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舉報
㈠ 舉報高校老師學術不端到什麼部門
你好,一般是到當地教育局舉報的。
很高興為你解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
㈡ 想出去留學,找了一個中介,他們把文書寫好了給我,我看了文書之後覺得寫得非常爛,想毀約,可以么
申請學校用不用中介國外學校不會管帶,應該說是完全可以用中介的,其次,如果你付了中介費想毀約,基本不可能,中介不太可能退錢給你的,我之前也被中介坑過,錢也沒退,哎
㈢ 中國知網上看到兩篇雷同的文章年份不一樣但內容大同小異可後者並未註明出處大家認為這算不算學術不端
可能是抄襲的吧
㈣ 什麼情況下,會舉報周圍的同事或者領導學術不端問題
大致在三種情況下才可能舉報……
1、嫉妒
2、恨
3、路見不平
但是不同的情況下,舉報的內容可能真實,也可能不真實……
㈤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學校如何處理的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11月19日對外發布聲明,因收到實名舉報,學院成立了專門調查組,經初步調查核實,張裕卿教授存在學術行為不端事實,目前學校已經與張裕卿解除聘用合同,其它問題將進一步調查核實。11月19日晚,記者查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官網發現,在「師資隊伍」頁面中已不見「張裕卿」的姓名和介紹。
記者了解到,舉報人為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某。在舉報信中,呂某稱其來自普通的農民家庭,於2014年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師從導師張裕卿。舉報材料稱,張裕卿在2011年到2020年間,所做的實驗、發表的論文多次造假,並多次幫助其女兒發表論文等。
讀完呂某整個舉報信,實在讓人感覺非常震驚。天津大學作為一所著名的985大學,而且化工專業全國第一,卻出了張裕卿這樣一位造假大師,而且還是明目張膽的造假,帶著學生一起造假,不可思議。
(5)學術不端舉報擴展閱讀:
學術造假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由學風不端導致的學生教師急功近利的行為,如論文抄襲、搭車署名、粗製濫造編湊教材等;
第二類是利用職務職位和社會影響力進行不正當佔有學術資源,如壟斷學術資源、甚至侵吞科研經費等;
第三類是指從法律界定上講,已經對知識產權、著作權和發明專利等構成了侵害的行為。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文顯認為,對於第一類行為,應當側重從加強學風建設,規范學術道德方面予以引導,而對第二類和第三類行為,則應該嚴格執行現有法律規定或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法律性規定,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等,約束和防範學術造假行為。
㈥ 高校學術不端行為哪個部門負責處理
學術委員會。
高等學校要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加強懲處行為的權威性、科學性。學術委員會是學校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最高學術調查評判機構。學術委員會要設立執行機構,負責推進學校學風建設,調查評判學術不端行為等工作。
高等學校黨委和行政部門要根據學術不端行為的性質和情節輕重,依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學術不端行為人給予警告直至開除等行政處分;觸犯國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對於其所從事的學術工作,可採取暫停、終止科研項目並追繳已撥付的項目經費、取消其獲得的學術獎勵和學術榮譽,以及在一定期限內取消其申請科研項目和學術獎勵資格等處理措施。查處結果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6)學術不端舉報擴展閱讀
危害
1、學術不端行為敗壞科學界的聲譽,阻礙科學進步。學術的意義是求真,探求真理本來應該是每個學者的崇高職責,誠實也應該是治學的最基本的態度。人類的活動很難找出還有哪一種像學術這樣強調真實,學者也因之受到公眾的敬仰,甚至被視為社會的良心。
如果科學界的聲譽由於學術不端行為的頻發而受到嚴重損害,敗壞了科學研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那麼必然會阻礙科學的進步,因為做科學研究是需要全社會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資金的提供,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科研環境的。沒有了這些因素,科學就很難發展。
2、學術不端行為也直接損害了公共利益。科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國家資金,學術造假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有的學術造假是和經濟腐敗相勾結的,是為了推銷假葯、假產品的,那麼就是在騙消費者的錢,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3、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學術規范,在科研資源、學術地位方面造成不正當競爭。如果靠剽竊、捏造數據、捏造學術履歷就能製造出學術成果、獲得學術聲譽、占據比較高的學術地位,那麼腳踏實地認認真真搞科研的人,是競爭不過造假者的。
而且學術造假還對同行造成了誤導。如果有人相信了虛假的學術成果,試圖在其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研究,必然是浪費了時間、資金和精力,甚至影響到學位的獲得和職務的升遷。受造假者最直接危害的往往是同一實驗室、同一研究領域的人。
㈦ 如何向web of science舉報學術不端
在google中輸入web of science後,掛上代理點擊「Web of Knowledge [v5.5] - Invalid Bookmark」後出現了下面的畫面。
㈧ 天津大學哪位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11月19日,一篇長達123頁的實名舉報材料在網路傳播,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學術造假。記者了解到,舉報人為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某。在舉報信中,呂某稱其來自普通的農民家庭,於2014年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師從導師張裕卿。
舉報材料稱,張裕卿在2011年到2020年間,所做的實驗、發表的論文多次造假,並多次幫助其女兒發表論文等。
「張裕卿教授不僅使用造假的實驗記錄,造假的實驗數據,還用和這個項目無關的文章來騙考核人,最後當考核人來我們實驗室檢查時,張裕卿當著我們學生的面拿出一大瓶購買的二氧化硅粒子說是我們自己合成的多功能新型粒子,指著我們實驗室十幾年前搭的不銹鋼裝置說就是用這個給他們做的鑄膜液。」舉報人稱,那個不銹鋼裝置早已年久失修,張裕卿前一天才把早已掉落的插頭接好,第二天說就是用這個裝置給他們做的鑄膜液。
舉報人稱,2017年,他曾就學術造假事件和張裕卿溝通,張裕卿在給他發的郵件里稱「你目前的行為已經構成歪曲事實、敲詐勒索,這個情況學校已經獲悉,並在公安局報警。如果你不停止你的做法將會承擔相應的後果。」
(8)學術不端舉報擴展閱讀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回應:
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消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收到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
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㈨ 天津大學那位學術造假的教授怎麼樣了
可真沒有想到,這樣的事情居然會發生在天津大學這所國內知名高校,天津大學張裕卿教授涉及學術造假,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
身為國內重點大學的教授,張裕卿卻“翻車”了,因為涉及學術不當的行為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為人師者,不懂得約束自身的行為,有不合理的做法,這也確實是讓學生和家長失望了。
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對於高校教授的監督,當然,我們也更加希望高校教授能夠自覺做好,遵守相關的規定,懂得給學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和師風,這樣也才值得贏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尊重。
總之,憑借學術造假所獲得的學術和科研成果,最終是不會受到人們的認可的,不要為了一己之私而存在學術不端的做法和行為,要懂得在學會做事之前,學會先做人。
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發表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