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山東明朝行政

山東明朝行政

發布時間: 2020-11-27 22:39:49

『壹』 明代山東最大的行政長官是

山東巡撫。
明洪武元年(1368),明朝設山東行中書省,山東正式建省;明正統回五年(1440),明中央答政權正式設置山東巡撫一職,該職全稱為「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正統十三年(1448)又特別規定:巡撫一職必須由中央官員都御史(正二品)專任此職。另外,中央在給巡撫的公文中大都有「聽爾便宜行事」之語。這樣,明代山東巡撫全權負責山東省軍政事務,成為山東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但尚屬臨時派遣,無固定任期。明代山東共有12位巡撫,除1位是舉人外,其餘11人全為進士。

『貳』 明朝洪武二年從山西棗強縣槐樹庄遷至山東沂水縣悅庄鎮朱家莊的朱姓屬那一支朱氏

這個問題你只能去山西大槐樹下,去那裡查看總族譜。

『叄』 明朝弘治年間的山東東昌府高唐州恩縣薄氏驛仁平崗是現在山東的什什地方

可能是在山東聊城茌平縣。

『肆』 明朝歷任山東巡撫有哪些

求加分。翻古籍手打很累的!
山東巡撫列表:
始於宣德五年
宣德五年1430 曹弘
宣德十年1435 李郁
正統元年1436 曹弘
正統四年1439 上年年底曹弘病故任上,此後山東巡撫空缺。
正統十年1445 張驥
正統十四年1449 趙新
景泰元年 1450 洪英
景泰三年 1452 薛希璉
天順元年 1457 林聰
天順二年 1458 年富
天順四年 1460 賈銓
成化二年 1466 原傑
成化五年 1469 翁世資
成化八年 1472 牟俸
成化12年-19年無人。
成化十九年1483 盛禺
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吳節
弘治元年1488 錢鉞
弘治三年1490 王霽
弘治六年1493 熊翀
弘治十年1497 何監
弘治十二年1499 王儼
弘治十三年1500 徐源
弘治十八年1505 朱欽
正德二年-正德五年空缺無人。
正德五年1510 黃寶
正德六年1511 邊憲、張鳳
正德七年1512 張鳳、趙璜
正德八年1513 趙璜
正德十年1515 黃瓚
正德13年1518 黃瓚、沈林、伍符
正德14年1519 王羽
正德16年1521 陳鳳梧
嘉靖二年 1523 王堯封
嘉靖四年 1525 蔣瑤
嘉靖五年 1526 王堯封
嘉靖八年 1529 劉節
嘉靖九年 1530 邵錫
嘉靖10年 1531 袁宗儒
嘉靖12年 1533 唐胄
嘉靖13年 1534 管輯
嘉靖14年 1535 蔡經
嘉靖15年 1536 胡贊宗
嘉靖17年 1538 曹蘭
嘉靖18年 1539 李中
嘉靖20年 1541 曾銑
嘉靖23年 1544 端廷赦
嘉靖24年 1545 婁志德
嘉靖25年 1546 何鼇
嘉靖26年 1547 彭黯
嘉靖27年 1548 駱顒
嘉靖28年 1549 應頁
嘉靖29年 1550 應大猷、孫世佑、王積
嘉靖30年 1551 王積
嘉靖31年 1552 王予、沈應龍
嘉靖32年 1553 沈應龍
嘉靖33年 1554 劉采
嘉靖36年 1557 傅頤
嘉靖37年 1558 丁以中
嘉靖39年 1560 朱衡
嘉靖41年 1562 謝東山
嘉靖42年 1563 張監
嘉靖43年 1564 鮑象賢
嘉靖44年 1565 霍冀
嘉靖45年 1566 翁大立、洪朝選
隆慶元年 1567 洪朝選、姜廷頤
隆慶2年 1568 姜廷頤
隆慶4年 1570 梁夢龍
隆慶5年 1571 傅希執
萬曆二年 1574 李世達
萬曆五年 1577 趙賢
萬曆七年 1579 何起鳴
萬曆十年 1582 陸樹德
萬曆11年 1583 李輔
萬曆14年 1586 李戴
萬曆17年 1589 宋應昌
萬曆20年 1592 孫廣
萬曆22年 1594 鄭汝壁
萬曆23 1595 張允濟
萬曆25 1597 張允濟、萬象春、尹應元
萬曆26 1598 尹應元
萬曆27 1599 尹應元、劉易徙
萬曆28 1600 劉易徙
萬曆29 1601 黃克贊
萬曆40 1612 李同芳
萬曆42 1614 錢士完
萬曆44 1616 李長庚
萬曆47 1619 王在晉
泰昌元年 1620 趙彥
天啟三年 1623 王惟儉
天啟五年 1625 呂純如
天啟六年 1626 李精白
崇禎元年 1628 王從義
崇禎三年 1630 沈珣
崇禎四年 1631 余大成
崇禎五年 1632 余大成、徐從治、朱大典
崇禎六年 1633 朱大典
崇禎七年 1634 朱大典、李懋芳
崇禎八年 1635 李懋芳
崇禎九年 1636 李懋芳、顏繼祖
崇禎10年 1637 顏繼祖
崇禎12年 1639 顏繼祖、劉景曜、王國寶
崇禎13年 1640 王國寶
崇禎14年 1641 王國寶、王公弼
崇禎15年 1642 王永吉、邱祖德
崇禎16年 1643 邱祖德
崇禎17年 1644 王公壁

都全了。都在裡面了。打得眼睛都累死了,給點加分吧

『伍』 一部小說說的是一個人好像是退伍軍人,被槍斃後穿越到明朝末期,在山東的地方,然後統一了世界

好像叫,重生之天地乾坤

『陸』 明朝年間有從河南移民山東的嗎

有,但是主要的移民者來自河北,有部分從河南和雲南等地遷徙過去的,元末專戰亂與「靖難之役」,山屬東都是主戰場。長期兵戰,使山東人口銳減,赤地千里,荒無人煙。於是,在明初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場人口大遷移。山東這個省在歷史上一直是欠發達的地區,遷徙者者幾乎都是農民,遷徙過來之後組成了龐大的村落,遷徙的時間大概是明初,永樂,洪武年間。其實說白了,就是由從山東移出去的也有從外地移進來,但是移民到山東的人數非常龐大,才會造成一段時間山東人口的銳增,知道現在山東人口也是全國前幾名的。其實網上有人說朱元璋屠過山洞,不過據我所知史料記載這種情況並不屬實,山東人口減少主要原因是因為那時候常年的戰亂,山東是主戰場,戰爭難免會有百姓遭殃,所以當時山東人口的減少還是因為戰爭爆發,百姓死傷,加之有大批的民眾遷徙造成的。

『柒』 明朝初期山東登州府棲霞縣大車侃王家胡同,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明朝初期山東登州府棲霞縣大車侃王家胡同,是現在的什麼地方?ego服務

『捌』 靖氏的來源我只知道明朝萬曆年有個靖四方,他是山東按擦使副使,我想了解靖氏分部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王朝公族單靖公之後,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

據《廣韻·靜》、《通志·氏族略》等史籍記載:「靖氏,單靖公之後,以謚為氏,一雲,齊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後。」

單靖公,為西周王朝中的著名賢哲,甚受諸侯國人的敬重。

例如,據典籍《國語·周語》中記載:「晉羊舌肸聘於周,發幣於大夫及單靖公。靖公享之,儉而敬,賓禮贈餞,視其上而從之,燕無私,送不過郊,語說<昊天有成命>。單之老送叔向,叔向告之曰:『異哉!吾聞之曰:一姓不再興。今周其興乎!其有單子也。昔史佚有言曰:且其語說<昊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其類維何?室家之壼。君子萬年,永錫祚胤。』類也者,不忝前哲之謂也。壼也者,廣裕民人之謂也。萬年也者,令聞不忘之謂也。胤也者,子孫蕃育之謂也。單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可謂不忝前哲矣。膺保明德,以佐王室,可謂廣裕民人矣。若能類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譽蕃育之祚,則單子必當之矣。單若有闕,必茲君之子孫實續之,不出於他矣。」

叔向論單靖公一節文字頗長,而結構極為嚴整:以「昔史佚有言曰」、「且其語說《昊天有成命》」、「《詩》曰」,引了三段議論,每段議論結構又完全一致。

顯然,叔向本要論單靖公,卻先引其《大雅·既醉》四句,且隨文而釋,罩向了單靖公之德。叔向對單靖公引用的詩句逐字逐句作了解釋,以解周有單靖公,有文王、武王之志,周必興盛。後來叔向對其詩句的解釋,還被漢朝時期著名文豪毛亨所採用。

單靖公逝世後,西周王朝賜其謚號為「靖」,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靖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陳厲公之子敬仲之後靖郭君,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

春秋時期,陳敬仲逃到齊國之後,齊桓公安置了他,並賜其田地居邑,他指田為姓,以謝齊公。數代之後,田氏族人「以田代姜」,把持了齊國,史稱齊田氏之族。

靖郭君,即田嬰,是齊威王之子,封於薛地。他喜歡養士,門下有眾多門客,在戰國時期的政治舞台上是一個重要人物。他在著名典籍《戰國策》中有記載:「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為客通。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盪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奚以薛為?夫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君曰:『善。』乃輟城薛。」

用白話解釋,就是:

靖郭君田嬰准備在封地薛修築城防工事,因為這樣會引起齊國君王的猜疑,於是有不少門客去諫阻他。

田嬰一意孤行,吩咐傳達人員不要為勸諫的門客通報。

有個門客請求謁見田嬰,他保證說:「我只說三個字就走,要是多一個字,願意領受烹殺之刑。」

田嬰感到好奇,便接見了他。

那門客快步走到田嬰跟前,說:「海大魚。」然後轉身就走。

田嬰莫名其妙,趕忙問:「先生還有要說的話吧?」

門客說:「我可不敢拿性命當兒戲!」

田嬰說:「不礙事的,先生請講!」

那門客這才回答道:「您沒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魚網、釣鉤都對它無能為力。但一旦大魚因為得意忘形而離開了水,那麼螻蟻也能隨意擺布它。以此相比,齊國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您永遠擁有齊國,要薛城有什麼用呢?但您如果失去了齊國,即使將薛城的城牆築得跟天一樣高,又有什麼作用呢?」

田嬰恍然大悟,稱贊說:「對。」於是停止了築城之事。

靖郭君田嬰的後裔子孫中,有孟嘗君,還有以其謚號「靖郭」為姓氏者,稱靖郭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靖氏、郭氏。

另外,在清朝初年,有一支陳敬仲的敬氏後裔在清朝初期,因不滿清朝的統治,將敬氏改為靜氏,「靜」字從右往左念為「爭-青」,意在征伐清朝之意。而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則在清朝初期,為取悅滿清王朝,改姓為靖氏,「靖」字從左往右念為「立-青」,意在擁立清朝之意。兩支敬氏族人因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徹底分道揚鑣,故現在出自敬氏的有靜氏和靖氏兩個姓氏,卻都源於陳氏。

註:另有一說,在清朝初期山東有兄弟兩人,一人精文,一人通武。習文者被乾隆賜靜氏,習武者則被賜靖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古女真族景佳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滿族景佳氏,亦稱靖佳氏,滿語為Ginggiya Hala,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後改漢字單姓為靖氏、景氏。

迄今為止,《紅樓夢》已經發現的脂批抄本共有十二種,其中甲戌(公元1754年)本、己卯(公元1759年)本、庚辰(公元1760年)本、有正(戚序)本和脂稿本等五種已有影印本行世;甲辰(公元1784年)本、蒙府本、南圖本、吳(曉鈴)藏本和鄭(振鐸)藏本等五種均保存在國內。脂亞本雖流落國外,但有翔實的記錄文字可以稽考;唯獨在南京靖家發現的靖本猶如曇花一現,旋即迷失,至今還是有名無實,成為紅學史上又一個未解之謎。

「靖藏本」當年的藏書人叫靖應鵾,為滿洲旗人,祖籍遼陽。靖氏祖先於清初入關,清乾、嘉時期從北京遷到揚州,後來家境敗落,清末又從揚州遷到南京。靖本《紅樓夢》在靖家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然而幾代人當時不懂得書的價值,從來沒有重視過它。

1959年夏天,毛國瑤在靖家閣樓上發現了這本《紅樓夢》,借閱並摘抄了150條批語。幾個月之後,他就將抄本還給靖家了。1964年的一天,毛國瑤看見《文學評論》俞平伯的文章,便致函俞平伯,告以「靖藏本」情況。俞平伯興奮異常,便去信靖應鵾之子靖寬榮求見其書,毛國瑤亦去靖家詢問這部《紅樓夢》抄本,卻已經找不到了。由此可知,其抄本的失落時間大概在特定情況下的1959~1964年之間

歷史名人:

靖德玄:(生卒年待考),著名隋朝大臣。

靖君亮:(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官吏。

靖延:(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官吏。 唐朝時期逕州(今甘肅平涼逕川)別駕,即逕州刺使的輔佐官。

靖長官:(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 唐朝顯德末年,進士賈顒於九仙山遇靖長官,其行若奔馬,知其異,拜而求道,取篋中所遺瀋水香焚之。靖長官曰:「此香全類斜光下等六天所種芬陀利華。汝有道骨而俗緣未盡。」因授煉仙丹一粒,以柏子為糧,健康長壽。

靖嶼:(生卒年待考),著名五代官吏。

靖安民:(生卒年待考),著名金國將領。 靖安民起初隸屬苗道潤部下。苗道潤逝世後,靖安民代領其部眾。 公元1219年,靖安民任中都西路經略使,統領易州以西。 公元1220年,靖安民又權掌元帥左監軍,行中都西路元帥府事。封易水公。管領涿州、易州、安肅、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礬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懽谷、東安寨等地。後晉封易水公。

靖宣:(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明洪武年間撫州道判。

靖舉:(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明弘治年間訓導。

靖希賢:(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正德年間河間縣知。

『玖』 明朝嘉靖山東青州府歴城縣諸姬巷大田脛是今的什麼地名

歷城縣屬於濟南府,如果這樣記錄,肯定不對。

『拾』 中國古代山東曾發生過大屠殺嗎

洪武初年,山東的中東部是北方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可以與山西東南部相比。所以膠東沒有大量移民移入,相反還向本省西部乃至其他地區輸出移民,這就是為什麼膠東山西移民少的原因,因為本身是個人口遷出區域。

永樂年間,山東其他地區的人口增長,膠東地區的人口增長減緩,原因尚不得知,此時,雲南已經平定,駐防的士兵到來。但是數量沒有家譜中說的比例那麼高。

永樂初年,這個時期,也正是膠東大量輸出人口的時期,雖然燕王朱棣起兵北京,但不是所有河北地區的人都支持他,燕王靖南之戰以河北南部和山東北部的戰事最激烈,朱棣上台之後,對曾經反對他的河北東部和東南部進行了屠殺(傳說中的「燕王掃北」),然後將外省人口遷移至此,選的是人口稠密地區,一個是山西東南部,一個是山東東部。山東魯王曾大敗朱棣的軍隊,所以山東在永樂遭受更重的稅賦,很快爆發了唐塞兒起義。現在河北的天津、衡水、滄州,家鋪上記載的山東移民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認為天津下面的縣市比城裡人豪爽,是因為祖上是山東人的緣故。

至於山東,在明朝建立之後,就遭受到南來政權的壓制,這一點可以從「昌樂劉氏」家譜記載的「南蠻子破風水」,文登從氏的家譜都有非常類似的說法,還有關於分支續家譜勢避諱祖先,直到多年之後的清代才公開,以致於很多失考。可以看出當時的氣候是多麼緊張,這個也與山東流傳的「朱元璋殺山東」的說法有相似之處。

金元的盛況,必然遭到明的壓制,這個可以類比1949年前後的歷史。

民國編纂《牟平縣志》的時候已對「明朝移民」提出質疑,近來編寫《乳山市志》時的調查提出的觀點是土著姓氏「為尋求宗族保護,加入元末明初時遷入境內的同姓大族之列。」 如果對比上面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一是元朝的殘暴統治。宋朝以來,山東一直戰亂不止。先是北宋末年的山東農民大起義,後來是抗金斗爭。金人在山東的統治鞏固不久,又發生金元戰爭。元朝統一中國後,實行民族歧視政策,漢人處在社會最低層。元朝政府和蒙漢地方階級殘酷的民族壓迫和瘋狂的經濟掠奪,造成山東人口增長緩慢。據統計,元時北方各省的人口,僅為盛唐時的1/5。

二是元末山東的農民大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爆發後,山東各地紛紛響應。1357年,劉福通派東路北伐軍由海州(今連雲港)經海道進軍山東半島,先攻克膠州,接著攻下萊州,佔領益都路。紅巾軍和元朝政府軍在山東展開拉鋸戰長達四年,戰火過處,山東各地遭受很大破壞,人民流徙,社會秩序混亂。

三是移民。由於元末山東經濟遭受重創,朱元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相對於「千里無人煙」的魯西來講,當時膠東受的創傷要輕一些。所以,明政府於洪武25 年(1392年),就近徙登萊二州5600多戶於東昌府。洪武28年,又徙青、登、萊等地1500戶於東昌,造成了膠東人口進一步減少。

從這里清楚的看出,當時的移民是受當時的統治者打壓專政的對象,直到清朝才敢認祖!

明政府於洪武25年(1392年),就近徙登萊二州5600多戶於東昌府。洪武28年,又徙青、登、萊等地1500戶於東昌,總計7100多戶,朱元彰死後,長孫朱允炆(即建文帝)繼位並決定削藩。位於北平的燕王朱棣先發制人,以清君側為名,向南京進兵,這就是「靖難之役」。在靖難之役中,朱棣與建文帝的軍隊在山東大戰,並多次獲勝,朱棣在山東掠殺人口,焚燒糧草。最後由於山東布政司參政鐵鉉(今濟南大明湖有鐵公祠祭之)的頑強抵抗和山東人民的支持,朱棣在東昌被擊敗,被迫北退。兩年後,朱棣繞開濟南攻破南京即位,是為明成祖。「靖難之役」中,燕軍的搶掠屠殺甚為嚴重,僅《明史》中就多處記載燕軍 「斬首三萬級」、「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在這場長達四年的戰爭中,山東作為主要戰場,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特別是明成祖即位後,對山東實施報復性的大屠殺,原因是朱棣與建文帝的軍隊在山東大戰,朱棣在東昌被擊敗,被迫北退,即位後報復山東。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