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謠言治理
1. 如何從根源上治理網路謠言,請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這個需要政府和網路警察大力介入並完成相關的網路法律
2. 目前我國治理網路謠言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自動屏蔽敏感詞彙,關閉網站
3. 國外如何治理網路謠言:美國嚴懲網上造謠
博客、微博、臉譜等新興社交工具是近年來美國網路謠言的主版要溫床。這些新型社交權工具的流行,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美國人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同時也無法避免地給網上造謠創造了更多的生存空間。美國對這方面的懲治也是相當嚴厲的。2010年,發生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普林斯案就是相當典型的案例。年僅15歲的少女普林斯因同學在其臉譜頁面上留下大量不實的污言穢語而自殺,肇事者被判處緩刑或社區勞動。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臉譜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大力推進實名制,以制止網路犯罪和在線霸凌。2011年,美國俄勒岡州一個網民發表數篇博客文章,造謠稱某企業高管在處理一起破產業務時行為不檢。該企業不久後對這個網民提出誹謗訴訟,要求賠償1000萬美元。
4. 相關部門將如何治理農產品質量的相關謠言
據報道,近日農業部負責人在談農產品質量謠言時表示,及時發權威信息,加大懲戒來控制相關的謠言。
採取印發知識手冊、宣傳掛圖、技術資料等方式,不斷提升生產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宣傳活動,提高科學認知,引導放心消費,通過加大宣傳來遏制謠言的傳播。
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大力度,發現問題果斷處理,為老百姓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5. 為什麼不能像治理謠言一樣治理假新聞
一個是書面形式,一個是語言表達形式,所以兩種方法不能一樣。
6.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於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築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6)食品謠言治理擴展閱讀: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7. 國家採取措施治理網路謠言說明了什麼
1.強化宣傳教育。 2.戳穿謠言本質。 3.實行嚴格控制。 4.改善信息環境。 5.增強心理素質。 6.發揮媒體作用。 7、加大懲處力度
8. 網路謠言的治理措施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信息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與此同時,許多無中生有、肆意惡搞的網路謠言亦頻頻出現,不僅嚴重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公共秩序,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和當事人的聲譽。對於網民而言,如果不慎成為網路謠言的受眾,就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辨別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種網路情境產生依賴。
因此,治理網路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應堅持標本兼治。首先,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對網路謠言的性質、責任認定、損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序、監督等都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定。其次,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路謠言蒙蔽的人來說,相關部門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曬「造謠者」的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再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強化信息發布管理,不給網路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同時,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鏟除網路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9. 食品謠言治理新規的內容有哪些
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公開政務信息,及時組織辟謠,嚴厲懲處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
通知還要求,各地公安機關接到食品安全謠言報案後,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懲處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調查;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