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行政區劃
㈠ 江蘇省包括哪些城市
江蘇省地級市有13個:
常州市、徐州市、南京市、淮安市、南通市、宿遷市、無錫市、揚州市、鹽城市、蘇州市、泰州市、鎮江市、連雲港市、
縣級市有22個:
海安市、常熟市、邳州市、新沂市、溧陽市、張家港市、宜興市、太倉市、崑山市、如皋市、海門市、啟東市、東台市、高郵市、儀征市、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靖江市、興化市、泰興市、江陰市。
19個縣 :
如東縣、寶應縣、建湖縣、阜寧縣、射陽縣、濱海縣、響水縣、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東海縣、灌雲縣、灌南縣、睢寧縣、沛縣、豐縣。
(1)蘇州行政區劃擴展閱讀
江蘇,簡稱「蘇」,是中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京,以「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得名。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地跨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
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江蘇擁有江淮、金陵、吳、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名勝古跡遍布全省,全省13個城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中國5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
行政區劃:
1953年1月,蘇北、蘇南行署區及南京市三個省級行政區合並,江蘇省轄6個省轄市(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8個專區(徐州、淮陰、鹽城、揚州、鎮江、蘇州、松江、南通),69個縣,6個縣級市。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蘇省松江專區9縣(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9縣)和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先後劃歸上海市管轄,松江專區撤銷。上海面積自此擴大了10倍。
1983年,江蘇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陰、鹽城、揚州、鎮江11個地級市。
1996年,揚州、泰州分設,撤縣級泰州市,設地級泰州市;淮陰(今淮安)、宿遷分設,撤縣級宿遷市,設地級宿遷市。
2001年,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㈡ 蘇州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2月,蘇州市下轄5個區和4個縣級市,分別是: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
1、姑蘇區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由蘇州原平江、滄浪、金閶區合並而成,總面積85. 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萬,下轄17個街道,姑蘇區位於東經120°37′,北緯31°19′。截至2019年12月,姑蘇區下轄8個街道:白洋灣街道、平江街道、金閶街道、滄浪街道、雙塔街道、虎丘街道、蘇錦街道、吳門橋街道。
2、吳中區
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南部,東接崑山市,南與吳江區相連,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虎丘區接壤,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全境東西長92.95公里,南北寬48.1公里。
截至2019年12月,吳中區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園區、7個鎮、8個街道和穹窿山風景管理區。
3、吳江區
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東北與崑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0°45′36″~31°13′41″,東經120°21′04″~120°53′59″,全區總面積1176.6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12月,,吳江區轄黎里、盛澤、七都、桃源、震澤、平望、同里7個鎮和松陵、江陵、橫扇、八坼4個街道,共有71個居委會和249個村委會。
4、崑山市
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0°48′21″~121°09′04″、北緯31°06′ 34″~31°32′36″之間,處江蘇省東南部、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倉兩市相連,南至東南與上海市嘉定、青浦兩區接壤,西與吳江區、蘇州市區交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3千米,南北48千米,總面積927.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12月,崑山市下轄10個鎮:玉山鎮、巴城鎮、花橋鎮、周市鎮、千燈鎮、陸家鎮、張浦鎮、周庄鎮、錦溪鎮、澱山湖鎮。市政府駐地玉山鎮前進中路108號。
5、常熟市
位於江蘇省東南、長三角腹地。東鄰太倉,距上海100千米;南接崑山、蘇州市區;西接無錫市區、江陰;東北瀕長江黃金水道,與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與張家港接壤。全境東西間最長距離49千米,南北間最長距離37千米。總面積126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12月,常熟市下轄建制鎮8個、街道6個,分別為梅李鎮、海虞鎮、古里鎮、沙家浜鎮、支塘鎮、董浜鎮、尚湖鎮、辛庄鎮。虞山街道、琴川街道、莫城街道、常福街道、東南街道、碧溪新區(街道)。常熟市人民政府駐虞山街道金沙江路8號。
㈢ 蘇州工業園區的行政區是如何劃分的
蘇州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590.97萬人,其中市區216.87萬人。
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㈣ 蘇州市行政區劃碼
蘇州行政區劃代碼(截止2015年9月30日)
來源:國家統計局設管司
㈤ 蘇州與江蘇有什麼區別啊。
1、行政級別不一樣。
蘇州是地級市,稱為蘇州市;
江蘇是省級行政區,與直轄市、自治區一樣。
2、概念不一樣。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以「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得名,是一個行政區劃名稱;
蘇州,古稱吳,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一個城市的名稱。
3、行政區劃不一樣。
江蘇下轄13個省轄市,22個縣級市,截至2017年底;
蘇州市轄5個市轄區,包括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截止2017年底。
4、兩者包含關系不一樣。
江蘇省包含蘇州,行政級別比蘇州市高一級;
蘇州市是江蘇省轄的一個地級市。
5、行政區劃面積不一樣。
江蘇省陸域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
蘇州市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位於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1°19』,東經120°37』。
6、人口數量不一樣。
江蘇省常住人口8029.3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71‰,截至2017年末;
蘇州市常住人口1062.57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1.2‰,自然增長率4.85‰,截至2017年末。
㈥ 虎丘區的行政區劃
虎丘區之區劃級別復(迄於2010)一級制 二級 三級 更名時間 江蘇省 蘇州地級市 虎丘區 蘇州市郊區於2000年9月2日更名為虎丘區,8日正式掛牌 轄4街道/3鎮,下設2區/2城/1中心:獅山街道、楓橋街道、橫塘街道、鎮湖街道;滸墅關鎮、通安鎮、東渚鎮;下設滸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科技城、蘇州西部生態城、保稅物流中心。 高新區管委會、虎丘區人民政府駐地在科普路58號。
㈦ 崑山市算不算蘇州市行政區域內
算,蘇州的這個通知包括四縣一市
㈧ 江蘇有幾個地級市
截止到2018年5月16日,江蘇省共有13個設區市,分別是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宿遷市。
共有96個縣(市、區),其中19個縣,22個縣級市,55個市轄區,815個鄉鎮,469個街道。崑山市、泰興市、沐陽縣委省直管試點市(縣)。
(8)蘇州行政區劃擴展閱讀
全省耕地面積6870萬畝,人均佔有耕地0.86畝。全省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共26個海島。沿海灘塗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灘塗總面積的1/4,居全國首位。長江、淮河、大運河穿境而過。全國五大淡水湖,江蘇得其二。
江蘇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生態類型多樣,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是南方最大的梗稻生產省份,也是全國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優勢區,玉米、花生、油菜及多種雜糧雜豆等特色糧經作物遍
布全省,棉花、蠶桑生產穩定,野生中草葯材超千餘種。園藝蔬菜是全省第-大經濟作物。 地方畜禽種質資源豐富,擁有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品種30個,其中15個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國家級保種單位數量全國第-。品牌農產品叫響全國,「三品- -標」有效數達17095個。
水資源:江蘇地處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氣候過渡帶,河湖眾多,水系復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點,給江蘇帶來豐富的水資源。江蘇省本地水資源量321億立方米,過境水量9492億立方米,其中長江徑流佔95%以上。
礦產資源:本省地跨華北地台和揚子地台兩大地質構造單元,有色金屬類、建材類、膏鹽類、特種非金屬類礦產是江蘇礦
產資源的特色和優勢。目前已發現的礦產品種有133種,探明資源儲量的有68種,其中鈮鉭礦、含鉀砂頁岩、泥灰岩、凹凸棒石粘土、二氧化碳氣等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
㈨ 蘇州行政區劃 具體邊界
環線以內的是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環線東是工業園區,環線以南是吳中區,環線以西是高新區(虎丘區),環線以北是相城區。各區不是以環線劃分,只是大致方向 再具體的我就說不上來了
㈩ 近幾十年蘇州行政區劃有哪些變化
吳縣——先升級成縣級市 稱吳縣市 後又並入蘇州市區 瓜分了 就是今天的吳中相城和新區園區的一部分
西南角——很久以前有個叫「郊區」的區,因為太難聽改為「虎丘區」,後來在調整的過程中並入新區 現在合稱「高新區虎丘區」
蘇州大市 現有
蘇州市區 金閶 平江 滄浪 吳中 相城 高新區(虎丘區) 工業園區 共計七區
轄縣級市 吳江 崑山 常熟 太倉 張家港 共計五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