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元朝行政制

元朝行政制

發布時間: 2020-11-30 00:54:14

① 元朝政治制度

元朝政治制度

自然是中書省是核心

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

樞密院,執掌軍事。

地方行政機構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派出機構,「行中書省」的簡稱,後面會詳細介紹。

軍事機構

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

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

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因為唐朝的中書省是三省六部中三省之一,是政治官制。 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命令 而到了元朝,創立了行省制度,是行政區劃制度,也是今天我們現在省份劃分的基礎 元朝的中書省分為行中書省和中書省,前者是管理地方的,而後者是上承天子,下總百司的最高行政機關
御史台,負責督察。

② 元朝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

行省制度 即 行省制 。
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專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屬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舊例,頻繁派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
行省制度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 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並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③ 元朝為什麼設立行省制度

(2010·宜昌)我國建立省級行政區制度最早在元朝。
(2010·黃石)小明發現回了一張破損的古地答圖,依稀能看出「遼陽行、嶺北行省」等字,繪制這張地圖的朝代不早於元朝。
(2015·襄陽)元朝建立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制度是行省制。
我國古代的一級行政區,漢朝稱為州,如荊州、幽州;唐朝稱為道,如關內道、河南道;宋朝(金朝)稱為路,如京東西路、江南西路等。到了元朝,一級行政區不再稱路,而是稱省,也就是現在省的由來。

④ 元朝設立哪些行政制度

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領六部,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中書省下有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尚書省,主要負責財政事務,不過時置時廢。 樞密院:中央最高軍事管理機關。 御史台:最高監察機關。 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 地方機構 除河北、山東、山西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員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派出機構。 行省下有道、路、府、州、縣、社。

⑤ 元朝行政區劃的介紹

元朝開始實行行中書省制。「行中書省」的全稱為「某某等處行中書省」,簡版稱權「某某行中書省」或「某某行省」。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襲自金國的行尚書省。開始它和金國一樣,只是一種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臨時機構。後來由於戰爭等各種因素,行省也開始干預地方政務,逐漸變成了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域。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轄范圍很大,改變也比較頻繁。到了中葉,開始穩定下來,將全國分為中書省直轄區、宣政院轄地,以及10個行中書省。省下有路、府、州、縣,路歸省管。府和州有的歸路管,有的歸省管,還有的州歸府管。縣有的歸路管,有的歸府管,有的歸州管。
自元代開始,中國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政區劃制度,其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為行省(簡稱為省),因此稱為行省制時期,該時期從13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歷經元、明、清三代。

⑥ 元朝行省制的官位是如何設置的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遵用漢法,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參知政事等宰執官。其後,相繼於各大地區建立行中書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書省宰執官出領各行省,稱行某處中書省事。

以後此類行省實際上已成為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與前代所置臨時性的分遣機構不同,行省官若仍以中書省宰相行省事系銜,就與中書省的許可權沒有區別,嫌於外重,遂更定官制,只稱某處行省某官,不再帶中書省宰相職銜。

至元二十三年(1286),銓定省、台、院、部官,罷各行省所設丞相,只置平章政事為最高長官,以與都省相區別。後來,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許設丞相。

延祐七年(1320),復罷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為平章政事。

泰定(1324~1328)以後,某些行省又設丞相,視需要及任職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兩員(從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兩員(從二品),其品秩與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為一,置郎中、員外郎、都事,品秩皆低於都省。

元末,有些行省還增置「添設」平章、右丞、左丞、參政等官。行省掌管轄境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國重事,統領路、府、州、縣;距離省治遠的地方,另設宣慰司統之,作為行省的派出機構。

⑦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設問:元朝實行中書省制的目的和影響各是什麼?元朝為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了哪些措施?(專在學生看書的基礎屬上,進行提問、總結分析)
目的:為了吸取宋地方無權,人浮於事的教訓,加強中央集權,有效地管轄和統治遼闊的國家,元朝實行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執政,稱為行中書省事。「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元史·百官志》)行省成為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其轄區逐漸穩定下來,進而成為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
影響: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上得到了保證。這是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對後世有巨大的影響。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其它措施: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宣慰司進行管理。

⑧ 元朝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

行省制度

行省制

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舊例,頻繁派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
行省制度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
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並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⑨ 元朝實行什麼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
行省制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於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展,最終影響了現代中國的行政體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