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到扶貧
Ⅰ 據說廣東石油參加一個扶貧「雙到」項目,具體是什麼項目
自2013年廣東省來扶貧「雙到源」項目啟動後,聚興村成為了廣東石油對口幫扶單位。廣東石油派駐駐村幹部,細致謀劃扶貧項目,落實扶貧資金到位,兩年多以來,聚興村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00多萬元,逐步建成了油茶、百香果種植和台灣泥鰍養殖三大產業基地,帶動當地八成貧苦戶參與其中,使得貧苦戶人均年純收入不斷增加
近年來,廣東石油認真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廣泛參加扶貧和公益活動,積極開展11個對口扶貧點,20多個對口扶貧村的扶貧工作。通過舉辦「情暖驛站 關愛外地務工人員返鄉」、「3·15」質量日、安全生產宣傳月等大型公益活動,關愛社會,關注消費者權益,在樹立企業正面形象,打造企業品牌的同時,履行了中國石化作為國有企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滿意請採納!
Ⅱ 所謂的扶貧開發10項重點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內容如下:
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農業增收、鄉村旅遊、教育扶貧、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以及貧困村信息化。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但是,貧困地區發展滯後問題沒有根本改變,貧困人口生產生活仍然十分困難。
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2)雙到扶貧擴展閱讀:
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第一,大幅提高了扶貧標准。從2010年的1274元提高到2300元。
第二,組織開展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攻堅,這和區域戰略密切相連,我們把全國劃分為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對11個片區分別制定了扶貧攻堅的規劃。扶貧攻堅是同整個區域的脫貧有機結合的,它既是扶貧攻堅的規劃,也是區域發展規劃。
除此之外,我們還結合包括老區、原中央蘇區等等這些目前看來欠發達地區的實際,又專門制定了相關的促進發展的文件或者規劃。現在還在制定包括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有關規劃,加大推動這些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工作力度,來促進這些地方加快發展。
第三,研究出台了多項針對貧困地區的優惠政策。比如出台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為貧困地區制定了特殊的投資、金融和土地政策,編制實施了交通、水利、農業等行業的扶貧規劃。
第四,進一步做好專項扶貧工作,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扶貧專項投資的力度,我們認真組織實施了異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以工代賑、產業扶貧、就業促進等專項扶貧工程。
這些年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包括寧夏、貴州、甘肅、重慶等等這些重點地區我們加大工作力度,解決了很多這樣的貧困人口的進一步發展問題。通過異地搬遷最後使他們實現了脫貧致富,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們對這一類專項扶貧工作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
Ⅲ 如何做好扶貧工作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開發主要抓好三個重點即1、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切入點」 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2、以強化培訓為重點,努力促進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3、以扶持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努力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也就是「一體兩翼」。這三項工作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沒有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產業化調整結構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轉移和農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化扶貧這兩翼,貧困村和貧困農戶就富不起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按照「突出重點,縮短時間,加大投入,提高效益」的思路,對剩餘沒有解決溫飽低收入的貧困村,分期分批,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整村推進。真正實現「抓一批,脫貧一批」的目標。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加快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作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工作的務實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工作上加大力度,在資金上安排重點傾斜,在扶持進度上優先安排。以「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勁頭攻艱克難。根據此戰略目標,結合我辦的業務范圍,和鹽、同、紅、扁擔溝吊庄管理區的扶貧開發的實際和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認為,把扶貧工作拓展到農戶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行產業化扶貧無疑是做好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最佳選擇。
一、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面向市場,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實施產業化扶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改變傳統的就生產抓生產、就農業抓農業、就扶貧抓扶貧的工作模式,真正實現由."救濟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產業化扶貧的關鍵是選准產業化發展項目。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當前大宗農副產品已明顯過剩,靠單純的糧食生產和傳統的種養項目難以保證農民穩定增收。同時,從近幾年農民增收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的增長點已逐漸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據統計,近年來全市農民純收人中,農業所佔份額下降,非農產業卻直線增加。因此,在扶貧項目選擇上,一方面要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上下功夫,挖掘農業增收的內部潛力。按照面向市場、效益優先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調整農業結構,新上一批市場前景好、增收潛力大的農業扶貧項目,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增加農民收入。鹽同紅一線的貧困群眾已經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同心縣的「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紅棗、紅蔥、枸杞;一綠是地模西瓜;一黃是馬鈴薯,一黑是「油葵」「三駕馬車」一起拉即1、是三紅一綠一黃一黑;2、是草畜產業;3、是勞務輸出,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尤其以 建立「三紅」種植基地即4萬畝,枸杞800畝,地膜西瓜6.5萬畝和馬鈴薯28萬畝和油葵6萬畝最為突出。而鹽池也創出了自己特色品牌的八大產業:1、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3、是石油為主的鑽采業4、是煤炭、金屬鎂為主的礦產業、5、是以水泥、石膏為主的建材業、6、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7、是以蜂蜜、蕎麥為主的綠色保健食品業和生態旅遊業。因此扶貧項目的選擇應定位在實施生物工程、發展綠色食品上,重點實施三大扶貧項目,即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中葯材、以三紅一綠一黃一黑為主的種植業等、以皮毛肉絨加工的三大主導產業,力爭5年內三大產業總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展新的增收空間。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努力種好「鐵桿樁稼」,今年上半年,吳忠市勞務輸出達5萬多人次,人均創收達2.1億元,為貧困戶增收奠定基礎。要圍繞農業興辦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繁榮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同時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努力提高非農產業在農民收益中的比重。
二、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創新機制,強化服務
1、是創新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扶貧資金的使用要堅持最大效益原則,發揮扶貧資金的引導功能,充分調動農戶自身投入的積極性,形成以農戶自己投入為主體,扶貧資金投入為導向,信貸、外資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體系。使用扶貧資金不能 「撒胡椒面」,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良種引進比如:購買架子羊、基地建設,「龍頭」培植和信息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上。所有渠道下達的扶貧資金都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捆綁使用,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佳效益。2、是創新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機制。在組織實施上,要抓大戶帶規模,抓基地促生產,抓「龍頭」促銷售,通過實行規劃落實;資金傾斜,科技指導;流通 聯結、領導幫扶等扶貧到村到戶的措施,抓點示範,培植一批種養加運專也大戶和專業村社,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脫貧致富的扶貧典型,帶動產業化扶貧的健康發展。 三是政府要強化服務職能。要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引導、幫助規劃提供服務來解決農戶迫切需要解決的信息、資金、技術、市場等問題,著力為扶貧項目的實施創造優良環境。當前,尤其要建立好產業化扶貧的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體系,保障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實施產業化扶貧必須真正培育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龍頭」是產業化扶貧的支撐,只有通過各類「龍頭」組織的帶動,促進產、加、銷相互銜接,才能真正形成一體化經營的格局。「龍頭」企業或組織的帶動作用,有利於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化扶貧的實施步伐,提高扶貧效益。結合鹽同紅一線的實際, 要大力扶持兩種「龍頭」:一是「龍頭」企業。扶貧資金不僅要向生產基地、農民,而且要向一批龍頭企業傾斜。當前,是以皮毛、肉絨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2、是以苜宿、檸條為主的草產業,以甘草、苦豆子為主的葯材產業,這些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對企業改制力度,擴大規模,改進工藝,提高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二是中介組織。要鼓勵農民按照自願的原則,通過資本、技術、人力、 物力、信息的聯合,組建各類專業協會和銷售流通組織。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促成「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逐漸形成,努力創造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機制。達到環節銜接緊,協調運轉快,服務功能強,綜合效益高的目的,真正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結起來。
總之,一定要強化市場觀念,並且要用工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現代化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使農業在工業的反哺中得到拓展,在市場的培育中趨於集約化,在科技的孵化中走向現代化。從而通過推動科技興農戰略,帶動產業化扶貧,進一步把產業化扶貧這篇文章做大做強,把產業化扶貧這盤棋走活,從而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Ⅳ 什麼是扶貧"回頭看""回頭幫
正確的詞語是:扶貧雙到。 「雙到」是指: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雙到的概念是由廣東回省在中國答扶貧計劃中創造出來的,具體是在扶貧工作中要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在扶貧工作中要做到「應該到的和不應該到的要區分」。扶貧雙到中的扶貧工作和以往最大的不同,一是沒有具體扶貧項目的不給資金、二是幫扶的對象要「到戶、到人」。
Ⅳ 什麼是農村扶貧雙到
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Ⅵ 3月22日南方日報扶貧雙到表彰單位
3月22日,廣東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
記者從會上獲悉,根據《廣東省2013-2015年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考核辦法》(粵扶〔2013〕8號),2013-2015年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中,2571個重點幫扶村考核得分均為90分以上,平均得分108.17分。考核結果全部為優秀等級。
21個地級以上市、順德區考核得分均為90分以上,平均109分,考核結果全部為優秀等級。重點幫扶村所在的77個縣(市、區),考核得分均為90分以上,平均106.39分,考核結果全部為優秀等級。
參與2013-2015年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省直、中直駐粵的226個幫扶單位,考核得分均為90分以上,平均107.8分,考核結果全部為優秀等級。
會議對2013-2015年為全省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做出突出貢獻、考核結果為優秀的省紀委扶貧工作組等746個單位、何榮輝等1198名個人予以通報表揚。
三年來,全省各地、各有關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重大部署,落實責任,攻堅克難,創新機制,強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
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明顯增加。至2015年底,幫扶村貧困戶人均純收
入達9220元,比幫扶前增長3.6倍,超過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9%,90.6萬人如期實現脫貧。
貧困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至2015年底,2571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2年的1.14萬元提高到10.2萬元,超過了「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或超過5萬元」的目標。
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2013-2015年間,完成貧困村農田灌溉水渠建設21892公里;村道硬底化12273公里;解決了6601宗農戶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貧困村公共文化設施5695項;村衛生室覆蓋比例達到99%;貧困村100%建有公廁。累計完成「兩不具備」(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貧困村莊2600個、38442戶、16.8萬多人搬遷安置。
民生保障水平明顯提高。貧困村內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貧困戶均100%納入保障,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貧困戶適齡子女「普九」入學率達到95%以上,考上大、中專(高中)的貧困戶子女沒有出現因貧輟學現象。
貧困村「兩委」班子戰鬥力明顯增強,民意測評幫扶雙方滿意率高。群眾對幹部駐村、貧困戶增加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幫扶單位工作表現等5個指標,綜合測評滿意度達到99.98%。
南方日報訊(記者/胡新科 通訊員/韋浩)
Ⅶ 請問市扶貧辦公室,「雙到」工作是指那雙到,雙到的目的又是什麼
扶貧雙到的概念是由廣東省在中國扶貧計劃中創造出來的,並針對扶貧的雙到提出: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扶貧雙到中的扶貧工作和以往最大的不同,一是沒有具體扶貧項目的不給資金、二是幫扶的對象要「到戶、到人」。
「雙到」是指:規劃到戶責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