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履職治理
『壹』 如何對金融領導人的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進行一定的規范與治理
會議指出,制定《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對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工作保障和必要業務支出進行系統規范的總體要求,將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制度體系建設和嚴格規范管理。
要按照依法依規、廉潔節儉、規范透明的原則,對中央企業負責人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培訓、業務招待、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通信等設置上限標准,明確禁止性規定,進行嚴格規范。
要嚴肅財經紀律,嚴禁公款用於個人支出。嚴禁企業按照職務為企業負責人個人設置定額的消費。取締企業用公款為負責人辦理的理療保健、運動健身和會所、俱樂部會員、高爾夫等各種消費卡。嚴禁用公款支付企業負責人履行工作職責以外的、應當由個人承擔的消費娛樂活動、宴請、禮品及培訓等各種費用,堅決制止與企業經營管理無關的各種消費行為。
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按照監管職責對所屬中央企業進行指導監督,各中央企業要對集團本部和各級企業進行規范管理,層層落實監管責任,逐級健全管理制度,逐級實施預算管理,逐級推進公開透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按照《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區國有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管理具體辦法。
『貳』 內部控制應用指南之組織架構運行之企業梳理治理結構中的「履職」什麼意思
即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和履職情況
履職是履行職責的意思,即在什麼職位間做了***..達到了***的效果,提高了***
『叄』 生態環境治理中政府應怎樣履行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關於「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責任規定,在生態環境治理中各級政府應當做到:
(一)樹立生態政績觀念
這是政府職能向生態文明建設回歸的關鍵。生態政績觀要求地方政府把資源、環境的成本效益納入考核目標,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標進行核算,增強政績成本意識,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決策失誤、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嚴格而明確的環保政績標准,提高生態建設權重,把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作為官員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實行重大生態破壞、重大環境事故等一票否決制,有效激勵地方政府積極履行環保職能。
(二)落實生態問責制度
強化政府生態職能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態問責制。
第一,明確生態考核指標體系,量化和細化考核條款。將嚴格的節能減排考核指標、生態評價指標和環境測評指標納入政績考核范圍。
第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遵循權責統一、有錯必究、過錯與責任一致、教育和懲戒結合的原則。
第三,加強制度建設,使生態問責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變環境責任集體負責而實際無人負責的狀況,建立離任官員生態環境責任跟蹤制度。
第四,以事前督責為主。實行生態問責制的目的不僅僅是追究官員的事後責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職能,做到事前督責和事後問責相結合。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態環境立法的指導原則。生態環境立法實行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制定科學的環境立法規劃,用生態系統方法促進環境法向生態法轉變,實現我國環境法的生態化,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
第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法規體系。合理有效的法律體系以及運作制度是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生態立法工作中必須明確生態權利,保護公民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權益。另外,在立法實踐中研究通過多方參與平衡相關方的利益,規范生態補償機制等,結合現行生態公益林地補償金政策出台生態補償規范,現行試點取得成熟經驗後,在更大范圍內逐步推廣。
第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在已頒布的《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及其相關環境,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力量理性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暢通社會組織和公民對生態環境事件的監督渠道。規范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制度,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政策和立法條款、規劃建設項目必須充分聽取公眾意見。落實「環保監督員制度,研究和探索企業環境行為審核審計制度」。協調執法機制和監督機制,強化各級執法部門監督責任,落實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 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肆』 如何改進工作服務不到位,進取不積極,工作不落實問題
要改進工作服務不到位,
進取不積極,
工作不落實問題
就要人工作人員執行力上下功夫!
『伍』 政府如何履職才能治理電子商務亂象
制定法律,然後按照法律來執行。
『陸』 在崗履職需哪些資料證明
今年來,我們吉首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吉首市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按照中央、省、州有關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整體部署,根據吉治辦發[2007]2號文件要求,我局組織專門人員對2006以來開展 今年來,我們吉首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吉首市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按照中央、省、州有關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整體部署,根據吉治辦發[2007]2號文件要求,我局組織專門人員對2006以來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回頭看,並對照市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吉首市對不正當交易行為自查自糾工作檢查評估細則》進行了檢查評估,通過宣傳發動、調查摸底、自查自糾、「回頭看」、整改提高等一系列工作步驟和措施,確保了我局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現將自查自糾情況匯報如下: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2006年的6月份,我局成立《吉首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並下發了《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實施方案》,並成立了由局黨政一把手任組長,局副職領導和紀檢組長任副組長、局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確定了專職聯絡員。同時召開了全局統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動員會,各股室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制定了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工作方案,層層健全機構,全局形成了縱橫管理、條塊結合、職權明晰的工作網路,為扎實開展專項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迅速動員提高認識2006年6月15日市局召開幹部職工會議,傳達了上級治理商業賄賂會議精神,專題研究治理商業賄賂工作並組織廣大幹部職工學習有關文件,統一思想,明確各階段工作目標和任務,力求做到早計劃、早部署、早動員。要求全體幹部職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提高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堅定信心,轉變作風,將專項治理工作落到實處,明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