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政府治理的依據

政府治理的依據

發布時間: 2020-12-14 05:24:09

① 政府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的依據是什麼

「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

② 地方政府治理環境污染讓供電部門停電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修訂)
環保部門可以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要求其限期治理,
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
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限期治理、責令停止生產,還可以責令重新安裝使用、給予行政處分、賠償等多種方法。環保部門可對其進行環境保護監督和要求建設單位提交環評報告。

③ 羅馬法誕生之前,羅馬政府治理社會的依據是什麼

可以是風俗習慣和習慣法

④ 請你就治理霧霾問題給政府提出兩條建議並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其依據

政府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對經濟進行調節和控制,
以轉變經濟發版展方式權為主線,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突破口,實施環境保護國策,加強資源節約,突出生態文明建設。
依據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的宏觀調控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

⑤ 全面深化改革要重點把握和處理好哪幾個重大關系

一、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

全面深化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謀求更大福祉。因此必須從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出發,必須從深刻了解中國國情,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規律出發。

推進改革,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都離不開穩定這個大局。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無論是體制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關系調整,還是經濟發展成果的形成與分配,都是一個異常錯綜復雜的、動態的系統運動。

如果改革與發展之間關系的調整超出了底線與邊界,就可能引起利益矛盾激化,就可能喪失穩定的大局。一旦各種社會矛盾沖突失控,則維持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的各種秩序就可能盪然無存,多年累積起來的改革發展成果就可能毀於一旦。

因此,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至為重要的是緊密結合體制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密切觀察、正確評估改革的效果與社會的承受能力,努力使改革發展給社會各方面利益增長的效果最大化,努力使可能引起的利益矛盾沖突保持在可承受范圍內。

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要求我們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必須要注意積累越來越豐富的實踐經驗,必須要有越來越高超的策略和方法。

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改革與法治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從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看,要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

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三、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的關系

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精神的關系,根本上還是要處理好改革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源自於廣大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百折不撓,不畏犧牲,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實踐。

因此,改革必須依靠人民,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精神的關系,必須把握好改革依靠人民,為了人民這一基本原則。這也是推進改革最為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的指南針。

(5)政府治理的依據擴展閱讀

鄧小平曾說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會更困難。走過30多年改革歷史的今天,我們對改革理解得更全面也更透徹,改革要更有力度,要上更高台階。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關鍵就關鍵在,改革能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我們深信,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啟動的新一輪改革,將會充分釋放改革的紅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國家更加富強、更繁榮,讓人民生活更美滿、更幸福。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路線圖已經繪就,要把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變為現實,關鍵是靠實干、抓落實。如果落實工作抓得不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會落空。

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牢牢把握方向,大膽實踐探索,把精力集中到干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把本領用到謀發展上來。唯有如此,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才能落到實處,也才能續寫好改革新篇章。

⑥ 環境保護法規規定用於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提取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關於「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責任規定,在生態環境治理中各級政府應當做到:

(一)樹立生態政績觀念

這是政府職能向生態文明建設回歸的關鍵。生態政績觀要求地方政府把資源、環境的成本效益納入考核目標,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標進行核算,增強政績成本意識,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決策失誤、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形成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嚴格而明確的環保政績標准,提高生態建設權重,把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作為官員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實行重大生態破壞、重大環境事故等一票否決制,有效激勵地方政府積極履行環保職能。

(二)落實生態問責制度

強化政府生態職能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態問責制。

第一,明確生態考核指標體系,量化和細化考核條款。將嚴格的節能減排考核指標、生態評價指標和環境測評指標納入政績考核范圍。

第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遵循權責統一、有錯必究、過錯與責任一致、教育和懲戒結合的原則。

第三,加強制度建設,使生態問責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變環境責任集體負責而實際無人負責的狀況,建立離任官員生態環境責任跟蹤制度。

第四,以事前督責為主。實行生態問責制的目的不僅僅是追究官員的事後責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職能,做到事前督責和事後問責相結合。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態環境立法的指導原則。生態環境立法實行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制定科學的環境立法規劃,用生態系統方法促進環境法向生態法轉變,實現我國環境法的生態化,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

第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法規體系。合理有效的法律體系以及運作制度是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生態立法工作中必須明確生態權利,保護公民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權益。另外,在立法實踐中研究通過多方參與平衡相關方的利益,規范生態補償機制等,結合現行生態公益林地補償金政策出台生態補償規范,現行試點取得成熟經驗後,在更大范圍內逐步推廣。

第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在已頒布的《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及其相關環境,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力量理性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暢通社會組織和公民對生態環境事件的監督渠道。規范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制度,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政策和立法條款、規劃建設項目必須充分聽取公眾意見。落實「環保監督員制度,研究和探索企業環境行為審核審計制度」。協調執法機制和監督機制,強化各級執法部門監督責任,落實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 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⑦ 原集體荒山因開礦遭到破壞,現當地政府要進行礦山治理和生態恢復,擬將權屬收歸國有,有無法律依據

找律師咨詢

⑧ 政治主觀題 分析城市政府治理汽車擁堵措施的經濟學依據。

收那麼多養路費,為什麼不修寬寬的馬路,國外修一次路,都把一百年後的路都給修好了,哪像咱中國太他媽的落後了……

⑨ 結合材料,運用生活與消費相關知識,分析A市政府治理汽車問題的經濟學依據

汽車有什麼問題抄?尾氣排放導襲致環境污染。汽車導致交通擁堵,事故傷亡等。
治理汽車,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升級起導向作用。
A市政府努力發展公共交通,引導居民出行方式改變。
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