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糞污治理
A. 湖南省財政廳關於下達2015年畜禽養殖糞污治理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的通知
建議你打電話去省財政廳咨詢一下,不過,最省時方便的是找第三方機構咨詢,消息准確,與他們合作,能申報成功的機率也高。
B. 養殖場糞污治理項目節束一年後,糟遇環保處罰20萬該怎麼辦
養殖場糞污治理項目節束一年後,糟遇環保處罰20萬估計有制度。
固體糞便處理工藝
豬場產生的糞便進行人工收集打包,沖洗的糞便在沉渣池沉積後進行收集打包,收集打包在堆糞處進行短期堆肥發酵後作為農業有機肥出售給附近的蔬菜基地、苗圃和稻田養魚戶。對場內生產的尿液和污水採取雨污分流、干濕分離,進行二次厭氧發酵處理,雨水由專門的排水系統直接外排,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美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尤其重要。養殖污染已成為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瓶頸,規模養殖場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成了養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實行雨污分離,減少沼氣池廢物處理量。雨水溝的建干糞堆放處,
堆放處必須防雨防滲,並定期清運。堆放處地面要全部硬化,四周建浸出液收集溝,收集溝與沼氣池連通。堆放處容積大小視養殖場規模而定,通常每10頭豬(或1頭肉牛、2頭奶牛、2000羽肉雞、500羽蛋雞)糞便堆放所需容積為1立方米。
建沉渣池
對沖洗的糞便及其他固體物質進行二次收集。
建沼氣建方博環保糞污處理裝置,對糞便、尿液及污水進行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可滿足場內生活及部分生產能源,降低生產成本。沼氣池大小視養殖場規模而定,每10頭豬(或1頭肉牛、2頭奶牛)所需沼氣池容積約為2立方米。
建污水、尿液貯存池
建設能容納2個月以上的污水、尿液產生量的池子。
糞便生產有機肥
如果養殖場自行生產必須有明確的糞便入庫單、有機肥出庫和銷售證明,糞便提供給專業有機肥廠利用的,應有廠家接收證明材料及生產銷售記錄。大約4噸畜禽糞便可生產1噸有機肥。
建沼液總貯存池及配套設施
用於貯存沼液。在總貯池周圍鋪水泥板進行硬化並安裝水泥柱鐵網圍欄,以免發生全事故。在生物濾池四周栽種小葉榕進行綠化。不但有利於美化場區環境,還可吸收大氣質,過濾、凈化空氣,減輕異味,改善場內環境。
將畜牧業、種植業、林業、漁業等有機結合起來,走立體養殖、綜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路子。實行互為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大力發展生態型、環保型養殖業,積極推廣「豬-沼-果」、「豬-沼-菜」、「豬-沼-魚」等生態養殖模式,實現多級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C. 我國畜禽養殖糞污治理現狀和趨勢如何
畜禽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但是圍繞畜禽養殖環境污染防治及其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嚴重滯後,目前與畜禽養殖業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有《畜牧法》(39、40條)、《水污染防治法》(21條)、《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和《環境影響評價目錄》中對畜禽養殖業污染也進行了部分規定,在這些法律法規中僅對畜禽養殖業糞便、污水污染防治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強。
2000年以來專門針對畜禽養殖環境污染治理制定了有關標准,包括《畜禽養殖污染管理辦法》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596—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 81—2001)、《畜禽糞便無害化技術規范》(NY/T 1168—2006),由於這些標准在具體操作中難以實施,加上畜禽養殖因市場影響導致的多變化,在標準的實際監督管理中無法實現。現有法律法規不能滿足我國畜禽養殖環境保護管理。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中投入了大量的經費,中央政府每年投入幾十億元,已經在全國建成了幾千萬戶用沼氣池和上千處大中型沼氣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相對於我國數量巨大的養殖場、小區和養殖戶而言,還遠遠不夠。
D. 松江要取締家禽養殖嗎
任何一個地方,直接取締家禽養殖,做法都是比較簡單粗暴的,大概也是於法版無據的。一般的權做法是控制養殖業健康發展,自2007年以來,上海積極開展畜禽不規范養殖整治,對城市化較快的近郊實行退養或減量化,並大幅削減承載能力超標地區的畜禽養殖量。
2015年開始,上海市進一步整治不規范養殖,計劃三年內完成整治對象2720戶。
根據《上海市養殖業布局規劃》到2016年底前,上海將提前完成全市2720家不規范畜禽養殖戶的整治任務,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對納入規劃保留的畜禽養殖場,要不斷提高糞污收集和處理機械化水平;對沒有納入規劃保留的養殖場,區縣政府將制定退養計劃,安排專項資金逐年實施退養;對嚴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堅決予以取締。為此松江區專門出台了《松江區不規范畜禽養殖退養整治工作方案》。明確松江區不規范畜禽養殖清退目標任務、工作安排及時間節點。
E.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否廢止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為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公眾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由國務院於2013年11月11日發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仍然有效,尚未廢止。
條例全文如下: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公眾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養殖污染防治。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規模標准根據畜牧業發展狀況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要求確定。
牧區放牧養殖污染防治,不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應當統籌考慮保護環境與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實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激勵引導。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採取有效措施,加大資金投入,扶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牧主管部門負責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畜禽養殖循環經濟工作的組織協調。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和各自職責,負責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條 從事畜禽養殖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活動,應當符合國家有關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要求,並依法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七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科學技術研究和裝備研發。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促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對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3]
第二章 預 防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牧主管部門編制畜牧業發展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實施。畜牧業發展規劃應當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以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學確定畜禽養殖的品種、規模、總量。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農牧主管部門編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應當與畜牧業發展規劃相銜接,統籌考慮畜禽養殖生產布局,明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目標、任務、重點區域,明確污染治理重點設施建設,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一條 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
(二)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
(三)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養殖區域。
第十二條 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符合畜牧業發展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滿足動物防疫條件,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大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其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大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管理目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商國務院農牧主管部門確定。
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應當包括: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種類和數量,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方案和措施,廢棄物的消納和處理情況以及向環境直接排放的情況,最終可能對水體、土壤等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以及控制和減少影響的方案和措施等。
第十三條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糞污厭氧消化和堆漚、有機肥加工、製取沼氣、沼渣沼液分離和輸送、污水處理、畜禽屍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已經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設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
未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自行建設的配套設施不合格,或者未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自行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的,應當確保其正常運行。
第十四條 從事畜禽養殖活動,應當採取科學的飼養方式和廢棄物處理工藝等有效措施,減少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產生量和向環境的排放量。[3]
第三章 綜合利用與治理
第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採取糞肥還田、製取沼氣、製造有機肥等方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採取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促進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
第十七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沼氣製取、有機肥生產等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沼渣沼液輸送和施用、沼氣發電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第十八條 將畜禽糞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應當與土地的消納能力相適應,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傳染病的微生物,防止污染環境和傳播疫病。
第十九條 從事畜禽養殖活動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活動,應當及時對畜禽糞便、畜禽屍體、污水等進行收集、貯存、清運,防止惡臭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滲出、泄漏。
第二十條 向環境排放經過處理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總量控制指標。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不得直接向環境排放。
第二十一條 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禽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屍體等病害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農牧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深埋、化制、焚燒等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處置。
第二十二條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定期將畜禽養殖品種、規模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產生、排放和綜合利用等情況,報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將備案情況抄送同級農牧主管部門。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職責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加強對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的監測。
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發現畜禽養殖環境污染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和報告。
第二十四條 對污染嚴重的畜禽養殖密集區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綜合整治方案,採取組織建設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有計劃搬遷或者關閉畜禽養殖場所等措施,對畜禽養殖污染進行治理。
第二十五條 因畜牧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調整以及劃定禁止養殖區域,或者因對污染嚴重的畜禽養殖密集區域進行綜合整治,確需關閉或者搬遷現有畜禽養殖場所,致使畜禽養殖者遭受經濟損失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補償。[3]
第四章 激勵措施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示範獎勵等措施,扶持規模化、標准化畜禽養殖,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進行標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設施建設與改造,鼓勵分散飼養向集約飼養方式轉變。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過程中,應當統籌安排,將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納入規劃,落實養殖用地。
國家鼓勵利用廢棄地和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地開展規模化、標准化畜禽養殖。
畜禽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生產設施用地和必要的污染防治等附屬設施用地。
第二十八條 建設和改造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包括污染治理貸款貼息補助在內的環境保護等相關資金支持。
第二十九條 進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從事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有機肥產品生產經營等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活動的,享受國家規定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十條 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生產有機肥產品的,享受國家關於化肥運力安排等支持政策;購買使用有機肥產品的,享受不低於國家關於化肥的使用補貼等優惠政策。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用電執行農業用電價格。
第三十一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沼氣發電,自發自用、多餘電量接入電網。電網企業應當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為沼氣發電提供無歧視的電網接入服務,並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符合並網技術標準的多餘電量。
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沼氣發電的,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上網電價優惠政策。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製取沼氣或進而製取天然氣的,依法享受新能源優惠政策。
第三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對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支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咨詢費用給予補助。
第三十三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對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屍體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處理費用、養殖損失給予適當補助。
第三十四條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排放污染物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總量控制指標,自願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簽訂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協議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並優先列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環境保護和畜禽養殖發展相關財政資金扶持范圍。
第三十五條 畜禽養殖戶自願建設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採取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可以依照本條例規定享受相關激勵和扶持政策。[3]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農牧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禁止養殖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拒不停止違法行為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依法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而未進行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或者自行建設的配套設施不合格,也未委託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即投入生產、使用,或者建設的污染防治配套設施未正常運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一)將畜禽養殖廢棄物用作肥料,超出土地消納能力,造成環境污染的;
(二)從事畜禽養殖活動或者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活動,未採取有效措施,導致畜禽養殖廢棄物滲出、泄漏的。
第四十一條 排放畜禽養殖廢棄物不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向環境排放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治理,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出限期治理決定後,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農牧等有關部門對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進行核查,並向社會公布核查結果。
第四十二條 未按照規定對染疫畜禽和病害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無害化處理,所需處理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3000元以下的罰款。[3]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具體規模標准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農牧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