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實質

行政實質

發布時間: 2020-11-29 08:09:19

行政和人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大的行政呢,主要是包括辦公室日常管理工作,人事管理工作等等。人事只是行政中的一部分,這樣的企業可能把人事歸入行政部進行管理。但大的企業會直接設立人事部而與行政部分開,兩個是獨立的部門。人事部負責員工的管理,而行政部負責公司日常管理,一個管人,一個管事。 行政人事主要職責: 1.堅決服從分管副總經理的統一指揮,認真執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為向主管領導負責; 2.嚴格執行公司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其工作職責; 3.負責組織對人力資源發展、勞動用工、勞動力利用程度指標計劃的擬訂、檢查、修訂及執行; 4.負責制定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設計人事管理工作程序,研究、分析並提出改進工作意見和建議; 5.負責對本部門工作目標的擬訂、執行及控制; 6.負責合理配置勞動崗位控制勞動力總量。組織勞動定額編制,做好公司各部門車間及有關崗位定員定編工作,結合生產實際,合理控制勞動力總量及工資總額,及時組織定額的控制、分析、修訂、補充,確保勞動定額的合理性和准確性,杜絕勞動力的浪費; 7.負責人事考核、考查工作。建立人事檔案資料庫,規范人才培養、考查選拔工作程序,組織定期戒不定期的人事考證、考核、考查的選拔工作; 8.編制年、離、月度勞動力平衡計劃和工資計劃。抓好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安排; 9.制定勞動人事統計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事勞資統計核算標准,定期編制勞資人事等有關的統計報表;定期編寫上報年、季、月度勞資、人事綜合或專題統計報告; 10.負責做好公司員工勞動紀律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公司勞動紀律執行情況,及時考核,負責辦理考勤、獎懲、差假、調動等管理工作; 11.嚴格遵守"勞動法"及地方政府勞動用工政策和公司勞動管理制度,負責招聘、錄用、辭退工作,組織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對員工實施管理; 12.負責核定各崗位工資標准。做好勞動工資統計工作,負責對日常工資、加班工資的報批和審核工作,辦理考勤、獎懲、差假、調動等工作; 13.負責對員工勞動保護用品定額和計劃管理工作; 14.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參與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提出處理意見; 15.負責編制培訓大綱,抓好員工培訓工作。在抓員工基礎普及教育的同時,逐步推行崗前培訓與技能、業務的專業知識培訓,專業技術知識與綜合管理知識相結合的交替教育提高培訓模式及體系; 16.認真做好公司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⑵ 形式行政與實質行政

提問

寶寶知道寶寶問題媽媽知道立即下載

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和實質意義上的行政的具體區別在哪兒?

它們的區別和具體內容是什麼?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下載網路知道立即下載

我來解答

推薦回答

形式意義的行政,認為行政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對國家與社會生活進行管理的活動,從這個角度講,只有行政機關才能「行政」。
實質意義上的行政是從功能上定義行政,認為行政是對國家與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和組織,作出決策和執行的活動的總稱,從這個角度講,立法、司法機關也有「行政」。

⑶ 行政法的實質是什麼

行政法的實質;規范行政權力的動作。是規范法、強行法、限權法,同時也是保障法,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論文可以從很多角度去寫,抓住一個點,寫出水平來就行。

⑷ 什麼是實質行政法治

監管執法的法律。

⑸ 行政層面的實質正義蘊含什麼意義

實體正義來是案件在事實上作出的判自決是正確的,維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打擊了加害者的不法行為。而程序正義者是通過程序的合法、正當,維護雙方當事人的程序權利。

實體正義更加註重結果評價,在某種意義上更多的是在詮釋一種應然的價值利益;程序正義則主要關注過程評價,主要體現程序的正當性與合規性。裁判的過程,其實是主體試圖使用有限的證據還原已經逝去了的「歷史事件」的全貌,無論從「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哲學角度,還是從時間流逝不可逆的物理學角度,我們都無法全面、真實地確定所有的案件事實。對於事後的觀察者而言,可能相對合理的選擇,或者說現實中可以實現的正義與公平,是通過建立一套公開、規范的程序,利用有限的證據鏈,去排除事件發生、演化邏輯中的合理懷疑,從而最大程度地接近實體正義。

⑹ 如何解讀行政許可的實質審查

分為兩種,形式審查可由一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實質審查須由兩名以上人員進行。 如申請材料不符合規定,補正告知應在五日內一次做出,否則視為受理申請。

⑺ 行政法的實質

行政法治是什麼抄以及如何實襲現等問題;按照「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的體系對內容進行編排;重點介紹了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處罰、行政司法、行政方法、行政監督、司法監督、行政賠償、立法監督等內容。

⑻ 企業管理行政方法的實質是什麼

一、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運動
關於西方學者對公共管理的看法上的分歧暫且不談,僅就中國學界的研究來說,我國早期歷史文獻中的行政是指管理國家政務。當20世紀80年代行政學在中國恢復時,學者們提出:行政管理是伴隨著國家而出現的,有政府才有行政管理。行政是行使國家權力的管理活動,凡不屬於國家機關的管理活動,便不屬於行政。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把行政確定為國家機關的管理活動,不僅更符合漢語中行政概念的本意,而且也符合我國憲法對行政概念的界定。長期以來,我國學界主流觀點是把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簡稱行政,是政府依法對國家事務、自身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的管理活動。這一含義表明:行政的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其他社會組織,公共行政學又叫行政學、政府管理學。(註:曾明德,羅德剛:《公共行政學》,
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2)
80年代前後的西方行政改革,使得公共管理主體的劃分很難有明確的界限,因為我們對公共服務概念的理解大大地擴展了。公共服務不僅包括政府的三個分支(即立法、司法、行政)部門,包括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個層次,而且包括非營利部門。所以公共管理的主體就成為所有追求為公共利益服務的人員。(註:張夢中:美國公共行政(管理)歷史淵源與重要的價值取向-麥克斯韋爾學院副院長梅戈特博士訪談錄,《中國行政管理》,2000,(11):44.)人們今天所講的公共管理,與名義上稱之的行政管理,而實際上的政府管理不同,公共管理的主體不僅有政府,而且還包括社會中那些追求為公共利益服務的非政府公共組織。政府管理與公共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模式。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管理在內的全社會開放式管理體系。政府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角,但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還需若干配角。
20世紀80年代前後,西方不少發達國家均出現了大規模的政府再造運動。與之相伴隨的新公共管理,其實踐背景正是各國的行政改革及其政府的再造運動。
正因為如此,
台灣學者詹中原教授在他主編的書中,加進十分醒目的副標題,即《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詹教授在書中寫道:了解新公共管理的發展歷程及內涵,我們可以發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學科發展的一部分。無論就理論及實務而言,'公共管理‘均是原本公共行政的典範內涵。(註:詹中原:《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1.1.)作為特定歷史范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究其實質,把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看成是公共行政學的分支內容是可以理解的。但絕不能把新公共管理與我們所討論公共管理混為一談。
二、公共管理學是一門新學科
既然傳統行政學的研究對象是以政府管理為基本內容的,那末從前面的分析可知,以公共管理為基本內容的一門新學科的建立已勢在必行。
正如建立企業管理(學),以此去研究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般規律一樣,不論是政府還是非政府的公共組織作為管理主體,人們都可以從他們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實踐中,找出關於研究公共事務管理的一般性規律,這些規律構成了公共管理學的基本內容。誠然,它也會包括政府管理學的內容。企業管理學與公共管理學,有它們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構成了作為研究所有管理活動規律的一部分,但它們也有由於各自研究領域的不同而獲得的特殊規律。探求公共事務管理活動中的一般性規律,實際上在傳統的行政學中早已開始。不過人們誤以為政府管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是它的全部內容,而這些理論與方法基本上是以政府為中心所總結得到的。
公共管理包含著兩方面要素:管理性與公共性。從管理性分析,法約爾等早就指出,為實現管理中高效,需要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手段,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這樣,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等環節來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以期更好地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毫無疑問,公共管理中需要研究計劃、組織、控制等問題,但人們已從大量的《管理學》著作中對此非常熟悉。從公共性分析,對社會公共事務實施管理的主體(政府與非政府公共組織),他們擁有著公共權力,承擔著與企業目標不同的公共責任。這些目標是有效公平地向民眾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維護社會的公共秩序。為了實現目標,公共組織需要不斷制訂與實施,旨在有效增進與公平分配社會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廣義)。為了保證達到這些目的,需要強化公共監督,倡導高尚的公共道德。因此,對公共管理可從兩方面定義:
從區別企業管理與各種形式的私域管理出發,公共管理可以定義為:公共管理是政府與非政府公共組織所進行的、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地增進與公平地分配社會公共利益的調控活動。定義的前半部是區別企業管理,定義的後半部是區別非企業化的私域中一切形式的管理。
從公共管理所包括的基本內容出發,公共管理可以定義為:公共管理是政府與非政府公共組織,在運用所擁有的公共權力,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在維護、增進與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眾提供所需的公共產品(服務)所進行的管理活動。
同樣,公共管理學可以定義為:公共管理學是一門研究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具體地講,它要以那些擁有公共權力的公共組織,在維護、增進與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眾提供所需的公共產品(服務)所進行的管理活動為基本研究對象,它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與操作性很強的新學科。所以,公共管理要研究如下基本內容:
公共管理的基礎理論,公共管理系統 公共利益 公共權力 公共責任 公共問題 公共決策 公共產品(服務) 公共資源管理 公共項目管理 公共監督 公共道德 法與公共秩序 戰略管理 公共管理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控制、協調、激勵等)公共管理的改革與發展
三、研究公共管理的意義
在我國,從名義上稱之的行政管理,而實際上的政府管理(包括政府對自身與社會兩個方面的管理)走向公共管理,這確實是理念上的一場變革。從這個變化中,人們容易注重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管理主體從僅由政府發展到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組織在內的多元化主體;二是政府把一部分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權力,下放給社會非政府組織,甚至部分公共產品允許私人企業生產。這些結論基本上屬於新公共管理的理念。
我們認為,推行公共管理實踐的發展,開展公共管理理論研究,更大的意義是推進公共管理的社會化。我們不能從政府中心論出發看待這場變革,而要從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互動角度進行探索。具體地講,現代公共管理要以一種開放的思維模式,動員全社會一切可以調動與利用的力量,建立一套以政府管理為核心的多元化的管理主體體系。政府不僅要下放權力,更多地是要認真考慮還權於社會,還權於公民。在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下,政府權力太大,剝奪了大量應屬於社會的權力,造成了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大萎縮,使得在如何發揮政府功能與社會功能方面形成巨大反差。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所面臨的對應目標,應該是經濟改革的市場化、公共管理的社會化與政治發展的民主化。經濟市場化取向,人們對此已有了共識。而行政體制改革基本上還停留在政府機構的改革上,更多地是從政府自身需求安排的,沒有形成政府與社會較好的互動關系。這樣,政府職能定位很難跳出自身設定的圈子。不實行公共管理的社會化,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就不會徹底。
社會的共同事務應由社會自身來做。由政府獨家包攬一切對社會事務實施管理,並在缺乏健全的監督機制,由此所帶來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否認政府管理的重要性及在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是錯誤的,用政府管理代替公共管理也是行不通的。
四、公共管理研究中幾個技術性問題
既然公共行政研究的實質是政府管理,它與我們所討論的公共管理是有區別的。而我國研究生專業目錄中,把一級學科定為公共管理,二級學科中包括了行政管理,MPA項目又把人們以往經常譯為行政管理的一詞改為公共管理,那末為了防止混亂,又能與國際接軌,我們有如下建議:
2.把研究生專業目錄中的一級學科公共管理譯為Public Administration,與MPA的譯法相同。
3.在中文譯為英文的過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一詞時,是否可譯為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或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而涉及到公共管理一詞時,均譯為Public Administration。
4.在中文中凡涉及到的是操作、技術性的公共管理一詞,英文均譯為Public Management,這與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原意相符。
以上這些建議不一定成熟,特別是涉及到中英文翻譯的問題,更需認真斟酌、推敲。建議學界對此展開討論,以求達到共識。

⑼ 什麼叫行政

「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在國家范圍內,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狹義地講,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

廣義地講,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廣義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組織、非政府的公共組織對公共事務的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提供。

(9)行政實質擴展閱讀

行政的思想原則: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在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基礎上,前瞻性、全局性地謀劃好未來全國人口和經濟的基本格局,引導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斷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2、主要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引導人口與經濟在國土空間合理、均衡分布,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和城鄉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堅持集約開發,引導產業相對集聚發展,人口相對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其他城鎮點狀分布的城鎮化格局,提高土地、水、氣候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尊重自然,開發必須以保護好自然生態為前提,發展必須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確保生態安全,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堅持城鄉統籌,防止城鎮化地區對農村地區的過度侵蝕,同時,也為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間;堅持陸海統籌,強化海洋意識,充分考慮海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做到陸地開發與海洋開發相協調。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