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執法證
A. 在職事業編制全額撥款的工人身份能考鄉鎮綜合執法證嗎
按規定事業單位工人身份沒有執法權,另外執法證也不是考試就可以辦理的,而是發給有執法權執法者的證件所以不可以。
B. 綜合執法大隊是一個什麼部門
綜合執法大隊負責市政設施、城市公用、城市節水和停車場管理中的專業性行政執法工作;負責城管監察隊伍行政執法中跨區域和領導交辦的重大案件的查處工作。
不算公務員。
(2)綜合執法證擴展閱讀:
機構職能:
以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名義執法。行使執法權,必須有執法資格證。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集中行使市容環衛 、城市綠化和市政管理方面所有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此外還包括城市規劃管理方面對未經批準的違法行為的處罰權;
環保方面對社會雜訊和建築施工雜訊污染、城市飲食服務業超標排污行為 、在市區人口集中地區焚燒有毒有害氣體、向城區水體傾倒工業廢渣和垃圾及其它廢棄物的處罰權;工商管理方面對在市區租不起商鋪、辦不起執照商販的經營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公安交通管理方面對侵佔城市道路行為的處罰權。
參考資料:
綜合執法大隊-網路
C. 綜合執法人員收稱可以不出示證件嗎
不可以的,執法人員在進行正常執法時一定要對當事人出示證件後才可以,否則就是違法行為,當事人可以向上級部門進行申訴。
D. 綜合執法是干什麼的
綜合執法局的全稱是「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簡稱「城管局」、「城管」,是政府行政機構,是中國內地城市管理中負責綜合行政執法的部門。綜合執法負責綜合協調與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負責對市容環境衛生、市政管理、城市綠化行政執法工作。集中行使對亂建亂搭、環境污染、非機動車和機動車亂停亂放、城市道路污染、無照商販、無證飲食攤點等行政執法活動的組織、指揮、協調和行政處罰。
拓展資料:
城市管理執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機構中負責城市管理執法部門的規范化稱呼,其全國監督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其省、自治區級部門為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其直轄市、較大的市、縣級的部門為城市管理局。基層的執法組織分別為鄉、鎮城市管理執法所和縣、市城市管理執法局街道執法所。
綜治辦全稱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是綜治委的辦公室,綜治委與同級政法委合署辦公。主要職責就是維穩、社會治安、協調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關系的相關部門之類的,一般是由政法委副書記兼任綜治辦主任,一般綜治委主任為政法委書記。
E. 綜合執法人員是干什麼
綜合執法局,也有城市叫綜合執法監察局,作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主管部門,其職能主要是依法對城市管理法律關系主體執行和遵守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者實施行政處罰的行政執法活動。
雖然綜合執法局與綜合執法監察局幾乎是同樣的機構,綜合執法局更強調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強調行政處罰懲戒的綜合。相對於叫「綜合執法局」的機構,「綜合執法監察局」更注重把握執法監察二重性,通過執法監察一體化建設,強調巡查監察、綜合監管職能的發揮,即通過行政執法監察工作,推動政府、市場、社會各方依法履責,更大限度的減少行政處罰,即將行政執法監察工作作為推動依法治、社會共治,推動城市治理各相關方充分參與的城市精細化管理。
綜合執法局的兩方面職能
綜合執法局,以城市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集中行使城市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監督檢查權(即行政執法鏈條末端的執法監察,一般不含前端的行政許可等行政執法權),一般包括兩方面職能:
①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即巡查監察職能;
②對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法律制裁,即處罰懲戒職能。
綜合執法局的職能范疇
綜合執法局以城市綜合管理領域為切入點對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領域的執法監察權進行更大范圍的綜合,是將過去城市各政府機構所擁有的各自范疇內的城市執法監察職能,即行政處罰懲戒與綜合監督檢查職能集中到一個機構,即綜合執法局行使,這些職能一般覆蓋以下范疇:
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管理(無證違法建設處罰)、道路交通秩序(違法佔路處罰)、工商行政管理(無照經營處罰)、市政管理、公用事業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停車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環境保護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含拆遷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車、黑導游等各方面開展巡查檢查及實施行政處罰的職能。
綜合執法不是簡單多部門的聯合執法(物理聯合),而是將多部門交叉的執法監察權綜合到一個機構(化學整合),成立專門的綜合執法局。隨著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綜合執法監察的范圍還在不停的擴大,強化綜合監管,以減少多頭執法、職能交叉、推諉扯皮、執法擾民等行政執法監察領域的突出問題,同時形成綜合規劃決策、到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
綜合執法局機構的來源及其制度演變
城管綜合執法局是城管執法監察制度演變的產物,是強化城市綜合管理、依法管理的產物。《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一文以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為例,介紹了從城建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到城市管理監察綜合執法、到城市管理執法監察的發展脈絡,指出執法監察的二重性,即執法監察的一體兩面。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的探索經歷了從城建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到城市管理監察辦公室,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再到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的發展。主要經過了以下三個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城建管理監察制度的誕生(1978—1995);第二階段,城管監察綜合執法制度的探索(1996—2012);第三階段,城管綜合執法監察的探索與發展(2012至2019) 。
城建監察的誕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城市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市容環境衛生等城市建設管理問題凸顯,地方各級城市人民政府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從市容環境監察入手,相繼組建城市建設管理領域的監察隊伍,包括市容環衛、城市規劃、市政公用、園林綠化、房地產、風景名勝區等專業監察大隊,通過行政執法工作監督傳統單位及社會主體依法履行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責任,這也是城管執法監察制度的早期發展階段。
城管監察綜合執法
199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頒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為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法律途徑,也為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城建管理監察演變為更加綜合的城市管理監察。1997年5月,按照國務院法制局對北京市政府開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的批復,北京市宣武區作為全國第一個試點,成立了宣武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啟動了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1998年到2000年,北京市所有區縣均完成了城市管理監察大隊的組建。2003年1月,在原北京市城市管理監察辦公室基礎上,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掛牌成立。
城管綜合執法監察
2012年9月,北京市的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城管物聯網平台投入運行,保障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作為城市管理執法監察一體化探索,成為依託信息技術推進城市綜合管理與執法監察發展的新方向。2013年,北京市各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在更名時,在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基礎上增加了「監察」,正式更名為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察局,強化城管執法的監察職能,明確了城管執法監察隊伍的綜合執法、綜合協調、綜合監管三大職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連續就城管執法體制改革提出明確要求,並相繼出台一系列關於城市管理與執法的重要文件,城管執法體制改革被放置於更廣闊的政府服務轉型與社會共治視野下審視,城管執法被作為推進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工作會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就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求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的「五位一體」智慧化升級。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發出的關於城市管理與城管執法工作的重要文件。2017年1月,《城市管理執法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34號)發布,對城市管理執法工作進行規范。
2018年,中央作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改革的部署,結合將前端決策監管與後端執法監察適度分離的要求,綜合執法改革必將推動綜合執法監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逐步形成「從綜合規劃決策、到專業運行服務管理、到綜合執法監察「兩頭收斂、激活中間」的橄欖型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城市治理結構。
參考資料:
宋剛, 王毅, 王旭. 城市管理三維結構視野下的城管綜合執法與監察[J]. 城市發展研究, 2018, 25(12):119-127.
本刊編輯部. 綜合執法改革與大數據環境下的橄欖型城市治理結構[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9):3-5.
本刊編輯部. 以執法監察一體化推進城市法治共治精治[J]. 北京城管科技信息動態, 2019, (5):3-4.
城管簡史:城市綜合管理、城管監察與綜合執法發展演進[EB/OL]. 城市管理與復雜性, 2018.
F. 綜合執法是什麼單位,是公務員嗎
綜合執法是個大類,不是什麼單位
比如海關就屬於綜合執法類。
當然是屬於回公務員的。答
公安要看警種,不過一般的警察是公務員裡面最累最辛苦,工資也不算特別好的。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不過一般要求條件相對比較低,競爭力也略小些。
G. 行政執法證的發證機關是哪
省政府法制辦為了規范行政執法證件管理工作,全省政府法制機構和部門法制機構認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培訓,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真審查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嚴把入口關
(一)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應當是履行執法職責的公務員,或因人力不足而使用的履行執法職責的事業編制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執法的組織,其執法人員必須是該組織中履行執法職責的事業人員、技術人員。
(三)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執法的企業,其執法人員必須是該企業中履行執法職責的管理人員臨時工、未經勞動人事部門認可的正式合同工不能作為行政執法人員。
(四)行政機關委託執法的,必須依法辦理委託手續。其執法人員必須是被委託單位中履行執法職責的公務員、事業人員、技術人員。
(五)上述擬為行政執法的人員,未經其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法制機構的綜合執法業務培訓並經考試合格的,不能報送辦證資料。
二、完整報送辦證資料,規范填寫相關表格
(一)申請新辦行政執法證件的,向省政府法制辦報送《新辦行政執法證人員名冊》、《雲南省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審查表》和《雲南省行政執法證件制證資料卡》(見附件)。
報送的上述材料,要字跡工整清楚,照片粘貼准確,名冊、審查表和資料卡中的相關內容必須一致。行政執法證制證資料卡和委託行政執法證制證資料卡必須分開。新辦行政執法證人員名冊必須列印一式兩份並附復制軟盤,與審查表、資料卡一並報送。
(二)申請審驗行政執法證件除按《雲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於開展新版行政執法證件審驗工作的通知》(雲府法〔2004〕30號)要求報送的審驗表和相關證件外,還需一並報送列印好的《審驗行政執法證人員名冊》(見附件)及其復制軟盤。
(三)資料卡內容填寫的有關事項
1、關於「職務」欄的填寫:是公務員的填寫其擔任的領導職務或者非領導職務。是授權組織的行政執法人員的,填寫其擔任的領導職務或者技術職務、職稱,不能籠統填寫「管理員」、「監督員」、「監理員」、「行政執法人員」等。
2、關於「行政執法法單位」欄的填寫:必須與行政執法主體審查結合起來。要填寫單位全稱,不能填寫具體內部工作機構。委託執法的,填寫委託機關的全稱,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執法的,填寫被授權執法組織的全稱。對鄉(鎮)、站、所、辦「行政執法單位」欄的填寫,區別三種情況:一是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作為行政執法主體的,填寫其全稱;二是作為縣(市、區)屬職能部門派駐鄉(鎮)的,系委託執法的性質,填寫縣(市、區)屬職能部門的全稱;三是除上述兩種情形,履行鄉(鎮)政府執法職能的,填寫鄉(鎮)政府的全稱。
3、關於「執法類別」欄的的填寫:有多種行政執法任務的要寫清楚相關類別,如某縣經委的執法人員同時執行電力、鹽務、生豬屠宰、市場管理的法律,應當分別填寫,不允許一人持多個行政執法證件。鄉、鎮政府的行政執法「類別」統一填寫「綜合」。
4、關於「執法區域」欄的填寫:嚴格按照行政執法單位的管轄區域填寫,不能擴大執法區域。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和縣(市、區)屬職能部門委託執法的鄉(鎮)站、所、辦的執法區域嚴格控制在本鄉(鎮)區域。
三、其他要求
(一)行政執法證件的審驗工作,由州(市)政府法制機構或者省級行政機關法制機構分別負責,審驗後將結果直接報送省政府法制辦法制監督處,以便於做好動態管理工作。
(二)新辦行政執法證件的,由各州(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和省級行政機關法制機構分別負責,將所需材料統一報送省政府法制辦法制監督處。
(三)由各州(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和省級行政機關法制機構從省政府法制辦統一領取證件後,必須在15個工作日內,將證件准確無誤的層發到行政執法人員手中。無故拖延、耽誤行政執法證件送達,造成不良後果的,經查證屬實後由省政府法制辦給予通報批評,並將通報情況書面告知責任者直接領導。
H. 城管工作證和執法證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的。
1、工作證證明是城管工作人員。執法證是按規定對事物做監察管理。
2、城管執法時,需要出示執法證件,並出示工作證。這就說明,執法證和工作證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I. 城管和綜合執法是一回事嗎
城管就是綜合執法。
城市管理執法簡稱城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機構中負責城市管理執法部門的規范化稱呼,其全國監督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其省、自治區級部門為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其直轄市、較大的市、縣級的部門為城市管理局,基層的執法組織分別為鄉、鎮城市管理執法所和縣、市城市管理執法局街道執法所。
2017年根據《城市管理執法辦法》成立,城市管理執法人員屬於行政執法類公務員,通過公務員考試並接受正規訓練後,按照局、隊的執法人員編制而調配。
(9)綜合執法證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貫徹實施國家及本區域有關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規章,治理和維護城市管理秩序。
組織起草本區域有關城市管理執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研究提出完善本區域城市管理執法體制的意見和措施。
負責本區域城市管理執法的指導、統籌協調和組織調度工作。
負責本區域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的監督和考核工作。
負責本區域市政設施、城市公用、城市節水和停車場管理中的專業性行政執法工作;負責城市管理執法中跨區域和領導交辦的重大案件的查處工作。
負責本區域城市管理執法系統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以及廉政勤政建設工作。
承辦區域政府及城市管理市政管委交辦的其它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