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育審批
❶ 居轉戶 再生育審批表找不到怎麼辦
再生育審批表丟失後,需要重新辦理。
《生育服務證》由市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統一印製,不得塗改、轉借、偽造。 領取了《生育服務證》的夫妻,因丟失或不慎損壞等原因需補領的,應當向原發證機關書面申請補辦 ,攜帶以下資料到戶籍所在地社區工作站補辦理: 1、結婚證(離異的,提供離婚證、離婚協議書或法院判決書、調解書,喪偶的,提供死亡證明或戶口注銷證明); 2、全家戶口本; 3、近3個月本市計生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查環查孕證明,懷孕的可提供母嬰保健手冊; 4、領證人小一寸免冠近照2張; 5、下列情況另需提供不同材料: (1)政策內生育二孩及以上的,提供再生育證(准生證)和審批表或再生育證明材料; (2)不符合政策生育的,提供按男女雙方戶籍地社會撫養費徵收標准徵收完畢的社會撫養費徵收決定書和票據; (3)女方戶籍在本市且男方戶籍在深圳市外的,提供男方戶籍所在地村(居)委和鄉鎮(街道)計生工作機構出具的婚姻生育情況證明; (4)男方為深圳戶籍、女方為廣東省外的已婚育齡婦女,提供1年內經現居住地計劃生育部門查驗合格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和女方戶籍所在地村(居)委和鄉鎮(街道)計生工作機構出具的婚姻生育情況、同意在男方戶籍地辦理生育服務證的證明;
❷ 再生育是怎樣審批
請參考一下,:
如何辦理二胎准生證?
當事人須在妊娠前向單位提出申請,再由單位向所轄辦事處計生辦提出申請。申請時須同時提交具備規定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的證明;夫妻雙方居民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再婚的須提交離婚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雙方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生育情況證明等。對符合生育條件的申請人,相關部門應在30日內給予發放生育證。
生第二胎有那些要求標准?
第二十一條 男女雙方經依法登記結婚且均未生育過的,即可生育一個孩子。
提倡和鼓勵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鼓勵公民晚婚、晚育。
男年滿二十五周歲或者女年滿二十三周歲初婚,為晚婚。女年滿二十四周歲初次生育的,或者年滿二十三周歲結婚後懷孕的初次生育,為晚育。
第二十二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
(一)只有一個孩子,經病殘兒醫學鑒定機構鑒定為非嚴重遺傳性殘疾,目前無法治療或者經系統治療仍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或者將嚴重影響婚配的;
(二)一方為二等乙級以上因公致殘的軍人、武裝警察、公安民警、見義勇為人員,或者一方為烈士的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孩子的;
(三)一方系喪偶者,另一方未生育的;
(四)一方系離婚者且只有一個孩子或者依法生育過兩個孩子,另一方未生育的;
(五)雙方均未生育,依法收養後又懷孕的;
(六)一方為兩代獨生子女或者夫妻均為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孩子的;
(七)一方從事井下作業連續五年以上,現仍從事井下作業,只有一個女孩的。
第二十三條 除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外,女方為農村居民的夫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
(一)一方為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孩子的;
(二)只生育一個孩子,男方的其他兄弟均無生育條件的;
(三)男方到無兄弟的女方落戶並贍養女方父母,只有一個女孩的(本項規定只適用於女方姐妹中一人);
(四)男方無兄弟且只有一個姐姐或者妹妹,只有一個女孩的;
(五)雙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畝以上(以村計算)的沿海墾區,只有一個女孩的;
(六)一方以海洋捕撈為業五年以上,現仍從事海洋捕撈業,只有一個女孩的。
夫妻為主要從事種植業或者養殖業的農村居民,一方經縣級以上醫學、勞動鑒定機構確認為非遺傳性一級或者二級肢體殘疾,只有一個女孩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
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但仍在農村居住生活的,以及在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中成建制由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自轉為城鎮居民之日起五年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二十四條 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再生育一個孩子後,其中一個孩子死亡,夫妻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
除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和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特殊情形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的,由設區的市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並在批准之日起七日內報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備案。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
第二十五條 夫妻雙方均為歸僑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居民,回內地定居不滿六年且只有一個孩子,或者夫妻雙方所生育的孩子均不在內地定居的,可以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
夫妻一方為本省居民,一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居民或者外國人,本省居民的配偶一方婚前已有的孩子以及雙方婚後生育的孩子均不在內地定居的,執行本條例規定時,不計入生育的孩子數。
第二十六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可以再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在女方達到二十四周歲後可以向女方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提出生育申請,經縣(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並領取生育證後方可生育,但屬於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三項、第四項規定情形的,婚後即可提出申請。
夫妻中男方為本省居民,女方為外省居民,婚後居住本省的,可以經女方戶籍所在地的縣(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婚育證明,向男方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提出生育申請,辦理審批手續。
第二十七條 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在收到申請和有關證明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審核意見,報所在地的縣(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縣(市、區)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核意見之日起一個月內辦理完畢,擬批準的應當在發給生育證前,通知申請人所在單位或者村(居)民委員會張榜公布十日;不符合條件的,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八條 育齡夫妻應當自覺落實計劃生育避孕節育措施。依照本條例規定不應當生育而妊娠且醫學上允許終止妊娠的,應當及時終止妊娠。
第二十九條 外省遷入本省的公民,遷入前已取得當地縣(市、區)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再生育一個孩子的證明並已懷孕的,應當允許其生育。
❸ 再生育審批網上辦理,一般幾天可以審核通過
如果你指的是再生育無誤,時間就稍微長點,我們這是30個工作日要辦結。你們那就不得而至了。如果是1,2就短很多、
當然30是個時限,不是說非30不棵
❹ 請問符合再生育條件但未辦理再生育證明如何處理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違法生育的要繳納社會撫養費。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1、《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條,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綜合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第十八條,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四十一條,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
2、符合再生育條件但未辦理再生育證明的處理,以山東省為例(僅供參考):
《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四十三條,對具有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之一,妊娠前未申請辦理生育證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責令其妊娠後補辦生育證;生育時仍未申請補辦生育證的,按照第四十二條規定的基數的二分之一徵收社會撫養費。
第四十二條,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由縣級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以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上一年度統計公報公布的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基數,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按照男女雙方各自的子女數分別計征社會撫養費。
❺ 怎樣辦理《再生育一個孩子生育證》
《再生育證》的辦理,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夫妻雙方必須符合法定再生育政策,這在你省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應該是明確的,你可在網上自行查閱;
其次,再生育子女的行為是個行政許可行為,必須要經過縣級計生局(衛計局)的批准;
第三,再生育審批方一般按以下原則辦理:夫妻雙方戶籍均為農業戶籍的,由男方戶籍所在地計生部門審批;夫妻雙方戶籍性質各異的,生育審批在女方戶籍所在地計生部門進行;
第四,再生育申請應該向上述所說的戶籍所在地鄉鎮或街道計生辦提交,填寫再生育申請表格,同時提交相關的證件證明材料(這一點,在提交申請時,計生辦會向你們說清楚的);
第五,計生辦才對你們提交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後,連同所有的審批資料呈報縣級計生局(衛計局)審批;
第六,縣級計生(衛生)部門批准同意的,向申請人發下《再生育證》;
第七,整個審批過程大約需要50天左右,包括兩次向戶籍所在地的公示時間。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❻ 哪三種情況再生育需要計生局審批
需要再生育審批的,並不僅僅是三種情況。
到底有幾種情況,各省的有不同的規定,這些規定取決於各省的再生育政策。
比如《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胎(有五種):(一)再婚前各生育過一個子女的;(二)再婚前一方生育過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再婚後已生育一個子女的;(三)再婚前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生育過兩個子女的;(四)已合法生育的子女中,有經病殘兒童鑒定機構確診為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或者確診為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夫妻通過產前診斷和篩選可以再生育的;(五)其他可以再生育的情形。
再比如《湖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五條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共三種):(一)經設區的市、自治州或者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確定的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兩個子女中一個有殘疾或者第一胎系多胞胎均有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醫學上認為可以再生育的;(二)再婚(不含復婚,下同)夫妻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數量合計為兩個的;(三)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無子女,另一方有一個子女,再婚後生育一個子女的。
因此,你省到底規定幾種還得由查閱你省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是怎樣規定的。
這些符合再生育條件的當事人生育子女,必須經過生育審批。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❼ 兩孩政策以後,哪些夫妻生育前需要辦理再生育審批
再婚夫妻的再生育子女行為和經病殘兒鑒定有非遺傳殘疾而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等回情況的,在再生育子答女前,必須要經過計生部門的生育審批。
具體規定你可查閱你省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的『生育調節』部分,對照上面的條款,讀一讀你就會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❽ 申請再生育審批表
網路,這里有的,鏈接地址:http://wenku..com/view/ff171a1ab7360b4c2e3f64ed.html
表格:
計劃生育再生育申請審批表
申請人
姓
名
男
出生
年月
職業
聯系
電話
女
男方戶
口狀況
戶籍性質
身份證號碼
女方戶
口狀況
戶籍性質
身份證號碼
住
址
男
工作
單位
女
男方婚
姻狀況
初(再)婚
年
月
日
女方婚
姻狀況
初(再)婚
年
月
日
離婚(喪偶)
年
月
日
離婚(喪偶)
年
月
日
男方已
生育孩
子情況
出生年月
性別
現家庭
子女數
女方已
生育孩
子情況
出生年月
性別
現家庭
子女數
申
請
理
由
符合第
種情況,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
1
、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2
、雙方均為農村居民,已生育一個女孩的,但一方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職工或
一方從事工商業一年以上以及雙方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一年以上的除外。
3
、雙方均為農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個或兩個女兒,男到女家落戶,並贍養女方父母,已
生育一個子女的(只適用於姐妹中一人)。
4
、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個子女的。
5
、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再婚前喪偶並已生育兩個子女的。
6
、已生育一個子女,經設區的市以上病殘兒童鑒定機構確診為非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為正常
勞動力的。
7
、其他:
申請人
承
諾
我們鄭重承諾,
本表所填內容及提供的證件、
證明材料及
其內容真實、有效,否則由本人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夫妻簽名:
、
年
月
日
❾ 再生育申請審批表怎麼填
辦證流程及須知
一、 網上申請:
請如實填寫相關信息,並正確選擇申辦地(女方戶籍地為准, 否則申請將被退回並要求重新選擇申辦地)。 二、 審核確認:
對直接現場申請辦理的,請先下載空白「申請再生育審批表」,列印並填寫好後,先到男女雙方戶籍地村(居)委會、男方戶籍地鄉(鎮、街道)簽字蓋章,然後攜帶相關資料到現場審核確認。對網上預約申請辦理的,請在接到預約受理簡訊後,進入「預約查詢」下載並列印系統自動生成的「申請再生育審批表」後,先到男女雙方戶籍地村(居)委會、男方戶籍地鄉(鎮、街道)簽字蓋章,然後攜帶相關資料到現場審核確認。
現場審核確認所需資料:
符合第一種情形的需提供男女雙方身份證(現役軍人提供士兵證或軍官證)、男女雙方戶口薄、雙方結婚證復印件各1份,自願提供《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符合第二種情形的需提供男女雙方身份證(現役軍人提供士兵證或軍官證)、男女雙方戶口薄、雙方結婚證復印件各1份,以及鄉鎮(街道)關於夫妻一方是父母現存的唯一子女的證明1 份;
符合第三種情形的需提供男女雙方身份證(現役軍人提供士兵證或軍官證)、男女雙方戶口薄、雙方結婚證復印件各1份,以及法定機構出具的《收養證》復印件1份;
現場確認時請攜帶相關資料原件及人口計生(衛生計生)部門根據申請人情況要求提供的其他證明。 三、 公示上報:
鄉(鎮、街道)計生辦在收到申請材料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和公示(公示時間為5個工作日),並上報縣人口計生(衛生計生)部門審批。
四、 審批發證:
縣人口計生(衛生計生)部門經集體討論,在7個工作日做出批准或不批准再生育的結論。對批准再生育的,直接列印《生育證》,由鄉(鎮、街道)統一領取後再通知申請人領取。對不批准再生育的,由鄉(鎮、街道)書面通知申請人。
特別說明:辦理時限以申請人到現場審核確認後,鄉(鎮、街道)正式受理時間起開始計算。
❿ 如何辦理再生育審批手續
符合法定條件,要求再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應當在懷孕前向夫妻一方工作單位所在地或者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並提交結婚證、戶口簿和雙方身份證、雙方所在單位或者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生育、收養狀況證明,以及其他規定的證明文件(病殘兒醫學鑒定證明等)等材料。
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審核意見,連同申請人的證明材料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查。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上報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內,對符合條件的,免費發給生育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書面說明理由。
參考資料:http://www.liuyang.gov.cn/liuyanggov/bsfw/_zdbsfw/_syfwzbl82/_cjwtjjd2/1917223/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