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就業扶貧
『壹』 「三支一扶」里的支農和扶貧在鄉里分別做什麼工作的
三支一扶是畢業生基層落實政策,指大學生在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其中支農的工作是支援農村,支援農業。主要在鄉鎮從事涉農、涉水相關工作; 扶貧高校畢業生主要在鄉鎮從事社會經濟事務發展和管理工作。
扶貧工作方式:
1、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3、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4、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1)轉移就業扶貧擴展閱讀:
「三支一扶」工作時限:
工作時間一般為2年,工作期間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工作期滿後,自主擇業,擇業期間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目前部分地區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可占編就業,在原崗位落實事業編,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對待。
「三支一扶」優惠政策:
「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期滿後,進入市場自主擇業。各地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做好服務期滿的「三支一扶」大學生就業工作,採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積極為其就業創造條件。
『貳』 請問春風行動」暨「促進轉移就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志願者主要是要做什麼的
促進轉移就業方面一般是相關的培訓,招聘信息的收集整理向有就職需求的人推薦。 志願者走上街頭廣場,分發宣傳資料,現在講解政策,真正將利好政策傳達給有需要的居民群眾。
脫貧攻堅主要是因地制宜找項目,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幫助他用盡早擺脫貧困。
『叄』 今年甘肅省鎮原縣有雨露計劃政策嗎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加強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管理,規范項目的組織實施,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關於加強推進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關於在貧困地區實施「雨露計劃」的意見》、《貧困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實施指導意見》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甘肅省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特製訂本細則。
第二條 「雨露計劃」是以農村貧困戶中青年勞動力為對象,以幫助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為目標,以轉移就業前的技能培訓為重點,按照「政府推動、學校承辦、市場運作、部門監管、扶貧到戶、農民受益」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開展的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實施的基本原則是:以建檔立卡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和返貧的新增貧困戶青壯年勞動力為對象,以專業教育培訓機構為載體,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幫助貧困農戶轉移就業,實現穩定脫貧,從而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第三條 雨露計劃實施的總體目標是:每年培訓轉移貧困戶勞動力10萬人左右。具體目標是:「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第二章實施范圍與資助對象
第四條 「雨露計劃」 實施的范圍是:國家和省定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三西建設縣、有重點鄉(村)的非重點縣。
第五條 扶貧資金資助的培訓對象是:居住在上述區域范圍內且符合以下條件的貧困農民:年齡在16(初中畢業)-40周歲,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有轉移願望和符合用工單位條件的勞動力。對初中畢業後未考入高中,高中畢業後未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兩後生」和退役士兵優先資助。
第六條 各縣(市)扶貧開發辦公室要進村入戶,摸清底數,登記造冊,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生源登記表和資料庫,實行計算機動態管理。
第七條 凡符合扶貧轉移培訓資助條件的貧困農民,必須填寫《甘肅省「雨露計劃」培訓申請登記表》,並經有關部門審定。「兩後生」學員必須限定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
第八條 「雨露計劃」培訓項目資助的申請、審定和登記程序為:
1、戶申請。由有轉移培訓願望的貧困戶勞動力向鄉(鎮)或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提出參加轉移培訓的申請,並填寫申請登記表。
2、村推薦。由村委會對申請人的資格和家庭經濟狀況進行初審,並予以公示,公示結束後在申請登記表上簽注推薦意見並蓋章。
3、鄉審核。由鄉鎮有關部門按照本《辦法》第五條,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審核,並在申請登記表上蓋章。
4、縣審定。由縣扶貧辦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審定,並予以登記。
5、培訓基地招收。
第三章基地管理與培訓就業
第九條 「雨露計劃」培訓工作一律由省市認定的培訓基地承擔。培訓基地的認定要嚴格按照《甘肅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管理辦法》進行,面向社會,擇優認定。
第十條 為方便貧困農民就近培訓,保證培訓質量和就業安置,提倡培訓能力較強的基地在貧困勞動力較集中的縣(市)設立分校或聯合辦學。
第十一條 培訓內容以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和輕工化工等有關行業的用工技能需求為重點。同時,輔助開展政策法規、行為規范、權益保護、就業常識等政策引導性培訓。
第十二條 「兩後生」培訓為一至兩年,其它培訓時間一般為20天—90天。
第十三條 培訓基地要根據國家職業標准、就業崗位要求、用人單位訂單以及用工市場需求,科學安排教學計劃,合理配備師資力量,嚴格培訓教學管理,努力提高培訓質量。
第十四條 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一律實行訂單培訓。側重以「兩後生」、退役軍人為主的中等職業教育,適當安排各種形式的中短期培訓。
第十五條 培訓基地要把轉移就業作為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根本目標。疏通學員就業渠道,提高培訓就業率和就業鞏固率。可採取校企掛鉤、設立窗口、定期回訪,以及與中介組織合作等多種形式,為貧困農民學員提供「培訓就業維權一體化」服務。保證就業率達到90%以上,穩定率達到85%以上。
第四章項目管理
第十六條「雨露計劃」實行項目管理和激勵機制。 計劃項目管理的基本程序是:培訓基地根據《甘肅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管理辦法》以及本市(州)、縣貧困戶勞動力狀況和市場用工情況,制定培訓方案,明確培訓專業、培訓時間、培訓人數、就業去向、收費標准等內容,報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根據各培訓基地上報的培訓方案,初步確定本縣年度培訓計劃。各有關市(州)在縣上報的基礎上,每年第四季度向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上報市(州)貧困戶轉移培訓的年度計劃。
第十七條 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根據各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上報的全省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以及各地完成轉移培訓項目的情況,審定各市(州)年度培訓計劃。省審定年度計劃時要充分體現激勵機制。對完不成計劃或資金管理出現問題的,要減少或不安排培訓任務;對計劃完成好、有創新的,要增加培訓任務。經甘肅省扶貧領導小組同意後下達到各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各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根據省扶貧辦下達的計劃,將年度培訓計劃分解到各縣(市)和認定的培訓基地,並報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備案。
第十八條 各培訓基地組織實施項目,規范管理,保證質量,搞好轉移就業,提供維權服務,提高扶貧實效。
第十九條 各市(州)、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和培訓基地要將本地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專業工種、培訓時間、培訓人數、收費標准、財政補助標准和就業企業等內容,向社會公示公開,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章資金管理
第二十條 「雨露計劃」培訓經費實行財政扶貧資金補一點、個人出一點、銀行貸一點、基地免一點等多元化投入機制。每年從財政扶貧資金中,專項安排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經費,補助標准暫定為普通技能培訓人均300元,每個工種的具體標准由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根據培訓工種和時間適當調整;「兩後生」培訓第一年1500元,第二年1000元。資金嚴格按照《甘肅省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第二十一條 扶貧轉移培訓專項補助經費,採取按批准培訓計劃的實施進度和參訓學員的就業合同執行情況統一報賬或發放「培訓券」的方式補助到學員個人。培訓基地憑學員培訓合格證明、《「雨露計劃」申請登記表》和培訓驗收評估報告等有關資料,經市(州)、縣扶貧部門審核後,到市(州)、縣財政部門統一申請扶貧培訓資金補助。
第二十二條 學校對補助資金可通過減免學生學費、生活費等方式直接補到學員個人,並經本人及家長簽字認可。享受財政扶貧資金補助的學員,可同時享受國家或其它有關社會團體提供的各種補助。
第二十三條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培訓基地的收費管理。培訓收費標准須經各級物價部門核准,並向社會公開。各培訓基地不得擅自提高培訓收費標准,並適當酌情減免有關費用,以減輕貧困勞動力參加轉移培訓的經濟負擔。
第六章各級職責
第二十四條
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負責全省「雨露計劃」的規劃制定、計劃管理、政策研究、業務指導、檢查督辦、協調服務、經驗推廣等。各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負責本地
「雨露計劃」的上報和下達、檢查、驗收等。縣扶貧開發辦公室負責本地參訓貧困戶勞動力的資格審定、登記造冊和建立檔案,並配合培訓基地按照上級下達的培訓計劃搞好生源組織、學員招收、跟蹤管理工作,並及時上報有關統計報表和培訓工作總結。
第二十五條 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要確定分管領導和科室, 市(州)、縣扶貧辦要建立監管責任人制度,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第二十六條 「雨露計劃」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承擔項目實施的培訓基地的負責人為項目法人。項目法人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負責。對項目實施中出現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弄虛作假套取財政扶貧補助資金和培訓轉移就業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的,依法追究項目法人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 承擔「雨露計劃」培訓項目的培訓基地,必須建立健全「雨露計劃」培訓就業申請登記制度。登記表要如實記載受訓貧困農民的身份證號、文化程度、培訓專業、培訓時間、繳納學費、資助金額、轉移就業單位、聯系方式及戶主姓名等情況。
第二十八條 「雨露計劃」實行半年報告制度。培訓基地每半年須向市(州)、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報告培訓工作進展情況。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將各縣情況匯總後報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第七章督查驗收
第二十九條 各級扶貧部門要加強對項目的督查工作,重點監督計劃落實,項目實施和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配合審計等監督部門搞好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 培訓項目驗收在項目結束後進行,由縣扶貧開發辦公室負責組織初驗,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組織驗收,省扶貧辦在年底根據市(州)檢查情況進行抽查。檢查驗收工作按照批復下達的培訓計劃進行,可通過檢查培訓學員登記表、入戶抽查、技能鑒定合格率普查、就業企業抽查等方式進行。重點檢查貧困農民轉移培訓時間、培訓登記表、培訓質量、就業和補助資金使用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給予通報批評,並限期改正。對擅自改變資金用途,弄虛作假、擠占、挪用、套取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的,除追回違規資金,通報批評外,取消培訓基地資格。
第三十一條 各地可根據本細則,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以確保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本細則由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負責解釋。
附表:(一)甘肅省「雨露計劃」培訓學員申請登記表(略)
(二)甘肅省「雨露計劃」培訓學員情況匯總表(略)
(三)甘肅省「雨露計劃」培訓學員就業情況統計表(略)
『肆』 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主要通過什麼實現生產脫貧
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
生產和務工實現生產脫貧。
『伍』 有什麼針對建卡貧困戶的政策
國家對貧困戶有哪些優待政策,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說明的是,各地區處於地內區實際及扶貧政策的多容樣性各有不同。就拿當下筆者所處區域而言,建檔立卡貧困戶,所享受的優惠政策是非常豐厚的。
按照貧困等級的劃分,貧困戶可享受滬滇協作產業發展補助入股資金每年可分紅380——700元。住房扶持,包括插花安置,異地集中安置,進城安置。
農村危房改造等。健康扶貧。享受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政府代繳180元,幫扶幹部代繳40元。計220元/人。住院報銷比例達90%。個人自付部份不超過5000元。教育扶貧。高中生免學費,享受國家一等助學金補助。免生活費。小學生教育扶貧補助。(其中免學雜費。
生活補助。同時享受營改計劃)生態扶貧。享受森林生態補助,草原生態補助。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參加鄉村組織的種養適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享受信用小額貼息貸款。社會幫扶資金。幫扶幹部日常慰問及節日慰問發放毛毯丶米、油、傢具等。
總之,以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的優惠政策。在此筆者將再次重申:各地區幫扶政策及措施按地區實際有所不同,萬不可一概論之。
『陸』 建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交通補助申請要通過縣意見嗎
根據規定製定的貧困戶標准對全縣農村貧困戶進行了評定和登記,逐戶建立電子檔案,錄入貧困戶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這種方式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稱之為農村建卡貧困戶。2013年建卡貧困戶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年人均純收入為2300元以下。根據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等指標的變化情況每年對貧困戶實行一次動態調整,即脫貧了的取消其建卡貧困戶資格,符合條件的新增進貧困戶信息管理系統。一般情況下,每年安排在7、8月份動態調整。(各個地區的具體規定可以去村部或鄉政府咨詢)
一下可以參考下;
建卡貧困戶申報
受理科室
鎮農服中心
設定依據:
《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關於〈印發全市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渝扶辦發[2014]55號)文件。
申請條件:
1.水江鎮轄區內的農村戶籍人口。
2.貧困戶識別有兩條標准:一是收入標准,即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二是具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農村居民戶。
辦理材料:
戶口簿、身份證等。
辦理流程:
第一步:規模分解。按照《貧困人口規模分解的參考方法》逐級分解到村民小組,由區扶貧部門會同統計部門將貧困人口規模分解到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分解到村民小組。
第二步:初選對象。在區扶貧辦和鄉鎮、街道指導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在農戶申請的基礎上,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產生初選名單,由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核實後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街道審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鄉鎮、街道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對象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區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返回行政村公告,同時,通過區人民譏弧罐舊忒攪閨些酣氓政府門戶網站等渠道公告,並報市扶貧辦備案。
第四步:結對幫扶。區政府統籌安排有關幫扶資源,按照「突出重點、先難後易」的原則,研究提出對貧困戶結對幫扶方案,由扶貧辦、鄉鎮(街道)、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負責實施,明確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責任人。
第五步:制定計劃。在鄉鎮、街道的指導下,由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結合貧困戶的幫扶需求和實際,制定到戶幫扶規劃。
第六步:填寫手冊。在區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街道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等對已確定的對象戶逐戶填寫《戶表》和《扶貧手冊》。
第七步:數據錄入。在區扶貧辦指導下,鄉鎮、街道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在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中錄入《戶表》和《扶貧手冊》,並進行數據審核。《戶表》和《扶貧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監制,市扶貧辦統一印製,區扶貧辦發放,村委會、貧困戶各執一冊。
第八步:數據更新。貧困戶信息要通過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及時更新,實現貧困戶動態調整。此工作由區扶貧辦指導,鄉鎮、街道組織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負責完成。
辦理地點
南川區水江鎮南陵路398號
辦理時間
法定節假日除外的工作日
聯系電話
023—6456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