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法
1. 行政管理和法律哪個比較好一些
支持法律,你如果完全憑自己的本事把法律自考全部過了,相信你離過司法考試也就不遠了,過了司考,你以後的路就好走多了。不過聽說自考法律科目很多,要有很大毅力堅持下來。
2. 行政管理學的主要方法
1、行政管理的內容、特點和作用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實現行政目標,從公共組織內外部環境和管理對
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原則指導下所採取的各種措施、手段、辦法、技巧的總和。行政方法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⑴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思想工作手段。⑵行政程序。它不只是一種辦事的手續,也是一種規范行政行為的法律程序。⑶技術方法。
行政方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公共組織的效率問題。它主要表現在:簡化辦事的手續,減少辦事時間;減少行政成本;各個步驟或環節採取科學化的管理技術方法;採取任何一種新的方法都要以人為本。
行政方法的特點:科學性、技術性、系統性、創新性、民主性。
行政方法的作用:⑴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保證。⑵科學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開展行政工作的關鍵。⑶科學的行政方法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保證。⑷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建設高效廉潔政府,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需要。⑸科學的行政方法可以促進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可以加強政府的合法性。
2、傳統行政方法
⑴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經濟方法。
⑵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組織在處理某一具體公共事務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系列的時間順序和前後相連的工作步驟或環節。
行政程序的特點:穩定性、完整性、簡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從橫向上可分為手續性程序和決定性程序;從豎向上可分為行政計劃准備、決定計劃、執行計劃、檢查監督、考核獎懲等。
優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當前主要應該是簡化行政程序。簡化行政程序的基該方法就是簡化行政工作。也可採用「六何追問法」來簡化行政程序。
⑶行政計劃。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目標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行政計劃應該有時間期限。講究成本效益,規定達成目標的方式、途經和手段,落實到具體的組織並確立責任。
3、現代行政方法
⑴目標管理方法。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准,使組織和個人獲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參與來確定目標、執行目標與評估目標成果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目標管理方法的特點:以人為中心,以工作為中心,以成果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強調整體性和協調性。
運用目標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⑴目標管理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⑵目標管理有利於突出以工作為中心;⑶目標管理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⑷目標管理有利於明確責任,強化責任。
目標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標;實施目標;成果評價。
⑵戰略管理方法。是指對公共組織在一定時期的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作出的決策和管理藝術。
公共組織的戰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務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明確政府的角色和行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為企業組織和民間組織的發展創造並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環境。
公共組織的戰略管理分為四個步驟:⑴界定公共組織的內外環境。公共組織所處的位置是能否實施戰略管理的關鍵。根據公共組織的內外環境,一般可制定四種管理戰略,即極小—極小戰略、極小—極大戰略、極大—極小戰略、極大—極大戰略。⑵制定戰略規劃。⑶實施戰略規劃。⑷戰略評價。
⑶標桿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組織通過瞄準競爭的高目標,不斷超越自己,超越標桿,追求卓越,成為強中之強的組織創新和流程再造的過程。
標桿瞄準的類型:內部標桿瞄準、外部競爭對手標桿瞄準、行業內部標桿瞄準、跨行業標桿瞄準、內外部綜合標桿瞄準。
標桿瞄準的流程:整體規劃與標桿項目的選定;內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外部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標桿項目的績效改進;持續改進。
⑷政府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員參與的、以各種科學方法改進公共組織的管理與服務的,對公共組織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進行全面管理,以獲得顧客滿意為目標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的標准包括:可靠性、回應性、服務能力、服務渠道、服務禮貌、溝通、誠信、安全感、善解人意、有形性。
推行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的步驟:政府高層領導者的領導與支持;策略性規劃;以顧客為導向;考評與分析;訓練與獎懲;賦予組織成員活力與團隊合作;質量保證。
3. 行政管理好還是法學專業好啊
首先當然是興趣優先。但從就業前景以及發展領域來看,法學選擇內的餘地更大。從容社會的需求來看,法學比較受歡迎。現在我們國家倡導依法治國,使得法學深入人心,法學專業與行管專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如果你想考研究生來學,法學更好考,找工作就業領域更寬!選專業始終得根據興趣,如果你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你選法學更好。還有疑問可以聯系中國政法大學的師兄喜師姐,交流更多的學習經驗。你也可以留下你的郵箱,給你發相關的報考信息。
4. 行政管理是不是比較偏法律的專業
答:行政管理事實應該是比較偏法律的專業。
5. 什麼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規,什麼是民事法律法規,什麼是刑法
行政管理法律法規是指為管理行政體制,行政人員,行政行為而設立的法律法規
民事法律法規在狹義上是指民法通則,在廣義上是指民法通則,包括婚姻法,物權法,合同法等其他有關民事法律法規的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的法律法規.
刑法在狹義上是指刑法典,在廣義上是指刑法典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舉例:
行政違法:行政人員用違法的程序實施行政行為
民事違法:合同違約,違法婚姻,侵權等行為
刑事違法:刑事違法應稱犯罪,殺人,故意傷害,搶劫強奸等都屬於刑事違法
(例子當然還有很多,詳細的參看法律條文吧)
6.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
A
[解析] 由題干「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這是對「行政機關」的行為作出的規定,並且要求依法進行,顯然是合法行政的要求。所以,正確答案是A。
7. 我國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內容 是什麼
行政管理法制化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對國家行政管理的各項活動、各個環節進行調節和規范,將行政管理的一系列技術方法、協調手段、行為方式、步驟和程序法律化,為國家行政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法治原則主要包含以下三項內容:
1、行政行為必須具有法律依據。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採取行動,這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根本要求。對於公民而言,只要法律未明文禁止,就可以自由行動,而無須法律授權。但是,對於行政機關來說,則沒有這種自由,而必須嚴格遵循「凡法律所未允許的,都是禁止的」規則。這是行政行為與公民個人行為的最大區別。唯有如此,才能使行政機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包括事務、時間和地域三方面),主要規定在憲法、法律等成文法之中,當成文法規定不明確時,行政法院根據法的一般原則對成文法的規定進行補充和解釋。行政機關不得超越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范圍自由行動,否則,構成「無許可權」。無許可權行為是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在越權之訴中,「無許可權」是行政行為被撤銷的首要理由。但是,如果無許可權機關所作出的行為,屬於羈束行為,且該行為的內容符合法律規定,有管轄權的機關在同樣的情況下也只能作出同樣的決定,行政法院對這種行為並不撤銷,因為撤銷該行為「並不影響行政決定的結果和當事人的利益,而徒浪費訴訟時間。」
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要求。行政法治不僅要求行政行為的存在須有法律依據,而且進一步要求行政行為的實施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程序和目的。也就是說,行政法治要求行政行為過程必須合法。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法律對行政行為全程的監督和控制,使行政權在法律所設定的軌道上運行。但是,我們不能把行政法治的這一要求,簡單理解為行政機關只能機械地把法的抽象原則適用於具體事件而沒有任何斟酌選擇的餘地。行政行為有羈束行為和自由裁量行為之分,它們受法律制約的程度上是有所區別的。但是,二者都必須受制於法律這一點是共同的,不可動搖的。根據行政法治原則,行政行為必須符合如下法律要求:
第一,形式合法。形式合法是指行政行為的方式和程序符合法律的規定。法律往往出於不同的目的和考慮對行政行為規定不同的形式和程序,比如行政條例的咨詢、討論和公布程序,行政處理的說明理由和書面形式等。由於法律規定的大部分形式和程序是出於保障相對人權利的考慮,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遵守,否則行政法院將宣布該行為無效。但是,出於行政效率的考慮,行政法院對於形式違法的行政行為也並不是一概予以撤銷,而是根據形式違法的具體情況分別作出撤銷、不予撤銷和補正等不同形式的靈活處理。
明確的管轄權與合法的形式共同構成了控制行政權行使的主要條件,無許可權和形式上的缺陷是國家參事院(最高行政法院的前身)撤銷行政決定的最初的兩個理由。在當代的法國,形式和程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因為「手續不僅限制每個公務人員的權力,也使每個公務人員受到其他公務人員的制約和補充。」 比如,法國在 1978 年公布實施了《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1979 年公布實施了《說明行政理由及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1983 年又公布實施了《行政機關與其使用人關系法令》等單行的行政程序法。
第二,目的合法。行政行為的目的合法也是行政法治原則的重要內容。首先,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符合法律的一般目的,即必須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而不能出於以私人或黨派或者所屬團體的利益。例如,當某家旅館與市長的某個親戚開辦的旅館形成競爭時,該市長不得以危害公共秩序為借口關閉該旅館。其次,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授權的特別目的。例如,在 1875 年的巴利塞訴省政府一案中,行政法院撤銷了省長作出的關閉 巴利塞 先生的火柴場的決定,理由是該行為的目的不是法律與規章授予他權力時要保障的目的,而是為了維護國家財政部門的利益。
行政行為的目的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是行政法治原則進一步深化的表現。在法國行政法治進程的初期,只要一種行政行為是由具備法定許可權和資格的行政機關依據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作出的,行政法院就會認定該行為合法,而不問該行為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隨著行政法治的進一步發展,行政法院發展了濫用權力的理論,根據該理論,行政法院可以審查行政行為的目的和動機。如果行政行為的目的和動機不符合法律規定,該行為將被行政法院以濫用權力為由予以撤銷,從而使每一項行政行為都處於行政法院的監督和控制之下。行政法院對行政行為目的和動機的審查極大地擴展了行政法治原則的內容,狄驥認為這導致了自由裁量行為概念在公法領域的消失。
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除了要求行政行為的形式和目的合法之外,還要求行政決定的內容和法律根據合法。
3. 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積極行為來保證法律的實施。行政法治有兩層含義:消極的行政法治和積極的行政法治。消極的行政法治要求行政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方式、程序和目的。積極的行政法治要求行政機關以自己的積極行動保證法律的實施,這是法國行政法治原則的最新擴展。
根據積極行政法治的要求,不僅行政機關拒絕作出實施法律的具體行政處理決定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而且當法律和上級機關條例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制定條例,而行政機關不履行該義務的行為同樣也是違法的。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 1959 年的一個判決中聲稱,行政機關在情況需要的時候如果未制定有效的條例來維持秩序,就是違反法律。 1969 年,最高行政法院又重申了上述觀點:當制定行政條例為實施某個法律所必要時,行政機關有義務制定這個條例。
8. 行政管理和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法學屬於法學,行政管理學屬於公共管理學,這是目前國內外一致接受的學科劃分專方式。然屬而,這兩個學科又是不同學科體系中相互關系最為緊密的學科。
這不僅表現在他們各自的研究都與「行政」密切相關,而且表現在他們各自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產生,本來就有著共同的社會背景和學術背景;進而,他們在當代的發展,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過去兩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行政法學與行政管理學一直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在今天依然如此。盡管它們在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上各不相同,盡管它們對「行政」的關注各有側重,但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築,它們在服務於其經濟基礎這一點上是共同的。這也決定了它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是既追求民主和公平,又重視成果和效率;既要法治和人權,又要強有力的政府的一對孿生兄弟的角色。
它們各自的發展,是相濡以沫的關系。只有不斷地從各自身上汲取營養,才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9. 行政管理法規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行政管理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鮮明的政治性。行政管理是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核心內容,必然體現國家的本質,為國家的根本統治服務,具有鮮明的政治性。
②服務的廣泛性。政府權力來自廣大人民,必須為人民服務,行政管理的全部活動都必須服從於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③重要的執行性。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對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和報告工作,並接受其監督。國家權力機關根據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制定和頒布法律法規;而行政機關負責制定具體的措施、細則來貫徹實行這些內容。沒有行政管理,就不能實現國家的意志。
④一定的強制性。行政管理以國家權力為後盾,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9)行政管理法擴展閱讀
程序合法:程序是實施行政行為所經過的步驟、時限方式等。任何行政行為均須通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程序的行政行為。行為的程序是否合法影響著行政行為實體的合法性。程序合法要求:
A、行政行為符合行政程序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B、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的步驟和順序。行為必須在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內,越權無效、符合法定形式,必須在法定期限內完成。
10. 什麼是行政管理方法
答:行政管理方法,是指各級政府依靠行政權力用來調節和管理經濟活動所採取的行政命令、指令及下達的指令性計劃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