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違法犯罪
1. 互聯網犯罪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特點
1、犯罪主體多元化,年輕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各種職業、年齡、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路犯罪。在網路犯罪中,特別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當大。據國內外已發現的網路犯罪案件統計,當今網路犯罪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的佔80,平均年齡只有23歲。
2、犯罪方式智能化、專業化。網路犯罪是一種高技術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對計算機有特殊興趣並掌握網路技術的人員,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計算機及網路的功能與特性,又洞悉計算機及網路的缺陷與漏洞。只有他們能夠藉助本身技術優勢對系統網路發動攻擊,對網路信息進行侵犯,並達到預期的目的。
3、犯罪對象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的網路化,網路犯罪的對象從個人隱私到國家安全,從信用卡密碼到軍事機密,無所不包。
4、犯罪手段的多樣化。信息網路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推廣,為各種網路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異的多樣化,高技術的作案手段,諸如竊取秘密、調撥資金、金融投機、剽竊軟體、偷漏稅款、發布虛假信息、入侵網路等網路犯罪活動層出不窮,花樣繁多。
5、犯罪的互動性、隱蔽性高。 網路發展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電腦空間,既消除了國境線,也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界限,使得雙向性、多向性交流傳播成為可能。由於網路具有開放性、不確定性、超越時空性等特點,使得網路犯罪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增加了網路犯罪案件的偵破難度。
6、犯罪成本低,作案工具簡單。網路犯罪與傳統犯罪相比所冒的風險小而獲益大,其作案工具簡單,只需一部終端機、上網卡和一部電話就可進行。作案者只要輕輕按幾下鍵盤,就可以使被害對象遭受巨大損失。
7、巨大的社會危害性。網路的普及程度越高,網路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網路犯罪的危害性遠非一般傳統犯罪所能比擬,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從國防、電力到銀行和電話系統現在都是數字化、網路化,一旦這些部門遭到侵入和破壞,後果將不可設想。
網路違法舉報的地址是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網站受理涉嫌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有關條款規定,利用互聯網或針對網路信息系統從事違法犯罪行為的線索。
具體包括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攻擊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路,致使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路遭受損害;利用互聯網進行邪教組織活動的;利用互聯網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等。
(2)互聯網違法犯罪擴展閱讀: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3. 網路違法行為指的是什麼
網路違法行為就是網路犯罪,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藉助於網路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破壞或利用網路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路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體指令。
網路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路內外交互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藉助於其居於網路服務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網路系統實施的犯罪。
簡言之,網路犯罪是針對和利用網路進行的犯罪,網路犯罪的本質特徵是危害網路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3)互聯網違法犯罪擴展閱讀:
1,在計算機網路上實施的犯罪種類: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表現形式有:襲擊網站;在線傳播計算機病毒。
2,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種類: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罪;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罪;利用計算機實施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計算機竊取國家秘密罪;
利用計算機實施其他犯罪:電子訛詐;網上走私;網上非法交易;電子色情服務、虛假廣告;網上洗錢;網上詐騙;電子盜竊;網上毀損商譽;在線侮辱、毀謗;網上侵犯商業秘密;網上組織邪教組織;在線間諜;網上刺探、提供國家機密的犯罪。
4. 上海嚴厲打擊各種網路違法犯罪,已破獲涉網案件多少起
今年以來,上海嚴厲打擊各種網路違法犯罪,已破獲涉網案件607起,打掉犯罪團伙4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17人。
據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副總隊長沈與辛介紹,今年以來,上海警方對黑客攻擊破壞、網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路涉槍涉爆、電信網路詐騙等突出網路違法犯罪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共偵破網路違法犯罪案件60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17人。其中,重點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黑客攻擊破壞、網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開展集中打擊,共偵破黑客攻擊破壞案件64起,刑事拘留149人;偵破網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68起,刑事拘留165人,打掉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團伙40餘個,關停網站、欄目7個,處罰網站、網路服務提供商6個,極大震懾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5. 如何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
1、建立情報信息分級管理制度。採取分級管理的好處就是最大限度保護了舉護人的利益,一般信息員只能接觸基礎信息。核心機密則應當由專人負責。比如特勤人員的身份信息,舉報費的使用信息、重大案件的核心機密等等。
2、建立情報信息收集、處理和反饋機制。情報信息的分類、登記、加工和整理都需要由專人負責處理。可以以中隊為單位在專賣管理系統上建立一個子資料庫,將一些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情報信息經過收集、整理、分類、歸檔並上傳,專賣科建立一個總資料庫將中隊錄入的信息,經過層層篩選後統一進行分析、處理,並將反饋信息及時傳遞給基層中隊。
3、建立重大責任追究制度。由於情報信息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而一旦出現違規問題,後果非常嚴重。如果查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責任人不及時追究,則可能會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一定要從源頭上杜絕事故的隱患,從而使日常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流程化。
4、嘗試建立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可以在目前已有的專賣管理操作系統平台中,嘗試建立一個新的情報信息管理系統模塊。此系統應當具備信息錄入、存儲、查詢、更新和刪除等功能。中隊平台由市場專管員每天負責錄入案件信息、舉報投訴信息、專管員市場走訪信息以及重點違法違規戶的基本信息等內容,並分類存放。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在市場走訪過程中,利用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等先進的操作軟體,實時將一些現場發現的車輛、庫房 、賬冊、單據、銀行對賬單等零散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並及時上傳,實現與系統的同步運轉。最後統一由專人負責分析整理並按情報的輕重緩急分類上傳。專賣科專職情報工作人員每天負責將大量涉煙情報信息進行匯總,存貯。整合各基層中隊上傳的情報信息,通過篩選、對比、排序進行再加工最後傳遞給辦案人員。
5、創新工作方式,探索情報建設的新思路。根據以往工作經驗,零售戶之所以不願意與煙草部門合作,其主要因素還是對於保密制度的不信任。為了徹底打消零售戶的顧慮,可以採取一些創新舉措。比如專管員在市場走訪過程中,可以利用分發卡片的方式進行法律、法規宣傳。每一張卡片上印有煙草專賣行政管理機關的聯系方式和網路信息舉報平台地址,關鍵是每張卡片均應列印一個隨機編碼,編碼應用防偽塗層覆蓋。確保每個編碼的保密性、隨機性和唯一性。零售戶如果願意向煙草部門舉報違法行為,則無需暴露自已的真實身份信息只需要填上編碼即可。此編碼也可作為登錄情報信息管理系統,查詢反饋信息和領取舉報費的依據。而零售戶則不必擔心會有人泄密,因為即使是案件的經辦人員也不可能知道舉報人的真實信息。這樣就從源頭上規避了泄密的風險。
6、嘗試建立情報信息共享機制。為了提高聯合執法的效能,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嘗試與公安、工商等相關職能部門實現情報交流、信息共享,加強互動,整合各類行政資源。充分利用各行政管理機關在長期的情報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數據,轉化為煙草情報資源。使涉煙情報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達到質的飛躍。通過對情報信息的加工處理,可以合理推斷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徵、違法犯罪規律、上下線的關系以及經營規模等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力保障。
-
6. 針對目前的互聯網違法犯罪行為,我們有哪些法律可以適用
針對目前的互聯網違法犯罪行為,我們有哪些法律可以適應,我們可以去咨詢一下互聯網法律等等。
7. 網路上違法的事情有哪些
很多呀,現實中違法的網上也不被允許吧。
8. 你發現互聯網存在違法犯罪類案件主要有哪些
金融詐騙,網路兼職的,網上投資的,這幾類的比較多吧
9. 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有用嗎
根據法律規定,對於網路違法犯罪,公民可以向網路舉報網站投訴舉報,也可以直接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符合立案條件的予以立案,並通過偵查獲取有關證據,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對於不夠刑事處罰需要給予行政處理的,依法予以處理或者移送有關部門。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六條 公安機關對於公民扭送、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的,都應當立即接受,問明情況,並製作筆錄,經核對無誤後,由扭送人、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自動投案人簽名、捺指印。必要時,應當錄音或者錄像。
第一百七十五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製作不予立案通知書,並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
第一百七十四條 經過審查,對於不夠刑事處罰需要給予行政處理的,依法予以處理或者移送有關部門。
第一百八十七條 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及時進行偵查,全面、客觀地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
10. 網路犯罪的最新法律規定
網路犯罪適用法律規定
一、有關互聯網安全和信息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0年頒布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2012年頒布的《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以及國務院2000年制定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其中,《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一至第五條從不同層面規定了網路犯罪的刑法問題,規定了五類網路犯罪的刑事責任。
《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重點關注的是網路信息安全保護問題。如第一條規定,不得竊取或以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主要針對的是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服務規范問題。
二、刑法有關網路犯罪的專門性規定
第285條:規定了「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
第286條:規定了「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第287條:對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其它犯罪的提示性規定。
第363條:製作、復制、出版、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364條:傳播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它淫穢物品的規定。
來源唐山律師:網頁鏈接
三、有關網路犯罪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
主要包括: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網路賭博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1年兩高《關於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兩高分別於2004和2010年頒布的《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若干問題的解釋》及《解釋(二)》,兩高2003年出台的《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法2013年頒布的《審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