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行政區劃
A. 日本行政區劃如何
日本的行政區劃由都道府縣和市區町村兩個層次組成。
(1)都道府縣
所謂都道府縣,實際是日本47個省級地方政府的統稱,其中「都」指東京都,「道」指北海道,「府」指京都府、大阪府,「縣」指餘下的43個縣。它們之間目前在法律地位、政治體制、行政許可權上沒有多大區別,其名稱上的差別基本上是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形成的。
(2)市町村與特別區
在日本,「市」與我國同樣是「城市」這一類地方政府的的簡稱,而且在「市」這一類中也分成幾個小類。「町」則相當於我國的「鎮」。「村」的字義雖與我國差不多,但從體制、法律地位上看則與我國的「村」不同。日本的村與市、町和特別區一樣同屬「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即每個村都是一個地方政府,其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也都是地方公務員。而且,市町村和特別區四者之間地位相互平等,沒有隸屬和領導或「指導」關系。但如就規模來看則相差懸殊,如有的市人口達幾百萬(如大阪市、橫濱市),有的村則只有幾百人。
截至1998年3 月31 日,日本共有市670個,町1996個,村566個,特別區23個。其中,「市」還可以進一步區分為政令指定市、核心市、特例市和普通市四種。下面逐類分別加以介紹。
普通市
按照日本《地方自治法》的規定,人口在5 萬人以上並且市區戶數和工商業人口均佔60%以上的地區可以設「市」。實際上,戰後以來,日本政府為了推動町村合並,曾兩次規定了3 萬人以上者也可設市的「特例」,因而現有的670 個市中有不少是5 萬人以下的。
政令指定市
政令指定市的性質類似於我國的「計劃單列市」,即其雖然隸屬於道府縣之下,但在城市規劃、居民福利、傳染病預防等17項行政業務方面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導而不是受道府縣節制。在行政機構方面,政令指定市的特殊之處是可以下設「區」,區下設事務所或派出所。這里所說的區與特別區不同,它不是一級政府,而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不設議會,區長由市長任命。
政令指定市是1956年根據修改後的《地方自治法》設立的。該法規定的設立標准為人口50 萬人以上,但日本政府實際上掌握的標準是100萬人左右。日本現有的12個政令指定市的人口均已超過或接近100萬人,它們是:大阪、名古屋、京都、橫濱、神戶、北九州、札幌、川崎、福岡、廣島、仙台、千葉。
核心市
核心市在日語里寫作「中核市」。1994年,日本修改了《地方自治法》,決定設立核心市。該法規定設立核心市的條件是:人口30萬以上;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在本地區具有核心城市機能;如人口在50萬以下,則晝夜間人口比率須在100%以上。核心市的職能許可權小於政令指定市,即可行使原由府縣執掌的60項許可權,如設立保健所、居民建房審批、城市規劃、限制屋外廣告,等等。根據該項法律,日本已指定了6批共 27個核心市,其中多是都道府縣的首府,它們是:宇都宮、新潟、富山、金澤、岐阜、靜岡、濱松、堺、姬路、岡山、熊本、鹿兒島、秋田、郡山、和歌山、長崎、大分、豐田、福山、高知、宮崎、旭川、松山、長野、高松。
特例市
特例市是根據1999年修改的《地方自治法》開始設立的,設立條件為人口20萬人以上,其職能許可權介於核心市與普通市之間,即比普通市多了批准開發項目、指定限制噪音區域和監管停車場的許可權。目前,符合這一設立條件的共有59 個城市,除了尚未成為核心市的縣政府所在地青森、盛岡、山形、福島、水戶、前橋、甲府、大津、德島、那霸以外,還有函館、高崎、小田原、松本、西宮、下關、佐世保等等。
町與村
町的數量最多,其性質相當於我國的鎮。町的設置標准由各都道府縣自行規定。一般以人口5000人以上、工商業人口佔60%以上為標准。村的設置不受條件限制,但現有的村也多不是原始的自然村落,而是行政村。
特別區
特別區只設於東京都的中心部分,共有23個,如千代田區、中央區、文京區、新宿區、台東區、港區、澀谷區、世田穀區、品川區、杉並區等。特別區從1947年開始設立,是「特別地方公共團體」,即不享有完全的自治權。盡管它們的人口多超過核心市甚至已經接近於政令指定市,但它們的行政首長即區長卻曾經長期(1952~1975 )由東京都知事任命。近年來,要求擴大特別區的自治權甚至要求將其改為「普通地方公共團體」的呼聲日益增高。
B. 日本古代的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在室町幕府的時期,幕府將軍開始讓治守護大名管一國,直到中後期,武士勢力抬頭,爆發了應仁之亂,很多守護大名的勢力被戰國時代的大名取代,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島津氏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其後,之後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基本上確立了領主的體制,其後經歷了關原之戰,處罰了很多親豐臣的大名或領主,經過改易後,在德川幕府創立不久後,大名的分封大致上已經完成。藩這個名字,由當時儒學者所建立,中國古時周天子分封領地給國讓諸侯們自治,概念是要服從天子。同樣地,日本的大名們也要服從於幕府將軍。儒學者稱呼這些領地為藩。但是藩主們的交流不會以藩作稱呼,正式上也沒有對藩的稱呼,一般會以「某某家中」稱呼。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隨明治政府於1871年實施的廢藩置縣政策而建立,一般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
C. 日本行政區劃43個縣
日本行政區劃43個縣分別為:
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福島縣、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新瀉縣、富山縣、石川縣、福井縣、山梨縣、長野縣、岐阜縣、靜岡縣、愛知縣、三重縣。
滋賀縣、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徳島縣、香川縣、愛媛縣、高知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熊本縣、大分縣、宮崎縣、鹿兒島縣、沖繩縣。
(3)日本的行政區劃擴展閱讀:
依照各地因歷史、文化、經濟發展、交通建設等的不同而逐漸形成的當地居民意識,將日本全國劃分為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與九州地方等八大區域。
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海岸線長3萬多公里,多海灣和良港。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D. 中國以及日本的行政區劃為什麼差別很大
理論上中國來的行政區劃實行的自是省、縣、鄉三級管理,不過在實際上卻是省、地、縣、鄉的四級管理。能夠管轄縣的地級市基本是由之前的行政區劃「地區」通過地改市、地市合並和撤地建市產生的,而「地區」一級的行政區劃主要來自於建國時為了維護政權穩定而沿用的民國區劃「行政督察區」。至於為什麼要叫做市,據說「市」的用法來自於日本,最早作為正式行政區劃是1921年成立的廣州市。民國時期一共有兩種市,一種是從屬於縣的普通市,一種則是特別市。特別市又分為院轄市和省轄市,其設立有人口等條件的要求。院轄市即是後來的直轄市,而省轄市的稱呼竊以為或許就是現在使用的地級的「市」的名稱的由來?當然,也可能確實如樓上所說,這是個翻譯的問題呢。而樓主所提到的「中國的省」,其名字是來自於「行省」這一概念;「日本的省」則是來自於「三省六部」等官署名稱。至於「行省」是怎麼來的,這是由於元代的最高行政機構是中書省,政府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由中書省派出人員管轄地方,是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這一稱呼和行政區劃後來一直被沿用至今。
採納哦
E. 日本的行政劃分區,町是什麼意思怎樣劃分的
町的行政等級同市、村,相當於中國大陸或台灣的鎮。町的設置標准為5000人且工商人口達60%以上。
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架構如下:
1、都、道、府、縣
2、支廳(部分地區設立)
3、郡(虛級)、市(以及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特別區
4、町、村、區(政令指定都市的區)
(5)日本的行政區劃擴展閱讀:
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隨明治政府於1871年實施的廢藩置縣政策而建立,一般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
現今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部分偏遠地區、離島地區設立都道府縣的行政派出機關「支廳」,近年多改制並更名為「縣民局」、「振興局」等。與市同級的「郡」,1920年代開始虛級化,目前仍具備地址表記、廣域行政圈范圍、都道府縣議會選舉劃分等功能。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行政區劃
F. 日本的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日本全國共分為47個管轄區:一都、一道、二府和43縣,這一層的行政劃分被統稱為都、道、府、縣。一都是東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一道是北海道;二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是關西的歷史和經濟中心地帶;43個縣則相當於我國的省。除北海道之外,都、府、縣以下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城市系統,另一個是農村
系統,有郡(地區)、町(鎮)和村。日本是縣大市小。所謂「省」,相當如中國國務院下屬的「部」,如「外務省」相當於「外交部」。
這個詞是源於中國元朝時的政府機構的劃分,中國的行政區劃上的「省」是其意義的延伸,例如「江南省」原意是「管理江南地區的行政機構」,後來就用其來表示這個地區了。
G. 日本的行政區劃道是不是相當於中國的省
不是的
日本的市制度,可分為:政令指定都市(簡稱「政令市」,人口約50-70萬以上可提出申請核可)、中核市(人口達30萬人可提出申請核可)、特例市(人口達20萬人可提出申請核可)、以及一般的市(人口達5萬人的町、村可提出申請核可)等四個等級。
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隨明治政府於1871年實施的廢藩置縣政策而建立,一般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特別區(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
(7)日本的行政區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
2018年11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公布。
H. 日本的行政區劃是怎麼規定的
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 「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於中國的鎮)、村。 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日本被劃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1都,1 道,2府,43縣。
I. 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域劃分是什麼
日本的行政級別分為:都、道、府、縣,4個級別,共有「1都1道2府43縣」。
其中,都=東京都、道=北海道、府=京都府、大阪府。
日本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下設「市、町、村」3級。
43縣分別為:青森県、岩手県、宮城県、秋田県、山形県、福島県、茨城県、栃木県、群馬県、埼玉県、千葉県、神奈川県、新潟県、富山県、石川県、福井県、山梨県、長野県、岐阜県、靜岡県、愛知県、三重県、滋賀県、兵庫県、奈良県、和歌山県、鳥取県、島根県、岡山県、広島県、山口県、徳島県、香川県、愛媛県、高知県、福岡県、佐賀県、長崎県、熊本県、大分県、宮崎県、鹿児島県、沖縄県
J. 東京的行政區劃
東京都是由23個特別行政區和26個市、5個町、8個村所組成的自治體,人口約為3530萬人(截止至2009年10月1日),面積約為2188平方公里,氣候大致溫和。行政區域包括23個特別行政區和多摩地區(26個市、3個町、1個村)的狹長陸地部分,以及分布在東京灣南部海域的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2個町、7個村)。
東京都心在東京都區部內的位置 東京都心
通常將東京都中心區域最主要的六個區——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新宿區、文京區、台東區,並稱為「都心6區」。又有將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三個核心區域稱作「都心3區」的情況。同時,在日常用法中亦有衍生含義「都心5區」、「都心8區」、「都心10區」、「都心11區」等用法 。
東京都區部 東京都區部
亦稱東京23區、東京特別區。是狹義上廣泛使用的「東京」所指范圍。日本三級行政區,由東京都的23個特別區構成,俗稱都內。其范圍相當於過去東京市(存續於1889年-1943年間)轄下35區的面積。
東京都全域 東京都
日本一級行政區、日本首都。由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共同組成。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域劃分採用都道府縣制,其中唯一的「都」就是指東京都。1943年,原本的兩個一級行政區—東京府與東京市統合成為東京都,但戰後(1947年)又因為地方自治法的頒布,而將東京都制廢除。之後的東京都僅為單純整合特別區與其餘市、町、村而成的地方自治體,只是仍沿用原本東京都的稱呼而已。
東京首都圈在日本本州島內的位置 東京首都圈
亦稱東京都市圈、東京圈、一都三縣。是以東京都區部為中心,除東京都之外加上千葉、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馬、栃木、山梨等縣(日本「八大區域」劃分中的「關東地方」則除山梨縣外)所組成的城市群。GDP總量位居全球之首,人口總數占日本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 東京都位於日本列島中央的關東地區南部,東面以江戶川為界與千葉縣相鄰,西面以山地為界與山梨縣相鄰,南面以多摩川為界與神奈川縣相鄰,北面則與埼玉縣相鄰。是由23個特別區及26市5町8村構成的廣域自治體。人口約1329萬人,面積約2189平方公里。行政區域由23個特別區、多摩地區(26市3町1村)及東京灣南面海上的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2町7村)構成 。
東京都區部
亦稱東京23區、東京特別區。由東京都的23個特別區構成。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的中樞,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面積共約623平方公里,人口約為906萬人,人口密度14,543人/平方公里 。東京灣沿岸至今仍持續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填成的新生地也劃入該地區的范圍內 。 區域名人口(人)面積(平方公里)千代田區4883911.64中央區13007310.18港區20964120.34新宿區32798818.23文京區20971611.31台東區18051410.08墨田區24949913.75江東區46969139.99品川區36937822.72目黑區27110614.70大田區69630060.42世田穀區88578558.08澀谷區20961915.11中野區31387915.59杉並區55043434.02豐島區28790713.01北區33385020.59荒川區20508510.20板橋區53676632.17練馬區71740548.16足立區68515253.20葛飾區44005234.84江戶川區67380949.86總計9002488622.99(以上統計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3年1月1日)(參考資料: )多摩地區
多摩地區以多摩川沿岸的低地為中心,包含了北側的武藏野台地,與南側的多摩丘陵所組成的狹長狀郊區地帶,由26市3町1村組成,是東京都全域內除東京都區部及島嶼部分外所包含的地區。此區域在7世紀時為武藏國多摩郡所管轄,明治時代劃分為四個郡,在東多摩郡並入東京市成為中野區與杉並區的一部分後,形成了北多摩郡、南多摩郡與西多摩郡。多摩地區人口約有420萬人,面積約達1160平方公里,區域內人口與東京各區同樣有增加的趨勢。地區鄰近東京各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山川河流等自然環境豐富 。 區域名人口(人)面積(平方公里)八王子市581,300186.31立川市179,51424.38武藏野市139,30810.73三鷹市186,41616.50青梅市138,146103.26府中市255,96829.34昭島市111,76617.33調布市225,31521.53町田市428,08071.64小金井市119,55111.33小平市188,49620.46日野市181,08327.53東村山市153,14217.17國分寺市120,91211.48國立市75,4538.15福生市58,77110.24狛江市78,7186.39東大和市83,98113.54清瀨市74,11210.19東久留米市115,60112.92武藏村山市70,54315.37多摩市145,77521.08稻城市86,27017.97羽村市56,5239.91秋留野市80,96873.34西東京市199,01115.85市總計4,134,723783.94瑞穂町33,10316.83日之出町17,10128.08檜原村2,380105.42奧多摩町5,630225.63郡總計58,214375.96(以上統計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3年1月1日)(參考資料: )島嶼地區
島嶼地區包含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在內的東京都島嶼區各島,由2町7村組成。此區域在行政區劃分上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們跟道、府、縣等行政區下轄的獨立村、町不同,此區域與東京都之間,並沒有一個郡等級的行政單位介入其中,各島都是以直屬於都政府的自治村、自治町型態存在。地區人口持續減少,約有2.7萬人居住於此,總面積約406平方公裡面積,人口密度為66人/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日本國土最南端的沖之鳥島與最東端的南鳥島皆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 區域名人口(人)面積(平方公里)大島町8,17991.06利島村3424.12新島村2,78627.83神津島村1,87018.87大島支廳總計13,177141.88三宅村2,63155.50御藏島村34720.58三宅支廳總計2,97876.08八丈町8,09972.62青島村1975.98八丈支廳總計8,29683.41小笠原村2,884104.41小笠原支廳總計2,884104.41共計27,335405.78(以上統計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3年1月1日)(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