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戰略
Ⅰ 闡述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最好700字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回,運用科學有效答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精準扶貧的意義:
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重要保障。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於幫助貧困地區人民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精準扶貧之路,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讓貧困地區人民情願、主動、自信、堅定地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Ⅱ 扶貧開發的戰略意義是什麼
眾人劃船過大江—寧夏「十五」社會扶貧綜述
--------------------------------------------------------------------------------
寧夏新聞網 www.NXNEWS.NET 2006-5-29 8:54:13
貧困地區的父老鄉親是黨和政府須臾不忘的牽掛。在政府扶貧的戰略大旗下,全黨、全社會的各路扶貧大軍,踴躍投入扶貧開發行列,眾人劃船駛向共同富裕的彼岸。
2001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出台《寧夏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動員全社會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全區上下534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2000多名幹部職工,奔赴南部山區411個貧困村,開展定點幫扶。同時,按照中央要求,鐵道部、宋慶齡基金會等6個單位和福建省,同我區的幫扶單位共同組成社會扶貧大軍,活躍在南部山區最貧困的鄉村,擔負起具有歷史意義的扶貧開發重任。
幫扶幹部職工翻山越嶺、走村串戶,為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制訂扶貧規劃,確定脫貧項目,講解黨的方針政策,開展技術培訓,為貧困群眾增收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特別是在南部山區遭受災害時,各幫扶單位積極捐款捐物,抗災救災,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體貼帶給了廣大貧困群眾。據統計,5年來,社會扶貧共為南部山區投資2.66億元,幫扶單位為南部山區修建基本農田24700畝,打井打窖1448眼,種草20053畝,修路1760公里,通電213公里,建設村部109處,新建維修學校134個,組織科技培訓46931人次,組織勞務輸出3063人次。到2005年底,南部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87元,比2000年增長70.9%,年均增長14.18%;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128.6萬下降到2005年底的35.7萬,年均減少72.2%;絕對貧困人口由52.7萬下降到7.5萬,年均減少9%。
各幫扶單位高度重視定點幫扶工作,動真情、獻愛心,扶真貧、真扶貧,辦了很多實事、好事,解決了很多難事。科技廳在幫扶村設立科技扶貧示範區,投資100多萬元,示範推廣實用技術12項;水利廳投資160多萬元,為幫扶村修建高標准農田3000畝,集水場160處,打水窖156眼,建設小型水利工程300多處;寧夏電信公司共向幫扶村投入資金、物資、設施等201萬元,為282戶農民安裝了電話;寧夏移動通信公司用於扶貧支教的投資達112萬元,改善了當地的通信狀況,扶持支柱產業、移民搬遷和發展教育。鐵道部2002年與原州區建立定點幫扶關系以來,累計投入3312.38萬元,先後實施了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愛心六大扶貧工程,全方位支持原州區的扶貧開發事業。福建省投入資金1.42億元,為對口幫扶的8縣(區)解決了很多群眾生產、生活、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困難。區內幫扶單位投入8541萬元,有效地促進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5年來,扶貧工作者把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最新的信息、先進理念、創新精神、扎實作風帶到貧困地區,使南部山區幹部群眾的觀念不斷發生深刻變化。同時,一批又一批扶貧人員經過「貧困的洗禮」,受到啟發,得到鍛煉,使扶貧成為培養鍛煉幹部和人才的基地。5年的社會扶貧通過積累經驗,探索路子,也為今後的扶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Ⅲ 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什麼的發展思想
體現了黨和國家貫徹發展新理念。實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了協調發展的新理念,有利於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堅持了共享發展的新理念,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Ⅳ 精準扶貧戰略基於怎樣的國情
一、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消除貧困的殲滅戰
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後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數億中國人甩掉了貧困帽子,但中國的扶貧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經過多年的減貧工作,現在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大難題」、「深水區」。加快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不僅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事關戰略全局。精準扶貧,是削減貧困,實現城鄉一體化、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役。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地區、貧困居民而言,誰貧困就扶持誰,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理想,精準扶貧就是實現這個價值和理想可以落地的操作路徑。一是實事求是,滿足發展的需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民生問題中,困難群體往往有更多更強烈的訴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扶持。由於受時代的局限性,原先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扶貧中的低質、低效等社會不公問題普遍存在。因此,必須運用科學有效程序,修補和完善扶貧體制機制,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做到「精準度」使用國家綜合扶貧的各類資金、政策,用准用足,用在貧困群眾身上,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二是突出重點,創新扶貧。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相對滯後、農民增收難是最大的困擾。貧困地區的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的前提,尤其對於集中連片扶貧區域更要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戶狀況,從現實條件出發,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客觀實際的扶貧規劃,並凝聚強大合力,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扶持,提高扶貧成效;解決突出問題,從根本上幫助當地謀發展,給貧困群眾帶來切實的福祉,為貧困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重要作用。三是提升扶貧質量,注重成果。把扶貧工作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適應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還要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的發展,最大限度挖掘、整合、運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凝心聚力、聚焦發力、准確用力,讓困難群眾破除諸多壁壘,更多地享受到深化改革紅利。同時,堅持分類指導扶貧原則,注重提高貧困農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增強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著力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切實做到既「雪中送炭」又增強「造血功能」,體現精準性要求和組合拳特徵,使精準扶貧工作走向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道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戰、整體戰和大決戰,就是一場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加快脫貧致富的解放戰爭。
中國扶貧工作從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設,是中國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劃時代事變;推進精準扶貧,是扶貧進入到關鍵階段所進行的深層次改革,是對傳統扶貧的重大突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於國家建設理論的新發展。
Ⅳ 精準扶貧戰略基於的發展理念是什麼
金本福平戰略鯽魚的發展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要這個項目要起到實際作用能真正起到扶貧的作用
Ⅵ 我國的扶貧戰略思想是什麼
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Ⅶ 扶貧的五個堅持、六個精準、五個一批
1、五個堅持: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
2、六個精準: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要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3、五個一批: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7)扶貧戰略擴展閱讀:
1、我國第一次大規模扶貧開發政策的調整始於1986年,從上到下正式成立了專門扶貧機構,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確定了劃分貧困縣的標准,並劃定了273個國家級貧困縣。後來將牧區縣、「三西」項目縣加進來,到1988年增加到328個國家級貧困縣。
2、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准,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准,該標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准。2008年,絕對貧困標准和低收入標准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准。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准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3、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產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Ⅷ 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要解決的四個問題是什麼
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要解決的四個問題是「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葯、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8)扶貧戰略擴展閱讀:
從脫貧攻堅任務看,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仍在3%以上。3年要實現脫貧3000多萬人,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壓力不小,難度不小。這個壓力和挑戰主要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而且脫貧攻堅越往後,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
目前,貧困人口超過200萬的有7個省區,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有111個、超過20%的貧困村有1.67萬個。按照這些縣和村前幾年每年貧困發生率下降3至4個百分點的速度,在剩餘3年時間內完成脫貧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特別是「三區三州」地區,不僅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而且基礎條件薄弱、致貧原因復雜、發展滯後較多、公共服務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無地,有山無田,有人無路」來形容,脫貧難度更大。
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村居住著51%的貧困人口,普遍存在村兩委班子能力不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後,村內道路、入戶路、環境衛生設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維修和重建等難題,貧困村無人管事、無人幹事、無錢辦事現象突出。
當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分別超過40%和14%,缺勞力、缺技術的比例分別佔到32.7%和31.1%, 65歲以上老人佔比超過16%,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後將會越高,是貧中之貧、艱中之艱。化解特殊貧困群體難題是打好脫貧攻堅戰面臨的最為突出的挑戰。
另外,貧困群眾短期脫貧容易、長期穩定致富難度大的問題也很突出。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但現在大部分地區產業扶貧措施比較重視短平快,考慮長期效益、穩定增收不夠,很難做到長期有效。如何鞏固脫貧成效,實現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是打好脫貧攻堅戰必須正視和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Ⅸ 國家三大扶貧戰略是什麼
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
——專項扶貧回。包括易地扶貧搬遷、整村答推進、以工代賑、產業扶貧、就業促進、扶貧試點、革命老區建設等。
——行業扶貧。包括明確部門職責、發展特色產業、開展科技扶貧、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改善公共衛生和人口服務管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視能源和生態環境建設等。
——社會扶貧。包括加強定點扶貧、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門的作用、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等。
希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