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要求聽證的條件

要求聽證的條件

發布時間: 2020-11-29 12:42:13

行政處罰聽證的條件中較大數額是多少

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聽證暫行規則》第六條第一款對「較大數額罰款」作出了具體規定,即對公民處以5000元、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5萬元以上的罰款。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1)要求聽證的條件擴展閱讀:

聽證制度

聽證制度是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決定前,由行政機關告知決定理由和聽證權利,行政相對人表達意見、提供證據以及行政機關聽取意見、接納證據的程序所形成的一種法律制度。

聽證是一個帶有現代民主政治色彩的制度。1946年美國制定《聯邦行政程序法》,第一次規定聽證程序為行政程序的核心。它的基本精神是:以程序的公正,保證結果的公正。

中國最早引進聽證制度的是深圳市。真正在全國普及是在1996年,《行政處罰法》將聽證制度納入行政執法程序。



Ⅱ 開聽證會中的主持人需要什麼條件

常識類:

  • 聽證主持人在聽證程序中的地位類似司法程序中的法官。他負責聽證程序的進行。聽證主持人是否具有獨立地位,對於聽證程序的公正性十分重要。為此,指定聽證主持人應當遵循職能分離的原則。根據本法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指定審查行政許可申請的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也就是說,聽證主持人可以是同一行政許可機關的工作人員,但不能是負責行政許可審查的工作人員。職能分離原則,是為了有利於聽證主持人在聽證的過程中能夠客觀公正,不將其調查時得到的印象帶到聽證程序中來,避免偏見。

    為保障聽證主持人的獨立性,依據法律規定,申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認為主持人與本行政許可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利害關系,主要指經濟上的利害關系,即個人對案件的裁決結果能直接得到利益或喪失利益。主持人與行政許可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主持人應當主動申請迴避,申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也有權申請迴避。

    在聽證的過程中,聽證主持人享有指揮聽證的進行,訊問證人,安排證據的調查順序,對妨礙聽證的人採取必要的措施,對聽證中出現的程序問題作出決定等權力。

  • 聽證會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

Ⅲ 行政許可實施程序中的聽證的適用條件

行政許可中的聽證程序

是指在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之前,由行政機關指派該行政許可審查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為聽證主持人,聽取行政許可審查人員和當事人就行政許可的理由和適用依據進行陳述、質證和辯護的結合程序。具體如下:

(1)行政機關的告知義務

行政機關應在舉行聽證的7日前將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通知申請人和已知的利害關系人,必要時應予公告。

(2)聽證公開

行政許可聽證應當公開進行。但對於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權的聽證案件,不宜公開進行。

(3)聽證主持人

行政機關應當指定審查行政許可申請的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主持人既可以是行政機關的其他工作人員,也可以是非行政機關的其他有能力勝任的人員,如專家、學者等等。

4)聽證中的舉證和質證

行政機關是負責審查行政許可的負責機關,在聽證中負有主要的舉證責任。在聽證中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有義務也有權利將行政機關並不知曉的證據提出,如不能提出相應的證據,則有可能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聽證程序中行政機關、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相互質證,以辨別證據真偽、查清事實。在聽證中質證同樣適用《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證據規則。聽證主持人不直接參加聽證中的舉證和質證,但應聽取各方討論,主持質證,限定質證的范圍,以利質證的順利開展。

(5)聽證筆錄

對整個聽證過程,行政機關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是聽證程序如實、全面的書面記載,聽證程序的筆錄內容會影響到行政許可決定的作出,因此,聽證筆錄應做到准確無誤。

聽證筆錄一般應包括如下內容:①聽證案件的名稱;②聽證主持人的姓名、職務;③聽證參加人的姓名、住址、職務等;④聽證舉行的時間、地點;⑤聽證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質證等;⑥證據調查的內容;⑦其他應當記錄的重要事項。聽證結束後,聽證筆錄應當出示給聽證參加人,並由審查行政許可申請的工作人員、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以及證人確認聽證筆錄無誤後簽字蓋章

Ⅳ 開聽證會中的主持人需要什麼條件

一、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

這是主持人素質中的根本,它不僅是一個社會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主持人作為電視機構的代表,作為一個節目的標志,其觀點、言論不僅關繫到電視機構的聲譽,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社會。

二、具備的良好的精神素質。

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過人格、修養、風度、氣質等狀態反映出來,而這些狀態都要基於良好的精神素質。這包括對生活和觀眾的熱愛,以及對事業執著的追求。只有熱愛生活、熱愛觀眾,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誠和質朴,也才能換來觀眾對主持人的喜愛。

而對事業執著的追求,更能樹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於魅力的形象。

1、思想。這是一個主持人雕塑形象的根本。主持人對某事某物的看法、觀點,往往會對觀眾產生極大的導向力,這就要求其思想認識必須具有超前性、權威性,使觀眾認可其價值,接受其觀點,從而將節目的主旨完滿的傳導給觀眾。在這方面,克朗凱特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60年代末,克朗凱特親自到越南實地采訪越戰,回國後在他的節目中發表了著名的反戰見解,這一見解在觀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促發了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約翰遜總統曾不無感嘆的說:「如果失去了沃爾特·克朗凱特,我就失去了美國。」

不難看出,克朗凱特以其另人信服的思想在屏幕上樹立了權威的形象。

2、人格。人格的魅力對於主持人雕塑形象來說是最為持久的因素。盡管這是一種經過完善的魅力出現在觀眾面前,但在屏幕上的追求依然是人格的真實,是本色的流露。

主持人的「真我」表現對觀眾是最具吸引力的,這種「真我」的表現必然將主持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展示給觀眾,而同時又展示著人格的魅力。

主持人敬一丹正是以她的坦誠、質朴、自然,給人一種毫無粉飾的真實的人物感。她在屏幕中的眼神是一種對觀眾的平視,是一種平等的、真實的交流。電視觀眾需要的就是這種目光,而敬一丹面對觀眾一直都是這樣,這昭示著她的平和,昭示她的成熟。

在報道時,她那明顯可見的憂患意識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她自己首先為某一事件深深打動,憂患、喜悅之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

她通過人格的素質魅力,獲得了觀眾的信賴。還有,在北約轟炸南聯盟時,主持人水均益與同行們一起奔赴科索沃進行戰地采訪,當觀眾看到水均益勇敢的站在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戰地進行現場報道時,一種感佩之情油然而生,主持人那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躍

3、氣質。離開氣質的主持人不能稱其為是素質全面的人。主持人的素質體現一定要有優秀的風度氣質的支撐,才能有活力和吸引力。氣質優秀的主持人必然吸引大量的觀眾,而觀眾對其所主持的節目也會產生「愛屋及屋」的感受。

主持人的氣質這一素質是由綜合因素形成的,包括人格修養、道德情操、文化結構、個性意志等諸種因素。它一方面具有先天性,另一方面又來自後天的修養和磨練。主持人的風度氣質是偽裝不出來的,完全是自然的袒露。有什麼樣的氣質就有什麼樣的表現,這在屏幕上一望而知。

4、心理。有些年輕的、閱歷不深的主持人往往沉湎於社會知名度,在簽名鮮花中顯得有些飄飄然,走到哪裡儼然以名人自居。

事實上,內容遠比形式更重要。主持人應該重視文化層次、知識結構、思想修養、政策水平及思考能力等因素,進行智能培養。因為只有功底扎實,主持的節目才能形成獨特風格,才能准確到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聽證會主持人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職業。

(4)要求聽證的條件擴展閱讀:

聽證主持人在聽證程序中的地位類似司法程序中的法官。他負責聽證程序的進行。聽證主持人是否具有獨立地位,對於聽證程序的公正性十分重要。

為此,指定聽證主持人應當遵循職能分離的原則。根據本法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指定審查行政許可申請的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也就是說,聽證主持人可以是同一行政許可機關的工作人員,但不能是負責行政許可審查的工作人員。

職能分離原則,是為了有利於聽證主持人在聽證的過程中能夠客觀公正,不將其調查時得到的印象帶到聽證程序中來,避免偏見。

為保障聽證主持人的獨立性,依據法律規定,申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認為主持人與本行政許可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利害關系,主要指經濟上的利害關系,即個人對案件的裁決結果能直接得到利益或喪失利益。主持人與行政許可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主持人應當主動申請迴避,申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也有權申請迴避。

在聽證的過程中,聽證主持人享有指揮聽證的進行,訊問證人,安排證據的調查順序,對妨礙聽證的人採取必要的措施,對聽證中出現的程序問題作出決定等權力。

Ⅳ 立法聽證會的必要條件

聽證會是社會化監督的一部分,聽證會是審批環節的附加或前提附加物

所以其是審批環節中的一環,聽證員是否參加都無所謂,但是審批申請方必須參加,不然就會被聽證會斃掉,直接導致後續審批終結

舉2個教簡單的例子,第一是居民區開飯店,因為有油煙,那麼在食品衛生許可證下放之前,必須要有30名居民代表組成聽證會表決是否同意,聽證會上飯店老闆就要承諾,我會裝多少多少設備來解決掉油煙,並出示發票和產品說明書,只要有1個代表否決,那麼飯店就開不成

第二是密集居住區的空地上建新大樓,可能會造成其他大樓的採光困難,如果聽證失敗,就不能造起來

Ⅵ 行政處罰聽證的條件中較大數額是多少

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聽證暫行規則》第六條第一款對回「較大數額罰款」作出答了具體規定,即對公民處以5000元、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5萬元以上的罰款。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6)要求聽證的條件擴展閱讀:

聽證制度

聽證制度是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決定前,由行政機關告知決定理由和聽證權利,行政相對人表達意見、提供證據以及行政機關聽取意見、接納證據的程序所形成的一種法律制度。

聽證是一個帶有現代民主政治色彩的制度。1946年美國制定《聯邦行政程序法》,第一次規定聽證程序為行政程序的核心。它的基本精神是:以程序的公正,保證結果的公正。

中國最早引進聽證制度的是深圳市。真正在全國普及是在1996年,《行政處罰法》將聽證制度納入行政執法程序。



Ⅶ 對稅務機關做出的哪些行政處罰可以申請聽證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內會第十容次會議修改)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程序實施辦法(試行)〉、〈稅務案件調查取證與處罰決定分開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1996〕第190號)中《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程序實施辦法(試行)》第三條的規定:「稅務機關對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數)罰款或者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1萬元以上(含本數)罰款的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向當事人送達《稅務處罰事項告知書》,告知當事人已經查明的違法事實、證據、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和擬將給予的行政處罰,並告知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要求聽證的,稅務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Ⅷ 行政處罰時,啟動聽證程序的條件

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收到當事人的聽證申請,就可以啟動聽證了。

Ⅸ 《行政處罰法》為聽證設置的實體條件和程序條件是什麼2、結合案情,談談聽證的具體程序。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