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扶貧
⑴ 甘肅十大貧困縣有那些
在2019年年初的手,甘肅依然存在43個國家級貧困縣(注意:是國家級),分別是:
總而言之,現在整個甘肅省還有8個貧困縣,相信只要國家加大投入,這些貧困縣就可以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⑵ 甘肅省對外來扶貧幹部給予的待遇
這個就多了,基本上只要是能幫助貧困戶脫貧的正常訴求都會給以資助。包括:醫療... 教育(大學生、職業院校都會給生活和學費補貼3000-6000元);住房(給予安全住...
⑶ 甘肅省脫貧舉報電話多少
12317。
12317,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於2014年12月15日正式開通的扶貧監督舉報電話。監督舉報電話主要受理扶貧資金管理、分配、使用中的問題,扶貧項目實施管理中的問題以及擠占、貪污、挪用扶貧資金的行為。
⑷ 甘肅省在脫貧攻堅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
脫貧攻堅三落實即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任務。2017年增加脫貧攻堅「三落實」: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貧困縣摘帽和貧困人口返貧情況的考核。扶貧工作...
⑸ 甘肅省精準扶貧戶上脫貧的12項指標是什麼
甘肅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12項指標是:
(1)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年貧困線,並達到或高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
(2)有安全穩固住房,人均安全穩固住房面積等於或大於30平方米;
(3)飲用安全水,有條件地區接通自來水;
(4)適齡兒童接受9年義務教育;
(5)主要勞動力接受了技能培訓;
(6)有增收門路;
(7)全部人口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8)符合條件人口參加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9)有簡易衛生廁所或衛生廁所;
(10)有通訊設備,有線廣播電視入戶,接通互聯網;
(11)無因病、因學、因婚借貸;
(1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大於等於當年國家扶貧標准
(5)甘肅省扶貧擴展閱讀:
甘肅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總的要求:
為實現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就是通過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准確識別並建檔立卡,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布、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脫貧門路、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等,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脫貧責任精準化考核,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如期穩定脫貧。主要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
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將貧困村和貧困戶有效識別出來,並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是指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村和貧困戶,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落實幫扶責任人,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是指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精準考核是指對貧困村和貧困戶識別、幫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對貧困縣開展扶貧工作情況的量化考核,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⑹ 甘肅省精準扶貧工作
甘肅幹部就是為百姓辦實事領導老百姓法家治福
⑺ 甘肅省精準扶貧舉報電話
縣級應該是沒有專門設立扶貧舉報電話的,你可以用紀檢上面的舉報電話。
全國扶貧領域舉報監督電話:12317
⑻ 甘肅什麼產業可以脫貧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甘肅從貧困地區實際出發,改變過去依靠傳統農業的單一狀況,堅持市場導向,發展多種富民產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讓分散經營的貧困戶搭上規模經營的快車,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致富。
「2017年,我們要力爭在貧困地區新增蔬菜40萬畝、新增水果27萬畝、新增馬鈴薯22萬畝,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面積達到2980萬畝左右。」康國璽說。
大數據
據統計,2016年,甘肅省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681個,佔全省的93%;全省6220個貧困村中有6159個村組建立了合作社,占貧困村總數的99%;有46萬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佔到貧困戶總數的69%。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9709個,帶動農戶301萬戶。全省探索形成了「各級政府+金融組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人大戶+貧困戶」等幫扶模式,實現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與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互利共贏機制。
「合作社低價提供辣椒種苗,蔬菜站派技術人員到家裡進行指導,4個月的成長期後,合作社的回收價格會高於成本價,可以說是穩賺不賠『零風險』。」隴南徽縣的一位椒農美滋滋地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
據了解,近年來徽縣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農民主體」的思路,先後列支6393萬元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發展特色產業,建成相關農民專業合作社853個。依託產業扶貧,徽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5632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7804元,增幅38.6%;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4.2萬人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1.73萬人,下降58%。
⑼ 「甘肅扶貧七個一批」是什麼
在精準識別、完善建檔立卡數據、摸准脫貧需求的基礎上,精準實施 「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到戶措施。
七個一批就是發展特色產業脫貧一批、勞務輸出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保護脫貧一批、加強教育脫貧一批、 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一批、 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
(9)甘肅省扶貧擴展閱讀:
脫貧基本原則:
1、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堅持以「六個精準」「七個一批」統領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精確瞄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進一步深化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7」精準扶貧行動,提高扶貧成果可持續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2、堅持全面落實主體責任。
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強化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責任,創新扶貧考評體系,加強脫貧成效考核。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壓實責任、強力推進。
3、堅持統籌推進改革創新。
脫貧攻堅工作要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工作相銜接,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統籌,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機製作用,穩步提高貧困人口增收脫貧能力,逐步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加強改革創新,不斷完善資金籌措、資源整合、利益聯結、監督考評等機制,形成有利於發揮各方面優勢、全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
4、堅持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貧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態脫貧有效途徑,推動扶貧開發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使貧困人口從生態保護中得到更多實惠。
5、堅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活力。
堅持群眾主體地位,保障貧困人口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揚自強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實現光榮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