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不扶懶
1. 既要扶貧又不能養懶漢,怎麼辦
怎麼扶也不可能扶一輩子的,扶是第一步,扶起來之後的路還是要靠他們自己走,最多搭把手。對於扶起來又坐下去不願自己走下去的,堅決不再扶!
扶也要多多想辦法,給他們找些什麼項目之類的,想得到優惠政策也要配套上他們自己的付出啊,不應直接給錢了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 如何對庸懶散脫的貧困戶進行扶貧
幫啥不如幫思想,扶啥不如扶精神。首先要精神扶貧,克服懶散等要的思想,再施以物質特別是技術、產業扶持,扶其立志、創業,自食其力,扶上馬了再送上一程,設定短、中、長期發展規劃,這就幫扶成功了。
3. 最近扶貧農村出現"等靠要","懶賴推"的現象是什麼問題
國家政策失誤,一個國家的職能庸俗到福利院的特徵,其實非常危險。歷史上救急不救窮的方法是正確的,有天災人惡給予幫助是對的,終生供養實在不可取!
4. 四川彝族地區大部分人民是不是很懶惰,扶貧政策是否到位.
也不是大部分人,有那麼一部分人還是很懶惰,部分人還是挺能乾的!扶貧只扶到了一部分人
5. 什麼是「扶貧式」婚姻
婚姻本來應該是愛情長期累積之後的結果,婚姻本身就是建築在愛情的基礎上,可真正到了婚姻里,卻彷彿又有了一層功利的色彩,這也就是「扶貧式」婚姻的由來吧!
婚姻可以互幫互助,但你只要一方不停的付出,你不停的索取,這樣的婚姻試問怎麼會有幸福。如果一方本就存著讓你去「扶貧」的方式和你結婚,那麼你所有的「扶貧」項目對於他來說都沒有什麼可感動的,因為貪婪是無窮的,你的能力未必是無窮的,有一天你終將給不起他想要的。
6. 67「精準扶貧」難實施:扶貧「養懶漢」誰的錯
扶貧變成了養懶人的政策,被國家的好政策養得「渾身不舒服」,除了極個別人蠻不講理好吃懶做外,應該反思扶貧政策上的根本邏輯。長期以來,扶貧往往都是停留於「授人以魚」的做法,尤其是各級領導喜歡逢年過節給貧困戶送錢送物,都在助長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甚至都會讓同村的非貧困戶羨慕不已。
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可以激活和調動扶貧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比抱怨「貧困戶不懂感恩」更有建設性。這個理念,就和現在公益界得倡導的,不要施捨,不要讓受助者習慣了不勞而獲,否則永遠只能依靠著外界的幫扶。公益真正需要幫助的是依靠自身根本無法擺脫困境的這一部分人,除此之外,都應該利用各種有效機制發動起來,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
因此,除了少數的確實需要低保兜底濟困否則難以為繼的群體,其他絕大部分貧困人群,都應該適合開發式、造血式的扶貧,協助他們用自己的努力,發揮自主性走出貧困。政府在很多事情上,應該拋棄包辦一切的心態,因為政府越是做得多,民眾越容易養成坐等靠要的習性。
7. 向佐刻苦練武,懶漢申請扶貧被拒,為什麼有錢人反而比窮人更努力
向佐不顧父母反對執意要進演藝圈,執意要學武。有錢人家的孩子都這么勤奮,為什麼窮人反倒頹廢呢。其實,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努力上進的原因就是想向大家證明,他不是依靠家裡的背景走到今天的。而窮人他們認為自己是個平凡的人,便不在努力,碌碌無為,認為自己反正也沒有發展的空間,所以就滿足在當下了。
富人享受風險 窮人害怕風險:馬雲當年初建阿里巴巴時,手下只有17個人,大家一起湊了50萬,在一個家徒四壁的房子里開始構想未來線上商業帝國。在很長的時間里,這些人每個月拿500塊錢的工資,在湖畔花園附近舉步可達的地方租房子住,有人索性住進了農民房,吃飯基本就是3塊錢的盒飯。終於,當阿里集團成功上市後,這些人的命運從此不同。
8. 我想問一問,你們扶貧針對什麼對象,是不是好吃懶做的人,還是肯努力奮斗,。
好吃懶做之人不值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