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執法
A. 鮮花執法,圍觀執法是是如何看待的
繼「眼神執法」、「舉牌執法」和「圍觀執法」後,武漢城管局嘗試「鮮花執法」。商戶將經營物品擺到店外,屬於違規經營,城管上前糾正,臨走時還送上一枝鮮花。送花多是送玫瑰和康乃馨,寓意「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武漢晨報》10月7日)
從「眼神」到「舉牌」,再到「圍觀」,如今又加上了「鮮花」,應該說,為了讓執法更加人性化,更為有效,城管們的確也是絞盡腦汁,並使出渾身解術。平心而論,既然城管是一種管理與服務工作,當然不應該只是板著一副面孔,而理應講究管理的策略、手段以及方式、方法。假如自認為是管理者,便將其視作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力,而忽略了與管理服務對象的充分溝通,城管工作的開展,必然不是陷於「貓鼠游戲」式的困境,便是因為執法手段的粗暴而遭遇暴力反彈,從這個意義上說,更多的講究城管工作的策略性,在管理服務以及執法過程中添加一些柔性手法,對於提高城管工作人性化,改善城管形象,增進城管與社區的融合來說,當然不無益處。
有道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本是相互的,得到了對方的尊重,自然沒有不尊重對方的道理。不難設想,有了「獻花執法」,對於那些有幸被城管送上鮮花的商戶及經營者而言,僅僅因為配合執法,便能收獲如此的善意和感謝,即便心中有抵觸,或許也不難被消弭,並增進對城管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從「獻花執法」的效果來看,既然違規和再犯都少了很多,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鮮花」的確不只是一個中看卻不中用的花瓶,而確實是行之有效。
從剛性到柔性,城管在管理與服務理念上的改善,固然是有目共睹。不過,城管在管理策略與手段上的一系列柔性創新,究竟是從骨子裡的改變,還是僅僅流於形式,徒具其表,自然大相徑庭。事實上,無論是此前的「眼神」、「舉牌」、「圍觀」,抑或如今的「鮮花」,關鍵其實並不在這些表面形式上的創新,對於城管而言,真正意義上從剛性到柔性,其實更應體現在管理服務意識上的轉變。如何更多從管理走向服務,如何在管理服務過程中體現出對於人的尊重,以及與管理服務對象建立起充分溝通的機制,也才最為關鍵,更是城管工作獲得公眾認同與支持的核心所在。否則的話,「眼神」同樣可能讓人捉摸不透,「鮮花」也同樣難免遭來「花招」的揣測,真若如此,顯然與城管求變的初衷相悖。
基於上述視點,城管工作的改善,當然需要講究一下策略,甚至不妨在具體的手段上有所創新,但唯有真正從骨子裡建立起服務的意識和尊重的理念,「鮮花」才能真正傳達善意,而不是淪為「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