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工作方案
㈠ 什麼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是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礎」。根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要求,企業組織實施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典型措施制定和風險分級,確定風險點、危險源為隱患排查的對象,即「排查點」。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作為安全系統管理的兩個核心環節,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中均有明確要求,並作為其基礎關鍵環節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運用PDCA模式與過程方法,系統的進行風險點識別、風險評估與管控措施的確定,並對各個過程制定規則、原則,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並做到持續改進。
(1)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並逐級落實具體措施。
藍色風險:可包括5級風險和4級風險。
5級風險:稍有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員工應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層工段、班組負責控制管理,可根據是否在生產場所或實際需要來確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記錄。
4級風險:輕度危險,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的車間、科室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工段、班組具體落實;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監視來確保控制措施得以維持現狀,保留記錄。
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部室(車間上級單位)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車間、科室具體落實;應制定管理制度、規定進行控制,努力降低風險,應仔細測定並限定預防成本,在規定期限內實施降低風險措施。在嚴重傷害後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一步進行評價,確定傷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進的控制措施。
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對於該級別及以上的風險,公司應重點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門和各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落實。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應採取應急措施,並根據需求為降低風險制定目標、指標、管理方案或配給資源、限期治理,直至風險降低後才能開始工作。
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對於該級別風險,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如果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風險,就必須禁止工作,立即採取隱患治理措施。
㈡ 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作業流程圖
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作業流程圖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
㈢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基本要求
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擺上重要議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要緊緊圍繞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環節和重要崗位,抓住辨識管控重大風險、排查治理重大隱患兩個關鍵,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深化安全專項整治,推動各項標准、制度和措施落實到位。
《意見》強調,企業要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採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風險評估過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關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險源、勞動密集型場所、高危作業工序和受影響的人群規模,重大安全風險應填寫清單、匯總造冊,並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要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製作安全風險告知卡。
《意見》要求,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完善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標准,按照通用標准規范,分行業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規范,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標准規范組織企業開展對標活動,進一步完善內部安全防控體系,推動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加強對企業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督促檢查,把建立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內容。
㈣ 在嗎 簡述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二者的聯系與區別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抄排查治理雙體系作為安全系統管理的兩個核心環節,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中均有明確要求,並作為其基礎關鍵環節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運用PDCA模式與過程方法,系統的進行風險點識別、風險評估與管控措施的確定,並對各個過程制定規則、原則,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並做到持續改進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是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礎」。根據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要求,企業組織實施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典型措施制定和風險分級,確定風險點、危險源為隱患排查的對象,即「排查點」。通過隱患排查,可能發現新的風險點、危險源,進而對風險點和危險源信息進行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