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扶貧模式
Ⅰ 在旅遊開發中如何對待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種民間傳承文化,屬於民族的傳統文化,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變化。近年來民俗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因為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能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凡有人群聚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存在,在全國范圍之內幾乎找不到一處相同的民俗文化,各個角落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成為開發民俗旅遊的豐富資源,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能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為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
民俗是溝通傳統和現實、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紐帶,它能反映民間地域或社區人群的共同意願,並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同和繼承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文化現象,可以用「民俗文化」來概括。民俗文化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不是落後地區的奇風異俗,不是窮鄉僻壤的「專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產」。民俗文化是遍布於任何地區、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社區的文化現象。
Ⅱ 俄語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俄語作為中俄石油合作的橋梁之一,在中國的歷史已經有數百年之久,對促進中俄進一步合作有著重要作用。俄羅斯和中國曾確定2009年為中國的俄語年、2010年為俄羅斯的漢語年。俄羅斯語言在中國的研究歷史其實比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更加古老。它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
早在1708年,中國就開始了對俄語的學習以及培訓。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許多大學的院系都開設了俄羅斯語言及俄羅斯文學等專業。近年來,隨著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略夥伴關系的發展,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迅速擴大和加強,使得 「俄語熱」在中國有所回溫。
當前,《人民日報》以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在互聯網上開始發布俄文資料以及其他俄語類板塊。自2006年以來,很多網站也逐漸更新與俄語及俄羅斯相關的信息。
與此同時, CCTV俄語頻道基本每天都有關於中國或者俄羅斯的新聞, 黑龍江大學還定期出版關於遠東經濟貿易的報紙,這些都為俄羅斯人在中國提供了很多方便。
俄羅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國,據BP資料顯示,2011年,俄羅斯天然氣儲量佔世界第一位,石油儲量佔世界第六位。俄羅斯是我國的鄰國,俄羅斯和中國在國際社會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國之間的雙邊關系也一直占據著兩國各自的重要位置。中俄不僅在地理上毗鄰,而且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中同樣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與條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蘇聯是第一個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1949年10月2日,蘇聯正式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中國互派大使。從1949年10月至今,中國和俄羅斯之間貿易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的增長貢獻了力量。據俄羅斯海關統計,2014年中俄雙邊貿易進出口額為884.0億美元,增長29.4%,其中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額度增長了12.54%左右,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了7.6%左右。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第二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如今,隨著中國與俄羅斯雙邊關系的快速發展以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形成,中國與俄羅斯國家元首之間的接觸變得更頻繁, 中俄在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和其他首腦會議中進行著多雙邊甚至多邊的接觸。2015年5月20日,中俄兩國發表了《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這表明著雙方的合作意願進一步加強,積極尋求共同點。回顧過去,中俄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尤其是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2013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中,第一位是礦物燃料,佔比一半以上;第二位是木材和木材產品;第三位是礦石、礦渣;第四位是有色金屬;第五位是化工產品;第六位是魚類和貝類。綜上可以看出,2013年俄羅斯出口中國的產品中,資源類產品占絕大多部分。
2013年, 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產品中第一位是機械設備,第二位是化工產品,第三位是紡織服裝,之後是鞋帽與皮草。綜上可以看出, 2013年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產品中, 輕工業佔了絕大多部分。
所以,不管是從兩個國家的國際大國地位, 還是雙邊貿易的快速增長,我們都不難發現俄語的重要性。近年來,中國人對俄語的興趣越來越濃。例如, CCTV 增加了俄語頻道,一些中國高校還舉行俄語大賽。雖然俄語是小語種,學習俄語也是頗為困難的,但是在當今社會俄語卻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中國與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合作正在逐年加強,它不僅能帶動國家的發展,更能帶動大學生加強學習俄語的信心。著名的俄羅斯學者、政治經濟學家斯維特拉納曾經指出,中俄政治經濟關系正在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對俄語學習是一件跨文化交流的事情,它有助於中俄各項合作的加深及發展。俄語作為一個小語種,它不僅可以加強中俄雙方本文由手機論文網http://m.lw54.com收集整理的合作、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讓更多的俄羅斯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使兩國人民之間能夠進一步的互相理解,增加兩國人民及青少年之間的相互信任與溝通,培育出更多傳播中華傳統、親近中華的力量。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有機會了解俄語、喜歡俄語,願意學習俄語,並深入了解俄羅斯國情及文化,讓俄語這座友誼的橋梁能更緊密地連接中俄友誼並有助於中俄經濟的發展。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m.lw54.com/Russian/20160805/6261002.html
Ⅲ 馬克思主義作業如何讓阿瓦人民再唱新歌
讓阿瓦人民富起來,探索建立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投入、幫扶、動員、督查、宣傳、學習「九大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制度保障;探索實施「產業項目全覆蓋、龍頭帶動全覆蓋、利益聯結全覆蓋、技術培訓全覆蓋」的「四個全覆蓋」產業扶貧模式,闖出一條符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產業扶貧新路子。
成立「脫貧工作委員會」,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探索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鄉村治理有效融合,幫扶貧困群眾精神與物質「雙脫貧」、「雙摘帽」的路子。
(3)旅遊扶貧模式擴展閱讀
從2004年起,滄源佤族自治縣按照規劃有步驟地對翁丁進行保護開發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如今已建成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廁所、攝影客棧、民俗活動廣場等,遊客行得便、住得安。
翁丁佤寨憑借「最後的原始部落」吸引了不少海內外專家學者和遊客慕名而來。不少村民也從中享受到了發展旅遊帶來的紅利,村民們沒想到唱唱跳跳也能賺到錢。
翁丁在2006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後,當年就接待遊客3萬人。為了適應旅遊的發展,村委會成立「旅遊公社」,實行「登記工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鼓勵和發動群眾參與旅遊景區開發、建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