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規劃
㈠ 中國的行政規劃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並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華 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東 北】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華 東】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中 南】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西 南】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西 北】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港澳台】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㈡ 中國行政區域重新劃分
沒有這件事,截至到2019年月28號:中國的行政區劃情況如下:
省級行政區: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合計34個省級行政區。(2019年12月)。
地級行政區: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合計333個地級區劃。(2019年12月)。
縣級行政區:964個市轄區、383個縣級市、1328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 個特區、1個林區,合計2846個縣級區劃。(2019年12月)。
鄉級行政區:8414個街道、21296個鎮、9108個鄉、981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1個縣轄區,合計39945個鄉級區劃。(2019年12月)。
(2)行政區規劃擴展閱讀:
國家都是按地域劃分行政區。各國的行政區劃有不同的劃分和名稱。不論何種類型的國家,行政區劃的劃分總要符合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並考慮政治、經濟、民族、人口、國防、歷史傳統等各方面的因素。社會主義國家行政區域的劃分通常根據以下原則:
①政治原則。促使國家機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便利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
②經濟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特點進行劃分,使之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
③民族原則。根據少數民族的居住狀況和其他特點進行劃分,使之有利於各民族的發展,鞏固各民族的團結。這些原則是相互聯系、相互結合的。此外,也顧及歷史傳統、人口分布、地理條件和國防需要等因素。
行政區劃雖因國家本質不同而有其明顯的階級性,但也有一定的歷史連續性。例如,中國從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統一國家並施行郡縣制以來,歷代行政區劃雖有變更,但變化並不太大。英、法、美等國的行政區劃也是從19世紀繼承發展下來的。
㈢ 中國行政區規劃有什麼特點
理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分為省、縣、鄉三級管理。但在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域管理實際中,現行的管理體制實際上沿用了中華民國管理方式。除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外,每個省、自治區的行政區劃的管理無一例外仍舊按地市級行政區(含副省級城市)、縣級行政區(含副地司級行政區域)和鄉鎮(含副縣級行政區域)三級管理。中國大陸特色政治在行政區劃管理上還體現為地市級行政區包括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地區(以前為專區,政權為專員公署)、自治州和盟(內蒙古),其機構設置上除了各有側重以外其他大同小異。從1980年代以來,絕大多數地級行政區都改名為地級市。
㈣ 建設規劃和行政區劃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孫曉勝)「『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將重點構建回『二大發展帶、答四大城市功能區域、六大重點產業功能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框架,形成點、線、面互動的空間發展新格局。」
6日披露的《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功能區域發展規劃》勾勒出未來北京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藍圖。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一五」期間,北京將圍繞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加速建設北京東部產業發展帶和西部生態發展帶。詳細<<<
資料圖片
北京市發改委今天(12月6日)上午發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功能區域發展規劃》。這是北京市在中長期規劃中第一次打破行政區劃編制的區域經濟規劃。
規劃中設定的發展思路為:建設北京東部、西部發展帶;通過「優化城區、強化郊區」,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確、發展均衡的四大城市功能區域,即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推動六大重點產業功能區發展。
㈤ 認定某地是城鎮,是以城市建成區、規劃區、還是從行政轄區中哪一個為准
中國規定,縣及縣以上機關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萬人以下,其中非農業人口佔50%以上的居民點,都是城鎮。
行政轄區
㈥ 遼代行政區劃是怎麼規劃的
遼代是我國五代十國和宋朝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統治我國北部的封建王朝?遼代歷經百餘年的州縣制推行歷程,最後確立了五京行政區劃體系格局,建立了道?府?縣三級行政區劃體制?還特別設置了一種行政機構「頭下軍州」,並逐漸被納入國家經濟正軌?
在遼代州縣制形成的過程中,契丹族的社會變革也是多方面的?在這之中,朝廷雖然有效管理的戶口有限,但其類型化戶口管理體制,反而彰顯出遊牧民族特點和時代特色?遼代是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在耶律阿保機及耶律德光時期不斷對外擴張,耶律德光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
遼代行政區劃進行了百餘年的州縣制推行歷程,最終確立了五京行政區劃體系格局?
根據《遼史·地理志》記載,其體系大體上是道?府或州?縣三級?共有5個京?6個府,156個州?軍?城,309個縣?遼代分5個道,每個道有一個政治中心,稱為京,並以京的名稱來命名道?
上京道治上京臨潢府,轄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契丹本土;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即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東京道治東京遼陽府,即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原東丹國地區;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即今北京市西南,轄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即今山西省大同,轄今山西和內蒙古交界處?
1007年,遼聖宗建中京大定府,自臨潢遷都於此?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遼的道下設有府?州?軍?城四種政區,為同一級別?
㈦ 蒙古行政區劃的行政規劃
全國劃為21個省和首都:後杭愛省、巴彥烏勒蓋省、巴彥洪格爾省、布爾干省、戈壁阿爾泰省、東戈壁省、東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愛省、南戈壁省、蘇赫巴托爾省、色楞格省、中央省、烏布蘇省、科布多省、庫蘇古爾省、肯特省、鄂爾渾省、達爾汗烏勒省、戈壁蘇木貝爾省和首都烏蘭巴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