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法
① 佛教中的"受過三皈依"是什麼意思
就是以"佛、法、僧「作為佛家弟子立身處世的准則。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寶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說為 一皈依覺,覺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凈,凈而不染。
第一皈依佛,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
第二皈依法,佛為了度眾生得解脫,設種種的次第法門,等於學校的學制一樣,所謂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波羅蜜。眾生修習這些正法,做為人生的方向,便能離苦得樂,自在解脫。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凈僧眾是大眾的榜樣,所以應當皈依十方一切聖賢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們應當皈依一位善知識,接受他的教導,這樣才不會走錯路。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1)三皈依法擴展閱讀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寶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說為 一皈依覺,覺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凈,凈而不染。
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證悟宇宙真理,得覺悟
皈依「法」: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的經論,眾生依法修行,得正知正見
皈依「僧」:皈依法界一切僧團,奉行佛法,得以清靜
② 佛教三皈依里「皈依法,離欲尊」是什麼意思
是從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考慮的。
法即是正,什麼是正法,離欲就是正回法,念佛離欲,是正法,布答施離欲,是正法,持戒離欲,是正法,持咒離欲,也是正法,所以法就是離欲尊,離了欲,一切法都是正法,未離欲,一切法都是世間法。
欲是五欲六塵。出不了三界啊,所以皈依佛,要達到佛的境界,而不貪戀世間,而要達到出世間。
從現在起直至圓滿究竟菩提果之間,生生世世都皈依佛法僧三寶,而不皈依世間鬼神、邪魔外道之法及其修行者。
③ 三皈依全文
《三皈依》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三皈依(巴利語、漢意譯)
(禮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三稱)
(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陀,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僧團;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陀,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法,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僧團;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陀,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法,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僧團。
(3)三皈依法擴展閱讀
第一皈依佛,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
第二皈依法,佛為了度眾生得解脫,設種種的次第法門,等於學校的學制一樣,所謂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波羅蜜。眾生修習這些正法,做為人生的方向,便能離苦得樂,自在解脫。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凈僧眾是大眾的榜樣,所以應當皈依十方一切聖賢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們應當皈依一位善知識,接受他的教導,這樣才不會走錯路。
皈依最好選擇一個有道德、有學問、有行持的師父,經常親近這位師父的言行、思想,無形中我們亦能沾到幾許光明與功德,同時供養了真正的大善知識,能種廣大的福田。
如果在某一個時間,找不到這種善知識,可以在附近找一個真正受過三壇大戒的出家眾皈依。
皈者歸投。依者依託。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趣向。是皈投義。上船安坐。是依託義。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皈依。即登彼岸。
既皈依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既皈依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經、及修行種種法門、典籍、即經書也。
既皈依僧。以僧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徒眾
④ 在家居士需要三皈依嗎在家居士如何三皈依(三皈依的方法和步驟)
三皈依很重要,要得到三皈依戒體。這樣以後才能成就。
"在這里統一解答皈依的部份問題。
皈依三寶,在顯宗方面,決定不能由居士主持;必需在佛前由出家眾僧寶主持,這點要謹記。
在密宗方面,青藏蒙等地有些上師是在家有妻室的瑜伽士,可以為信眾舉行四皈依。
皈依三寶不能遙控進行,必定要受皈依本人親到主法現場接受,聽取傳授皈依師的念白開示。受皈依者聽入耳根,心中承諾答應接受所皈依要遵守的內容,那樣皈依方才可以成立;郵寄照片、從而領得皈依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的皈依亦不能成就。
三皈依或四皈依,並不是一種儀式如此簡單,可做可不做,其內涵是非常深遠,在我以前某些拙作中都曾經解釋。
有些師兄說受了三皈五戒,但極有可能得不到皈依體。因為受三皈前,大家必要完全聽懂傳授 法師講解三皈意義;若有不明白地方,要向傳授法師請求再開示明白,否則是得不到三皈的。到正受三皈時,最重要是跟著傳授法師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字字都要念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那才可獲得三皈。
在密宗角度而言,皈依其實也是一種戒、一種令行者達到將來成佛的灌頂,也是修行人從最初進入佛法之門的一種確認及印證儀式;故此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而是每個學佛人必需最少要接受一次的。"~常觀世音師父
⑤ 佛教三皈依里「皈依法, 離欲尊」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佛法是清凈微妙之法,可以使人離開一切慾望,斷除一切煩惱障礙,是最為尊貴的,要皈依佛法,以佛法為老師。
「法」是指佛所說的能使人出離輪回、圓滿成佛的微妙方法。「欲」是指慾望,廣義上是指一切煩惱障、所知障。凡是與無明掛鉤的,使眾生的心不調柔、不寂靜、不自在,與解脫、成佛修法不相應的粗細雜染法就叫做「欲」。「欲」的危害雖然嚴重,但是卻可以被法寶直接對治掉,而且法寶還能將「欲」連根拔起,徹底消除,因此,法寶是能離欲的最為殊勝、尊貴的方法。
⑥ 每天三皈依是什麼意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為三皈。皈依者,謂身心歸向之也。
作為佛弟子,如果每天作功課,裡面就有三皈依的文。
證悟的人戒在心,心指導行為。
為證的人戒在行,用行約束心。
⑦ 想取個法名,登記三皈依需要什麼條件需要出家嗎
登記三皈依,只需帶身份證到寺院登記就可以了,然後寺院會舉行三皈依的儀式。這個是在家居士受的儀式,不需要出家。
⑧ 三皈依怎麼念
三皈依讀[sān guī yī]。
三皈依內容(巴利語、漢意譯):
一、(禮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
a. (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三稱)
二、(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陀,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僧團;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陀,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法,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僧團;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陀,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法,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僧團。
(8)三皈依法擴展閱讀
在三皈正范中,共有八個項目:
1. 敷座請師──由受皈依者為師敷設法座,列供香花,燈燭整齊,再去禮請皈依師升座。
2. 開導────開示三皈依的意義。
3. 請聖────迎請十方三寶,證明受皈,以及護法龍天,監壇護戒。
4. 懺悔────懺悔往昔業障,以求身口意的三業清凈,之後,納授無雜無染的三皈戒體。
5. 受皈────三皈三結,並發三誓。
6. 發願────發無上菩提之心,願度一切眾生。
7. 顯益勸囑──說明三皈的功德殊勝,並囑依教奉行。
8. 迴向────將此受皈的功德,迴向給一切沉溺的眾生,速脫生死,早生佛土。
⑨ 三皈依全文出處 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皈依。詳見《優婆塞戒經》。
內容龐大。無法全部錄出。下面節選專部分經文。
-----------------------------------
《優婆塞戒經》屬
(節選)
若歸佛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自在天等。
若歸法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典籍。
若歸僧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邪眾。
-----------------------------------
《優婆塞戒經》
(節選)
雲何三歸依者。善男子。謂。佛法僧。
。
佛者。能說壞煩惱因。得正解脫。
法者。即是壞煩惱因。真實解脫。
僧者。稟受破煩惱因。得正解脫。
。
或有說言。若如是者。即是一歸。是義不然。何以故。
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無分別者。如來出已。則有分別。
是故應當。別歸依佛。
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無有受者。佛弟子眾。能稟受故。
是故應當。別歸依僧。
。
正道解脫。是名為法。
無師獨覺。是名為佛。
能如法受。是名為僧。
-----------------------------------
南無大通山王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