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戶和貧困戶一樣嗎
貧困戶:最根本條件是貧困
扶貧戶:政策想扶持誰就扶持誰,比如扶持農民,但農民不一定貧困吧
② 低保戶與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區別嗎
有區別,區別如下:
一、國家標准不同
1、低保戶是指因殘疾或疾病符合國家標准,住房或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2、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二、評定標准不同
1、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所以每個省市的低保標准也有很大差異。主要有以下: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三、收入最低標准不同
1、所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是已經完成審批,把貧困戶的貧困程度紀錄在案,建立了貧困檔案,並獲得貧困卡的貧困農村家庭。
2、農村低保戶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年人均純收入低於戶籍所在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戶口的農村居民。
(2)扶貧戶和貧困戶一樣嗎擴展閱讀:
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般包括低保戶和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兩者的區別就在於精準扶貧的貧困戶家裡還有勞動力可以通過生產勞動發家致富,低保戶包括因為種種原因生活困難只能吃國家救濟的家庭,除了臨時失業的,基本上不可能再脫離這個層次。
申請農村低保待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持有所在市常住農業戶口。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年人均純收入低於所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3、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於所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參考資料:
低保戶-網路
建檔立卡貧困戶-網路
③ 扶貧戶和貧難戶一樣嗎
廣東究竟有多富?根據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顯示,其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成為名副其實「富可敵國」的省份。
然而,今年以來,廣東在總結改革之喜的同時,更在反思自身的改革之憂。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指出:「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到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最窮的地方還在廣東,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
7個月過去了,這些被譽為「廣東之恥」的地區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富」廣東有多窮?
連南瑤族自治縣位於粵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全縣總面積1306.7平方公里,總人口17萬,其中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3%,是廣東省16個重點扶貧開發縣之一。
「外人根本無法想像我們的貧困情況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我縣仍有29個省級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未達到3萬元,2010年連南縣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下貧困人口仍然有6810戶」,連南縣委書記崔建軍說。
連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加上受歷史、區位、交通等因素制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仍較落後,因而集「老、少、邊、山、窮」於一身,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仍較艱苦。
2009年清連高速公路開通前,從連南縣城開車去廣州,至少要花費5小時以上,許多居住在大山裡的瑤民,一輩子也難得走出連南。
三排鎮光明村距離連南縣城20公里,四面環山,年降雨量稀少,水資源奇缺。據村幹部盤亞頭哥介紹,村人均水田大概在2—3分,種水稻是不夠吃的,需要在山地補種一些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秋、冬天幾乎沒有雨下,每年從9月旱到次年3月。加上石灰岩地區地表蓄水難,以致該村的水田和山地都成了「望天田」:下雨則有收成,不下雨則旱。乾旱缺水的村民,因為只能喝不衛生的山水而多患疾病。「全村人有30多人患過腎結石。」盤亞頭哥說,因病返貧的村民甚至占當地貧困戶3成。
連南只是粵東、粵西北諸多貧困縣中的一個。據統計,廣東有3409個貧困村,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58畝,其中屬於旱澇保收的耕地只佔49%,人均不到0.3畝。目前廣東雖然解決了通往行政村的公路,但許多自然村仍未能通機動車,交通不便制約農民發展生產和產品銷售。 「先天不足」成為廣東貧困地區無法享有改革開放絕大部分成果的重要原因。廣東省扶貧辦主任林果先認為,山區是廣東省的生態屏障,為了廣東的青山綠水,舍棄了許多工業項目,當地財政收入和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受到制約。如河源市,為了保護新豐江水庫的一泓凈水,庫區周邊廣泛地區的工業、旅遊項目發展受到限制,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眾收入水平。
事實上,在開發與保護之間找到一條平衡木,成為廣東必須面對的問題。在現有的財稅體制下,發達地區由於擁有更多資金進行配套投入,發展速度加快,而欠發達地區原有配套投入不足,出現了發展緩慢的情況。「長期薄弱的基礎,導致各項財政相當吃緊,因此在關系地區長遠發展的國家、省市項目,比如交通基礎設施、帶動型產業等方面,我們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有支持項目了,憂的是地方資金配套難……」崔建軍說,這是欠發達地區的無奈。
「我要脫貧」也要培養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的成果需要與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分享」,廣東省扶貧辦主任林果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汪洋書記的『廣東之恥』說揭示了當前廣東的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協調,貧富差距大的真實現狀。」廣東目前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
「貧富差距擴大像是進入了惡性循環,除了財富的『馬太效應』之外,由於信息閉塞造成的思想觀念的『馬太效應』更是困擾著欠發達地區的發展。」連南任縣委書記崔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讓這些人的思維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林果先坦言,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已經習慣於現狀,「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對扶貧致富沒有太多主動性,甚至認為扶貧是國家的事;一些貧困農民安於貧困,長期的貧困使他們變得麻木,只希望給錢給物,不願通過勞動擺脫貧窮;同時,以往的扶貧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幫扶責任、幫扶對象、幫扶方式上都不盡科學,以至於出現了扶貧就是「養懶漢」的現象。
當前,連南等地正在對高寒邊遠山區群眾進行移民工作。「汪洋書記來調研的時候,看到高寒邊遠山區的農戶居住環境惡劣,指出一定要讓他們下山來改變這一局面,後來省委還專門下了一個『加快實施移民搬遷工程、推進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的文件。」崔建軍告訴記者,但是,高寒邊遠山區的移民工作卻一直受到「故土」觀念的束縛。據統計,連南縣居住在高寒邊遠山區的農戶共有3278戶,其中只有1629戶農戶願意搬遷到縣城或中心鎮。移民下山是促進人們思想觀念改變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開闊眼界,增強發展的動力。
據連南縣的規劃,從2009年開始,以每年搬遷300戶左右的規模,5年內將1629戶貧困戶分期分批搬遷到縣城移民新村。以連南縣三江鎮為例,正在規劃建設總投資4億元,總體規劃面積346畝,集「吃、住、游、購、娛」於一體的高寒山區自願移民村,使得高寒邊遠山區的農戶能夠「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
三年消滅貧困
2009年6月,廣東省正式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扶貧新模式,通過建立扶貧工作的「問責機制」希望能夠改變把扶貧工作僅限於「走過場」的境地。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在此次廣東省「雙到」工作中,廣東省委省政府已經動員省直、中直駐粵單位、企事業單位和珠三角7個經濟發達市,以及粵東西北14個市及其所屬縣(市、區)的機關單位、企業,直接參與掛鉤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圍繞3409個貧困村和村內貧困戶進行定點、定人、定責幫扶。
以連南縣為例,全縣9916戶貧困戶、38個貧困村和31個非貧困村被分解,分別安排給15個省直單位、佛山順德區、12個市直單位和94個縣直單位結對幫扶。
「目前仍擺脫不了貧困的,大多數是居住在邊遠地區,自然環境差,幫扶工作難度大,脫貧成本高,是扶貧工作的 硬骨頭」,林果先告訴記者:「從以往的扶貧就是蓋房修路、送錢送物,到現在不僅有資金投入,還投入大量的人才、物力,還帶去了發達地區擁有的市場觀念和信息,同時,部門第一把手親自抓,每村派駐工作組和幹部,每戶有責任人,為貧困農戶的脫貧,真抓實干,不達目的不罷休。」
林果先介紹,在此次「雙到」工作中,廣東建立了瞄準機制,實施「靶向療法」,解決「扶誰的貧」的問題。核實清楚誰是貧困戶,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瞄準機制,更直接、更精確地配置機關、企事業單位扶貧資源,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定點清除貧困。
「我相信『雙到』工作三五年會見到明顯成效」,崔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為了改變『救急不救窮』的局面,『雙到』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不相同,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有入股分紅的,有小額貸款的,也有『公司+基地+農戶』發展種養的,有發展農產品加工的,有提供勞動力技能培訓的,有幫助轉移就業的,有整體搬遷移民的,有建設安居工程的,還有科技智力扶貧的等等。」
不過,相對於以往,目前廣東實施「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優勢,在於把資源配置到戶,把責任明確到人。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問題,解決貧困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能致富,這是根本和長遠之策。(鄒錫蘭 談佳隆)
④ 請問精準扶貧戶和貧困戶有區別嗎 學校要求是精準扶貧戶的就上報可是我家是貧困戶 沒有什麼精準兩個字啊
精準扶貧戶是指能在鎮府網上查到相關信息的,你可以問問家裡人,如果家人不知道,村幹部肯定知道的!
⑤ 低保戶與貧困戶的區別
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①低保戶是指收入水平低於全市月均的水平,然後有國家補貼的家庭;
②貧困戶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於國家規定的人均純收入的家庭。
2.入選條件
①低保戶表現為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養人或者贍養人的居民;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或者期滿後仍然未就業的且家庭收入低於全市水平的;在職人員領取工資或者最低工資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後,其收入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其他家庭收入水平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必須是當地戶口;
②貧困戶表現為家庭人均收入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標准;家人患有重大疾病花費巨額並可以提供病例單的;家有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的;部分五保戶,貧困戶家庭;其它條件導致家庭收入過低的。
3.享受待遇
①低保戶的每個地方經濟水平不同,所以給於的補助的金額也不相同;
②貧困戶的達到「吃不愁,穿不愁」兩不愁;達到「住房、醫療、教育」這三保障;結合實際給予貧困戶直接和合作的幫扶模式,使貧困戶有長久穩定的收入,防止其返貧。
(5)扶貧戶和貧困戶一樣嗎擴展閱讀
貧困戶建檔立卡的過程
1.規模分解。按照《貧困人口規模分解參考方法》,各省將報國務院扶貧辦核定後的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
2.初選對象。在縣扶貧辦和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農戶自願申請,各行政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形成初選名單,由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核實後進行第一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3.公示公告。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底前完成。
4.結對幫扶。在省級人民政府指導下,各縣應統籌安排有關幫扶資源,研究提出對貧困戶結對幫扶方案,明確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責任人。
5.制定計劃。在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由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結合貧困戶需求和實際,制定幫扶計劃。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6.填寫手冊。在縣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對已確定的貧困戶填寫《扶貧手冊》。
7.數據錄入。在縣扶貧辦指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等將《扶貧手冊》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並進行數據審核。《扶貧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監制,各縣負責制發,貧困戶、村委會各執一冊。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8.聯網運行。由各省扶貧辦負責,將錄入數據在本省內試運行,並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9.數據更新。貧困戶信息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實現貧困戶動態調整。此工作在縣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⑥ 精準扶貧和貧困戶建檔立卡有什麼區別
精準扶貧和建檔立卡戶本身是一是一個概念,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1、其實建檔立卡戶和精準扶貧戶是一個概念,也就是說,建檔立卡戶也就是精準扶貧戶,每個地地區的叫法可能會不太一樣,在些地區也叫扶貧戶或貧困戶,正規的叫法應該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2、農村精準扶貧戶,也就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到的扶貧優惠政策也是非常多的,在2013年的時候,國家開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作,對農村收入、吃穿住、教育、醫療等方面,存在問題的貧困戶進行了精準識別。
(6)扶貧戶和貧困戶一樣嗎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主要包括三個內容:
1、精準識別,針對誰是貧困人口,將制定一個貧困人口識別的辦法,通過有效的程序識別出來。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
2、精準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後,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
3、精準管理,要建立起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錄入貧困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確保扶貧的信息真實、可靠。建檔立卡就是精準管理的措施。
每戶都建立了檔案,然後對這些家庭進行一個精準的幫扶,實施這些幫扶政策,為的就是能夠讓更多的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改變窮困的生活條件,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每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他們貧困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還有家庭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在享受的政策方面和補貼金額方面,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還有就是在不同的地區補貼力度和政策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大體上也差不多。
⑦ 低保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區別嘛有什麼區別
有區別,區別如下:
一、評定標准不同。
1、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所以每個省市的低保標准也有很大差異。主要有以下: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二、國家標准不同。
1、低保戶是指因殘疾或疾病符合國家標准,住房或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2、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7)扶貧戶和貧困戶一樣嗎擴展閱讀
低保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評判標准
1、建檔立卡貧困戶是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2、低保戶是以
(1)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3)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⑧ 建檔立卡戶和貧困戶有區別嗎
建檔立卡戶和貧困戶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包含人群不同、判定標准不同、享受政策不同,詳情如下:
1、包含人群不同
我國的貧困戶是包括絕對貧困戶和一般貧困戶;而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指在國家的扶貧管理系統中能夠查詢到貧困戶,在2014年國家實施扶貧工作的時候就已經把識別的貧困戶錄入了國家貧困系統中。
2、判定標准不同
貧困戶是一個統稱主要是指生活困難,生活水平低於國家或者是低於當地標準的人或者是家庭,我國對於貧困戶的界定標准就是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如果其中有一項不滿足就會被列入貧困戶。
而建檔立卡貧困戶是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3、享受政策不同
國家在2014年開始扶貧工作的時候,就把所有識別的貧困戶錄入到國家貧困系統,隨著逐年貧困戶鑒定識別標準的變化,有些貧困戶雖然在系統里有檔案,但是現在不一定是在冊貧困戶。
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不是在冊貧困戶的家庭,可以享受到的政策主要是看病就醫方面,其他的政策基本不享受了。
(8)扶貧戶和貧困戶一樣嗎擴展閱讀:
我國對農村貧困戶分絕對貧困戶、相對貧困戶。絕對貧困戶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在測量絕對貧困標准時,一般只考慮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而絕對必須購買的物品,並且,所購買的物品應當是最簡單最經濟的。
相對貧困戶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於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2017年我國農村貧困戶的標準是年收入低於3335元則屬於貧困戶。
另外,低保戶主要是從收入方面來看的,收入水平低於當地的最低標準的話就是低保戶,雖說低保戶也是屬於貧困戶,但貧困戶並不一定是低保戶,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則是包括在冊貧困戶和脫貧貧困戶。
所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是已經完成審批,把貧困戶的貧困程度記錄在案,建立了貧困檔案,並獲得貧困卡的貧困農村家庭。
建檔立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識別出農村貧困對象,搞清農村貧困戶的分布情況,貧困狀況,貧困類型,致貧原因,建立健全農村貧困村和貧困戶檔案。
為建立完善新指標體系下對貧困戶,貧困村的動態監管和分類幫扶機制奠定基礎。同時也為部門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搭建共享的扶貧工作信息平台。
⑨ 低保戶和貧困戶是一回事嗎
當然不一樣了。貧困戶一般包括低保戶和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兩者的回區別就在於精準扶答貧的貧困戶家裡還有勞動力可以通過生產勞動發家致富,低保戶包括因為種種原因生活困難只能吃國家救濟的家庭,除了臨時失業的,基本上不可能再脫離這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