氣候的能源,所以太陽輻射輸出量的改變勢必導致地球氣候的變化。根據觀測,20世紀70年代開始,太陽輻射量在不斷增強,地球氣溫不斷升高,蒸發加強,使我國黃河流域乃至華北、西北地區更加乾旱。
太陽黑子
根據觀測分析發現,亞洲東南部的季風氣候與太陽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一般情況下,在太陽黑子極值年附近,我國地面大氣環流中的季風成分大於行星風成分。20世紀90年代中期,處於太陽黑子兩個極值年之間,所以,我國的季風勢力較往年減弱,尤其表現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地區,使季風降水雨帶多徘徊於長江中下游地區,造成我國華北乾旱顯著(如1997年黃河斷流最嚴重)。
間冰期
根據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氣候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的周期長短不一。在大冰期之間是比較溫暖的大間冰期。在第四紀大冰期中,又分為幾個亞冰期和亞間冰期,而當今世界處在第四紀的亞間冰期,氣溫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黃河流域,出現乾旱氣候。黃河河南花園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間平均降水量減少12%。
大氣層透明度的變化
地表氣候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太陽輻射除受太陽本身變化影響外,到達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氣透明度的影響。火山活動對大氣透明度的影響最大,火山爆發噴出的灰塵能強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陽輻射,而對地面發出的長波輻射卻沒有顯著影響。據計算,火山塵埃散射太陽輻射的能力比散射地面長波輻射大30倍,塵埃反射太陽輻射的作用比大氣分子強得多。根據實測結果,火山活動較多的年份,相應地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也較少。1912年以後至20世紀90年代,北半球火山活動相對較少,大氣混濁程度減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因此氣溫增高,形成一個溫暖期,蒸發加強,氣候變得乾燥。
流域狀況
黃河流域大部分屬於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大約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徑流的補給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內分配不均勻,且年際變化大,天然河川徑流量658億立方米,實測年徑流量431億立方米。幹流最大年徑流量與最小年徑流量的比值為2~3。降水量本來就不充沛,水資源不足,進入溫暖期後蒸發加強,降水減少,旱情加重,水資源供求關系更加吃緊。最終導致黃河斷流現象出現。
下游補給
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該段黃河不僅得不到兩岸地下含水層的水源補給,反而要用河水下滲補給地下含水層,越是乾旱越是下滲嚴重。
上中游補給
黃河徑流主要來自於上中游以降水補給為主的地表徑流與地下徑流,流域內降水量的下降直接減少了徑流的水源補給量。
黃河斷流的人為原因
人類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對環境的破壞也是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森林覆蓋率低和水土流失嚴重
歷史上植被狀況的惡化對黃河斷流影響很大,在黃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後遭到人為的毀滅性破壞,直到今天,黃河流域的森林覆蓋率仍然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生態破壞的趨勢遠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於有所發展。水土流失量驚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態環境的惡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黃河洪災與斷流並存的歷史原因。
人口和經濟迅速發展耗水量劇增
20世紀50年代以來,黃河流域人口猛增,人類生產與生活規模無節制擴大,耗水量呈現急劇上升態勢。50年代時,黃河下游灌區灌溉140萬公頃農田,90年代灌溉面積上升到500萬公頃,工業生產用水也數十倍地增長。在50年代初期,黃河供水地區年均耗水量122億立方米,90年代初達到300億立方米,而同時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與50年代相比,90年代黃河下游非汛期來水減少24.5億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億立方米,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黃河水資源供遠小於求,斷流在所難免。
水資源管理不協調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節,黃河沿岸各地只從自身利益考慮,紛紛引水、蓄水、爭水、搶水,水資源管理混亂,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資源匱乏的程度。
水費偏低和農業灌溉方式原始水資源浪費驚人
黃河流經了我國北方重要的農業產區,農業灌溉用水即佔全河流用水總量的90%以上,而引黃渠每立方米水費僅為3.6厘錢,遠遠低於供水的生產成本,如此低廉的水價自然難以喚起人們的節約用水意識。目前,黃河流域共有水澆地500萬公頃,農業灌溉仍然主要採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區每公頃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達60立方米,粗放經營的農業生產方式使黃河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資源浪費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水體污染嚴重和水體質量不佳
隨著人口的劇增、經濟的發展,黃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體質量的明顯下降既影響了人體的健康,也降低了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銳。
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加速了氣溫的升高,蒸發量增大,降水減少,乾旱加劇。
海洋沙漠化
目前每年大約有18億噸的石油通過海上運往消費地。由於運輸不當或油輪失事等原因,每年約有180萬噸石油流入海洋。另外,還有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計,每年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達200萬噸~1500萬噸,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發。使參與水汽輸送的水量減少。同時又減少了海面的潛熱的轉化,使海洋減小了調節氣候的作用,產生"海洋沙漠化效應"。尤其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我國近海越來越顯著,直接影響我國的氣候、降水,使我國降水量有所減少。
人為熱釋放
隨著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長。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了380億噸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大氣的乾燥度,使陸地降水量減少。
沿海城市氣候的截流
由於城市的熱島效應造成市區與郊區之間的溫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熱力環流,其在大范圍氣壓梯度小時,表現比較明顯。在白天市區中心有強烈的上升氣流。這樣,市區因凝結核特別多,又有上升氣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區多,一般可增加5%~10%。近年來,我國東部城市化進程特別快,城市發展規模大,數量多,眾多的城市群對進入大陸空氣中的水分有明顯的"截流"作用,使之在當地產生降水,減少了進入內陸(如黃河中上游地區)的水量,使黃河主要補給區降水減少。
措施:
.植林種草,綠化大地,改善局部氣候植林種草,擴大植被覆蓋率,發展生態經濟,資源開發與水土保持相結合,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氣候,減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徑流。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黃河流域應重視對人口增長的有效控制,同時促使公民自覺地保護環境與水資源,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3.統一規劃、協調開發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統籌編制黃河水資源利用與調度方案,兼顧各地情況,充分發揮大型水利工程樞紐作用,攔蓄洪水調節徑流。
4.加收水資源使用費,促進節約用水實施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依法徵收水資源使用費,適當提高水價,以刺激人們的水消費觀念,喚醒節水意識,避免或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5.調整流域內的農業結構,減少用水量在流域內大力培育推廣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減少。
6.科學種田,實施節水灌溉新技術管灌、噴灌、滴灌、滲灌是國際上一致公認的節水灌溉新技術,節水灌溉每公頃農田用水量僅為傳統灌溉用水的1/5。黃河流域耕地面積寬廣,傳統灌溉方式普遍,節水灌溉新技術有著廣闊的市場,其節水潛力相當可觀。這不僅要在黃河中下游推廣,更應在黃河用水大戶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廣。
7.加強污水的凈化處理工作,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是工業節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體的凈化處理工作,盡可能地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節約用水。
8.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引長江水進入黃河是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緊張狀況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業和交通設備設計出吸熱存熱新器械,使交通和工業中釋放出的熱能被再利用。減少人為熱釋放,降低陸地上空氣的乾燥度。
10.減少洋面浮油通過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廢油,合理運油,減少入海石油。設計"洋面吸油器",對洋面定時"清掃"浮油,以減弱海洋沙漠化現象。
11.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普及使用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減少排放CO2,減緩"溫室效應"的作用,降低空氣乾燥度。
Ⅹ 治理黃河斷流的根本措施
黃河流域近年來降水量減少是黃河斷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氣侯變化的影響。綜合各種情況來看,致使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降水太少。人為原因:用水量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