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為主義行政學

行為主義行政學

發布時間: 2020-11-24 13:14:48

A. 簡述西方行政學說

一、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統非學科化)
2、1845年法科學家M·A·安培「建立管理國家之科學」的設想;
3、1865-68德學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學》最早提出「行政學」一詞(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學者(總統)威爾遜發表開創性的《行政學研究》一文,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將行政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學者古德諾出版發表〈政治與行政〉一書,進一步明確指出政治與行政的區分。(自此行政學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研究領域得以確立。)
6、1926懷特《行政學導論》、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對其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闡述。行政學理論體系得以形成。(產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學的發展歷程
多種分段方法:
A、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期(19世末20世初)、社會人時期(20世紀20年代)、當前時期(二戰後);
B、台灣學者(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X*:1900-30)、行為科學時期(Y*:1930-60)、系統理論時期(Z*,1960後);
C、夏書章:形成階段(19世末到20世紀20年代)、成長階段—科學管理時期(20年代後)、科學化時期(40年代始);
D、教材觀點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參照眾多美國學者之方法),六階段:
u西方行政學的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年);
u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u西方行政學的批評與轉變時期(1941-1959年);
u西方行政學的發展與應用時期(20世紀60年代);
u西方行政學 的挑戰與創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
u西方行政學的總結與探索時期(20世紀80年代)

1、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觀點:
威爾遜:行政學創始人,《行政學研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科;
古德諾:美行政學家,《政治與行政》,對政治與行政的分離理論作了進一步發揮;
泰勒:美管理學者,《科學管理原理》,倡導科學管理;
法約爾:法管理學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則)

2、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這一時期的行政學家繼承了早期行政學的基本信念,認為「真正的民主與真正的效率是統一的」,經濟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則。
此時期將官僚制度及其組織和管理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力圖通過對行政現象的科學分析,發現行政管理的原則和規律,並嘗試著為行政學確立一個基本的理論模式和學科體系。

代表人物、著作與觀點:
德社科學家韋伯,官僚制理論的奠基人,〈論官僚制〉;
美行政學家懷特:撰寫第一本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
美古利克:從分工與整合、全體與部分關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協調的重要性,對公共行政作綜合研究;
英厄威爾:對行政管理的原則進行了歸納和概括,與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
美國女政治哲學家福萊特:創立了動態管理理論,為正統行政學向行為主義行政學的過渡架設了橋梁。
3、轉變與批評時期:1941-1959
二戰及以後各國行政管理(體制、權力、職能)隨社會、經濟等變革而發生了根本變化,正統行政學的理論原則和基本觀點無法適應變革,受到懷疑和批評。

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
美巴納德:最早運用系統觀點對行政組織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行政組織學說;
美西蒙:對正統行政學的行政原則進行猛烈抨擊,率先將行為主義研究方法和決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種較為完整的決策理論體系;
美行政學者沃爾多:對行政學的歷史發展和內容範圍進行了全面探討並對西方行政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美行政理論家帕金森:對官僚組織的弊病進行了精闢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美麥格雷戈:對人事管理的傳統觀點 — X 理論進行了總結與批評並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新觀點— Y 理論;
美林德布羅姆:以漸進調適的觀點對行政決策的過程、方法進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漸進決策模式。

B. 行為主義行政學的創立者是西蒙嗎

「二戰」後,以西蒙為代表的行為主義行政學者主張將邏輯實證主義應用於 社會科學研究,他們試圖建立一個價值...

C. 以「行為主義行政學」為主題,理論聯系實際撰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小論文 瀏覽次

我也同問啊。。哪有這個的論文啊,急~~~~~~~

D. 求一篇《行為主義行政學》小論文

這個
不容易做
,的薩菲稍等發的薩菲稍等發額人幫你寫一下。
天成論文
可以寫的

E. 以「行為主義行政學」為主題,理論聯系實際撰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小論文

朋友,我來幫你啊,但是收費

F. 您好,能告訴我下關於以「行為主義行政學」為主題,理論聯系實際撰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小論文的答案嗎

摘要:行為主義行政學有三種研究取向:解釋行為主義行政學、詮釋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實證主義在公共行政學領域曾一度占據著主導地位。一些西方學者以實證主義的有效性標准來評估公共行政學的研究現狀,另一些學者則對此展開了批判與質疑,他們認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價值,不能用主流社會科學的衡量標准來評估詮釋性研究與批判性研究,並由此引發了對西方公共行政學研究現狀的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理論脫離實際傾向嚴重;基本的行為主義行政學學術規范還沒有建立起來,研究方法極不嚴謹,研究質量存在嚴重的問題;對定性研究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等等。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善中國公共行政學研究狀況的對策思考,尤其強調要注意區分公共行政學研究在不同國家所處的階段不同。

關鍵詞:行為主義行政學研究;詮釋性研究;批判行為主義學性研究;問題;反思

研究方法的成熟度是衡量一門學科成熟度的主要標志之一。在行為主義行政學一百多年的歷史中,逐漸地形成了三種研究取向:解釋行為主義行政學研究、詮釋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盡管實證主義在公共行政學領域曾一度占據著主導地位,但非實證主義的研究取向也在不斷地彰顯其研究的魅力。無論是西蒙與沃爾多之間關於邏輯實證主義與文化哲學之間的爭論,還是圍繞著亞當斯和巴爾佛的《揭開行政中的罪惡》而展開的批判主義與實證主義的爭論,或是哈默與古德塞爾就官僚制度而展開的關於詮釋主義與實證主義的爭論,都反映了公共行政學研究在基本取向上的嚴重分歧與沖突。一些西方學者試圖以實證主義的有效性標准來評估詮釋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從而對公共行政的研究現狀得出「應用性的、非理論性的和非積累性的」結論。另一些學者則對此展開了批判與質疑,並由此引發了對西方公共行政學研究現狀的反思。那麼,中國公共行政學的現狀又是如何?西方公共行政學在研究取向上的分歧與沖突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應該如何改善中國公共行政學研究的狀況?本文試圖就上述問題展開探討。

1西方行為主義行政學的研究現狀與反思

1.1行為主義行政學的三種研究取向美國學者傑伊·D·懷特認為,行為主義行政學研究有三種研究取向,分別為行為主義行政學研究、詮釋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

(1)行為主義學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遵循實證主義的哲學傳統,自然科學和主流社會科學都是典型的解釋性研究。它的邏輯一般是一種線性的邏輯,其遵循演繹-法則模式和歸納-概率模式。解釋性研究的主要功能是解釋與預測,它試圖建構能夠解釋和預測自然和社會事件的理論,其最終目的就是控制自然事件和社會事件。實證主義的研究傳統是與公共行政學的產生與發展一脈相承的。在公共行政領域,公共行政科學化、技術化的理念最早是威爾遜在1887年的《行政學研究》中提出來的。威爾遜呼籲建立一門公共行政科學,明確希望在政府改革中採用科學的方法。馬克斯·韋伯通過他的理想官僚制模型的建構,解決了威爾遜思想付諸實施的技術性問題。

泰勒力圖「證明最先進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學,說明其理論基礎是明確定義的規律、准則和公共管理學報原則。」他所掀起的科學管理運動迎合了行政科學化、技術化追求的精神。威洛比在《公共行政原則》的序言中強調,「公共行政與任何科學相類似,具有某些普遍適用的基本原理。」古利克和厄威克在《行政科學論文集》中相信科學應該提供普適性原則來指導行政行為,更強調應將公共行政發展為一套科學理論。

可以說,技術理性在傳統行為主義行政學那裡得到了極大的張揚,而對技術理性的極端推崇,進而發展成為對實證主義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解釋性研究模式的偏好,可以說是主流社會科學的正統觀點。「二戰」後,以西蒙為代表的行為主義行政學者主張將邏輯實證主義應用於社會科學研究,他們試圖建立一個價值中立的一般行政學。在行為主義的影響之下,行政學研究更加醉心於運用科學技術的手段對錯綜復雜的公共行政活動作微觀上的「數量確定」和精確描述,試圖使公共行政學成為一門與政治分離的、以管理技術和工藝為主的科學。20世紀70年代的公共政策學派與公共選擇學派都深受行為主義行政學的影響,都有明顯的實證取向。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興起的新公共管理是對泰勒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它表明了傳統形態的公共行政理論正在普遍化為一般管理哲學的理論傾向。概而言之,作為主流的社會科學研究角度與範式的實證主義研究,它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公共行政學研究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至今仍對行為主義行政學研究產生重大的影響。

(2)行為主義行政學研究。詮釋性研究以現象學、行為主義學和語言分析哲學的哲學傳統為根基。詮行為主義的邏輯是循環的,即意義產生於對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和模式的認知。詮釋性研究試圖理解行為者賦予其社會情境的意義、賦予自身行為的意義及賦予他人行為的意義,它尋求對社會事件和人為事件的理解,努力擴展我們生活的意義,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社會環境中行動者的言行。公共行政學中的精神分析組織理論是一種詮釋性研究理論。精神分析的組織理論試圖研究組織中的非理性和無意識的行為和決定,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夠了解組織中的人們是如何克服他們前進道路上所面臨的各種阻礙而獲得解放的。精神分析的角度不但讓我們意識到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缺點,而且大大豐富了公共行政學的知識。哈默將現象學方法應用於公共行政領域,他的著作《官僚經驗》採用詮釋理論來對官僚制度進行批判。對現代性的批判構成了哈默對官僚制度所有批判的基礎,他分別從社會、文化、心理、語言、認識和政治方面對官僚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批判。

G. 急求以「行為主義行政學」為主題, 理論聯系實際撰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小論文

在學術研究上,嚴格區分事實與價值因素是現代行為主義社會科學家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張。事實合理是關於客觀世界中可觀察的事物及其運作方式的陳述,可以證明真假,即是否實際上存在或發生所陳述的情形。科學命題都是事實命題。價值命題是關於偏好的表達,是宣告某種特定情形是「應該如此」、是「更好的」,沒有客觀是非,不能以經驗或推理證明其正確性。價值問題不能用科學方法進行處理。
可以用目的與手段的區別來解釋價值與事實的區別。當一個人在幾種可供選擇的辦法(手段)中選擇其中一種辦法時,一定要問目的是什麼,哪種辦法(手段)最能夠到這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價值問題,而哪一種辦法(手段)最能達到這個目的,則是事實問題。進一步來看,某一種手段可以用來達到某一目的,而這一目的又可以達到另一目的,這時前一個目的就是後一個目的的手段,依此類推就形成一個手段――目的鏈,構成了一個「目的層級體系」。所以手段與目的並無絕對意義,只有相對意義。在這種手段――目的鏈上,所謂價值是指最終目的,此目的不再為達到另一目的的手段。對這個最終上的的抉擇是一個「價值判斷」,而關於達到這一目的的抉擇均為「事實判斷」。
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往往並不清楚,一種手段可以達到多種目的,層級越高,二者的關系越不清楚。在用某一特定的手段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時,實際上會產生許多在此特定目的之外的結果,這種結果與價值有關,在考慮這種手段時不能不考慮這些目的之外的結果。比如用偷竊的手段獲得金錢,在得到錢財的同時,還會帶來犯罪、判刑等後果。這種後果可以視為這種行為的價值指標,由此與價值相關聯。如經濟財物只是一種消費財物可能性的指標。人的經濟活動旨在獲得財物,但財物的獲得不等於直接得到價值,只有通過消費這些財物才能獲得價值,財物具有消費的可能性,存在一種可以獲得價值的狀態,即價值指標。人們到底選擇哪一種行動,取決於這種價值指標的高低。
西方行為主義學派的社會科學家在學術上所採取的價值中立態度即以事實與價值的區分為基礎的,西蒙的主張也就是行為主義的主張。這種區分與他所提出的政治與行政的區分具有密切關系。西蒙從價值與事實的區分以及決策理論的觀點來看待政治問題與行政問題的區別。他提出了區分政策問題與行政問題的二個原則:第一,一個決策問題是應該交給立法機關還是應該交給行政機關,取決於其中所含的事實問題和價值問題的相對重要性以及關於事實問題的紛爭程度;第二,行政機關的價值判斷必須反映社會價值,當價值判斷有爭議時,行政機關對這個價值判斷必須向立法機關負完全責任,立法機關對這種價值判斷保留控制權。
政策問題與行政問題都包括價值與事實這二種因素。就政策問題而言,價值因素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衡量決策是否正確的標准主要取決於立法人員的主觀價值。而對於行政問題,事實因素則在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所涉及的價值問題主要是反映社會價值,所以衡量其決策是否正確的標准主要在於客觀、實證的真實性。

H. 行為主義行政學的論文你有了嗎能分享下嗎

我也要~~發給我吧[email protected] 謝謝

I. 以行為主義行政學為主題,理論聯系實際,撰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小論文

請給予支持和幫助,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急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