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縣行政
⑴ 成安縣的行政區劃
截至2006年底,成安縣轄4個鎮(成安鎮、李家疃鎮、商城鎮、漳河店鎮)、5個鄉(辛義鄉、柏寺營鄉、北鄉義鄉、長巷鄉、道東堡鄉),2個工業區(城西工業區和商城工業區) 、234個行政村。
⑵ 直隸的行政區劃
倚郭[府西偏]。西南有盧溝巡司,西偏北有王平口巡司,西北沿河口城西南有石港口、齊家莊巡司。
良鄉縣: 元為固安州[無倚郭]。洪武元年末(1369)降為固安縣,仍屬北平府。
永清縣: 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益津縣入州。東南有苑家口巡司。
文安縣:
大城縣: 元為順州,洪武元年末(1369)降為順義縣,仍屬北平府;正德元年(1506)改屬昌平州,三年末(1509)復直屬順天府,九年(1514)復改屬昌平州。
①懷柔縣:元末置懷柔縣為順州倚郭。洪武元年(1368)省入順州;同年末(1369)析密雲、昌平二縣另置懷柔縣,直屬北平府;正德元年(1506)改屬昌平州,三年末(1509)復直屬順天府,九年(1514)復改屬昌平州。
②密雲縣:元為檀州,元末置密雲縣為倚郭。洪武元年(1368)省密雲縣入州,同年末(1369)降州為密雲縣,仍屬北平府;正德元年(1506)改屬昌平州,三年末(1509)復直屬順天府,九年(1514)復改屬昌平州。 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漁陽縣入州。
玉田縣:
豐潤縣:
遵化縣: 雄 縣:元為雄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歸信縣入州;七年(1374)降州為雄縣,仍屬保定府。
容城縣:元屬雄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雄縣,十三年(1380)復置容城縣,直屬保定府;景泰二年(1451)自拒馬河南徙治拒馬河北。
唐 縣:西北恆山東麓有岳嶺口巡司;又有倒馬關巡司,後遷縣西為橫河口巡司;西北有周家鋪、軍城鋪二巡司。
慶都縣:
博野縣:洪武元年(1368)徙今治(舊治後屬蠡縣),並改屬祁州,六年(1373)復直屬保定府。縣境有永安鎮巡司,東南有鐵燈盞巡檢司。
蠡 縣:元為蠡州[無倚郭]屬真定路。洪武二年(1369)改屬保定府,八年(1375)降為蠡縣,仍屬保定府。
完 縣:元為完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完縣,仍屬保定府。
遂 縣:元遂州[無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為遂縣,仍屬保定府,八年(1375)省入安肅縣。
祁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蒲陰縣入州。
深澤縣:
束鹿縣:天啟二年(1622)自縣北故城徙今治。南偏西有百尺口巡司(兼屬寧晉縣)。
安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葛城縣入州,七年(1374)降州為安縣,仍屬保定府,十三年(1380)復升為安州。
高陽縣:洪武三年(1370)自縣東故城徙今治;六年(1373)直屬保定府,尋改屬蠡州,八年(1375)省入蠡縣,十三年(1380)復置高陽縣,復改屬安州。
新安縣:元直屬保定路。洪武七年(1374)省入安縣,十三年(1375)復置新安縣,改屬安州。
易 州:洪武元年末(1369)省倚郭易縣入州。縣境有安座嶺巡司,西有金陂鎮巡司,西偏南有五回嶺巡司,西偏北有奇峰口、塔崖口巡司。
淶水縣:北有乾河口巡司,西北有黃兒庄巡司。
河間府:元為河間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河間府,同年屬河南分省,二年(1369)改屬行省。
河間縣:倚郭。東偏南有景和鎮巡司。
獻 縣:元為獻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樂壽縣入州,八年(1375)降州為獻縣。東南有單家橋巡司。
阜城縣:元屬景州。洪武七年(1374)直屬河間府。
肅寧縣:
任丘縣:元屬莫州。洪武七年(1374)直屬河間府。
交河縣:元屬獻州。洪武八年(1375)直屬河間府,十年(1377)省入獻縣,十三年(1380)復置交河縣,仍屬河間府。東偏北有泊頭鎮巡司。
青 縣:元為清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會川縣入州,八年(1375)降州為清縣,直屬河間府,同年更名青縣。
興濟縣:元屬清州。洪武元年(1368)省,十三年(1380)復置縣,仍屬河間府。
靜海縣:元為靖海縣屬清州。洪武元年(1368)更名靜海縣,八年(1375)改屬北平府,十年(1737)改屬河間府。
寧津縣:
景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蓨縣入州。東有安陵巡司,西有宋門巡司。
吳橋縣:
東光縣:洪武七年(1734)省入阜城縣,十三年(1580)復置東光縣,仍屬景州。
故城縣:
滄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清池縣入州,二年(1369)自縣東南徙治長蘆。北有長蘆巡司。
南皮縣:
鹽山縣:
慶雲縣:元為(西)無棣縣。洪武六年(1373)更名慶雲縣。
莫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莫亭縣入州,七年(1374)省莫州入任丘縣。
真定府:元為真定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真定府,同年屬河南分省,二年(1369)改屬行省。
真定縣:倚郭。
井陘縣:元屬廣平路威州。洪武二年(1369)改屬真定府。
獲鹿縣:
元氏縣:
靈壽縣:西北有義頭鎮巡司,後遷縣西北慈峪鎮。
藁城縣:
欒城縣:洪武初年自縣北故城徙今治。
無極縣:元屬中山府。洪武元年(1368)省入中山府,四年(1371)復置無極縣,仍屬定州,七年(1374)直屬真定府。
平山縣:西有十八盤、下口村巡司。
阜平縣:
行唐縣:元屬真定路。洪武二年(1369)改屬定州,正統十三年(1448)復直屬真定府。西北有兩嶺口巡檢司。
定 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1369)降為定州,三年(1370)省倚郭安喜縣入州。北偏東有清風店巡司。
新樂縣:
曲陽縣:元屬保定路。洪武二年(1369)改屬定州。
冀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信都縣入州。
南宮縣:成化十六年(1480)自縣西北故城徙治飛鳳岡。東南有董家廟堡巡司。
新河縣:
棗強縣:
武邑縣:
晉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鼓城縣入州。
安平縣:
饒陽縣:
武強縣:
趙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平棘縣入州。
柏鄉縣:
隆平縣:洪武六年(1373)省入柏鄉縣,十三年(1380)復置隆平縣,仍屬趙州。
高邑縣:
臨城縣:
贊皇縣:西北有黃沙嶺巡司。
寧晉縣:東北有百尺口巡司(在束鹿縣境)。
深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靜安縣入州,永樂十年(1412)自縣南故城徙治吳家莊。東南有傅家池巡司,後廢。
衡水縣:永樂十三年(1415)自縣西南故城徙治范家疃。
順德府:元為順德路。洪武元年(1568)改置順德府,同年屬河南分省,二年(1569)改屬行省。
邢台縣:倚郭。西偏北有西王社巡司。
沙河縣:弘治四年(1491)自沙壅徙治西山小屯,十八年(1505)復徙舊治。
南和縣:
任 縣:
內丘縣:
平鄉縣:
鉅鹿縣:
廣宗縣:洪武十年(1377)省入平鄉、鉅鹿二縣,十三年(1380)復置廣宗縣,仍屬順德府。
廣平府:元為廣平路。洪武元年(1568)改置廣平府,同年屬河南分省,二年(1569)改屬行省。
永年縣:倚郭。西北有臨洺鎮巡司。
曲周縣:
肥鄉縣:
雞澤縣:
廣平縣:
成安縣:元屬磁州。洪武元年(1368)廢,四年(1371)復置成安縣,直屬廣平府。
威 縣:元威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洺水縣入州,並降州為威縣,仍屬廣平府。
邯鄲縣:元屬磁州。洪武元年(1368)直屬廣平府。
清河縣:元屬大名路。洪武六年(1373)改屬廣平府。
大名府:元為大名路。洪武元年(1568)改置大名府,同年屬河南分省,二年(1569)改屬行省;三十一年(1398)徙治府東八里。
元城縣:倚郭。洪武三十一年(1398)隨府徙治府東八里。東北有小灘鎮巡司。
大名縣:元倚郭。洪武十年(1377)省入魏縣,十五年(1382)復置大名縣,仍為倚郭,三十一年(1398)隨府徙治府東八里,永樂九年(1411)徙舊治,去倚郭名目。
魏 縣:洪武三年(1370)自縣西徙治五姓店。
南樂縣:
清豐縣:元屬開州。洪武七年(1374)直屬大名府。
內黃縣:元屬滑州。洪武七年(1374)直屬大名府。西北有回龍廟巡司。
濬 縣:元為濬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濬縣,仍屬大名府,並自浮丘山之西徙治浮丘山東北平坡,嘉靖二十九年(1550)徙治浮丘山巔。西南有新鎮巡司。
滑 縣:元為滑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白馬縣入州;七年(1374)降州為滑縣,仍屬大名府。東南有老岸鎮巡司。
開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濮陽縣入州。
長垣縣:洪武二年(1369)自縣東北徙治古蒲城。東南有永豐里巡司駐永豐里,後遷縣東南竹林,再遷縣東南為大岡巡司。
東明縣:洪武元年(1368)徙治縣西東明集,十年(1373)省入長垣縣,弘治三年(1490)於東明集東十五里復置東明縣,仍屬大名府;萬曆年間復改屬開州。南有杜勝集巡司。
永平府:元為永平路。洪武元年(1368)屬山東行省,二年(1369)改置平灤府,同年改屬行省;四年(1371)更名永平府。
盧龍縣:倚郭。
遷安縣:
撫寧縣:洪武六年末(1374)自陽河西徙治陽河東,十三年(1380)徙治兔耳山東。
昌黎縣:
灤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義豐縣入州。萬曆四十三年遷樂亭縣西南新橋海口巡司為榛子鎮巡司,駐本州西偏北。
樂亭縣:
延慶州:元為龍慶州[無倚郭]屬大都路。洪武元年(1368)改屬永平路,三年(1370)復改屬北平府,後廢;永樂十二年(1414)於隆慶衛置隆慶直隸州,直屬六部;隆慶元年(1567)更名延慶直隸州。
永寧縣:永樂十二年(1414)於永寧衛城置永寧縣,來屬延慶州。
保安州:元[無倚郭]屬上都路順寧府,洪武四年(1371)廢,並廢倚郭永興縣;永樂十三年(1415)於保安衛城復置保安直隸州,直屬六部;景泰二年(1451)自涿鹿山下徙治東北雷家站,三年(1452)析山西蔚州柴溝堡來屬。
後軍都督府屬北直隸在外衛所:洪武二年(1369)置燕山衛,三年末(1371)升置燕山都衛,治北平府,八年(1375)改置北平都司,建文年間增置河北都司,永樂元年(1403)俱廢,所屬衛所直屬後軍都督府。
真定衛:洪武三年(1370)置真定衛於真定府。
定州衛:建文四年(1402)置定州衛於定州。
永平衛:洪武三年(1370)置永平衛於永平府。
山海衛:洪武十四年(1381)置山海衛於撫寧縣東山海關。
撫寧衛:永樂三年(1405)置撫寧衛於撫寧縣北。
盧龍衛:永樂四年(1406)置盧龍衛於永平府。
薊州衛:洪武四年(1371)置薊州衛於薊州。
遵化衛:洪武十一年(1378)置遵化衛於遵化縣。
密雲中衛:洪武四年(1371)置密雲衛於密雲縣,三十年(1397)更名密雲中衛。
密雲後衛:洪武十一年(1378)置密雲守御千戶所(古北口千戶所)於密雲縣東北古北口,三十年(1397)升置密雲後衛。
武清衛:永樂四年(1406)置武清衛於武清縣。
涿鹿衛:明初置寧國衛,屬河南都司;永樂七年(1409)更名涿鹿衛,徙治涿州,直屬後軍都督府。
涿鹿左衛:永樂七年(1409)置涿鹿左衛於涿州。
涿鹿中衛:永樂十七年(1419)置涿鹿中衛於涿州。
天津衛:永樂二年末(1405)置天津衛於靜海縣北直沽。
天津左衛:永樂二年末(1405)置天津左衛於靜海縣北直沽。
天津右衛③:洪武初年置青州右衛於山東青州府,屬山東都司;永樂四年(1406)更名天津右衛,徙治靜海縣北直沽,
直屬後軍都督府。
河間衛:永樂十年(1412)置河間衛於河間府。
通州左衛:永樂年間置通州左衛於通州。
通州右衛:永樂年間置通州右衛於通州。
延慶衛:初置居庸關守御千戶所於延慶州東南居庸關,建文四年(1402)升置隆慶衛,隆慶元年(1567)更名延慶衛。
神武中衛:建文二年(1400)置神武中衛於通州。
神武右衛:宣德五年(1430)置神武右衛於真定府。
忠義中衛:永樂元年(1403)置忠義中衛於遵化縣。
東勝左衛:元為東勝州[無倚郭]屬大同路。洪武四年(1371)廢。
並置東勝衛;二十五年(1392)分置東勝左、東勝右、東勝中、東勝前、東勝後五衛,屬山西行都司,二十六年(1393)東勝中、前、後三衛廢;永樂元年(1403)徙東勝左衛治永平府,直屬後軍都督府。同年置東勝中、東勝前、東勝後三守御千戶所於懷仁縣等處,正統三年(1438)復廢。
東勝右衛:洪武二十五年(1393)分東勝衛置東勝右衛於東勝城,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遵化縣,直屬後軍都督府。
鎮朔衛: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鎮朔衛於山西白羊城,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薊州,改屬北平都司。
定邊衛: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定邊衛於山西靜邊城,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通州,改屬北平都司。
開平中屯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開平中屯衛於沙峪,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真定府,直屬後軍都督府,尋徙治灤州西故石城縣。
大同中屯衛:建文四年(1402)置大同中屯衛,永樂初年徙治河間府。
瀋陽中屯衛: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瀋陽中屯衛於遼東瀋陽城,屬遼東都司,建文年間廢;洪武三十五年(1402)復置瀋陽中屯衛於河間府,改屬北平都司,後直屬後軍都督府。
興州左屯衛:洪武四年(1371)置興中左屯衛於興州城西南,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玉田縣東南,直屬後軍都督府。
興州右屯衛:洪武四年(1371)置興州右屯衛於興州城,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遷安縣,直屬後軍都督府。
興州中屯衛:元為興州[無倚郭]屬上都路。洪武三年(1370)改屬北平府,五年(1372)廢。
洪武四年(1371)置興州中屯衛,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良鄉縣,直屬後軍都督府。
興州前屯衛:洪武四年(1371)置興州前屯衛於興州城,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豐潤縣,直屬後軍都督府。
興州後屯衛:洪武四年(1371)置興州後屯衛於興州城,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三河縣,直屬後軍都督府。
德州衛(在山東):洪武九年(1376)置德州守御千戶所於德州,二十三年(1390)升置德州衛,屬山東都司,後改屬後軍都督府。
德州左衛(在山東):永樂五年(1407)置德州左衛於德州。
寧山衛(在山西):明初置寧山衛於澤州附近,屬河南都司,後改屬後軍都督府。
興州中護衛:[待考],永樂年間廢。
梁城千戶所:永樂六年(1408)置梁城守御千戶所於寶坻縣東南。
潮河千戶所:弘治十七年(1504)置潮河守御千戶所於密雲縣東北潮河關。
渤海千戶所:弘治年間置渤海守御千戶所於昌平縣東北黃花鎮,萬曆元年(1573)徙治懷柔縣慕田峪,四年(1576)復徙故治。
滄州千戶所:成化十八年(1474)置滄州守御千戶所於滄州。
倒馬關千戶所:景泰元年(1450)置倒馬關守御千戶所於唐縣西北倒馬關。
白洋口千戶所:景泰元年(1450)置白洋口守御千戶所於昌平縣西。
鎮邊城千戶所:正德十年(1515)置鎮邊城守御千戶所於昌平州西鎮邊城。
寬河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寬河守御千戶所於寬城,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遵化縣,直屬後軍都督府。
順德千戶所:明末置順德守御千戶所於順德府。
沿河口千戶所:明末置沿河口守御千戶所於宛平縣西沿河城。
武定千戶所(在山東):洪武元年(1368)置樂安守御千戶所於棣州,屬山東都司,宣德元年(1426)更名武定守御千戶所,改屬後軍都督府。
萬全都司:元直屬中書省。宣德五年(1430)置萬全都指揮使司,治宣府左衛。
宣府左衛:倚郭。元為順寧府,屬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四年(1371)廢,並廢倚郭宣德縣。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府左衛,屬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宣府左護衛(屬谷王府),洪武三十五年(1402)復更名宣府左衛,徙治保定府,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故治,改屬萬全都司。
弘 州:元[無倚郭]屬大同路。洪武元年(1368)廢,天順四年築順聖川西城。
順聖縣:元屬上都路順寧府。洪武年間廢,天順四年築順聖川東城。
宣府右衛:倚郭。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府右衛於宣府衛城,屬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宣府右護衛(屬谷王府),洪武三十五年(1402)復更名宣府右衛,徙治定州,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故治,改屬萬全都司。
宣府前衛:倚郭。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府前衛於宣府衛城,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蔚州衛(在山西):洪武三年(1370)置蔚州衛於山西蔚州,屬山西行都司;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永寧衛:洪武十二年(1379)置永寧衛於神峰鄉佛爺頂南,屬北平都司,永樂元年(1403)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龍門衛:元為望雲縣屬上都路雲州,洪武初年廢。
宣德六年(1431)置龍門衛。
延慶左衛:洪武二十年(1387)分大寧衛置大寧左衛於大寧衛城,屬北平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營州左護衛(屬寧王府);永樂元年(1403)更名隆慶左衛於昌平縣西北居庸關,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治永寧縣,改屬萬全都司;隆慶元年(1568)更名延慶左衛。
延慶右衛:洪武二十年(1387)分大寧衛置大寧右衛於大寧衛城,屬北平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營州右護衛(屬寧王府);永樂元年(1403)更名隆慶右衛於居庸關北口,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治懷來衛城,改屬萬全都司;隆慶元年(1568)更名延慶右衛。
萬全左衛:元為宣平縣屬順寧府,洪武四年(1371)廢。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萬全左衛,屬山西行都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徙治山西蔚州,永樂元年(1403)徙治通州,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復徙治萬全衛城,改屬萬全都司。
萬全右衛: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萬全右衛於萬全衛城,屬山西行都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徙治山西蔚州,永樂元年(1403)徙治通州,直屬後軍都督府,二年(1404)徙治德勝堡,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懷安衛:元為懷安縣屬興和路,洪武三年後屬山西大同府,尋廢。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懷安衛,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威寧縣:元屬興和路。洪武年間廢。
保安衛:明初置天策衛,直屬前軍都督府(在京衛),永樂十二年(1414)分置保安衛,徙治保安城,改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景泰二年(1451)徙治雷家站。
保安右衛:明初置天策衛,永樂十五年(1417)分置保安右衛於順聖川西城,直屬前軍都督府,十七年(1419)徙治西沙城,二十年(1422)徙治懷安衛城,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懷來衛:元為懷來縣屬龍慶州,洪武二年(1369)改屬平灤府,三年(1370)改屬北平府,尋廢。
洪武三十年(1397)置懷來千戶所,屬山西行都司;永樂十五年(1418)升置懷來左衛,十六年(1419)更名懷來衛,直屬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開平衛:元為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改置開平府,屬行省,尋廢,並廢倚郭開平縣。
並置開平衛,屬北平都司,後改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徙治京師,直屬後軍都督府(在京衛),四年(1406)復徙治開平城(在外衛),宣德五年(1430)築獨石堡(直屬萬全都司);同年徙開平衛來治,改屬萬全都司。
寧昌路:洪武年間廢,並廢倚郭寧昌縣。
泰寧路:洪武年間廢,並廢倚郭泰寧縣。
德寧路:洪武年間廢,並廢倚郭德寧縣。
桓 州:元[無倚郭]屬上都路。洪武年間廢。
松 州:元[無倚郭]屬開平路。洪武年間廢。
四海冶千戶所:洪武十三年(1380)置廣昌守御千戶所於山西廣昌縣,屬山西行都司;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天順八年(1464)於永寧縣東築四海冶堡,成化二十年(1484)更名四海冶守御千戶所,徙治四海冶堡。
興和千戶所:元為興和路。洪武三年(1370)改置興和府,屬行省,四年(1371)以後廢,洪武中廢倚郭高原縣。
洪武三十年(1397)置興和守御千戶所,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直屬後軍都督府,二十年(1422)徙治宣府衛城,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集寧路:洪武年間廢。並廢倚郭集寧縣。
寶昌州:元[無倚郭]屬興和路。洪武年間廢。
美峪千戶所:永樂二年(1404)置美峪守御千戶所於保安州南美峪嶺,直屬後軍都督府,十六年(1416)徙治州西董家莊,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景泰二年(1451)復徙故治。
長安千戶所:永樂九年(1411)置長安嶺堡(宣德五年直屬萬全都司),弘治二年(1489)置長安守御千戶所。
新軍千戶所:元為雲州[無倚郭]屬上都路,洪武三年(1370)改屬北平府,五年(1372)廢。
宣德五年(1430)置雲州堡(直屬萬全都司),景泰五年(1454)置新軍守御千戶所(又名雲州千戶所)。
龍門千戶所:宣德六年(1431)置龍門守御千戶所於李家莊。
雕 鶚 堡:宣德五年(1430)置雕鶚堡,直屬萬全都司。
赤 城 堡:宣德五年(1430)置赤城堡,直屬萬全都司。
馬 營 堡:宣德七年(1432)置馬營堡,直屬萬全都司。
松 樹 堡:
半壁店堡:
張家口堡:
柴 溝 堡:
深 井 堡:
大寧都司:元屬遼陽行省。洪武二十年(1377)置大寧都指揮使司,治大寧衛;二十一年(1378)更名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永樂元年(1403)復更名大寧都指揮使司,徙治保定府。
保定左衛:倚郭。永樂元年(1403)置保定衛於保定府。
保定右衛:倚郭。永樂元年(1403)置保定右衛於保定府。
保定中衛:倚郭。永樂元年(1403)置保定中衛於保定府。
保定前衛:倚郭。永樂元年(1403)置保定前衛於保定府。
保定後衛:倚郭。永樂元年(1403)置保定後衛於保定府。
茂山衛:永樂七年(1409)置茂山衛於保定府,景泰元年(1450)徙治易州。
**大寧中衛:見在京衛所·後軍都督府在京衛所。
惠和縣:洪武年間廢。
武平縣:洪武年間廢。
和眾縣:洪武年間廢。
富庶縣:洪武年間廢。
金源縣:洪武年間廢。
高 州:元[無倚郭]。洪武年間廢。
利 州:元[無倚郭]。洪武年間廢。
營州左屯衛: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左屯衛於營州前屯衛城,永樂元年(1403)徙治順義縣。
營州右屯衛:元為建州[無倚郭]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右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薊州。
營州中屯衛:元為龍山縣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中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平谷縣西北。
營州前屯衛:元為興中州[無倚郭]屬大寧路。洪武年間廢。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營州前屯衛,永樂元年(1403)徙治香河縣。
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營州後屯衛於營州前屯衛城;永樂元年(1403)徙治三河縣。
新城衛:洪武二十年(1387)置新城衛於青城哈喇河套,永樂元年(1403)廢。
榆木衛:洪武二十年(1387)置榆木衛於????,永樂元年(1403)廢。
全寧衛:元為全寧路。洪武年間廢,並廢倚郭全寧縣。
洪武二十二年(1379)置全寧衛,永樂元年(1403)廢。
應昌衛:元為應昌路。洪武年間廢,並廢倚郭應昌縣。
洪武二十二年(1379)置應昌衛,永樂元年(1403)廢為清平鎮。
開平左屯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開平左屯衛於七合營,永樂元年(1403)廢。
開平右屯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開平右屯衛於軍台,永樂元年(1403)廢。
開平前屯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開平前屯衛於偏嶺,永樂元年(1403)廢。
開平後屯衛: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開平後屯衛於石塔,永樂元年(1403)廢。
紫荊關千戶所:景泰元年(1450)置紫荊關守御千戶所於易州西紫荊關。
宜興千戶所:元為宜興州[無倚郭]屬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改屬永平府,三年(1370)改屬北平府,五年(1372)廢。
洪武二年(1369)置宜興衛於宜興州,五年(1372)降為宜興守御千戶所,永樂元年(1403)廢。
====================================================================================================
明代部分地名考:
武清縣楊村巡司:今天津市武清區; 永年縣臨洺鎮巡司:今永年縣;
山海衛:今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東勝衛(東勝城):今托克托縣;
鎮朔衛(鎮朔衛城):今左雲縣;定邊衛(定邊衛城):今右玉縣;
密雲後衛:密雲區古北口鎮; 開平中屯衛(沙峪):
開平中屯衛(廢石城縣):今唐山市開平區; 延慶衛:今昌平縣南口鎮居庸關;
興州中屯衛(興州城):今隆化縣北境; 興州左屯衛(興州城西南):興州中屯衛西南5里;
興州左屯衛(玉田縣東南):玉田縣東南140里; 天津衛:今天津市;
撫寧衛:今撫寧縣北境;
寬河所(寬城):今寬城縣: 梁城所:今寧河縣寧河鎮;
潮河所:今密雲區古北口鎮潮河關; 渤海所(黃花鎮):今懷柔區渤海鎮渤海所村;
渤海所(慕田峪):今懷柔區渤海鎮慕田峪村; 倒馬關所:今唐縣倒馬關鄉;
白羊口所:今昌平區流村鎮白羊城村; 鎮邊城所:今懷來縣雞鳴驛鄉鎮邊城村;
沿河口所:今門頭溝區沿河城鄉沿河口村;
開平衛(開平城):今正藍旗上都鎮東17公里; 開平衛(獨石堡):今赤城縣獨石口鎮;
隆慶左衛(居庸關):今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 永寧縣/永寧衛/隆慶左衛(永寧):今延慶縣永寧鎮;
隆慶右衛(居庸關北口):今昌平區南口鎮北口;
萬全左衛:今懷安縣左衛鎮; 保安右衛(順聖川):今陽原縣;
保安右衛(西沙城):今懷安縣; 龍門衛:今赤城縣龍關鎮;
保安衛(雷家站):今保安縣新保安鎮;
四海冶所:今延慶縣四海鎮; 興和所(興和城):今張北縣;
美峪所:今涿鹿縣南美峪嶺; 新軍所:今赤城縣雲州鄉;
長安所:今赤城縣長安嶺驛; 龍門所:今赤城縣龍門所鎮;
赤城堡:今赤城縣;
大寧衛:今寧城縣大明城; 會州衛:今平泉縣五十家子鄉會州城;
新城衛: 榆木衛:
富峪衛:今平泉縣黃土梁子鎮三家村,一說寧城縣甸子鄉黑城村;
全寧衛:今翁牛特旗; 應昌衛:今克什克騰旗達爾罕蘇木;
營州前屯衛:今朝陽市; 營州右屯衛:今朝陽縣大平房鎮;
營州中屯衛(龍山城):今喀左縣白塔子鎮; 營州中屯衛(平谷縣境):今平谷縣王辛庄鄉;
開平左屯衛: 開平右屯衛:
開平前屯衛: 開平後屯衛:
紫荊關所:今易縣紫荊關鎮; 宜興所:今灤平縣大屯鄉興州
⑶ 求教河北省身份證號前六位各市縣分配!越詳細越好!
河北省身份證號前六位各市縣分配如下:
130000 河北省
130100 河北省石家莊市
130101 河北省石家莊市市轄區
130102 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
130103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東區
130104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
130105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
130106 河北省石家莊市郊區
130107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
130121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
130123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
130124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
130125 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
130126 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
130127 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
130128 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
130129 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
130130 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
130131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
130132 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
130133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130181 河北省石家莊市辛集市
130182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市
130183 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
130184 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
130185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市
130200 河北省唐山市
130201 河北省唐山市市轄區
130202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
130203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
130204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
130205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
130206 河北省唐山市新區
130221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縣
130223 河北省唐山市灤縣
130224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
130225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
130227 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
130229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
130230 河北省唐山市唐海縣
130281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130282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市
130283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
130300 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市
130301 河北省秦皇島市市轄區
130302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
130303 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130304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130321 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
130322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
130323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
130324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
130400 河北省邯鄲市邯鄲市
130401 河北省邯鄲市市轄區
130402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
130403 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
130404 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
130406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
130421 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
130423 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130424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
130425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130426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
130427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
130428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
130429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
130430 河北省邯鄲市邱縣
130431 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
130432 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
130433 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
130434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
130435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
130481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
130500 河北省邢台市
130501 河北省邢台市市轄區
130502 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
130503 河北省邢台市橋西區
130521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
130522 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
130523 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
130524 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
130525 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
130526 河北省邢台市任縣
130527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
130528 河北省邢台市寧晉縣
130529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
130530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縣
130531 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
130532 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
130533 河北省邢台市威縣
130534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
130535 河北省邢台市臨西縣
130581 河北省邢台市南宮市
130582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
130600 河北省保定市
130601 河北省保定市市轄區
130602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區
130603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區
130604 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
130621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
130622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
130623 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
130624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
130625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
130626 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
130627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
130628 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
130629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
130630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
130631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
130632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
130633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
130634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
130635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
130636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
130637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
130638 河北省保定市雄縣
130681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130682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130683 河北省保定市安國市
130684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130700 河北省張家口市
130701 河北省張家口市市轄區
130702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
130703 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
130705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
130706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
130721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
130722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130723 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
130724 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
130725 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
130726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
130727 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
130728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
130729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
130730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
130731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
130732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
130733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
130800 河北省承德市
130801 河北省承德市市轄區
130802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
130803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
130804 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
130821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
130822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
130823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
130824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
130825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
130826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
130827 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
130828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130900 河北省滄州市
130901 河北省滄州市市轄區
130902 河北省滄州市新華區
130903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
130921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
130922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
130923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
130924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
130925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
130926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
130927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
130928 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
130929 河北省滄州市獻縣
130930 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
130981 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
130982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
130983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
130984 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
131000 河北省廊坊市
131001 河北省廊坊市市轄區
131002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
131022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
131023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
131024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131025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
131026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
131028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
131081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
131082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131100 河北省衡水市
131101 河北省衡水市市轄區
131102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
131121 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
131122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
131123 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
131124 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
131125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
131126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
131127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
131128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
131181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
131182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
⑷ 河北省的縣級市有哪些
20個
(石家莊)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 新樂市、鹿泉市 。
(唐山)遵化市、遷安市(原豐南市改為豐南區) 。
(邯鄲)武安市 。
(邢台)南宮市、沙河市 。
(保定)涿州市、定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 。
(滄州)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 。
(廊坊)霸州市、三河市 。
(衡水)冀州市、深州市。
(4)成安縣行政擴展閱讀:
1、石家莊市——轄8個市轄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政府駐長安區。
2、唐山市——轄7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政府駐路北區。
3、秦皇島市——轄4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市政府駐海港區。
4、邯鄲市——轄6個市轄區、1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叢台區。
5、邢台市——轄2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政府駐橋東區。
6、保定市——轄5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市政府駐競秀區。
7、張家口市——轄6個市轄區、10個縣。市政府駐橋西區。
8、承德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3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雙橋區。
9、滄州市——轄2個市轄區、9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4個縣級市,市政府駐運河區。
10、廊坊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政府駐廣陽區。
11、衡水市——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桃城區新華路。
12、雄安新區——轄3個縣,管理委員會駐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奧威路100號。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
河北下轄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台、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等11個地級市,省會為石家莊。全省常住總人口7519.52萬(2017年),總面積18.88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濱的省份,屬溫帶季風氣候。
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
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地屬燕國和趙國,故有「燕趙大地」之稱,漢代屬幽州、冀州。唐代為河北道,宋代為河北路,元代為中書省。明清屬直隸省。解放戰爭時期,河北西柏坡為中共中央臨時所在地。
河北省擁有的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930處,居全國第一位。擁有長城、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和清西陵3項世界文化遺產;邯鄲、保定、承德、正定、山海關、蔚縣6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是萬里長城途經距離最長、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內長城遺存達2000多公里。
河北省高速公路總里程6531公里。 唐山港、黃驊港、秦皇島港均躋身億噸大港行列。全省鐵路、公路貨物周轉量居中國大陸首位。2013年,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河北省生產總值實現3596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