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劃分
A. 貧困戶的紅卡戶、黃卡戶、藍卡戶如何劃分
紅卡戶為不具備勞動能力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無業無力人員,包括年老體弱或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的低保戶和五保戶。
黃卡戶是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家庭貧困程度比較深的貧困戶,指已經脫貧,但脫貧質量不高,返貧風險大的脫貧戶。
藍卡戶是有勞動能力、家庭經濟收入處於貧困線邊緣的貧困戶,指有部分家庭成員為智障、重殘、重病患者,但有具備勞動能力人員,可以進行部分技能培訓開展勞務輸出或經過幫扶能自行發展產業的貧困戶。
(1)貧困戶劃分擴展閱讀
貧困戶的改善: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場攻堅戰面臨的任務艱巨、困難挑戰巨大,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黨政一把手親力親為抓脫貧攻堅,必須確保黨員幹部工作作風過硬,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作風保證。
培養貧困戶的市場意識是金融精準扶貧的核心。通過集中社會各方資源,利用金融杠桿優勢,為貧困戶入股合作社提供第一桶金。這么做的好處在於,入股後的貧困戶能夠通過合作經營或是參與勞動,強化與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讓貧困戶有機會融入產業、接觸市場,充分激活貧困戶自身的「造血」機能,這種市場化優勢是「紅包式」扶貧所不能比擬的。
B. 貧困戶最低收入標准
貧困戶指生活困難家庭,沒有專門政策補助,通常指年人均純收入低於865元的家庭。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2)貧困戶劃分擴展閱讀:
貧困戶補助資金
1、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
脫貧戶產業扶持資金為3000元/戶,脫貧戶產業扶持資金為4000元/戶,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驗收合格後兌現該項資金。
2、建檔立卡貧困戶教育扶持資金。
符合高中教育條件,免除中等職業學校非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學費,免除普通高中教育學費,發放國家助學金,繼續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中職學生發放生活補助每生每年1000元;四是如你戶符合秋季及以後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條件,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的標准給予資助(其中學費資助2000元、生活補助2000元),直到學業結束。
3、建檔立卡貧困戶醫療扶貧資金。
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醫療扶貧「十免四補助」,在區內住院治療目前實行的是個人醫療費用「零支付」。貧困戶免收新農合費用。
4、建檔立卡貧困戶民政救助資金。
如你戶符合低保兜底政策,重點低保保障標准為220元/人/月,一般兜底保障標准為120元/人/月。
C. 請問我國農村貧困戶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D. 中經網中劃分困難戶,最低收入,較低收入戶的標準是什麼
城鎮家庭收入分組方法:將所有調查戶按戶由低到高排隊,按10%、10%、20%、20%20%10%10%依次分為最低收入戶,較低收入戶,中等偏下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等偏上收入戶,較高收入戶,最高收入戶。】國家統計局。
E. 貧困戶一超六有
一超:是貧困戶年人來均純收入超過源國家、省確定的扶貧標准。
六有是: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飲水、有廣播電視、有生活用電。
貧困村退出標准為「1低5有」:貧困發生率低於3%,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路。
貧困縣退出標准為「1低3有」,即貧困發生率低於3%,鄉鄉有標准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
(5)貧困戶劃分擴展閱讀: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相對貧困:
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於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
2005 年,我國的農村相對貧困標準是684-944元。
近年來,城市貧困戶的問題逐漸顯現,中國城市貧困標準是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計算的,各個城市這一標准有所不同。
F. 貧困戶的具體條件是什麼如何辦理
貧困戶的界定,可以參照下面標准:1.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2.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5.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6.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7.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G. 貧困戶的劃分標准
按照人均純收入確定劃分標准,即人均年純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特困戶、625——865元為貧困戶、865元以上的為一般困難戶。
H. 貧困戶屬性是指什麼
貧困戶屬性是指建檔立卡貧困戶類型分類,將原指標體系的扶貧戶調整為版一般貧困戶,權扶貧低保戶劃入低保貧困戶,調整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為三類,也就是一般貧困戶、低保貧困戶、五保貧困戶。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也就是絕對貧困人口,相對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一般收入和高收入。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8)貧困戶劃分擴展閱讀:
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
建檔立卡貧困戶標准: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I. 包保貧困戶的幹部更換後責任如何劃分
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現在有些地方的政府主要負責人,為了追求所謂專的「政績」,通常動歪腦屬經,這是嚴重違紀違法的行為。包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政府部門的義務,可以提倡政府工作人員在完全自願的情況下,幫助貧困家庭,也不可下達硬指標。強行普通職工包貧困戶,沒有法律上的依據—普通職工基本上只能解決自己家庭的溫飽問題,沒有義務配合政府的「假公濟私」錯誤做法。
J. 2009年我國貧困戶的劃分標准
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我國將從2009年起上調扶貧標准,即貧困線由2007年人均年收入786元提內高容至1067元。
長期以來,我國把人均年收入低於786元的人口稱之為「絕對貧困人口」,到2007年底,絕對貧困人口的數量為1497萬;人均年收入位於786元至1067元之間的稱之為「相對貧困人口」,又稱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底,低收入人口的數量為2841萬。
扶貧標准上調後,「絕對貧困線」和「低收入人口線」這兩條線合二為一,扶貧開發的目標人群就在原來1497萬「絕對貧困人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841萬的「低收入人口」,兩者合計約4320萬人,佔全部農村人口的4.6%。
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提高扶貧標准,意味著原來的2841萬「低收入人口」也將享受國家扶貧政策,說明我國有能力惠及更多窮人,是國力提高的表現。今後扶貧標准還要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而逐漸提高,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