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行政
① 山東省行政區的來歷和城市美稱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東省。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濟南——泉城
青島———島城
煙台———港城
曲阜———聖城
東營———油城
② 山東省行政區劃是幾級制
山東是4級制
我國的行政區劃體制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國現行行政區劃體制一般有四個層級專,即省級屬(包括直轄市、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地級(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縣級(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鄉級(包括區公所、鎮、鄉、蘇木、民族鄉、民族蘇木、街道),概括的講就是四級制和三級制並存,四級制就是省、自治州和勢區的市和下面的鄉鎮,三級制就是直轄市、直轄區和縣。目前全國34個省級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33個地級單位其中包括283個地級市,30個自治州,17個地區、三個盟。2862個縣級單位,這就是我們行政區劃一個基本的現狀。
濰坊市(1981年5月昌濰改地區為濰坊地區;1983年撤消地區,改為省轄市)
煙台市(1983年撤消地區,改為省轄市)
青島市(1978年11月,即墨、膠南劃入;設立黃島區)
威海市(1987年7月升為地級市)
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淄博、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17個省轄市,139個縣級行政單位,其中45個市轄區、33個市、61個縣。
③ 山東省行政區劃分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有2個副省級市(濟南、青島)、15個地級市,以下分為137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2個市轄區、28個縣級市和57個縣;以下再分為1869個鄉級行政區,包括478個街道辦事處、1113個鎮、271個鄉和7個其它鄉級行政區。
④ 山東省行政區劃
山東省行政區劃,全省轄:17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57個縣。
17個地級市是:
1 濟南市 2 青島市 3淄博市 4 棗庄市
5東營市 6 煙台市 7 濰坊市 8 濟寧市
9泰安市 10 威海市 11 日照市 12 濱州市
13 德州市 14 聊城市 15 臨沂市 16 菏澤市
17 萊蕪市
⑤ 山東行政區劃圖
【1】山東省政府網的鏈接我不敢寫。如果寫了,
看者會覺得我的正確回答更生動。
【2】可以點擊山東省政府網「走進山東」等板塊,看更多資料。
【4】資料參考:山東省政府網。
⑥ 山東最新行政區劃
最近這個說法很火,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首先前段時間一直在討論是否弱化地級市的行政職能,而轉變為省管縣,個人感覺這也是發展趨勢,那又何必費這么大週摺把這些地市重新打亂整一遍。
其次,改動太大,地市的劃分也是有一定歷史、地理文化根據的,不能太過於主觀,而且改動也不可能像那個帖子上說的這么徹底、這么天翻地覆。如果這么改會牽扯出系列的問題,戶口,車牌等等很多很麻煩。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國家要改,一定堅決擁護中央的決定,哈哈。
⑦ 山東省的簡稱和行政中心是() A. 江、南京 B. 魯、濟南 C. 蘇、合肥 D. 豫、鄭州
山東省的簡稱是魯,行政中心是濟南,該省區以歷史名稱作簡稱.
故選:B.
⑧ 山東省行政區劃的德州市
轄2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德城區。
德城區(新湖街道)
陵城版區(臨齊街權道)
樂陵市(市中街道)
禹城市(市中街道)
寧津縣(寧城街道)
齊河縣(晏城街道)
武城縣(廣運街道)
慶雲縣(渤海街道)
平原縣(龍門街道)
夏津縣(銀城街道)
臨邑縣(邢侗街道)
⑨ 山東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山東省,簡稱:魯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東省。 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你說的行政中心,是省會嗎?如果是省會的話,就是: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