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效果有待

治理效果有待

發布時間: 2020-12-15 08:39:12

Ⅰ 在治理霧霾方面我國取得的成效和人民的期待還有距離這是為什麼

取得的成效主要是工業污染,雖然有效果,但達不到要求,用電動汽車代替機動車才能解決尾氣排放的問題,這需要加大充電樁等基礎建設,帶動電動汽車的發展。

Ⅱ 鹽城市大豐市政法委下面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是做什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能知道待遇什麼更好

維穩的。

Ⅲ 如何看待大氣治理的成效

大氣污染治理要找到區分污染種類。以粉塵浮塵為例:煤堆場、建築施工場地、采專石場、屬沙場、碼頭等由於施工作業,粉塵浮塵較多,既對人體不好,也影響工作進度。鑒於上面的情況,人工採用噴灑水霧的方式來減少粉塵浮塵的含量。噴灑出的微細水霧附著粉塵顆粒,聚集後的濕潤粉塵顆粒達到一定重量後會自動下沉。

Ⅳ 如何看待北京霧霾的治理效果

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但已有很大改善,除此之外,也有以下因素的制約:
1、地形因素:京津冀地區西側是太行山脈,北側是燕山山脈,地形條件相對閉塞,靜穩天氣加上偏南風氣象條件,使得本地排放和外部輸送的污染物在山前快速堆積,導致沿山及山前地區也就是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最重。
2、工業排放原因:
京津冀地區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造成了京津冀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單位GDP排放強度大,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氮氧化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3倍。由於空氣具有流動性,大氣污染的傳輸具有外部性的特點,特定地區的空氣質量會受到毗鄰地區污染排放水平的嚴重影響,北京的大氣污染物一部分來自於河北省。

Ⅳ 在治理霧霾方面我國取得的成效和人民的期待還有差距這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關繫到經濟,政策和民生等社會各方面。
說得簡單一點,回就是停止污染答、治理霧霾的成本太高。霧霾主要污染物來源於工業污染、汽車尾氣、供暖燃煤等尤其是工業污染是重點,全年無間斷的污染,也是最該治理的一點。
但是很難治理,因為現在工業在經濟的比重很大,如果真的治理,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創傷,進而影響民生,影響社會安定,所以上面並沒有很強的決心治理。
再次,上級雖然也有一些治理的想法,但是很難落地,因為和地方領導的政績掛鉤。地方領導,每年都有經濟發展指標,要達到怎樣的一個百分比,真正治理,就會使經濟發展不達標,他不願意。
而地方的環保局啊什麼的,有一些根本不做事,有些雖然想做,但也做不了,因為他們說的不算,環保局說你們這樣的企業污染嚴重,按標准要停產,但是,地方領導說不能停產,環保局沒辦法。
建議你看一下柴靜的紀錄片《蒼穹之下》,可以了解不少

Ⅵ 社會治理有什麼問題亟待關注和解決

當前我國社會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在社會生活全球化和信息傳播網路化的情況下,國際國內面臨的問題也相互影響和交織在一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流動加快,管理好巨大流動人口任務繁重。多數城市的農村進城的流動人口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體系,在戶籍、就業、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面臨很多困難。.......管理好規模巨大的流動人口,涉及社會治理體制的方方面面,任務十分繁重。
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引發的矛盾沖突持續增多。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人口城鎮化又落後於土地城鎮化的問題比較突出。......
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變化,非公有制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關系緊張問題突出。我國初級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增勞動力數量在逐年下降,預計到「十三五」期間將會轉變為負增長。......
農村基層財政力量薄弱,一些地方的基層干群關系需要理順。在一些地方,基層事權和財權不匹配的情況比較突出,各種需要地方財政配套撥款的社會事務較多,雖然中央三令五申嚴禁「亂收費」,但一些地方政府在缺乏財源的情況下變換名目向群眾收費的問題仍屢禁不止。......
基層治理體制發生變化,需要重建把問題化解在基層的機制。......
收入差距擴大,分配不公問題成為引發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現階段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正在成為影響中國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引發各種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
群體性事件問題突出,各種新型社會風險需要高度重視。近年來,群體性事件問題在群眾中引起較大反響。...
另外,近年來頻繁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事件,也多具有難以預測和容易引起民眾恐慌的現代風險特點,需要高度重視。以上供參考。

Ⅶ 特色小鎮的發展與治理,公眾有哪些看法期待

主要有以下五點要求。一、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產業定位要精準,向做特、做精、做強發版展權;新興產業成長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效果明顯,能集聚產業、投資、人才、服務等要素,促進產業環境良好發展,帶動村鎮發展。

二、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整體格局和風貌具有典型特徵,建築彰顯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
三、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與產業融合發展。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水源、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
五、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規劃建設創新、社會服務創新、支持政策創新、鎮村融合創新,激發內生動力。

Ⅷ 對待解決治理亂的問題,有幾個建議:以亂治亂——把真老虎看成紙老虎,以亂智強——把紙老虎看成真老虎。

君不仁,臣不忠,則可以霸王矣 這叫做君主不講仁愛,臣下不講忠心,就可以因此統一天下了。 六反第四十六 原文 畏死遠難,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貴生之士」。學道立方,離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學之士」游居厚養,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語曲牟知,偽詐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辯智之士」。行劍攻殺,暴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活賊匿奸,當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譽之士」。此六民者,世之所譽也。赴險殉誠,死節之民,而世少之曰「失計之民」也。寡聞從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樸陋之民」也。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嘉厚純粹,整谷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戇之民」也。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怯懾之民」也。挫賊遏奸,明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謟讒之民」也。此六民者,世之所毀也。奸偽無益之民六,而世譽之如彼;耕戰有益之民六,而世毀之如此:此之謂「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譽之,世主聽虛聲而禮之,禮之所在,利必加焉。百姓循私害而訾之,世主壅於俗而賤之,賤之所在,害必加焉。故名賞在乎私惡當罪之民,而毀害在乎公善宜賞之士,索國之富強,不可得也。 古者有諺曰:「為政猶沐也,雖有棄發,必為之。」愛棄發之費而忘長發之利,不知權者也。夫彈痤者痛,飲葯者苦,為苦憊之故不彈痤飲葯,則身不活,病不已矣。今上下之接,無子父之澤,而欲以行義禁下,則交必有郄矣。且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長利也。故父母之於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今學者之說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愛之道,是求人主之過父母之親也,此不熟於論恩,詐而誣也,故明主不受也。聖人之治也,審於法禁,法禁明著,則官法;必於賞罰,賞罰不阿,則民用。官治則國富,國富則兵強,而霸王之業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挾大利以聽治,故其任官者當能,其賞罰無私。使士民明焉,盡力致死,則功伐可立而爵祿可致,爵祿致而富貴之業成矣。富貴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此謂君不仁,臣不忠,則不可以霸王矣。 夫奸必知則備,必誅則止;不知則肆,不誅則行。夫陳輕貨於幽隱,雖曾、史可疑也;懸百金於市,雖大盜不取也。不知,則曾、史可疑於幽隱;必知,則大盜不取懸金於市。故明主之治國也,眾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愛子也倍父,父令之行於子者十母;吏之於民無愛,令之行於民也萬父。母積愛而令窮,吏威嚴而民聽從,嚴愛之策亦可決矣。且父母之所以求於子也,動作則欲其安利也,行身則欲其遠罪也。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親以厚愛關子於安利而不聽,君以無愛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養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故母厚愛處,子多敗,推愛也;父薄愛教笞,子多善,用嚴也。 今家人之治產也,相忍以飢寒,相強以勞苦,雖犯軍旅之難,飢饉之患,溫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憐以衣食,相惠以佚樂,天飢歲荒,嫁妻賣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為道,前苦而長利;仁之為道,偷樂而後窮。聖人權其輕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棄仁人之相憐也。學者之言皆曰「輕刑」,此亂亡之術也。凡賞罰之必者,勸禁也。賞厚,則所欲之得也疾;罰重,則所惡之禁也中國。夫欲利者必惡害,害者,利之反也。反於所欲,焉得無惡?欲治者必惡亂,亂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賞必厚矣;其惡亂甚者,其罰必重矣。今取於輕刑者,其惡亂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無術也,又乃無行。是故決賢、不肖、愚、知之美,在賞罰之輕重。且夫重刑者,非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賊,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盜,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內之邪,此所以為治也。重罰者,盜賊也;而悼懼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於重刑名!若夫厚賞者,非獨賞功也,又勸一國。受賞者甘利,未賞者慕業,是報一人之功而勸境內之眾也,欲治者何疑於厚賞!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傷民,輕刑可以止奸,何必於重哉?」此不察於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輕止也;以輕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設重刑者而奸盡止,奸盡止,則此奚傷於民也?所謂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細,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加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謂輕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聖有諺曰:「不躓於山,而躓於垤。」山者大,故人順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輕刑罰,民必易之。犯而不誅,是驅國而棄之也;犯而誅之,是為民設陷也。是故輕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輕罪之為民道也,非亂國也,則設民陷也,此則可謂傷民矣! 今學者皆道書策之頌語,不察當世之實事,曰:「上不愛民,賦斂常重,則用不足而下恐上,故天下大亂。」此以為足其財用以加愛焉,雖輕刑罰,可以治也。此言不然矣。凡人之取重賞罰,固已足之之後也;雖財用足而後厚愛之,然而輕刑,猶之亂也。夫當家之愛子,財貨足用,貨財足用則輕用,輕用則侈泰。親愛之則不忍,不忍則驕恣。侈泰則家貧,驕恣則行暴。此雖財用足而愛厚,輕利之患也。凡人之生也,財用足則隳於用力,上懦則肆於為非。財用足而力作者,神農也;上治懦而行修者,曾、史也,夫民之不及神農、曾、史亦明矣。老聃有言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夫以殆辱之故而不求於足之外者,老聃也。今以為足民而可以治,是以民為皆如老聃。故桀貴在天子而不足於尊,富有四海之內而不足於寶。君人者雖足民,不能足使為君天子,而桀未必為天子為足也,則雖足民,何可以為治也?故明主之治國也,適其時事以致財物,論其稅賦以均貧富,厚其爵祿以盡賢能,重其刑罰以禁姦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貴,以過受罪,以功緻賞,而不念慈惠之賜,此帝王之政也。 人皆寐,則盲者不知;皆嘿,則喑者不知。覺而使之視,問而使之對,則喑盲者窮矣。不聽其言也,則無術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則不肖者不知。聽其言而求其當,任其身而責其功,則無術不肖者窮矣。夫欲得力士而聽其自言,雖庸人與烏獲不可別也;授之以鼎俎,則罷健效矣。故官職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故無術者得於不用,不肖者得於不任。言不用而自文以為辯,身不任者而自飾以為高。世主眩其辯、濫其高而尊貴之,是不須視而定明也,不待對而定辯也,喑盲者不得矣。明主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然則虛舊之學不談,矜誣之行不飾矣。 譯文 害怕死亡,逃避危難,本是投降敗逃的人,世俗卻稱譽他們是珍惜生命的雅士。學做神仙,設立方術,本是違反法治的人,世俗卻稱譽他們是大有學問的文士。游手好閑,給養豐厚,本是社會的寄生蟲;世俗卻稱譽他們是有能耐的人。歪理詭辯,玩弄智巧,本是虛偽巧詐的人,世俗卻稱譽他們是辯士智士。行俠舞劍,喜斗好殺,本是凶暴而冒險的人,世俗卻稱譽他們是剛強威武的勇士。包庇大盜,隱藏壞人,本是該判死刑的人,世俗卻稱譽他們是仗義捨身的名士。這六種人,是社會輿論所贊美的。奔赴國難,獻身君主,本是捨生取義的人,世俗卻貶斥他們是失多得少的人。見聞很少,服從命令,本是保全法令的人,世俗卻貶斥他們是淺薄愚昧的人。盡心耕作,自食其力,本是創造財富的人,世俗卻貶斥他們是沒有才能的人。品德優異,單純朴實,本是正派善良的人,世俗卻貶斥他們是蠢笨呆板的人。重視命令,謹慎辦事,本是尊重君主的人,世俗卻貶斥他們是膽小伯事的人。打擊賊人,止住奸人,本是提醒君主的人,世俗卻貶斥他們是奉承討好的人。這六種人,是社會輿論所詆毀的。奸詐虛偽而無益於國家的六種人,社會上是那樣地贊美他們;努力耕戰而有益於國家的六種人,社會上卻這樣地詆毀他們:這就叫做六反。平民從私利出發稱贊前六種人,當代的君主聽到虛名而尊重這些人,而得到尊重的,一定會得到好處。百姓從私害出發話毀後六種人,當代的君主受世俗蒙蔽而鄙視他們,而受到鄙視的,一定會受到迫害。結果聲譽和賞賜歸於私下干壞事、應當判罪的人,而詆毀和迫害卻給了為國家做好事、應當獎賞的人。這樣還想求得國家的富強,是不可能的事。 古代有句諺語說:「執政好比洗頭一樣,即使會有一些頭發掉落,仍是必須洗頭的。」看重掉頭發的損耗而忘記促使頭發生長的好處,是不懂得權衡利弊的人。針刺癰瘡是痛的,吃葯是苦的;因為苦痛的緣故就不刺癰和吃葯,就救不了命,治不了病。現在君臣相交,沒有父子間的恩澤,卻想用施行仁義去控制臣下,那麼君臣之間的交往必定會出現裂痕。況且父母對於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賀,生了女孩就把她殺了。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懷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賀,是女孩就殺了的原因,是考慮到今後的利益,從長遠利益打算的。所以父母對於子女,尚且用計算利弊相對待,何況是對於沒有父子間恩澤的人呢?現在學者游說君主,都要君主拋棄求利的打算,而採用相愛的原則,這是要求君主有超過父母對於子女的親情,也就屬於不善於談論恩澤問題的謊言和欺詐了,所以明君是不接受的。聖人治理國家,一是能詳細地考察法律禁令,法律禁令彰明了,官府事務就會得到妥善治理;二是能堅決地實行賞罰,賞罰不出偏差,民眾就會聽從使喚。民眾聽從使喚,官府事務得到妥善處理,國家就富強;國家富強,兵力就強盛。結果,統一天下的大業也就隨之完成了。統一天下,是君主最大的利益。君主懷著統一天下的目的來治理國家,所以他根據能力任用官員,實行賞罰沒有私心。要讓士人民眾明白,為國家盡力拚死,功勞就可建立,爵祿就可獲得;獲得爵祿,富貴的事業就完成了。富貴是臣子最大的利益。臣子懷著取得富貴的目的來辦事,所以他們會冒著生命危險力、事,竭盡全力。死而無怨。這叫做君主不講仁愛,臣下不講忠心,就可以因此統一天下了。 奸人在一定能被察覺的情況下,才會戒懼;在一定要受懲罰的情況下,才不敢再犯。在不能被察覺的情況下,他就會放肆;在不會受懲罰的情況下,他就要橫行。把廉價的東西放在冷僻之處,即使是曾參、史{魚酋}這樣有修養的人也有偷竊的嫌疑;把百金放置在鬧市中,即使出名的盜賊也不敢取走。不被察覺,曾參、史紹就可能在暗處於壞事;一定察覺;大盜就不敢在鬧市上取走放置的百金。所以明君治理國家,多設耳目,重罰罪犯,使民眾由於法令而受到約束,不靠廉潔的品德而停止作惡。母親愛護子女要倍於父親,然而父親嚴令子女的效果更十倍於母親;官吏對於民眾沒有愛心,然而對於民眾發號施令,其效果更要萬倍於父親。母親過分寵愛子女,命令就行不通;官吏運用刑罰的威嚴,命令就能讓人服從。採用威嚴的略好,還是仁愛的策略好,由此也就可以決斷了。況且父母寄希望於子女的,行動上是想讓他們安全有利,做人上是想他們不去犯罪。君主對於民眾,危難時就要他們拚死作戰,安定時就要他們盡力耕作。父母懷著深厚的愛,把子女安排在安全有利的環境中,但子女卻不聽父母的話;君主在不用愛與利的條件下要求民眾為自己出死力,命令卻能行得通。明君懂得這些,所以不培養仁愛之心而加強威嚴之勢。所以母親對子女厚愛,子女多數不好,是因為寵愛的結果;父親不偏愛,常用體罰,子女多數,很好,是因為嚴厲的結果。 現在普通人家治理產業,用忍受飢寒來相互勉勵,用吃苦耐勞來相互督促,即使遭到戰爭的災難,荒年的禍患,仍然能吃飽穿暖的,一定是這種人家;用吃好穿好來相互愛憐,用安逸享樂來相互照顧,遇到災荒年月,賣妻賣兒的,一定是這種人家。所以把法作為治國原則,雖在開始時艱苦,日後定得長遠益處;把仁作為治國原則,雖有一時的快樂,日後必定困苦交迫。聖人權衡法和仁的輕重,選擇利益最大的一方,所以用法來相互強制,而拋棄仁人的相互憐愛。學者的話都說要減輕刑罰,這是亂國亡身的方法。大凡賞罰堅決,是為了鼓勵立功和禁止犯罪。賞賜優厚,想要的東西就會迅速得到;刑罰重,厭惡的東西就能很快禁止。要想得到利益的人必然厭惡禍害,禍害是和利益相反的東西。違反自己的慾望,怎能不厭惡呢?要想治理好國家的人必然厭惡動亂,動亂是安定的反面。因此迫切希望治理好國家的人,賞賜一定優厚;非常厭惡動亂的人,刑罰一定很重。現在主張輕刑的人,不太厭惡動亂,也不太想治理好國家。這種人不但不懂策略,也不懂道理。因此判斷一個人賢與不賢、笨與智的方法,在於他對賞罰輕重的看法。況且重刑,不單是為的懲罰人。明君的法度是供人度量行為的准則。懲治大盜,不只是懲治大盜本身;如果只是懲治大盜本身,那不過是懲治了一個死囚。對小偷用刑,不只是懲治小偷本身;如果只是懲治小偷本身,那不過是懲治了一個苦役犯。所以說:嚴懲一個壞人的罪行來禁止境內的姦邪,這才是懲治的目的。受到重罰的是盜賊,因而害怕犯罪的是良民。想治理好國家的人對重刑還有什麼可顧忌的呢!至於優厚的賞賜,不只是獎賞功勞,還可以勉勵全國民眾。受到賞賜的樂於得利,未得賞賜的羨慕受賞者的功業。這是酬勞一個人的功業而勉勵了國內民眾。想治理好國家的人對厚賞還有什麼可顧忌的呢!現在不懂治國的人都說:「重刑會傷害民眾,如果輕刑已能制止姦邪了,何苦定要實行重刑呢?」這是不懂得治理國家的言論。用重刑能制止的,用輕刑未必能制止;用輕刑能制止的,用重刑一定能制止。因此君主設置重刑的條件下,姦邪全能得到制止;姦邪全能得到制止,這怎麼會傷害民眾呢?所謂重刑,是要使奸人得到的利益小,而君主給予的懲罰重。人們不想因小利而蒙受大罪,所以姦邪必被制止。所謂輕刑,是要使奸人得到的利益大,而君主給予的懲罰輕。人們嚮往大利而不怕犯罪,所以姦邪制止不了。所以先聖有句諺語說:「人不會被高山絆倒,卻會被小土堆絆倒。」山大,所以人們會小心遵循;土堆小,所以人們粗心大意。要是實行輕刑,民眾一定忽視它。民眾犯了罪而不處罰,等於驅使國人犯罪而拋棄他們;讓人犯了罪再加以懲罰,等於給民眾設置了陷阱。因此,輕刑正如會使民眾不經意而摔跤的小土堆。因而把輕刑作為治理民眾的原則,不是導致國家混亂,就是為民眾設置陷阱,這才叫傷害民眾啊! 現在的學者都稱引典籍中歌功頌德的話,而不考察當代的實際情況,說什麼:「君主不愛民眾,賦稅總是很重,於是民眾因用度不足而怨恨君主,所以導致天下大亂。」這是認為使百姓財用富足並施加仁受,即使減輕刑罰,國家也可以治理好。這話就不對了。大凡受到嚴懲的人,本來就是在財用富足後才犯罪的;即使 財用富足後君主加以厚愛,並進而使用輕刑,還 是會走向混亂的。母親溺愛子女,提供的財貨 足夠他們花用了;財貨足夠花用,他們就會濫 用;一旦濫用,就會揮霍無度,溺愛子女,就 不能堅決加以約束;不能堅決加以約束,就會 使他們驕橫放縱。揮霍無度,家境就會貧困;驕 橫放縱,行為就會暴虐。這就是財用富足並加 以厚愛、使用輕刑造成的禍患。大凡人的本性, 財用富足了,就會懶於勞作;君主軟弱了,就 會放肆地干壞事。財用富足還努力勞作的,只 有古代的神農;君主治國手段軟弱而自己行為保持美好的,只有曾參、史{魚酋}。民眾比不上神農、曾參、史紹是很清楚的。老子有話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因為危險和恥辱的緣故,在滿足之後不再要求什麼的人,只有老子。現在認為使民眾富足就可以治理好國家,這是把民眾都看作老子了。所以夏桀貴為天子而不滿足於自己的尊貴,富有四海而不滿足於自己的財寶。做君主的縱然使民眾富足,但不能使他們富足得像天子一樣,而夏桀也未必以天子為滿足;那麼縱然使民眾富足,又怎麼能用來作為治國的原則呢?所以,明君治理國家,順應時務來獲得財物,確定賦稅來調節貧富;厚賞爵祿使人們竭盡才能,加重刑罰來禁止姦邪;使民眾依靠出力得到富裕,依靠功業獲得尊貴。因犯罪受到懲罰,因立功獲得獎賞,而不考慮仁慈恩惠的賞賜,這是通往帝王大業的政治措施。 人都睡著了,就不知道誰是瞎子;都不說話,就不知道誰是啞巴。睡醒後讓他們看東西,提問題讓他們來回答,那麼啞巴、瞎子就原形畢露了。不聽他言語,沒有本領的人就不能發現;不讓他任職,沒有德才的人就不能發現。聽他說話而責求他有相應行動,讓他任職而責求他能把事辦成,那麼沒有本領、德才不好的人就原形畢露了。要想得到大力士,卻光憑自己介紹,普通人和烏獲就無法加以區別。把巨鼎大案交給他們舉,是疲弱還是勇健就表現出來了。所以官職是試驗人們才能的巨鼎大案,讓他們辦事,是愚蠢還是聰明就區別出來了。所以沒有本領的人從君主不檢查自己言論中取利,德才不好的人從君主不任用自己辦事中取利。君主不檢查他的言論,他就自吹善辯;君主不任用他辦事,他就自命高明。當代君主迷惑於他的善辯,輕易相信他的高明,從而尊重他們;這是不等看東西就斷定他眼明,不等說話就判定他口才好,這樣,啞巴和瞎子就無從得知了。明君聽取言論一定要責求實用,觀察行為一定要責求功效,這樣,虛偽陳腐的學說就沒有人再談了,虛妄自大的行為就掩飾不住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