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執法行為
一、當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一)、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一是由於基層部門缺編嚴重,行政和事業人員混崗使用,執法人員調整頻繁,執法隊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規,不懂執法程序等;二是有的執法人員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方法簡單,野蠻執法、粗暴執法。如城管追趕違規擺攤設點人員、強行收繳商品,工商人員面對農民入市賣菜未交管理費採取粗暴方式強行趕出市場等;三是新的政策法規不斷出台,部門或系統培訓少,加之自身也不注意學習,使執法人員不能准確把握和運用法律法規,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四是個別人員政治素質不高,執法動機不純,主觀上存在以權謀私思想,造成隨意執法,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時有發生;個別食品監督執法部門到小面館吃面不付錢,證照辦理或年檢中不給好處不辦理或拖著不辦等。 (二)、執法隨意性大,處置不規范。一是重罰輕糾。一些執法部門在工作中只注重對違法違規人員實施經濟處罰,而對違法行為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及採取有效措施去糾正做的不夠,致使一些違法違規現象屢屢存在。如個別工商、質監執法人員對市場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業主只罰不糾,以沒收和罰款了事,而對已售出的存在嚴重隱患的產品不認真追查。又如一些執法部門在對超載超高車輛處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只注重罰款和卸載了事,而對加高車箱現象背後的安全隱患問題不注意追查,不督促進行拆除,不建章立制,採取措施從源頭杜絕。二是隨意簡化辦事程序。有的執法人員在執法中不嚴格按照規定的亮證、告知等程序執法,如縣路政隊對企業違規佔地搭建執法中,在調查核實案件後未告知企業就採取了強制拆除。個別工商、衛生等執法人員將沒收財物、停業整頓等一般程序案件作簡易程序案件處理,一味圖簡單省事。三是隨意決定處置方式。本來根據問題應辦理為停產整頓的案件可以辦為邊整邊改的案件,應辦理為罰款的案件可以辦為批評教育。有的政策法規處罰幅度大給執法人員的執法上帶來了更大的隨意性。如環保局對違法排污的處罰幅度在幾萬至十萬元,計生部門收取的社會撫養費可以從幾千元到幾萬元,執法人員的處罰只要在此幅度都合法。 (三)、執行制度不嚴,濫用職權。一是個別執法人員以權代法。以行政命令代執法,以個別人的意見代替執法,以不規范的檢查方式代替執法。對經常能為部門提供點贊助或與領導關系「好」的服務對象,全面開展的執法檢查也可依個人感情和關系來決定執法方式和處罰。對關系不熟或不給好處的,則秉公執法甚至重從處理,而對有關系或給了好處的違法對象,則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網開一面,或意向性地去轉轉看看,走走過場,而對所謂關系不到位自身又存在違規的行業,如排污企業、煤礦企業等,本來一月搞一次的執法檢查,則採取周周搞或隔三差五地查,弄得企業不得安寧,不得不為執法部門或相關領導進貢。二是由於監督政策不完善,考核體系不健全。目前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主要來自群眾和服務對象,而從體制、機制、制度上監督的不夠完善,還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執法監督、考核辦法。 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對策與措施監察機關是全面履行監督檢查的機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要嚴格依照《行政許可法》和《行政監察法》,著力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設,監督檢查三個環節上下功夫,才能有效促進行政執法行為的進一步規范。 (一)要以素質教育為重點,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行政執法人員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執法的水平和整個執法隊伍的形象。為此抓好執法人員素質,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執法幹部的隊伍建設,是促進政執法幹部公平、公正執法的組織保證。一是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記宗旨,在執法工作中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要督促業務主管部門定期不定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以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政策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業務培訓,使其懂業務、善管理,成為依法行政的行家裡手。二是強化執法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的公信力。要繼續以機關作風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行風建設,切實糾正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要確定國土、建設、公安、衛生、工商、稅務等部門為糾風建設重點部門,督促結合各自行業特點,開展以「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便民、惠民」等為主題開展優秀執法隊伍、提供優質服務等創建活動,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廣泛徵求意見、聘請行風監督員,通過座談、自查整改、嚴格考評獎懲等,在部門中形成處處爭創文明崗位,人人爭創先進典型的良好風尚。 (二)要以完善執法責任制為主題,嚴格監督考核辦法。制度能使壞人無法做壞事,沒有制度約束,好人也無法做好事。行政執法存在隨意性強等問題,關鍵在於對行政執法方面無一套有效完善的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因此,加強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制度建設是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一是建立完善執法程序、考核獎懲辦法。建立完善的執法責任制,錯案責任追究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實施執法評議考核制度、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行政執法獎懲辦法,對執法人員改進工作、提高執法水平和質量起到促進作用。二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增強執法透明度。將部門工作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部門人員改進作風。三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監督機制。通過向社會聘請軟環境執法監督員、行風監督員等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力量開展監督;有效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宣傳正面典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震懾違法違紀者。四是有效開展行政執法部門政風行風測評。由紀檢監察機關牽頭,面向社會開展對行政執法部門執法公正、辦事效率、服務質量、清正廉潔等為主要內容的政風行風測評,做好對測評結果的運用,對優秀等次部門給予表揚和宣傳,對等次差的部門給予通報或責令整改等。 (三)要以信訪專項糾風為突破,嚴肅查處違法亂紀行為。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設立投訴舉報中心,公布舉報電話,認真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並通過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明查暗訪、糾風執法等渠道收集行政執法中的違紀違法線索,對出現的吃、拿、卡、要,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和不按程序辦事等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對在糾風專項治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和部門,對存在問題重視、不糾正的、不及時進行整改,以後又屢屢出現問題的將嚴肅進行責任追究。(犍為縣監察局殷啟蘭 陳麗樺)
⑵ 規范執法的意義是什麼
行政執法主體對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空間,根據過罰相當原則並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以及執法范圍等情況,理性分割為若干裁量格次,每個格次規定一定的量罰標准,並依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和悔過態度,處以相對固定的處罰種類和量罰幅度,同時明確從輕或從重處罰的必要條件的一種執法制度。
⑶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幾方面要求
抓好法制宣傳教育,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依法行政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對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教育,為他們構築一道法律至上的思想防線。我們應該將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普法教育作為一個重點。通過開展深入的法制宣傳教育,促使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轉變思想觀念,清除官本位思想、特權思想等封建專制意識的影響,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治」與「法治」的關系,權力與法律的關系,牢固樹立法律權威至上、權力服從法律的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領導幹部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只有增強了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嚴格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才有可能做到自我約束,抵制各種歪風邪氣的侵襲,確保秉公執法,文明執法。
強化法制工作部門建設,加強行政執法的內部監督。各級質量技術監督機關的法制工作部門,依法承擔著具體法制監督工作,監督內容寬泛而復雜,從質監行政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到執法資格的審查,以及對行政處罰行為、行政許可行為、行政不作為行為、行政復議行為等的監督事項,幾乎涉及到質監管理范疇的所有內容,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要求法制部門的建設應當是高層次、高標準的,人員、工作設施應是精良配置,財務供應優先保證,以便及時有效地實施監督。工作人員應具有法律相關專業較高學歷,法律專業知識完備,全面熟知質監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並有一定的質監管理工作實踐,具備比一般執法人員更高的對法規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很強的政治覺悟和工作責任心,以保證執法監督工作的准確性和合法性。各級機關必須十分重視法制機構的建設,強化法制監督的權威性地位,使其真正成為防止執法過錯的「防火牆」,為保證依法行政打好基礎。
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度,確保執法監督到位。執法監督作為一項法律制度本已確立,但要在各級機關貫徹實施,還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和一系列工作制度作保證。比如:實行行政處罰案件核審制度、法律法規實施情況報告制度、規范性文件審查備案制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罰沒物品登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復議、行政賠償案件的內部審理規則等。
堅持政務公開,廣泛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行政公開是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原則。行政部門只有無條件地全面推政務公開,將所有行政執法行為置於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才有可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執法。首先,要加強對行政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行政執法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將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予以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提高人民群眾學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為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其次,要全面實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有關行政部門要本著對人民負責,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態度,將執法的依據、程序公之於眾,並告知當事人不服執法決定的申訴方式,以增加行政執法的透明度。
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主導作用,加強國家權力機關監督和質監部門監督的結合。在我國監督機制的架構中,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它的監督是最高層次和最具法律效力的。目前因質監系統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體制,除法院、檢察院的司法監督外,市縣兩級的國家權力機關基本無法對質監部門實施有效監督。因此,可以由省級權力機關和監察、審計、法制等專門監督機關委託市縣監督機關對所屬市縣質監部門實施相應的監督職能。目前要特別著重發揮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作用,通過立法進一步強化其監督職能,賦予其名副其實的監督權,規范監督程序,保證監督實效。同時,各級質監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國家監督的重要性,及時通報各時期的工作情況,主動接受監督。內部法制機構也應加強與實施監督職能的國家權力機關有關科室的聯系,及時通報質監執法情況,主動接受監督和指導,以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推進內部監督,強化監督效能。
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行政執法工作中的法律監督作用,加強檢察監督和審判監督。隨著行政訴訟法律知識的普及,司法機關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日趨重要。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的自身監督相比,易於做到客觀、公正。根據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對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瀆職等職務犯罪實行監督。一方面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要依法審查違法的行政行為,加大查處權力腐敗案件的力度,特別是對於行政執法機關中以權謀私、吃拿卡要、貪贓枉法者,不但應給予嚴肅的黨紀政紀處分,對觸犯刑律者,必須依法予以刑事制裁。另一方面行政機關要通過對具體案件的剖析,吸取行政執法工作中的教訓,不斷改進自身工作。
重視群眾來信來訪,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來信來訪是人民群眾對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行為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也是人民群眾對質監執法實施監督的主要方式。各級質監機關要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同時,要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為新聞媒體行使監督權提供安全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重視媒體信息,嚴厲查處新聞媒體曝光的質監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問題,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強大監督作用。
綜上所述,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應該是一個由多方面、全方位組合起來的系統工程。如果能夠建立起在黨委領導下的,以內部監督為基礎,以人大監督為核心,以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為輔助的全方位的立體監督體系,多管齊下,形成合力,行政執法活動就一定會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⑷ 如何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程序
一、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國法制建設的要求。1、要完善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認真貫徹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堅持便民利民原則,依法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解決行政爭議,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在實現復議救濟功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復議的監督功能。
2、要充分發揮人大對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作用。行政執法監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人大要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相關職能部門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3、要藉助新聞輿論監督的強大威力。把一些行為和問題直接暴露,孰是孰非,一目瞭然,處理者亦須盡快拿出公正的處理意見。誠懇接受輿論和群眾的監督,高度重視和解決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
二、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1、建立良好的行政執法管理工作體制。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規范行為的機制。
2、加強行政執法人員隊伍建設。行政執法人員平時即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執法觀。要文明執法、文明服務,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把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成為一支政治強、作風硬、業務精、廉潔高效、文明執法,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隊伍。
三、要改善行政執法的外部環境。
1、轉變政府職能,突出管理和服務重點。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緊緊圍繞職能轉變和理順職責關系,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規范機構設置,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完善行政運行機制。梳理執法依據和清理行政職權,為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打下基礎。
2、減少行政執法層次。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減少行政執法層次,適當下移執法重心;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實施。
3、加強法制宣傳,執法過程本身就是宣傳法律的過程,要使執法活動取得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必須提高管理相對人的法律素質。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法律、法規、政策,使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行政執法工作得到全社會的認同和配合,也有利於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⑸ 如何規范稅收執法行為
一、強化法規知識學習,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是提高行政執法水平的首要條件。稅務機關要針對稅收執法方面的薄弱環節,以稅收法制學習培訓為抓手,促進執法人員素質的提高。一是推行《學習積分制度》,把學習成效與業務能級認定、評先評優、幹部調配、福利待遇結合起來,激勵稅務執法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二是採取個人自學、集中輔導、脫產培訓、業務測試等形式,開展法制業務學習。三是要定期組織法規知識考試,並進行嚴格獎懲,促進執法人員學法、用法的自覺性。通過有效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可以提高執法人員依法辦稅水平,增強對執法風險的防範意識,為規范執法奠定基礎。
二、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強化責任追究再科學的制度、缺乏檢查監督,就會失去它的效力。稅務機關要根據執法檢查工作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工作。一是要將稅收政策執行情況、執法文書、執法程序和行政處罰等事項列為稅收執法檢查的重點內容。二是要組織專門人員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工作,客觀、公正地反映被查單位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情況。三是要專門召開稅收執法檢查通報會,對各單位在執法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對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並落實整改責任。通過稅收執法檢查,可以有效地遏制不規范執法行為的發生,進一步增強執法人員規范執法的意識。
三、堅持集體審理制度,確保案件定案質量抓好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是防範稅務行政復議和訴訟風險、加快依法治稅進程的有效途徑。稅務機關要根據重大案件審理要求,嚴格按照大要案審理程序,堅持集體審理制度,定期開展大要案件的審理工作,每一個審理案件都要做到件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處理到位。在大要案審理中要堅持做到「四審」:一審事實是否清楚,二審證據是否充分有效,三審適用法律法規是否適當,四審程序是否合法。堅持集體審理制度,可以增加案件審理透明度,進一步減少執法隨意性,確保案件定案質量。
四、加強執法考核評議,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就是要強化執法責任、明確執法程序和執法標准,規范和監督稅收執法活動。稅務機關要以考核評議為手段,以執法管理信息系統為依託,將執法工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一是要採取內部考核和外部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執法人員的考核評議。對稅收執法考核評議確定的執法過錯行為,要嚴格進行責任追究,並將執法考核評議結果作為年終考核、單位評比和公務員考核的重要依據。二是全面應用稅收執法管理信息系統,制定《稅收執法崗位職責和工作規程》、《執法評議考核及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建立完善的稅收執法責任制監控平台。強化考核評議和執法管理系統運行,可以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提高稅收執法水平,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⑹ 如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杜絕「人情執法」現象發生
依法行政是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則,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決於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關鍵是行政執法,要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並且從源頭來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保證執法隊伍的廉潔自律,是當前擺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要著力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設,監督檢查三個環節上下功夫,才能有效促進行政執法行為的進一步規范。 首先,行政執法人員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執法的水平和整個執法隊伍的形象。為此抓好執法人員素質,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執法幹部的隊伍建設,是促進政執法幹部公平、公正執法的組織保證。一是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記宗旨,在執法工作中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強化執法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的公信力。要繼續以機關作風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行風建設,切實糾正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其次,行政執法存在隨意性強、人情執法等問題,關鍵在於對行政執法方面沒有一套有效完善的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因此,加強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制度建設是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一是建立完善執法程序、考核獎懲辦法。建立完善的執法責任制,錯案責任追究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二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增強執法透明度。將部門工作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部門人員改進作風。三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監督機制。通過向社會聘執法監督員、行風監督員等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有效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宣傳正面典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震懾違法違紀者。四是有效開展行政執法部門政風行風測評。由紀檢監察機關牽頭,面向社會開展對行政執法部門執法公正、辦事效率、服務質量、清正廉潔等為主要內容的政風行風測評,做好對測評結果的運用,對優秀等次部門給予表揚和宣傳,對等次差的部門給予通報或責令整改等。 再次,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設立投訴舉報中心,公布舉報電話,認真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並通過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明查暗訪、糾風執法等渠道收集行政執法中的違紀違法線索,對出現的吃、拿、卡、要,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和不按程序辦事等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對在糾風專項治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和部門,對存在問題重視、不糾正的、不及時進行整改,以後又屢屢出現問題的將嚴肅進行責任追究。
⑺ 淺談如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一、當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一是由於基層部門缺編嚴重,行政和事業人員混崗使用,執法人員調整頻繁,執法隊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規,不懂執法程序等;二是有的執法人員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方法簡單,野蠻執法、粗暴執法。如執法部門追趕違規擺攤設點人員、強行收繳商品,面對農民入市賣菜未交管理費採取粗暴方式強行趕出市場等;三是新的政策法規不斷出台,部門或系統培訓少,加之自身也不注意學習,使執法人員不能准確把握和運用法律法規,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四是個別人員政治素質不高,執法動機不純,主觀上存在以權謀私思想,造成隨意執法,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時有發生;個別執法人員到小面館吃面不付錢,證照辦理或年檢中不給好處不辦理或拖著不辦等。 (二)執法隨意性大,處置不規范。一是重罰輕糾。一些執法部門在工作中只注重對違法違規人員實施經濟處罰,而對違法行為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及採取有效措施去糾正做的不夠,致使一些違法違規現象屢屢存在。如個別執法人員對市場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業主只罰不糾,以沒收和罰款了事,而對已售出的存在嚴重隱患的產品不認真追查。又如一些執法部門在對超載超高車輛處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只注重罰款和卸載了事,而對加高車箱現象背後的安全隱患問題不注意追查,不督促進行拆除,不建章立制,採取措施從源頭杜絕。二是隨意簡化辦事程序。有的執法人員在執法中不嚴格按照規定的亮證、告知等程序執法,個別執法人員將沒收財物、停業整頓等一般程序案件作簡易程序案件處理,一味圖簡單省事。三是隨意決定處置方式。本來根據問題應辦理為停產整頓的案件可以辦為邊整邊改的案件,應辦理為罰款的案件可以辦為批評教育。有的政策法規處罰幅度大給執法人員的執法上帶來了更大的隨意性。如對違法排污的處罰幅度可以在幾萬至十萬元,收取的社會撫養費可以從幾千元到幾萬元,執法人員的處罰只要在此幅度都合法。 (三)執行制度不嚴,濫用職權。一是個別執法人員以權代法。以行政命令代執法,以個別人的意見代替執法,以不規范的檢查方式代替執法。對經常能為部門提供點贊助或與領導關系「好」的服務對象,全面開展的執法檢查也可依個人感情和關系來決定執法方式和處罰。對關系不熟或不給好處的,則秉公執法甚至從重處理,而對有關系或給了好處的違法對象,則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網開一面,或意向性地去轉轉看看,走走過場,而對所謂關系不到位自身又存在違規的行業,本來一月搞一次的執法檢查,則採取周周搞或隔三差五地查,弄得企業不得安寧,不得不為執法部門或相關領導進貢。二是由於監督政策不完善,考核體系不健全。目前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主要來自群眾和服務對象,而從體制、機制、制度上監督的不夠完善,還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執法監督、考核辦法。 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對策與措施 監察機關是全面履行監督檢查的機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要嚴格依照《行政許可法》和《行政監察法》,著力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設、監督檢查三個環節上下功夫,才能有效促進行政執法行為的進一步規范。 (一)要以素質教育為重點,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行政執法人員素質的好壞,決定著執法的水平和整個執法隊伍的形象。為此抓好執法人員素質,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執法幹部的隊伍建設,是促進執法幹部公平、公正執法的組織保證。一是強化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質和執法水平。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記宗旨,在執法工作中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要督促業務主管部門定期不定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以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政策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業務培訓,使其懂業務、善管理,成為依法行政的行家裡手。二是強化執法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的公信力。要繼續以機關作風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行風建設,切實糾正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要確定國土、建設、公安、衛生、工商、稅務等部門為糾風建設重點部門,督促結合各自行業特點,開展以「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便民、惠民」等為主題的優秀執法隊伍、提供優質服務等創建活動,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廣泛徵求意見、聘請行風監督員,通過座談、自查整改、嚴格考評獎懲等,在部門中形成處處爭創文明崗位,人人爭創先進典型的良好風尚。 (二)要以完善執法責任制為主題,嚴格監督考核辦法。制度能使壞人無法做壞事,沒有制度約束,好人也無法做好事。行政執法存在隨意性強等問題,關鍵在於對行政執法方面無一套有效完善的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因此,加強執法監督考核獎懲辦法制度建設是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一是建立完善執法程序、考核獎懲辦法。建立完善的執法責任制,錯案責任追究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實施執法評議考核制度、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行政執法獎懲辦法,對執法人員改進工作、提高執法水平和質量起到促進作用。二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增強執法透明度。將部門工作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部門人員改進作風。三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監督機制。通過向社會聘請軟環境執法監督員、行風監督員等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力量開展監督;有效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宣傳正面典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震懾違法違紀者。四是有效開展行政執法部門政風行風測評。由紀檢監察機關牽頭,面向社會開展對行政執法部門執法公正、辦事效率、服務質量、清正廉潔等為主要內容的政風行風測評,做好對測評結果的運用,對優秀等次部門給予表揚和宣傳,對等次差的部門給予通報或責令整改等。 (三)要以信訪專項糾風為突破,嚴肅查處違法亂紀行為。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設立投訴舉報中心,公布舉報電話,認真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並通過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明查暗訪、糾風執法等渠道收集行政執法中的違紀違法線索,對出現的吃、拿、卡、要,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和不按程序辦事等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對在糾風專項治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和部門,對存在問題不重視、不糾正、不及時進行整改,以後又屢屢出現問題的將嚴肅進行責任追究。通訊員:王金輝/桓仁縣紀委
⑻ 如何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程序
嚴格依法執法,堅持執法為民,秉公執法,即可避免以權謀私的權利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