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宣傳知識
㈠ 有關於禁毒教育的知識
可以從毒品的種類情況、毒品的危害等開始介紹:
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理發育時期。好奇心重,判別是非能力不強,抵制毒品侵襲的心理防線薄弱,加之對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違法性缺乏認識,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襲。部分省份的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珍惜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預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具有依賴性;具有非法性;具有危害性。
由國際禁毒公約和我國法律法規所規定管制的,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和精神依賴性,能形成癮癖的葯品。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麻醉葯品管理辦法》和衛生部公布的《麻醉葯品品種目錄》,屬於我國麻醉葯品管制范圍的包括:阿片類、可卡因類、可待因類、大麻類和合成麻醉葯類及衛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癮癖的葯品、葯用原植物及其制劑等,共7類118種。根據我國《葯品管理法》第39條的規定,國家對麻醉葯品實行特殊管理辦法,進行管制。
罌粟是罌粟科兩年生草本植物。罌粟花期過後,結出橢圓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滲出白色漿汁,把漿汁涼干,就成為棕黑色的膠狀物—鴉片。鴉片是製造嗎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㈡ 禁毒知識宣傳的內容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約有10萬人死於吸毒,另有約1000萬人因吸毒而喪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珍惜您的生命,請遠離毒品。
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牢固的法制、紀律觀念和群眾觀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素養,熱愛公安工作,具有獻身精神。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較高的法律素養,具有較高的執法水平。
(2)禁毒宣傳知識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
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落實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的決定》(中發[2003]13號)和第二十次國家公安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以認為本的理念。
圍繞禁毒工作和禁毒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堅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禁毒工作的實際需要,努力探索我國禁毒工作及其客觀規律,切實貫徹「大公安、厚基礎、精專業、重實戰」的原則,培養適合我國國情的,精通禁毒業務的高素質、復合公安應用人才。
㈢ 禁毒知識
艾滋病的傳染途徑
一、性接觸傳染:無論同性和異性性接觸都可發生傳染,特別是性亂和同性戀者發病率最高,據調查,同性性接觸者,其發病率高達70%左右。因為人受到艾滋病毒感染後不會立即發病,這就使性交者有可能隱蔽地傳播艾滋病毒。
二、注射器和針頭傳染。艾滋病毒攜帶者用過的針頭和注射器都帶有艾滋病毒,未經嚴格消毒再與他人使用,即可傳染。
三、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品傳染:艾滋病毒攜帶者的血液中含有病毒,輸入這種血液即會傳染。為防止艾滋病從國外傳入我國,目前,我國政府已明令禁止使用進口血液製品。
四、母乳傳染:受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婦,其病毒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出生後,吮吸其母的乳汁也可傳播。
五、接吻傳染艾滋病毒:與受艾滋病染毒者情戀而深吻者,常會感染致病。因病毒攜帶者的唾液是傳染病毒的傳媒,故不可與情況不明的人「深吻」,青年人尤應當心,不要樂極生悲啊!
艾滋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性行為、吸毒和母嬰傳播等(預防艾滋病即從此入手)。 5,在潮濕、溫暖及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的體液(如血液)里,病毒存活時間可能要長一些。因此,艾滋病人及其感染者家庭中預防感染的要點是處理好出血等體液污染問題。病毒感染者處於艾滋病的潛伏期,沒有明顯臨床症狀,仍可勝任日常工作。潛伏期短則幾個月,長則20年以上。
1,蚊蟲叮咬不傳播艾滋病; 2,咳嗽、打噴嚏或蚊蟲叮咬都不傳播艾滋病,因為艾滋病病毒相當脆弱,一般離開人體數小時後即死亡,且容易被高溫和消毒劑殺滅。 3,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握手、擁抱、共同進餐不會感染;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電視機、餐飲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設施傳播。
㈣ 毒品禁毒方面知識
jin
禁毒
prohibition against drugs
運用行政法令和群眾監督的力量,促使吸食或注射鴉片和代用麻醉劑者戒絕癮癖,限制和取締種植、收貯、製造、轉運、販賣毒品和毒具行為的一項社會風俗改造工作。又稱禁煙禁毒。
吸毒為世界許多國家嚴重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吸毒造成了超越國界的社會犯罪增加和個人人格淪喪等嚴重後果,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重視。1909年2月、1912年1月、1924年11月和1925年 2月分別召開了上海國際禁煙會議海牙國際禁煙會議和第一第二次日內瓦國際禁煙會議,簽訂了《海牙禁煙公約》和《日內瓦禁煙公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70~80年代以來,戒毒和反毒品走私鬥爭在國際范圍內全面展開。
中國歷史上深受鴉片煙毒之害。清雍正五年(1727),英印殖民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走私商陸續向中國傾銷鴉片。道光十九年(1839),輸入中國的鴉片達 4萬箱。中國每年因吸毒耗費的白銀外流約 500萬兩。鴉片煙毒使中國的社會經濟、國防、人民健康和家庭生活深受破壞和摧殘。道光十八年,清政府再次下令禁煙,並派湖廣總督林則徐到廣東查辦。次年 3月到達廣州的林則徐嚴厲禁煙,掀起了著名的收繳鴉片、虎門銷煙的禁煙運動,但卻遭到帝國主義的反對和干涉。鴉片戰爭以後禁令從未實施。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宣布禁煙禁毒,也沒有禁絕。一些官吏保護販毒活動,供給飛機、輪船和武裝,為販毒犯走私運毒提供方便,以致煙毒泛濫成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曾於1950年2月和1952年5月兩次發布了《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群眾性的禁煙禁毒運動。這一運動在普遍進行宣傳教育,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基礎上,採取禁絕種植、禁絕販運和製造、禁絕吸食同時並舉的方針,實行強制禁絕與自覺禁絕相結合的政策。主要政策有:①禁絕種植。動員群眾自覺不種植鴉片,對改種農作物有困難的,給以貸款、免費供應糧種和發放救濟糧款等項照顧。對不聽規勸的種植者,鏟除其煙苗,處罰、制裁違抗禁令和組織種煙的首惡分子。②禁絕販運、製造。在交通要道普遍設立檢查站,堵截販運,發動群眾檢舉販運和製造煙毒的犯罪分子,查封一切煙館和據點。號召販運和製造毒品分子到政府機關登記,交出毒品、毒具,對悔過自新並檢舉立功者,從輕或免予處置;罪行嚴重、拒不悔改者,給以嚴厲懲處。③禁絕吸食。在進行調查登記,摸清煙民情況後,採用3種方式施戒:一是在家自戒,煙民登記後,訂出戒煙計劃,自己執行,由家屬和街道工作人員監督、檢查。二是成立群眾互助性的小型戒煙小組,把煙民集中施戒,加強對煙民的監督管理,提高其效果。三是政府成立戒煙所,主要吸收一些貧困的、煙癮大的或自戒不奏效的煙民。進戒煙所後給他們服用戒煙葯,組織他們學習和參加輕微勞動,進行監督教育,鞏固成效,防止反復。到1953年底,全國普遍禁絕了種植鴉片、制毒、販毒和吸食鴉片煙毒的現象,400萬吸毒者陸續戒絕,禁煙禁毒運動勝利結束。中國的禁煙禁毒,挽救和改造了大批吸毒者,改變了不良的社會風氣,促進了社會改造工作的發展.
毒品
㈤ 禁毒知識是什麼
什麼是毒品,毒品的分類,毒品的危害,禁毒標語,禁毒宣傳等等有關毒品的內容稱內禁毒知識。
㈥ 禁毒宣傳內容
1、積極行動起來,同毒品違法犯罪作堅決的斗爭。
2、罌粟再美,專美不過生命之花;誘惑屬再大,大不過幸福之家。
3、曾記否,鴉片戰爭受磨難;未敢忘,毒品危害猛於虎。
4、依法禁毒,創造和諧社會;遠離毒品,享受陽光生活。
5、實施綜合治理禁毒戰略,維護綏德社會穩定人民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