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三違處分 » 行為違法的危害

行為違法的危害

發布時間: 2020-12-01 02:52:41

A. 危害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嗎

對於來危害行為,並不等同於違法行為,自但如果是這樣危害行為,情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的,屬於違法行為,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屬於公安機關管轄范圍的,公安機關有權依法立案偵查處理,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七條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零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B. 所有的違法行為是否都具有社會危害性

所有的來違法行為都具有自社會危害性。違法和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同,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嚴重,一般違法行為社會危害性較小;所以受處罰的程度也不同,即犯罪應受刑罰處罰,一般違法行為受民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處罰。但只要有違法行為就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C. 危害性是違法行為的法律特徵對不對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第13條的規定,我國刑法中的內犯罪概容念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2)犯罪是違反刑法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3)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
所以你說的危害性是犯罪(違法行為)的特徵之一。

D. 違法行為原因及危害分析

違法行為的危害

對於違法行為的危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從政治方面來看。
第一,威脅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在各種違法行為中,刑事違法——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最大,而在犯罪行為中,又以危害國家安全罪為最嚴重。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罪是以推翻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的犯罪,是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為。社會上極少數敵對分子,為了實現他們的反革命夢想,採取各種形式進行破壞、搗亂。他們有的張貼標語、散發反動傳單;有的組織反革命集團、持槍搶錢陰謀上山「打游擊」等等。
第二,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而許多違法行為,特別是刑事違法行為,是對安定團結的直接破壞。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破壞作用,是嚴重而明顯的,其他許多刑事犯罪,也在不同范圍和不同程度上,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鞏固和發展。
其次,從經濟上看。
我國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質保證。改革開放十幾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為了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打擊經濟領域里的犯罪行為,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懲治了形形色色的經濟犯罪,為國家挽回了巨大損失。比如,其他的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也會給我國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害。

再次,從精神文明方面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取得物質文明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十分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為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我國憲法也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然而,現在社會上仍然有那麼一些人,視國家法律,法規於不顧,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和嚴重的後果。例如制黃販黃、屢禁不絕;有些地方,賭博盛行;吸毒販毒,情況嚴重;還有些地方封建迷信死灰復燃、愚弄群眾……這些違法犯罪行為,毒害人們思想,腐蝕人們心靈,敗壞社會風氣,是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水火不融的。

E. 分析自身違法行為原因及危害

1、自身違法行為的原因如下:

①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

②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③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

④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2、自身違法行為的危害是通過超越法律允許限度的權利濫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積極義務,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

(5)行為違法的危害擴展閱讀

狹義的合法行為:編輯即法律調整意義上的合法行為,指主體在自己意志支配下實施的,符合法律規范的,對社會有益或至少無害,從而受法律保護的行為。法理學中所稱的合法行為一般是指狹義的合法行為。

它具有下列特徵:

(1)從法律評價角度看,它是法律上有意義的行為,即處於法律調整范圍內的行為。這使它與非法律行為相區別。

(2)從行為的法律性質看,它是合乎法律規范要求的行為,表現為對規范中指引的行為模式的遵守。

(3)從行為後果看,它通常產生滿足社會需求的結果,因而是有益於社會或至少是無害於社會的行為。

(4)從國家意志的角度看,它是國家所要求、希望或允許的行為,法律設有相對應的義務以保障它的實現。

(5)從法律後果看,它引起肯定性法律後果,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行為。上述第二至第五個特徵,使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相區別。

參考資料:網路-違法

F. 違法對社會有哪些危害

常常有很多人認為違法就是犯罪,其實違法和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違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其外延極為廣泛。而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徵: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徵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如某鄉鎮企業一名職工深夜撬開倉庫門盜走數千元物資,事發後被法院判了刑;而另一名職工在修倉庫暖氣時,乘人不備,盜走了近百元的同一物資,事發後卻不認為是犯罪,僅以違法行為處理。這兩名職工的行為雖然同屬於盜竊,但由於前一職工的行為社會危害性大,且盜竊數額較大,已經構成了犯罪。而後一名職工的行為則屬於社會危害性較小,盜竊數額不大,情節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
綜上可見,違法並非犯罪,犯罪行為必然是違法,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節和程度不同。

G. 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違法可以分為()A、刑事違法 B、民事違法 C、行政違法 D、違憲行為

選擇來ABC。
凡不履行法律規自定的義務,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觸犯法律的行為,而違憲行為專指違反憲法的行為,違憲一定違法,而違法不一定違憲。

H. 在網路上傳播謠言,並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屬於什麼違法行為 是嚴重違法行為還是一般違法行為

在網路上傳播謠言,並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應屬於嚴重違法行為。散播謠言者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因為是否有社會危害性是是否構成犯罪的要件。因此,這種行為會根據情節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