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內控的職責

內控的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1-29 10:00:46

① 公司的內控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職責:
1.1促進公司目標實現;
1.2定期執行風險評估程序,發現影響公司目標實現的內部控制缺陷並提出改進建議;
1.3在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協調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工作;
1.4在董事會審計執行會的領導下,設計、擬定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相關制度;

二、 工作流程(風險評估工作流程)
2.1風險評估(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
2.2改進建議 (小公司可將2.3、2.4及2.5整合至一個整改報告即可)
2.3整改方案
2.4整改執行
2.5整改報告
2.6監督檢查

三、不清楚公司是否有內審部門,以及與內審的職責劃分,所以簡化了以上內容。供參考。

②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內部建立的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措施、方法和規程,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產物。
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的基本要素:
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制度。
嚴格的審批檢查制度。
健全的會計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
嚴密的保管保衛制度。
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
勝任的工作人員。
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外部環境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需不斷改善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③ 如何做好內控管理

(一)提高對內部控制機制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一是領導層特別是「一把手」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內部控制機制建設的重要性,把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當作大事來抓,要積極吸收國外銀行先進的管理手段和先進的內控管理理念,要堅持業務開拓、內控監督齊頭並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堅持內控優先,在防範風險的基礎上發展業務。

二是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教育,強化員工的制度觀念和內控觀念,讓他們熟知各自崗位的制度和操作規程,嚴格按制度和規程來處理每一筆業務,提高他們認真執行內控制度的自覺性,使每位員工成為業務運營過程中實施內部控制的一個節點。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統的內部控制機制。內部控制機製作為一種在業務運營中時時監控和每個部門和崗位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制約的動態監督機制,它是以健全的規章制度為基礎,以部門內部和崗位自身的自我約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相互牽制和制約、上級對下級的授權控制為內容,以科學監控方法和獨立的監督機構進行監督檢查評價,以防範各種風險為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的總和。

因此,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統的內部控制機制,一是完善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使之全面、系統並具有前瞻性,對內部控制制度要實行動態管理,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業務發展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使銀行的各項業務自始至終處於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和控制下。二是完善崗位的設置和業務操作規程的設計。

要明確每一個崗位的職責、許可權,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制約和控制措施,使每個員工、每項業務的辦理都處在內控制度的監督和控制之中,尤其是每項業務都必須經過具有相互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才能辦理,防止出現控制真空,產生風險。三是建立權利制約機制。要建立上下級和部門之間的授權授信和審批機制,在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崗位之間,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別、職責、許可權,設立不同的授權、授信和審批許可權,相互制約和控制,強化整體控制能力。

(三)完善內控監督檢查機制。一是建立具有獨立性、權威性的監督檢查機構。借鑒國外銀行業的經驗,在銀行總部設立稽核局或內部審計局,在下級機構設置派駐的、垂直管理的獨立單位,專司機構內部的監督檢查職責,該部門只對銀行董事會負責,向董事會匯報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風險隱患,督促經營管理者制定整改措施,提高監督檢查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二建立風險預警監測機制。隨著銀行也電子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監測機制,提高內部控制水平成為可能。要根據銀行不同業務的性質、特點和要求,設置不同的科學的風險預警監測指標,通過收集業務部門真實、完整、准確、全面的數據資料,採取非現場監督監測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形式,對業務經營中金融風險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向董事會反映銀行在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內部控制以及經營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和和風險隱患,為預防和處置資金風險提供參考依據。

(四)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內部控制機制建設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內控監督評價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內部控制機制評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內控環境的評價,是指內控執行人員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是否完整可靠;內控激勵約束機制的建設及作用程度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內控人員的內控能力是否與其責任相匹配;內控用人機制是否健全有效;監督層對內控是否給予了充分的關注等。

二是內控風險識別的評價,是指內控管理的總體目標和分項目標是否明確,二者的關聯程度如何,管理層為確保整體目標實現的參與情況和承擔責任是否清晰、明確;是否建立了對內部和外部內控風險預測和識別機制,即內控風險預測是否透徹和恰當,內控風險評價概率和頻率依據是否准確可靠,是否建立了內控風險的預測和識別的反應機制。

三是內控活動的有效性的評價,是指執行部門是否都設有恰當的風險監控活動;內部風險控制活動是否保證內控指令得到全面的執行;通過內控活動的實施是否及時有效地化解相關風險。四是內控信息及時反饋的評價,是指是否建立了各種有效的內控信息交流反饋系統,即崗位員工通過內控責任的履行,發現可疑和不軌行為是否及時將信息傳遞給管理層,管理層是否將內控信息以一定方式及時轉達給有關人員有效履行其內控職責,達到內控的預期效果;內控信息的上傳下達和橫向交流手段與方式是否切實可行、及時有效等。

④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比較容易的,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

(2)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

⑤ 內控制度制定到底是哪個部門的職責

內控制度的制定應該是企業相關各部分的責任,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有監督職責。如果公司還設立合規部,合規部就有責任制定內控制度,並與各部門溝通落實。

⑥ 高級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職責主要有哪些

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在內部控制中的主要職責如下:
一、負責執行董事會決策;
二、負責根據董事會確定的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制定系統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採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三、負責建立和完善內部組織機構,保證內部控制的各項職責得到有效履行;
四、負責組織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充分性與有效性進行監測和評估。
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所有的內部控制中的職責必須實現以下目標:
(一)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貫徹執行。
(二)保證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三)保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四)保證商業銀行業務記錄、會計信息、財務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准確、完整和及時。
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履行內部控制中的職責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全覆蓋原則。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活動,覆蓋所有的部門、崗位和人員。
(二)制衡性原則。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
(三)審慎性原則。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應當堅持風險為本、審慎經營的理念,設立機構或開辦業務均應堅持內控優先。
(四)相匹配原則。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應當與管理模式、業務規模、產品復雜程度、風險狀況等相適應,並根據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

⑦ 內控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能寫多少,今天先寫一部分,寫的可能會偏理論化一些。(一)? 可能是我這個人比較喜歡摳概念,或許是以前讀研究生時寫論文落下的毛病吧。大家在談內部控制時可能由於所處角度的關系,對內部控制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 A老闆說:小李,你找幾個人,搞一套內控手冊,應付下證監會檢查。 B老闆想:管采購的老王有點不對勁啊,趁這次搞內控,我得敲打敲打他。 C員工抱怨:搞啥內控啊,平白無故多了這么多工作量,我也沒看到有啥用。 D員工拍手稱快:就應該搞搞內控,要不然虛報費用、吃回扣,公司的錢都讓那些人揣自己兜里了。 E外審愁眉緊鎖:這公司內控太差勁了,我這個審計風險和成本咋控制啊。……好像內控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追根溯源,一般認為內控在早期是以內部牽制思想的形式存在的,在古羅馬時代,對會計賬簿實施的「雙人記賬制」某筆經濟業務發生後,由兩名記賬人員同時在各自的賬簿上加以登記,定期核對。現在財務和出納的崗位設計也是此種思想的體現。 之後,「相互牽制」逐步細化為「以職務分離和賬目核對為手法,以錢、賬、物等會計事項為主要控制對象」。而到了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內部會計控制」概念,強調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對交易授權、資產安全等進行控制。 一直到90年代內控理論的里程碑——coso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誕生。 我覺得,內控其實一直都是一種管理思想,職責分離、授權、記錄等只是具體實現手段。如何理解內部控制思想,個人認為有兩個關鍵點——風險導向、利益相關者角度。這兩點其實也是存在內在關聯的。1、風險導向 進入二十世紀coso發布了內控整合框架的升級版——全面風險管理框架(ERM),盡管coso並不認為ERM是對內控整合框架的替代。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受到重視,也被大家廣泛提及。 關於這一點也是有現實背景的。我們都知道,安然、世通的破產丑聞導致sox付諸實施。但sox實施遭到了眾多上市公司和行業協會的反對,為什麼?——成本太高。為什麼成本高?——因為採取的是自下而上、逐項檢查的方式,人工成本當然高。 這時SEC出來安撫上市公司:我也不想讓你們花這么多錢啊,你們要搞自上而下、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識別重大風險進行控制。PCAOB也應景的向外部審計師們推出了第5號審計准則——風險導向的內控審計准則。當然這些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後面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聊。 說到底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是為了實現統一企業內外部需求、平衡企業成本收益的目的而出現的。這也是內部控制發展的趨向。2、利益相關者角度 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的發展趨勢,也可看做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博弈的體現。對於企業管理層來說,盈利、業績增長是最重要的,要控製成本;對於外部投資者或監管機構,由於信息不對稱,需要企業建立內部控制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准確(當然會計准則本身也可以看做博弈的結果)。 站在利益相關者角度思考,可以回到開篇看看ABCDE各方的想法,就會有更深層的理解了。機制設計理論中經常會提到的一個名詞叫激勵相容,這是一種制度安排,即讓行為人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正好與企業實現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 因此,內部控制離不開控制目標。充分考慮利益相關方設置控制目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風險導向,激勵相容才有可行性。

⑧ 國企內部控制的崗位職責主要是什麼

第3章 技能分類之——一內部控制的原理、術語與概念 3.1 內部控制的定義 3.1.1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內部控制定義 3.1.2 COS0的內部控制定義 3.1.3 控制系統的含義是什麼 3.1.4 內部控制不能做什麼 3.2 計劃-執行-檢查-整改(PDCA)的循環 3.3 業務工作流程 3.4 控制詞彙表 3.5 控制的三個層級 3.6 內部會計控制 3.7 內部控制的層級制度 3.8 控制負有的責任 3.8.1 內部控制的責任 3.8.2 COS0定義的內部控制角色與職責 3.8.3 區分不同的控制責任 3.8.4 恢復內部控制中失去的信任 3.8.5 內部控制概念如何才能改進評估 第4章 技能分類之二——內部控制環境 4.1 環境控制的職責與概念 4.1.1 執行管理層建立控制環境的責任 4.1.2 控制的層級制度 4.1.3 環境控制(公司治理)如何發揮作用 4.1.4 控制環境與公司風險 4.1.5 有效控制環境的10個最高屬性 4.1.6 行為守則政策 4.1.7 企業的價值觀 4.1.8 首席執行官成為楷模 4.1.9 組織結構(職責分離) 4.1.10 人員的勝任能力 4.1.11 責任和權力的特別委派與溝通 4.1.12 一般授權(預算和財務報告)與責任制 4.1.13 內部審計 4.1.14 資產保護 4.1.15 規定的工作流程 4.2 建立控制環境 4.2.1 管理層的「高層基調 4.2.2 作為環境控制的組織結構 4.2.3 作為環境控制的計劃 4.2.4 作為環境控制的指導 4.3 監督控制的職責 4.4 控制環境的屬性 4.4.1 控制環境中的授權 4.4.2 控制環境中的溝通 4.4.3 控制環境中職責分離 4.4.4 有能力和可信賴 4.4.5 記錄保存程序 4.4.6 建立物理訪問控制 4.4.7 制衡原則 4.4.8 監控合規性 4.5 計算機安全控制環境 4.5.1 計算機安全風險 4.5.2 規定關鍵的成功因素 4.6 組織的計算機安全政策 4.7 計算機安全的作用和職責 4.7.1 首席安全官 4.7.2 計算機安全規劃委員會 4.7.3 安全員 4.7.4 安全責任人 4.7.5 安全質量保證 4.7.6 計算機安全項目的持續行動 4.8 發起行動激發個人對安全的熱情 4.8.1 向下分解安全任務 4.8.2 安全的個人所有權 4.8.3 親自反饋安全任務的效果 4.8.4 計算機安全活動的獎勵制度 第5章 技能分類之三——風險管理 5.1 風險管理領域 5.1.1 風險的概念和詞彙 5.1.2 什麼是風險 5.1.3 風險的詞彙 5.1.4 風險與控制 5.1.5 計算由於風險造成的損失 5.1.6 經營環境中的風險 5.1.7 風險與控制的三個層次 5.1.8 風險的概念和CoSO控制框架 5.2 COSO對業務系統的控制活動 5.3 系統設計師如何面對業務應用系統的風險 5.4 風險的原因和結果 5.4.1 技術的不適當使用 5.4.2 錯誤的連鎖效應 5.4.3 不合常規的處理 5.4.4 無法將需要轉化成技術需求 5.4.5 無法控制技術 5.4.6 錯誤的重復 5.4.7 數據的不正確錄入 5.4.8 數據的不正確使用和解釋 5.4.9 數據的集中 5.4.10 無法快速反應 5.4.11 無法證實處理 5.4.12 職責的集中 …… 第6章 技能分類之四——評估應用控制 第7章 技能分類之五——業務系統的控制評估 第8章 技能分類之六——風險評估 第9章 技能分類之七——內部控制衡量與報告 第10章 技能分類之八——公司治理實務 附錄1 詞彙表 附錄2 參考書目資料來源 《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通用知識與技能指南》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