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計劃
① 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第一,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備、考核評價、總體運籌等工作,省級要做好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市(地)縣要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深入貧困鄉村調查研究,親自部署和協調任務落實。
第二,切實做到精準扶貧。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葯、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第三,切實強化社會合力。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堅持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扶貧開發的投放,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扶貧開發。要積極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貧開發資金。
第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基層是基礎。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願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選派扶貧工作隊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工作隊和駐村幹部要一心撲在扶貧開發工作上,有效發揮作用。
質優價廉太陽能路燈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定做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
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
當然如果喜歡,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 代銷,會全程負責,只需要跑單子就行。
個人代銷 的就潢川利民科技的 產品,一年跑兩三個單子,就生活富裕。
當然了,只建議潢川利民科技,其它的就不行了。
② 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目標、明確對象、明確措施和明確期限的扶貧開發行動綱領。1994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大規模扶貧攻堅,力爭用7年的時間,到2000年底基本解決當時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扶貧開發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針對農村發展不平衡的實際,為緩解和消除貧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採取的重大戰略措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率先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由於歷史、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區發展緩慢,貧困現象仍很突出。
1986年,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到1992年底,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8000萬人。這些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的地區,需要下更大的力氣,才能較快地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為此,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1994年起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經過7年的扶貧攻堅,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減少到3000萬人,占農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左右。除了少數社會保障對象和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殘疾人以外,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中央確定的扶貧攻堅目標基本實現。
③ 2016年列入《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貧困縣名單有哪些
2016年列入《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貧困縣名單
河北(39):
青龍、魏縣、獻縣、廣宗、武強、涉縣、淶縣、淶源、蔚縣、崇禮、萬全、康保、尚義、張北、沽源、贊皇、臨城、巨鹿、廣平、靈壽、完縣、平山、阜平、豐寧、圍場、、平泉、隆化、灤平、寬城、赤城、懷安、陽原、東光、南皮、孟村、易縣、大名、海興、鹽山、武邑、(涿鹿縣趙家蓬區)
山西(35):
右玉、岢嵐、靜樂、河曲、五寨、保德、嵐縣、榆社、柳林、方山、廣靈、天鎮、平陸、偏關、婁煩、中陽、沁源、五台、石樓、神池、臨縣、沁縣、平順、興縣、武鄉、大寧、永和、靈丘、萬榮、陽高、夏縣、聞喜、離石、垣曲、繁峙
內蒙古自治區(31):
托克托、清水河、准格爾、奈曼、敖漢、烏審、武川、化德、商郁、達茂、固陽、寧城、察右中、多倫、林兩、伊金霍洛、杭錦、鄂托克前、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騰、察右前、和林、太僕寺、扎賚特、喀喇沁、庫倫、察右後、四王於、科右巾、翁牛特
遼寧(9):
朝陽、建昌、建平、新賓、義縣、喀左、康平、岫岩、桓仁
吉林(5):
汪清、鎮賚、火安、通榆、靖宇
黑龍江(11):
明水、林甸、青岡、延壽、泰米、甘南、克東、撫遠、同江、杜爾佰持、樺南
浙江(3):
文成、泰順、景寧
安徽(17):
金寨、霍山、岳西、穎上、潛山、太湖、壽縣、臨泉、阜南、宿松、樅陽、舒城、利辛、無為、長豐、霍邱、六安
福建(8):
壽寧、屏南、柘榮、長汀、周寧、武平、連城、上杭
江西(18):
興國、尋烏、會昌、於都、廣呂、余干、寧岡、橫峰、遂川、修水、寧都、上猶、贛縣、上饒、波陽、永新、蓮花、安遠
山東(10):
沂南、平邑、沂水、蒙陰、費縣、泗水、沾化、慶雲、冠縣、莘縣
河南(28):
平輿、台前、新蔡、新縣、商城、信陽、南台、確山、宜陽、洛寧,固始、盧氏、欒川、羅山、淮濱、寧陵、魯山、睢縣、虞城、伊川、上蔡、嵩縣、淅川,光山、桐柏、汝陽、新安、澠池
湖北(25):
英山、紅安、寧可、麻城、羅田、大悟、鄖縣、鄖西、竹溪、米鳳、恩施、陽新、秭歸、靳春、孝呂、長陽、建始、鶴峰、利川、咸豐、宣恩、巴東、房縣神農架林區、丹江口市
湖南(10):
永順、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
④ 2020年村級脫貧攻堅工作計劃精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制定的政策部署,加快全鎮貧困人口脫貧步伐,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順利實現古鎮2020年貧困戶如期脫貧的建設目標,結合我鎮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2019年以來全鎮深入開展脫貧攻堅行動,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目標,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工作要求,以政策落實為抓手,在基礎設施建設、四帶一自產業發展、金融貸款貼息、351和180政策落實。
房屋修繕計劃五個方面的落實上持續發力,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不斷提高,全鎮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14年至2019年全鎮實現1654戶4425人脫貧。目前全鎮剩餘未脫貧戶25戶70人。
二、脫貧攻堅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進一步鞏固全鎮脫貧攻堅成果,為2020年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2、基本原則
鎮政府主導,村級負責。古鎮黨委政府負責扶貧工作安排部署、督促檢查,村「兩委」負責具體落實,村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包組幹部為具體責任人。明確目標,精準扶貧。將2016年以來脫貧的貧困戶和未脫貧戶作為主要幫扶對象,逐戶分析致貧原因。
精準制定脫貧或鞏固方案,落實幫扶責任,構建精準扶貧管理體系。落實政策,強化保障。聚焦兩不愁。圍繞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加大就業培訓力度,繼續做好「四帶一自」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做好技能培訓,開發公益崗位,有序發放光伏扶貧等資產收益資金。
切實增加貧困戶收入。聚焦三保障。鎮村兩級全面排查醫療健康、住房保障、貧困學生上學及安全飲用水問題,及時落實省市縣委政策部署,強化政策保障。
3、目標任務
實現減貧增收。減貧人口,全鎮2020年實現25戶70人脫貧。扶貧對象人均純收入,積極開展幫扶,增加貧困戶收入,確保2020年預脫貧戶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實現「兩個不愁」。2020年底,完全實現貧困群眾不愁吃、不愁穿。
無論豐年災年,貧困戶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吃穿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實現家裡有餘糧,手頭有餘錢。實現「三個保障」。落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保障政策,實現教育資助、健康扶貧政策、危房改造應享盡享。
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
1、推進政策落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鎮4月底前完成2020年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申報工作,5月底前全面動工實施,9月底前全面竣工驗收。
一是以農村環境整治為切入點,深入推進村莊整治工程。
二是加大村組道路建設力度,統籌建設村莊通暢工程和村級公路升級改造工程。
三是加快農村水、電、網等設施改造,實現全鎮11村街基礎設施共同發展。
2、推進工作落實充實幫扶力度。
古鎮25戶70人未脫貧戶由雙人包保,即在公職人員為幫扶責任人的基礎之上,增加一名由包組幹部、村「兩委」或駐村工作隊成員擔任的聯系人。幫扶責任人和聯系人每月走訪不少於1次,做到走訪到位、排查問題到位、解決困難到位,切實提高幫扶工作成效加強政策宣傳。
一是加強貧困戶小額信貸貼息政策宣傳,樹立正面和反面典型,引導貧困戶充分利用小額貸款進行產業發展並按期還款。
二是繼續強化正向激勵機制,樹立脫貧典型,通過對典型的獎補,向貧困戶傳達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思想。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對「因懶致貧、因賭致貧、因婚致貧、因子女不贍養老人致貧」的貧困戶,藉助「五互」活動,強化貧困戶自我教育、相互督促意識。
三是以日常走訪為契機,深入拓寬扶貧政策知曉度,已脫貧戶分類管理。按照脫貧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勞動能力狀況、家庭年齡結構和返貧風險以及分類管理的原則,脫貧戶實行分類管理,重點關注政策兜底戶和持續鞏固戶兩類群體,消除返貧風險確保穩定脫貧。
四、工作要求加強組織領導
進一步健全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和舉措。單位「一把手」帶頭,要把扶貧年度計劃作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點,抓出成效。完善脫貧攻堅機制健全乾部駐村工作機制,確保所有行政村都有穩定的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⑤ 「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指的是什麼
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指的是在3年時間內減少貧困人口 300萬人以上,實施結對幫扶、產業發展、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社會保障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完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基礎設施「六個小康建設」任務,使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
⑥ 國務院扶貧開發是從哪年開始的
國務院扶貧開發是從1986年開始的。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是國務院的議事協調機構,成立於1986年5月16日,當時稱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1993年12月28日改用現名。
國務院扶貧開發的階段:
大規模有針對性扶貧計劃的展開(1986—1993年)。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開展扶貧開發工作。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成立,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制定專門的優惠政策,並對傳統的救濟式扶貧進行徹底改革,確定了開發式扶貧的方針。
「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實施(1994—2000年)。
這一階段是以1994年3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公布實施為標志。該計劃明確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用7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8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由此,中國扶貧開發進入了最艱難的攻堅階段。
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的實施(2001—2010年)。
2001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雖然還叫「扶貧開發」,但扶貧工作重點與瞄準對象已經做了重大調整。扶貧工作重點縣放到西部地區;貧困村成為基本瞄準對象,扶貧資金覆蓋到非重點縣的貧困村。
2011年,國家頒布實施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
這是今後10年我國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於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將提高扶貧標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
(6)扶貧攻堅計劃擴展閱讀:
扶貧開發的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分級負責。
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實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2、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中央重點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持力度。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貧政策,實行有差異的扶持措施。
3、部門協作,合力推進。
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國家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結合各自職能,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向貧困地區傾斜,形成扶貧開發合力。
4、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加強引導,更新觀念,充分發揮貧困地區、扶貧對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立足自身實現脫貧致富。
5、社會幫扶,共同致富。
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完善機制,拓展領域,注重實效,提高水平。強化政策措施,鼓勵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