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行政區劃
① 洛陽路街道的行政區劃
2004年7月街道轄區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將原來17個社區居委會重新劃分調整為13個社區居委會,分別是商城社區居委會、商邱社區居委會、海琴社區居委會、新園社區居委會、廣廈社區居委會、南陽社區居委會、鹽灘社區居委會、香里社區居委會、興城社區居委會、鄭州社區居委會、鄭州支路社區居委會、幸福社區居委會、閆家山社區居委會。
② 洛陽鎮的行政區劃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轄杏梅、安峰、樂耕、埭庄、萬安、奎美、嶼頭、蓮埭、西安、玉浦10保,204甲。
1949年9月,設第六區公所於洛陽街,轄16個鄉。
1951年6月,劃出黃塘、下殿、松溪、群合、獅峰等5個鄉,另設第七區公所於黃塘。
1952年6月,第六區改為第八區,析前園、白沙、石蓮、杏塘、梅嶺等5個鄉,裁撤玉浦、杏梅2個鄉,計轄13個鄉;同年8月撤銷石蓮、白沙、前園3個鄉,恢復玉浦鄉,共轄11個鄉。
1955年10月,第八區劃進錦厝、溪庄、端明、錦水、鳳旗、鳳山、五音、聯群等8個鄉,共轄19個鄉。
1956年5月並區並鄉,撤銷洛陽區,歸東園區管轄。
1958年5月撤區並鄉,設洛陽鄉,轄11個聯社、48個分社、349個生產隊;同年8月再度並鄉,仍設洛陽鄉,合並為11個分社、90個生產隊;9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洛陽鄉改為上遊人民公社一個管理區,轄14個生產隊。
1961年9月析分小社,成立洛陽人民公社,轄25個生產大隊、224個生產隊(含1個漁業隊、1個運輸隊)。1963年6月,萬安大隊及機關、工廠、企事業單位從洛陽公社劃出,設洛陽鎮。
1966年撤銷鎮建制,同時裁撤石任、錦庄、後鋪、玉浦、西坊、西吟頭、曾垵等7個大隊,恢復東蓮、西安2個大隊,計轄20個大隊。
1980年析西安大隊為西方、曾垵、西吟頭3個大隊,共轄22個大隊。
1984年改設為鎮,析萬安大隊為洛安、萬安、洛陽3個大隊,至此計轄24大隊。
1985年1月,轄24個村民委員會、253個村民小組。
1989年12月,計轄24個建制村、77個自然村。
2001年析白沙村為白沙一村和白沙二村,計轄25個建制村,68個自然村。
2010年3月,福建省政府批准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洛陽鎮從惠安縣劃歸泉州台商投資區管委會託管。轄24個村委會,65個人自然村,251個村民小組。 洛陽鎮2000年11月1 日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是,總戶數是16367戶,人口總數64291人,其中男性31846人,女性是32445人。截止2008年,洛陽鎮的戶籍人數6.1萬人,流動人口約1萬,而旅居海外的洛陽鎮同胞達11.7萬人。
1993年底調查統計,全鎮旅居海外的僑胞和港台同胞有6萬餘人。僑屬僑眷遍及全鎮,全鎮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十多萬人。華僑多數居於菲律賓,其次居於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很多僑屬定居於香港、澳門。嶼頭村是主要僑村之一,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同胞1萬多人。 境內人口絕大多數為漢族,有回族、壯族等少數民族。
③ 洛陽市澗西區的所有行政區劃代碼
洛陽市澗西區周山路街道辦事處中泰世紀花城社區居民委員會[410305011004]•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周山路街道辦事處南峰園社區居民委員會[410305011002]•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周山路街道辦事處綜合社區居民委員會[410305011001]
洛陽市澗西區的行政區劃代碼:410305
④ 洛陽洛龍區從行政區劃分來說,應屬於郊區還是市區呢
洛陽市洛龍區是2000年6月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洛陽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以原郊區南半部為基礎成立的城市新區
⑤ 洛陽市 行政區劃細分
洛陽市轄6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西工區。
洛陽市 面積15492平方千米,人口639萬(2003年)。
西工區 面積 56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郵政編碼471000。
老城區 面積 5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郵政編碼471002。
瀍河回族區 面積 29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郵政編碼471002。
澗西區 面積 89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政編碼471003。
吉利區 面積 80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政編碼471012。
洛龍區 面積 243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471000。區人民政府駐關林鎮。
偃師市 面積 948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郵政編碼471900。
孟津縣 面積 759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郵政編碼471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新安縣 面積1160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郵政編碼471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欒川縣 面積247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471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嵩 縣 面積3009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郵政編碼471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汝陽縣 面積1325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郵政編碼471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宜陽縣 面積1666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郵政編碼471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洛寧縣 面積2350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政編碼471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伊川縣 面積1243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郵政編碼471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⑥ 西工區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西工區轄洛陽車站地區、10個街道:王城路街道、金谷園街道、西工街道、邙嶺路街道、道北街道、唐宮路街道、漢屯路街道、凱旋東路街道、洛北街道、紅山街道。
⑦ 洛龍區的行政區劃
1949年1月,洛陽縣與洛陽市合署,縣領導市。轄區屬洛陽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1月,洛陽縣、市分治。縣下設9個區:一區駐地麻屯,二區駐地海資,三區駐地平樂,四區駐地谷水,五區駐地軍屯,六區駐地佃庄,七區駐地豐李,八區駐地李村,九區駐地寇店。1952年12月,又增加3個區:十區駐地龍門,十一區駐地鳳凰台,十二區駐地辛店。
1950年5月,為管理四關農村工作,成立洛陽市郊區公所,轄塔灣、馬坡、岳村、小屯、金谷園、下池6鄉和西工鎮。
1954年2月,劃洛陽縣四區(谷水)歸洛陽市。
1955年11月,洛陽縣建制撤銷,將原洛陽縣所轄的五區、十區、十二區劃歸洛陽市領導,計55個鄉鎮,領224個村。
1956年1月,根據洛陽市人民委員會指示,在原洛陽市郊區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中共洛陽市郊區委員會、郊區人民委員會。同時將郊區所轄的65個鄉、鎮,合並為關林、杜村、魏屯、古城、安樂、軍屯、石人、焦寨、營庄、冢頭、楊冢、王灣、延秋、董窯、辛店、大鎙、孫旗屯、白馬寺、孔寨等19鄉和龍門鎮。
1958年8月,按照黨中央「大辦人民公社」的指示,關林、龍門、杜村、魏屯、古城、安樂、軍屯、石人、焦寨等9鄉鎮合並建立洛南人民公社;營庄、冢頭、楊冢、王灣等4鄉成立邙山人民公社;延秋、董窯、辛店、大鎙、孫鎮屯等5鄉成立秦嶺人民公社;白馬寺、孔寨2鄉成立白馬寺人民公社。在澗西區各村成立火星人民公社;瀍河區各村成立紅旗人民公社;洛北區各村成立洛北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撤銷郊區建制。建立市屬洛南、洛北、瀍河、澗西4個人民公社。除洛南公社未動外,秦嶺公社劃歸澗西人民公社;邙山公社劃歸洛北人民公社;白馬寺公社劃歸瀍河人民公社,成為其分社。
1959年8月,恢復郊區建制,區下轄洛南、邙山、秦嶺、白馬寺4個人民公社。
1961年1月,洛陽市調整政區、郊區再次撤銷,在原洛南公社轄區建立市屬洛南區,邙山公社轄區建立市屬邙山區,秦嶺、白馬寺分別劃歸澗西、瀍河區。
1962年6月,郊區再度恢復。區下轄關林、龍門、杜村、范灘、古城、安樂、軍屯、李樓、焦寨、營庄、冢頭、中溝、楊冢、延秋、董窯、辛店、三山、大鎙、白馬寺、帽郭等20個人民公社。
1965年3月,根據上級指示,開始並社。郊區將20個公社合並為關林、龍門、古城、安樂、李樓、營庄、楊冢、辛店、孫旗屯、白馬寺等10個人民公社。瀍河區的馬坡、旭升合並為瀍河人民公社;澗西區的七里河、谷水兩社合並為工農人民公社。
1968年3月,經洛陽市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洛陽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爾後,各公社相繼成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68年8月,經洛陽市批准,將原屬澗西區的工農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瀍河區的瀍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洛北區的洛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等,劃歸郊區管轄。至此,洛陽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3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8月,郊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撤銷洛陽市郊區革命委員會,建立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公社革命委員會,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3月,進行機構改革。根據政社分設的精神,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為鄉、鎮人民政府。區下轄10個鄉、3個鎮。
1990年底,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管轄范圍為關林、龍門、白馬寺3個鎮人民政府和工農、洛北、瀍河、邙山、紅山、辛店、古城、安樂、李樓、孫旗屯10個鄉人民政府。領村民委員會226個,居民委員會20個,轄自然村401個。
2000年,洛陽市城市區區劃調整。
洛龍區下轄安樂街道和開元街道2個辦事處,龍門、關林、白馬寺、安樂、豐李、李樓6個鎮,古城1個鄉。
2006年2月28日,洛陽市將宜陽縣的10個行政村劃歸洛龍區古城鄉管轄,將洛龍區辛店鎮整建制委託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行政區劃不變。
2007年6月27日,將古城鄉的夜叉磨、古城、楊庄、孫庄4個村和關林鎮的曹屯、王圪壋2個村從所在鄉鎮析出,組建開元路街道辦事處。
洛龍區地理坐標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3′-34°46′。南北寬21.5公里,東西長33.5公里。 洛龍區常見的獸類有野兔、狐狸、黃鼬、岩松鼠、狗獾、狸貓、褐家鼠、小家鼠、田鼠、大倉鼠等。洛龍區常見的鳥類有環頸雉、山斑鳩、石雞(俗稱呱呱雞)火斑鳩、灰鴿、喜鵲、山雀、烏鴉、燕、綠嘴啄木、星頭啄木、布穀鳥、鴛鴦,睢鳩、黃鸝、鵊雞、鵪鶉、紅嘴鴨、雁、灰喜鵲、雀鷹、鳶(俗稱老鷹)、金雕(俗稱兔鷹),麻雀、桃蟲(俗稱槐串、小鳥)、鷺鷥、貓頭鷹、戴勝、鴉雀、鴿子、白鸛等。
水生動物有草魚、鰱魚、鯉魚、蝦、鱉、蟹、河蚌等。
兩棲類有青蛙、黑斑蛙、蟾蜍等。
蟲類有蠶、蜂、蟬、蝴蝶、螳螂、蜻蜓、棉蚜蟲、棉蛉蟲、椿象(俗名臭斑斑)、樗雞、蜘蛛、蚊子、白翎子、蠍子、蝸牛、螢火蟲、蚯蚓、土鱉、飛蛾、撲燈蛾、百足蟲、七星瓢蟲、金龜子、螞蜂、叩頭蟲、跳蚤、臭蟲、長蛇、蚰蜒、天牛、蚱蜢、狗蠅、蠅、蠅虎、牛虻、蟋蟀、紡織娘、蟻、斑毛、衣魚、蜣螂、守宮、蝗、蠓、麻蜥等。
珍貴動物有豆雁、鴛鴦(國家二級保護)、紅腹錦雞(省級保護)等。 喬木與灌木
洛龍區的樹種有:
松樹類共5種,即油松、華山松、落葉松、白皮鬆和雪松,分布在洛龍區各處。
柏樹類有側柏、檜柏、塔柏、龍柏、千頭柏、竹柏、鎮柏,分布於全區各地,龍門山、關林廟為側柏的集中區。
楊樹有15種,即大(小)葉楊、毛白楊、箭桿楊、加拿大楊、銀白楊、沙蘭楊、加龍楊、哈佛楊、克魯斯楊、義大利楊、新疆楊、晚花楊、楓楊等。其中白毛楊多在公路兩旁,其餘全區各處均有栽培。
柳樹有4種,即龍柳、垂柳、銀葉柳、旱柳,分布於洛河及伊河兩岸,其它地區的渠道兩旁也有零星分布。
榆樹有5種,即榔榆、南陽白榆、襄樊白榆、廂鋪榆、本地白榆,分布於洛龍區各地,邙山丘陵一帶較多。
槐樹有國槐、刺槐、無刺洋槐、紫花刺槐、盤槐、垂槐等6種,洛龍區各地均有零星分布。
桐樹有泡桐、梧桐、法國桐3種,法國桐多在公路兩旁種植,泡桐遍布洛龍區,梧桐在洛龍區有零星分布。
椿樹有兩種,即臭椿和香椿,分布於洛龍區各地。
除此而外,還有金獅楸、合歡、王角楓、雞爪槭、銀杏、柿樹、紅楓、重陽木、杜仲、皂角、黃楝、苦楝、構樹、桑、榕、唐槭、山胡桃、水冬瓜、白玉蘭、水杉、文冠果、刺楸、櫻花、紅葉李、黃山櫟、廣玉蘭、枇杷、棕櫚、黃連木等29種,多在各園林內種植,柿樹、皂角、桑、構、榕等,在各地有零星分布。
花灌木類
牡丹、芍葯、月季、小月季、十姊妹、紫荊、花石榴、丁香、玫瑰、刺瑰、木芙容、棣棠、迎春、麻葉綉球、溲疏、郁李、木槿、臘梅、榆葉梅、紅綠梅、碧桃、垂枝桃、無花果、花椒、探春、臭八仙、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爪海棠、木本夜來香、大葉黃楊、雀舌黃楊、瓜子黃楊、金心黃楊、海桐、石楠、桂花、刺桂、女貞、小葉冬青、南天竺、十大功勞、窄葉十大功勞、蚊母、頭棘、鳳尾柏、孔雀柏、米真柏、翠蘭柏、枸骨冬青、夾竹桃、茉莉、忍冬等。
藤木類
爬牆虎、靈霄、紫藤、葡萄。
葯材
地骨皮、五加皮、白蘚皮、棗核、白蒺藜、野菊花、透骨草、大力草、防風、蒼耳子、蒲公英、遠志、白頭翁、木回頭、南沙參、全瓜萎、地丁、首烏、白丑、柏子仁、杏仁、桃仁、女貞子、薄荷、旱蓮草、青蒿、旋復花、扁畜、天花粉、生地、連翹、車前、桔梗、丹皮、白芍、金銀花、荊芥、柴胡、枸杞、蓖麻子、桑白皮、艾葉、大服子、小茴、獨葉蓮、細辛、龍葵、敗醬、合歡、雞內金、雞冠花、土蟹蟲、馬齒莧、澤瀉、白茅根,冬瓜子、冬瓜皮、絲瓜絡、地龍、麥冬、西瓜皮、血餘、花椒、瓜蒂、皂角刺、側柏葉、茵陳、柿蒂、韭菜、荷葉、桑葉、黑芝麻、槐米、蜂房、蜂蜜、蟬蛻等。葯材分布於邙山、秦嶺丘陵地、龍門山及伊、洛河兩岸。
⑧ 澗西區的行政區劃
解放前屬洛陽縣谷水鄉。1948年4月洛陽解放後,屬洛陽縣第四區,區直機關先後設在辛店、後營、東馬溝、谷水等地。1954年,洛陽工業建設開始,7月19日,洛陽縣第四區改為洛陽市第四區,區直機關設在谷水鎮。1955年7月18日,中國共產黨洛陽市委員會決定,原洛陽市第四區改為洛陽市澗西區。1956年3月17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澗西區設市轄區一級政權組織。1957年12月,區直機關由谷水鎮遷至西苑路辦公。
1953年,原洛陽縣第四區轄谷水鎮和七里河、王府庄、符家屯、南村、東馬溝、西馬溝、孫旗屯、淺井頭、唐村、尤溝、大朔、馬營、王村溝、窯院、棗園、黨灣、東陡溝、西陡溝、延秋等19個鄉,是個全農業區。1954年,原洛陽市第四區轄谷水、七里河、王府庄、符家屯、孫旗屯、南村、淺井頭等7個建廠鄉(鎮)和王村溝、馬營、東陡溝、西陡溝、黨灣、窯院、尤溝、東馬溝、大朔等9個農業鄉,開始由農村向城市轉化。1955年,工業區在七里河以西谷水以東基本形成,9個農業鄉劃歸郊區領導,澗西區轄7個建廠鄉(鎮),後合並為七里河、符家屯、淺井頭、南村四鄉和谷水一鎮。1956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月,根據市人民委員會決定,撤銷四鄉一鎮建制,按人口分布劃分為廠西、廠北、武漢路、四川路、青島路、天津路、長春路、湖北路和洪澤路9個辦事處,下轄38個街坊和七里河、西干溝、符家屯、崔家村、王府庄、同樂寨、興隆寨、寄駕河、南村、二郎廟、谷水、老菜園、小元頭、李家村、朱家村、俞家村、唐村17個自然村。人民公社化時期,轄區范圍多次變動,辦事處也多次分合,機構名稱變動頻繁。1959年4月,轄秦嶺、邙山、澗河、武漢路、青島路、天津路6個人民公社。8月,改為第一安裝公司、冶金安裝二處、熱電廠、省建三公司、火電一處、有色金屬加工廠、礦山機器廠、耐火材料廠、拖拉機廠、軸承廠、湖北路、重慶路12個管理區。1960年3月,組建武漢路、長春路、長安路、天津路4個基層公社和秦嶺分社,下轄12個管理區和22個生產大隊。1961年後,轄區范圍漸趨穩定。1961年6月,轄長安路、長春路、重慶路、天津路、湖北路、武漢路、鄭州路7個辦事處和谷水、七里河兩個人民公社。1965年3月,撤銷谷水、七里河人民公社,成立工農人民公社。1968年8月,工農人民公社劃歸郊區。至此,澗西區不再管理農業,轉為完全的城市區。1976年2月,設徐家營辦事處。1980年1月,設南昌路辦事處。至1985年底,澗西區共轄9個辦事處,130個居民委員會。
1999年,澗西區轄11個街道:湖北路街道、長春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長安路街道、重慶路街道、武漢路街道、鄭州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周山路街道、徐家營街道。 澗西區1986年的城區土地面積為25平方公里,2000年6月26日原郊區工農鄉、孫旗屯鄉劃歸澗西區管理,土地面積增至88.8平方公里。1998年8月開始,在洛陽市統一安排下,土地管理部門對澗西轄區土地進行了地籍調查。調查范圍:西起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東至七里河、南至防洪渠、北至澗河,總面積36.33平方公里。其中,商業金融業用地1.19平方公里;工業倉儲用地12.98平方公里;市政用地0.83平方公里;公共建築用地4.2平方公里;住宅用地11.91平方公里;交通用地4.02平方公里;特殊用地1.02平方公里;水域用地0.91平方公里;農用地1.11平方公里;其他用地0.14平方公里(包括工農鄉城區部分)。
工農鄉有4個農業耕種村(尤東村、尤西村、西馬溝村和王灣村)。耕地面積195公頃,園地面積4公頃,林地面積66.7公頃。 地表水
澗西轄區內有洛河、澗河、王祥河3條河流經過。其中洛河為黃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於澗西區的南部,流經澗西區河段長約6公里。洛河多年平均流量為66.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230立方米/秒。澗河流經澗西區的北部和東部,從西北部的王灣村進入澗西谷水鎮向東流,至東澗溝折向南流,經興隆寨村後注入洛河,澗河流經澗西境內長度約10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1.3億立方米。境內還有王祥河,傳為晉王祥卧冰處,又名孝水,流經澗西區工農鄉尤溝西村北部至西馬溝村南,向北流入澗河,長度約5公里。
地下水
澗西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在澗西設有2座優質地下水水廠,地下水井有102眼,一座設在南昌路南頭的洛河邊,一座設在中國一拖後面的澗河邊,日供水能力為72萬立方米,可滿足澗西市民的生活用水。
⑨ 洛陽的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洛陽的行政區劃是:
一、7個區:
澗西區;
西工區;
老城區;
瀍河回族區;
洛龍區;
吉利內區;
伊濱區;
二、1個縣級市:容偃師市;
三、8個縣:
孟津縣;
新安縣;
洛寧縣;
宜陽縣;
伊川縣;
嵩縣;
欒川縣;
汝陽縣。
四、另設正廳級新區:洛陽新區,總面積48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