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
發布時間: 2020-11-29 00:48:20
① 2011年11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進扶貧開發
D
② 中共扶貧工作會議 體現了高中政治的哪些知識點
無論從經濟生活,還抄是政治生活,還是生活與哲學,都有大量可以解讀的知識點。 以政治生活為例主要體現:國家性質、黨的性質、宗旨、地位等、政府的性質職能和宗旨。 如,體現中共的性質與地位,中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所以中共中央提出要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國政府的性質、職能與宗旨原則。政府是國家行政機關,肩負重要經濟建設職能和社會建設職能,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對人民負責的政府。 體現了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③ 如何落實中央省委扶貧工作會議精神
一是及時跟進,認真安排部署。省委及時召開常委會議,省委書記王儒林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問題提出明確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領導班子認真組織學習討論。 二是細化規定,設立紀律紅線。省委制定《吉林省委常委會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規定》,提出10個方面32條具體要求。省紀委、監察廳制定《關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具體規定情況監督檢查辦法》、《關於中秋國慶廉潔過節的通知》等,對全省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提出嚴格要求。 三是領導帶頭,發揮示範作用。堅持從省委書記做起,從省委常委做起,從各單位一把手做起,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引領帶動,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省委領導帶頭改進文風、會風,帶頭執行新聞報道有關規定,帶頭在城區內不坐越野車、取消節假日福利。省委領導參加會議次數、時間和人數同比分別減少38.9%、48.3%和32.7%。
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 )的工作機制。
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確保到二〇二〇年中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4)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絕不只是貧困地區的工作,更需要富裕地區的大力協助。大區域協作要求各地區開展多層次扶貧協作,建立東部富裕地區與西部貧困村、貧困戶的精準對接機制,確保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精確瞄準貧困人口。 同時,拓展扶貧協作途徑,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推動富裕地區人才、資金、技術等向貧困地區流動,這樣才能更好完成西部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
⑤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近10年來,我們不斷完
①我國是人來民民主專政的社自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和政府重視扶貧開發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2分) ②我國國家機構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政府重視扶貧開發和國內工作,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也履行 公共服務職能和經濟職能的體現。(4分) ③扎實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不斷促進人權事業發展,也是我國人民民主權利真實性的體現。(2分) ④扎實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有利於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鞏固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對促進我國城鄉協調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分)
⑥ 省委書記陳敏爾在全省黨建扶貧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三個聚焦「三帶」
三個聚焦: 要聚焦落實黨的政策,把不折不扣貫徹執行黨的扶貧政策作為重要任務,學習好、宣傳好、運用好政策,確保扶貧政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要聚焦組織動員群眾,把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發動起來,吹響集結號、抱團謀發展,做到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 要聚焦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探索在黨的領導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機制,提升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綜合實力。
三帶: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
四個扶出: 一要扶出好班子。結合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大力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建強「一線指揮部」,不斷提升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扶出好思路。堅決貫徹中央精準脫貧「五個一批」部署,推廣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善於經營鄉村資源,讓農業強起來、農村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三要扶出好機制。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制,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健全定點幫扶機制,打造基層互助體,促進抱團發展、攜手脫貧。 四要扶出好作風。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先,選樹先進典型,塑造英雄群像,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精神狀態,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大顯身手、爭當先鋒。
⑦ 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什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它的任務是:總結當年的經濟工作成績,分析研判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情況形式,制定來年宏觀經濟發展規劃。每年會議召開前,中央領導同志要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深入全國各地調研,研究經濟政策,因而也被認為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 那麼,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跟咱農民朋友密切相關的事情有啥呢?咱們可以條分縷析地來看一看,特別是要聽聽農民怎麼說。 一、農業既要規模化 也要綠色產業化 會議提出:要加大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 農民觀察:農業現代化應政策聯系實際 河北滄州農民王長勝,辦了個農機合作社,在全縣范圍內作業,並參加過多次跨省作業。在他眼裡,發展現代農業,不僅要實現規模化,也要實現綠色產業化,更要政策聯系實際。 王長勝:現代農業是一個規模農業,首先是種植規模,表現在硬體設施上是連片的、完全實現農業機械化;再就是,做到有機肥的利用,綠色和環保的農業。農民的意願和中央政策完全步調一致的,關鍵是中間落實。現代化農業不能完全按照既定政策,要一事一議,一村一議。比如,我和鄰村,他那裡種水稻,來到我這里就不一定適用。 專家解讀:未來農業主要問題是質量和效益 黨的十八大就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而長期以來,農業現代化發展相對滯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未來,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補齊四化的「短板」,需要農業生產實現由量向質的轉變。 姚景源:農業要由傳統農業走到現代農業。現在的問題主要不是產量的問題。是質量和效益問題。就是怎樣使農業的產出能在穩定數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質量和效益,進而使農民進一步增收,也就是說,使農產品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加值。這又涉及農業的生產方式問題和諸多科技問題。應當說現代農業是中國農業的根本發展方向,確實應下大氣力解決這個問題。 二、讓農民進城買房:農民消費潛力不容小覷 會議提出深入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 農民疑慮:進城買房很不現實 來自湖南永州的農民工張劍,在深圳打工將近十年了,如今他已經做到了一家雜志的編輯,月薪六千多。他自認已經進入白領行列,但是說起在深圳買房,他還是覺著很不現實。 張劍:就目前的形勢看,農民工在城裡買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城市裡提供的都是環衛工、快遞等低工資的工作,普遍工資不高。鼓勵我們在中小城市買房,但中小城市沒有就業機會,很多人在縣城買了房子,但還是要去深圳、廣州打工。能就業的地方,如深圳,一套房子三百多萬,我們買不起。 專家解讀:政府應想辦法幫農民進城買房 能就業的地方,買不起房子;買得起房子的地方,又缺少就業機會。這是城鎮化過程中一對現實的矛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指出,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政府出面,探索提高進城農民工購買力的途徑。 葉興慶:政府在這中間能起到什麼作用?一是盡可能地把進城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的保障范圍。可以用住房公積金、包括住房公積金貸款,幫助一部分對未來有穩定預期、願意在城鎮生活的農民,讓他們有購房的能力。第二,農民配置農村的宅基地、農房,在城市買商品房時能夠相應地扣減土地置放金,這樣就能夠降低農民在城裡購房的成本。上海、重慶很多地方也在做,這是政府幫助、提高進城農民房屋購買率的很重要的創新性做法。我想這方面應該有這個潛力。 中國著名房地產專家、清華北大MBA總裁班教授陳俊認為,幫農民進城買房,這是把市民和農民一視同仁的表現。 陳俊:政府幫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的舉動,表明把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當作刻不容緩的大事,已經把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和平等對待農村、城市居民當作一項基本國策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這十年來,農村居民日益成為龐大的消費群體。特?是新生代農村居民大都受過高等教育,吸收新知識的能力、消費能力不容小覷。幫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可以大大增強城市活力,可以增強各個城市的差異化。
三、精準扶貧+社保兜底:7000萬人可脫貧 會議提出:要保障民生,兜住底線。要擴大有效供給,打好扶貧攻堅戰。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 農民困惑:扶貧扶不對人 四川郫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扶貧是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但讓農民廖萬平看不懂的是,個別地方的扶貧「扶富不扶窮」。在他看來,扶貧不僅要有針對性,更要找對人。 廖萬平:真正貧困的,沒有指標,家裡有樓房的,偏偏有名額。大家對這個不太滿意。真正貧困的,應該從物質上和技術上,政府有指標的話給予幫助,派技術人員指導怎麼干、怎麼從貧困中走出來。還有個事不平衡,以我們這兒為例,吃低保的就不能有扶貧,如果貧困戶吃了低保,又有扶助,就會有人眼紅,造成矛盾。 專家解讀:可以精準幫扶和社保兜底 今年的中央扶貧會議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所有貧困人口脫貧,所有貧困縣「脫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精準幫扶,兜住底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指出,通過精準扶貧和社保兜底,七千萬人如期脫貧應該不是問題。 李國祥:首先一定要把這部分人准確界定下來,給每個家庭建立檔案,根據貧困戶家裡的資源條件,對其進行扶貧,這就叫做精準扶貧。從全國來看,應該有5000萬人可以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讓貧困家庭能夠脫貧。還有2000萬人口,他們的家庭沒有勞動力,或者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管再怎麼扶貧,也很可能仍然達不到脫貧的標准。這部分的人口就要靠社會保障來兜底了,可以通過提高最低保障標准,提高養老金發放的標准,還可以相應的增加資產收益的補償、補貼標准,讓實惠保障的功能,保障這2000萬人口如期脫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