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違法行為
① 遇到違法犯罪行為時怎麼辦
第二十條 【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版利免權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特殊防衛】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② 關於違法行為的
........
政治書上的說法和後來的說法的分類標准不同.主要根源在於怎麼樣理解憲法內.
如果把憲法只理解為容書面的憲法,就是形式意義的憲法.那麼違反憲法的行為就是違憲行為,范圍很小。畢竟憲法條文不多,規定的都是最基本的事情,不可能象民法,刑法,行政法那樣詳盡地規定,自然很多違法行為憲法無法規定,所以就產生了政治書的分類.
而後種說法是把憲法理解為實質意義上的憲法.憲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礎,那麼必然地,所有法律的內容和精神都應該由憲法所包容,那麼自然地,所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違反憲法的行為啦!
我這樣說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如果有不清楚的就補充問題啦~~
③ 一般違法行為有哪些
一般違法行為指依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違法行為可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指違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為。與刑事違法(犯罪)不同,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較小、情節較輕,還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一般違法又可分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
一般違法行為指違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為。與刑事違法(犯罪)不同,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較小、情節較輕,還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一般違法又可分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
一般違法行為有:
1、民事違法行為,包括違約、侵權等。
2、行政違法行為,包括治安管理等。
3、司法違法行為,包括拒不到庭、違反法庭紀律等。
4、刑事違法行為,包括各種犯罪。
(3)見到違法行為擴展閱讀
構成要素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
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
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
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分類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
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違法」一詞可以作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違法,包括刑事違法(犯罪)、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
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政黨、武裝力量、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公民違反國家現行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造成社會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④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常見的治安違法行為(至少列出五個)
1、【行為】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 【處罰】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2、【行為】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 【處罰】先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3、行為】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 【處罰】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4、【行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行為。 【處罰】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5、【行為】在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中,採取強行進入場內、違反規定,在場內燃放煙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圍攻裁判員、運動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向場內投擲雜物,不聽制止等擾亂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行為。 【處罰】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可以同時責令其十二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違反規定進入體育場館的,強行帶離現場。6、【行為】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 【處罰】前者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後者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⑤ 違法行為有哪些
違反民事法律規定,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其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2)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在表現形式上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違法的作為是指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是指不實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為。它同其他違法行為相比,有以下特徵:(1)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規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行為;(2)某些民事違法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同樣構成民事違法行為;(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違法行為,本人雖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要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4)某些情況下,違反國家民事政策和社會共公利益的行為也可構成民
⑥ 人注意了:這幾種常見違法行為要被行政拘留
有些人將《環境保護法》視為中看不中用的假把式,認為干點違法的事沒什麼。那,這些人真是想「少」了!不信看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這個條款對嚴重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作出了明確規定。
為了更好的貫徹執行新環境法的第六十三條,通俗地說就是如何讓第六十三條更具可操作性,日前,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了《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這個辦法更讓以身試法的人,明白了哪些嚴重環境違法行為,讓你攤上被行政拘留的事。
一、未環評的三種情形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行為,包括以下三種情形:
一、送達責令停止建設決定書後,再次檢查發現仍在建設的;
二、現場檢查時雖未建設,但有證據證明在責令停止建設期間仍在建設的;
三、被責令停止建設後,拒絕、阻擾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核查的。
二、未取排污證的三種情形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行為,包括以下三種情形:
一、送達責令停止排污決定書後,再次檢查發現仍在排污的;
二、現場檢查雖未發現當場排污,但有證據證明在被責令停止排污期間有過排污事實的;
三、被責令停止排污後,拒絕、阻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具有環境保護管理職責的部門核查的。
四、違法排污數種情形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等不經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暗管是指通過隱蔽的方式達到規避監管目的而設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臨時排污管道;
滲井、滲坑是指是指無防滲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滲作用的、封閉或半封閉的坑、池、塘、井和溝、渠等;
灌注是指通過高壓深井向地下排放污染物。
且慢翻篇,《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第三款規定,還包括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是指篡改、偽造用於監控、監測污染物排放的手工及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監測數據,包括以下四種情形:
一、違反國家規定,對污染源監控系統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或者對污染源監控系統中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造成污染源監控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
二、破壞、損毀監控儀器站房、通訊線路、信息採集傳輸設備、視頻設備、電力設備、空調、風機、采樣泵及其它監控設施的,以及破壞、損毀監控設施采樣管線,破壞、損毀監控儀器、儀表的;
三、稀釋排放的污染物故意干擾監測數據的;
四、其他致使監測、監控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的情形。
另外第六十三條第三款還規定,通過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包括以下七種情形:
一、將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經過處理設施,直接排放的;
二、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污染物處理設施的應急排放閥門,將部分或者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的;
三、將未經處理的污染物從污染物處理設施的中間工序引出直接排放的;
四、在生產經營或者作業過程中,停止運行污染物處理設施的;
五、違反操作規程使用污染物處理設施,致使處理設施不能正常發揮處理作用的;
六、污染物處理設施發生故障後,排污單位不及時或者不按規程進行檢查和維修,致使處理設施不能正常發揮處理作用的;
七、其他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的情形。
註:何為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行政拘留裁決權屬於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
⑦ 怎麼認識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亦稱「非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違反刑事法規,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對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按其性質和程度依法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
違法就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以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按照其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為嚴重,犯罪行為大多數要負刑事責任,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⑧ 一般違法行為有哪些
違法行為是指來違反國家源現行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分為一般違法行為以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行為)。
一般違法行為包括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
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所實施的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尚未構成犯罪的有過錯的行政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指違反民事法律規定,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違憲行為是指違反憲法的規定,觸犯憲法權威,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
⑨ 為什麼在中國,人們一方面怕得罪人,見到違法犯罪行為不制止,另一方...
因為這里本身就不存在,所以這里一切也就不存在。你讀讀柯頓的永別距離和不存在的反應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