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績效類型
⑴ 行政部員工績效考核方案及標准
績效考核方案和標准:
1、「四公原則」:即「公正、公開、公平、公道」,執行公正,過程公開,評價公平,實施公道,考核應就事論事而不可將與工作無關的因素帶入考核工作;
2、客觀性原則:用事實說話,切忌主觀臆斷,缺乏事實依據;
3、反饋原則:考核者在對被考核者進行績效考核的過程中,需要把考核結果反饋給被考核者,同時聽取被考核者對考核結果的意見,對考核結果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正或做出合理解釋;三天一溝通,七天一反饋,一月一激勵,一年一兌現。
4、時效性原則:績效考核是對考核期內工作成果的綜合評價,不應將本考核期之前的行為強加於本次的考核結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業績或比較突出的一兩個成果來代替整個考核期的業績;
5、結果導向原則:突出業績,強調以績效結果為依據,同時兼顧潛力或者關鍵行為以及個人表率作用對員工和團隊的價值貢獻。
(1)行政績效類型擴展閱讀:
績效考核的 考核內容
1. 工作態度
即積極主動地對待工作,遇到責任范圍內的問題應及時報告,並提出相關解決辦法。其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 出勤率
(2) 工作主動性
(3) 工作積極性
(4) 合作性
(5) 工作責任感
2. 工作任務
(1) 工作計劃完成率。
(2) 業務協作,主要考核其配合他人完成工作的態度及結果,如服務響應時間、服務質量等。
(3) 公文處理的及時率。
(4) 文稿起草的及時率。
(5) 公文處理的差錯率。
(6) 企業內部信息通報的完成率、及時率和准確率。
(7) 文件管理的規范性。
(8) 按時參加企業及部門的相關會議,不得無故遲到、缺席。
(9) 積極主動地接收領導交辦的工作並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
3. 工作能力
(1) 專業技能
(2) 組織協調能力
(3) 溝通能力
⑵ 行政專員的績效考核怎麼寫呢
行政人員作為企業中的重要的服務和支撐性部門,其業績考核也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實施:
對於行政人員具體工作內容,進行更細致的規劃定,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制定配套的考核事項。比如前台管理、辦公環境管理、辦公用品管理等。
根據不同的工作細分內容和事項,定期與企業內員工進行溝通聽取意見,利用企業員工對行政服務內容的評價和反饋為參考,制定行政配套的考核方式和內容。
對於行政管理范疇內的一些日常成本支出,從成本管理和優化的角度,面向行政人員設計考核內容,圍繞行政成本的優化和降低等關鍵性量化指標,作為行政量化的績效考核內容。
⑶ 什麼是行政績效管理
行政績效管理制度是為了著力解決當前政府部門部分行政機關工作效能不夠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夠好、重大項目建設速度不夠快等問題,促進各部門科學合理、及時、有效地運用財政資金,努力提高政府重大投資建設項目效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行政機關工作效能,保障政府重點工作和重大建設項目的落實,實現政府工作的最佳績效的一項制度。
行政績效是現代行政管理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行政管理的出發和終極目標。行政績效,在西方國家又稱「公共生產力」、」國家生產力「、」公共組織績效「、」政府業績「等,它是指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業績、效果、效率及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實施其意志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管理能力。
(3)行政績效類型擴展閱讀:
行政管理工作廣義上包括行政事務管理、辦公事務管理兩個方面;狹義上指以行政部為主,負責行政事務和辦公事務。包括相關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推動、日常辦公事務管理、辦公物品管理、文書資料管理、會議管理、涉外事務管理,還涉及出差、財產設備、生活福利、車輛、安全衛生等。
工作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各種規章制度和人為努力使部門之間或者關系企業之間形成密切配合的關系,使整個公司在運作過程中成為一個高速並且穩定運轉的整體;用合理的成本換來員工最高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司目標發展任務。
⑷ 行政績效評估的行政績效評估的類型
1.按照實施評估人員的來源,可以分為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
2.根據績效評估的層次,可以分為個人績效評估和組織績效評估;
3.依照評估的目的,可以分為改善型評估、監控型評估和節支型評估。
⑸ 行政崗位如何進行績效考核
一、績效指標體系設計:
1、根據戰略目標的要求,設計企業層面的KPI(關鍵績效指標),然後運用各種方法技術將企業關鍵績效指標分解到部門、崗位將企業。
2、根據工作說明書的內容設計各部門、崗位的PRI(崗位職責指標)。
3、根據各崗位的勝任特徵模型設計各類崗位的PCI(崗位勝任特徵指標)。
4、再根據崗位的不同設計各類人員的工作態度指標。由此構建完成整個企業的績效指標體系。
(5)行政績效類型擴展閱讀:
具體的績效考核方法
(1)自我評估法。所有行政管理人員都採用自我述職報告和上級主管績效考核綜合評判的方法。自我評估是員工對自己過去一段工作結果的總結,讓被績效考核者主動地對其自己的表現加以反省、評估,為自己的績效作出評價。
(2)上級評價:採用級別評價法,即直接領導初評打分、上級主管領導復評打分的方法。由直接上級進行評估是績效考核員工績效的傳統方法,也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種引導和監督員工行為的方法。選擇由直接上級進行績效考核,是因為通常他們是最熟悉員工工作以及他們的工作狀況和工作結果的人。在員工的直接上級獨立地對員工評估後,一般還要由上級的上級對評估結果做出復核,這樣有助於減少單一上級主觀、有偏見的評估結果。
(3)橫向績效考核:由主要外部協調部門的人員進行評價。由主要外部協調部門的人員進行評估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外部協調部門的人員對行政管理人員的服務精神、協調溝通能力、對外部需求的反應能力等更加能夠掌握最真實、全面的資料。
最後,要確定行政人員績效考核周期。
績效考核周期設置的一個原則是要針對企業的不同實際情況來進行設置,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如果評價周期過長,一方面評價結果會帶來嚴重的「近因效應」,從而給績效考核結果帶來誤差,另一方面將使員工失去對績效考核的關注,最終影響績效考核的效果,不利於員工績效改善的目的。如果績效考核周期太短,一方面將導致績效考核成本的加大,最直接的影響是各部門的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由於工作內容可能跨越績效考核周期,導致許多的工作表現無法進行評估。
網路-績效考核
⑹ 行政績效評估的基本方法
績效考核是實現績效管理的重要工具,簡單說,你希望下屬重視哪一方面的工作表現,就設定怎樣的績效考核指標。
適用於行政辦公室的績效考核指標有:重點工作時間節點、公文處理及時性和差錯率、行政成本費用率、出勤率等。
績效考核要靈活運用,根據當前重點工作,選擇具體可量化、有時效性的指標來考核。
⑺ 行政績效與社會績效如何區分
績效的含義:指的是個人或組織開展的活動所取得的成就或產生的積極效果。 一、行政績效
行政績效的含義:行政機關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進行社會管理活動和自身管理活動所產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積極效果。
行政績效評估的含義:行政績效評估就是運用科學、客觀的方法、標准和程序,對行政績效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歸納、總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體評估的活動,也稱為行政績效考核。
行政績效特點 :
1.系統性。
2.層次性:評估對象具有層級結構;評估的切入點也具有層次性。
3.注重定量性:績效考核的關鍵在於,以量化的方式評價和反映組織的工作效果,並清晰指出組織是否朝著它的既定目標前進。
4.多角度性:評估的多角度,是由被評估對象——政府部門追求的目標和價值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以及彈性決定的。
5.公正性:公共部門以公共利益為價值取向,要求行政績效評估的標准和執行活動,都必須體現社會公正性與合理性。
6.復雜性:行政管理的對象主要是社會及其成員,而社會是十分復雜的綜合體,因此待評估的公共政策和行政行為受到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行政績效評估的地位與作用
(一)行政績效評估的責任落實作用
(二)行政績效評估的對比作用
(三)績效評估的計劃輔助作用
(四)績效評估的監控支持作用
(五)績效評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六)績效評估在吸引政治資源方面的作用
行政績效對於我國現階段的作用:
第一,開展行政績效評估能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
第二,行政績效評估能夠提高我國政府的行政績效;
第三,行政績效評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國政府的信譽和形象。
行政績效評估的信息收集方法
行政績效評估信息收集方法的含義:在行政績效評估過程中所採用的一系列收集信息方法的總和。
信息收集方法:
(一)利用官方記錄的方法;
(二)培訓觀測者的方法;
(三)公眾滿意意見調查方法;
(四)特別的資料收集方法;
行政績效評估的定量測定方法
行政績效評估定量測定方法的含義:在行政績效評估過程中用於測定行政管理的經濟成本、效率、效益和公平程度的方法的總和。
二、社會績效
最近這幾年來,企業的社會績效(corporate socia1 performance)已經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課題。另外,它也是企業社會環境中重要的部分,是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延伸。企業的社會績效有兩個主要的部分:⑴傳統的社會責任;⑵對社會回應的新關懷。企業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觀念早為管理者和學者們清楚地表示過了,但現代的社會責任觀念卻是源於鮑文(H.R Bowen)的一本書—《企業人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Businessman,1953)。鮑文認為:商業經理有義務去「追求有利於我們社會目標和價值的政策;做出有利於我們社會目標和價值的決策;追隨有利於我們社會目標和價值的行動」。後來學者們對「社會責任」的定義更明確。戴維斯(Keith Davis)認為社會責任指的是:「商業人士基於理性所做出,至少部分是超出廠商直接的經濟和技術利益之外的決定和行為。」馬奎爾(J o s e p hW.McGuire)和戴維斯的想法類似,他認為:「社會責任的概念是指企業不僅有經濟和法律的義務,它對社會還有超越這些義務的責任。
⑻ 行政類工作在績效考核中下達什麼樣的指標呢
考核對象 業務人員、行政人員、中層幹部、領導幹部、職能部門、業務部門
專考核內容 業務屬指標、崗位職責、日常任務、工作表現
任務管理 任務發布、任務接收、任務評價
考核方法 業績指標分數、上級評價及打分、民主評價及打分、自我評價及打分
考核時效 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表現方式 分數排名、工作任務承擔佔比圓餅圖顯示、業績高低柱狀圖顯示
機關工作人員考核最大的難點在於許多日常工作的不確定性,難以考核評價。
⑼ 行政部員工績效考核方案及標準是什麼
考核方案有:
即積極主動地對待工作,遇到責任范圍內的問題應及時報告,並回提出相關解決辦法答。其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 出勤率
2、工作主動性
3、 工作積極性
4、合作性
5、工作責任感
工作績效考核,簡稱考核,目的在於通過對員工一定期的工作成績、工作能力的考核,把握每一位員工的實際工作狀況,為教育培訓、工作調動以及提薪、晉升、獎勵表彰等提供客觀可靠的依據。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評價可促使員工有計劃地改進工作,以保證公司營運與發展的要求。
平時考核
1、各部門主管對於所屬員工應就其工作效率、操行、態度、學識每月進行考核,其有特殊功過者,應隨時報請獎懲。
2、員工假勤獎懲應統計詳載於請假記錄簿內,以提供考核的參考。
年終考核
1、員工於每年12月底舉行總考核1次。
2、考核時,擔任初考各部門主管參考平時考核記錄及人事記錄的假勤記錄,填具考核表送復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