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生產經營性收入
Ⅰ 貧困戶非政策性收入是什麼意思
不是國家給的錢就是非政策收入,比如種地賣糧食,養殖賣雞鴨都是的。
Ⅱ 貧困戶退出標準是什麼
退出標准。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即「兩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礎上做到戶戶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
退出程序。
(1)確定目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人口減貧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行政村;行政村確定預脫貧戶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民主評議。每年11月底前,村「兩委」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後提出當年擬退出貧困戶,經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核實、擬退出貧困戶認可,在村內公示無異議後,由鄉鎮政府上報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2)貧困戶生產經營性收入擴展閱讀
貧困村
1.退出標准。貧困村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准,原則上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統籌考慮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在此基礎上做到村村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路。
2.退出程序。
(1)確定任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村退出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貧困村,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退出申請。每年11月底前,根據擬退出貧困村「兩委」提出的申請,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進行初審並在貧困村所在鄉鎮公示無異議後,上報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3)審核公告。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擬退出貧困村組織有關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核查。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村,由市級政府批准退出,並在貧困村所在縣公告。
(4)備案銷號。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貧困村退出結果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備案。縣級扶貧部門負責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對退出貧困村進行銷號標注。
參考資料:網路-四川省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實施方案
Ⅲ 怎樣理解「農民收入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
一、農民工資性收入
工資性收入即勞動報酬收入,是農民受雇於單位與個人,依靠出賣自己的勞動而獲得的收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農民工在非企業中的從業收入,二是在本地企業中從業收入,三是本地常住農村人口在外地的從業收入。簡單說就是打工掙的錢。
二、財產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這個簡單說就是租房、租地等掙的錢。
三、家庭經營性收入
是指家庭經營的相關收入,主要指農產品買賣收入。
四、轉移性收入
就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住房公積金、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等。農民的轉移性收入主要指政府的各種財政補貼。
Ⅳ 評貧困戶的標準是什麼
評貧困戶的標準是:
1、年人均純收入低於貧困標准(2010年2300元不變價)。
2、年人均純收入=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凈收入+轉移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支出。
3、住房方面:實際居住C級、D級危房且自身無力改造。
4、醫療方面:家庭因病致貧,且成員未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5、教育方面:家庭適齡成員因貧輟學,或家庭因學致貧。
貧困戶識別的范圍: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市、區)農村戶籍常住人口。
(4)貧困戶生產經營性收入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戶優惠政策:
一、農村低保金
2017年開始各地都出台了相關政策,提高了農村低保金額,而且實現了分類施保。按照申請人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與保障標準的差額發放。
二、農村醫療保障
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進一步擴大醫療貧困戶,讓貧困戶的就醫費用個人負擔大幅減輕,健康扶貧,改善因病返貧的情況。
三、農村危房改造補貼
按照規定,只要在農村危房改造范圍之內的,都能夠享受到農村危房改造補貼,而額度按家庭困難程度,補貼2000-20000元不等。
四、光伏扶貧
所謂的光伏扶貧,是指在農民所居住的房屋頂和農業大棚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使農民可以自己使用這些電能,並將多餘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而賣給國家電網的部分就是扶貧補貼。
五、貧困戶免費職業培訓扶貧
組織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等免費職業培訓,從而使得具備一定創業條件或已創業的貧困家庭勞動力都有機會接受一次創業培訓。
六、易地搬遷脫貧
所謂的易地搬遷脫貧,是指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並通過改善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和拓展增收渠道,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
從而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後續發展有門路、轉移就業有渠道、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實現建檔立卡搬遷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Ⅳ 2017農村貧困戶標准
不同省市的貧困戶補助有很大差異,每年補助150到1200元,如果符合低保還可以申請低保,現在又有專項扶貧資金,按照每戶3000到4000的標准,所以要看你們具體的情況,可以怎樣的扶貧。
Ⅵ 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包括
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支出)/家庭人口數。計算收入時,應以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收入穩定可持續為標准。
家庭經營性收入是指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生產籌劃和管理而獲得的收入。家庭經營純收入計算要扣除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稅金和上交承包費用等。
(6)貧困戶生產經營性收入擴展閱讀:
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指貧困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後的收入總和,按照貧困家庭常住人口平均的純收入水平。根據收入的性質劃分為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貧困戶家庭常住人口數指建檔立卡貧困戶登記在冊人口數。
按2011年提高後的貧困標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中國還有8200萬的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13%,佔全國總人口近十五分之一。經過此次大幅上調,中國國家扶貧標准線與世界銀行的名義國際貧困標准線的距離為史上最近。國際貧困標准(國際赤貧標准)為一人一天1.9美元。
Ⅶ 什麼文件規定八個不能脫貧
八有」指有穩固住房、有飲用水、有電用、有路通自然村、有義務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電視看、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准。
貧困戶「八有一超」政策具體指標解讀。
1.有穩固住房:指有主體穩固安全,無倒塌危險的住房,人均在13平米(含)以上(廳堂、廚房、衛生間等生活附屬房屋面積計算在內)。房屋可以是磚混結構、土木結構、也可以是木製結構。
2.有飲用水:不僅指有自來水喝,通過打井、水櫃、水窖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也可認定為有飲用水。
3.有電用:家庭接通生活用電即達標,不要求接通生產用電。
4.有路通自然村:指20戶以上的自然村(屯)有路通到村口,路可以是砂石路,也可以是水泥路或瀝青路,達到屯級路驗收標准,機動車能安全通行。
5.有義務教育保障:指貧困戶家中適齡未成年人能接受義務教育,沒有因貧輟學的學生,因重度殘疾、精神病或重大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上學的除外。
6.有醫療保障:指貧困戶家庭成員全部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7.有電視看:貧困戶家裡有電視機,不論尺寸型號,黑白或彩色電視機都行,能收看中央或廣西頻道,有線、無線或網路電視都可以。
8.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是有收入來源,主要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來講,只要具備下列其中之一的就視為達標,包括人均耕地0.5畝(含)以上、有養殖收入、有人均1畝以上山林地、有經營場地(鋪面)、家中有成員外出務工半年以上或創業致富有收益能解決生產生活的,以及其他收入;二是有最低生活保障,主要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來講,指符合當地低保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9.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准: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主要是: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再減去生產經營費用支出,然後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數。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計算較復雜,也難統計、難核實。
實際工作中,幫扶責任人要指導貧困戶按月、按季度記錄好各項收入及支出情況,並且每季度或每半年對貧困戶的收入記錄情況進行核實,確保貧困戶收入的真實性、准確性。2015年我國現行扶貧標准為年人均純收入2855元,2016年預計約3100元(按增長6%的比例估算),要以國家最終公布的年人均純收入為准。
拓展資料:
貧困人口脫貧認定程序
16號文件規定: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由村「兩委」組成民主評議後提出,經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核實、擬退出貧困戶認可,在村內公示無異議後,公告退出,並在建檔立卡系統中用綠色做好標記(因為我們的建檔立卡系統中分三種顏色:未脫貧的貧困人口用紅色標記,脫貧人口用綠色標記,返貧人口用黃色標記)。貧困戶脫貧以後,要繼續跟蹤扶持一年,確保穩定脫貧後,才能在系統中銷號。
根據國家貧困人口退出程序,我區貧困人口退出實行「雙認定」,指貧困人口以戶為單位提出脫貧申請後,由鄉鎮組織脫貧驗收工作組,包括縣鄉幹部、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等,嚴格按照「八有一超」標准對貧困戶進行脫貧驗收後填寫《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戶主和驗收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均在驗收表上簽字確認。
貧困戶脫貧「雙認定」按以下順序進行:制定年度預脫貧計劃並進行重點扶持→組織入戶認定驗收→村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扶貧領導小組審定→行政村公告,並在扶貧信息系統中更新信息、做好標記。
貧困人口脫貧「雙認定」一年組織兩批,第一批在當年7月15日前完成,第二批在次年1月15日前完成。各地組織實施脫貧「雙認定」過程中,扶貧、統計、調查總隊等部門要加強工作聯系,做好數據銜接
Ⅷ 貧困戶收入包含什麼不包含什麼
貧困戶家庭收入主要包括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
轉移性收入包括計劃生育補貼、低保金、養老保險金、生態補償金;政府、非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農戶轉移的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救災款、經常性捐贈和賠償等;
以及糧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補貼等生產類補貼等;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經常性捐贈和賠償以及農村地區(村委會)在外(含國外)工作的本住戶非常住成員寄回帶回的收入等。
不予計入家庭收入的情況你看:
1、優撫對象及政府給予特殊照顧的其他人員所享受的待遇;
2、政府、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對工作、學習優秀者頒發的非報酬性獎勵;
3、因勞動合同終止(包括解除),職工依照國家和本省規定所獲得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或一次性安置費;
4、喪葬費、撫恤金;
5、人身傷害賠償中生活費以外的部分;
6、經省民政部門確認的其他特殊收入;
7、百歲老人長壽保健金。
Ⅸ 貧困人口的認定
貧困人口的認定除了收入與消費,還要看行為和能力。
大多數分析家建議在確定生活水平的總體評估情況時將社會指標包括進來。貧困的其他維度,如健康、壽命、讀寫能力等在20世紀80年代被吸收到貧困的定義中。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界定貧困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採用了幾種測定方法,包括人類發展指數和人類貧困指數。人類貧困指數側重於貧困的三個方面:壽命、讀寫能力和生活水平。
壽命用40歲以前死亡的人的百分比來測定,讀寫能力用有讀寫能力的成人百分比來測定,而生活水平則用獲得醫療服務的居民的百分比,獲得安全飲用水的居民的百分比以及5歲以下營養不良的幼兒的百分比三個指標來測定。
(9)貧困戶生產經營性收入擴展閱讀:
申請扶貧補助政策:
申請農業補貼可以找當地的農業局、農辦、財政局、農綜辦、旅遊局、科技局、林業局、發改委等。以上部門每年都能申報,每個項目補貼在20到60萬元范圍的較多,如中央財政項目一般都在幾百萬至上千萬元補貼。
也可以找水利局、環保局、老區扶貧辦、經貿局等。這些項目資金少些,5到20萬居多。
當然,根據具體項目的不同,要針對性地選擇你要找的部門和科室,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些具體的科室職能,供大家參考(各地部門設置可能會有所不同):
1、經營管理科
這個科室主要是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
未來國家支持合作社的補貼資金,是優先扶持示範社的。換句話說,假如你的合作社沒有拿到示範社的牌子,那今後你申請政策的成功概率就不是很大。大家申請合作社示範社,很多工作都需要和經營管理科溝通。有些地方可能會設立一個經管站,也是主管合作社發展的部門。
2、市場與經濟信息科
這個科室主要負責實施「菜籃子工程」,所以,咱們對「菜籃子」這個項目不懂的,可以到這個科室去咨詢了解,想申報「菜籃子」項目的,也可以多跟這個部門做好溝通工作。
3、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我們平常都稱它為「扶貧辦」,主要負責扶貧資金和扶貧基金的劃撥、管理、監督工作。
扶貧項目主要支持企業或者合作社,申請扶貧資金直接去找扶貧辦就可以,目前,基本縣里的扶貧辦就可以批復扶貧項目,不用上報到市級、省級去審批。
4、農業產業化辦公室
它主要負責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推薦、申報,以及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初選和申報工作。一般企業和合作社要多與這個科室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此外,由於現在有很多農業項目都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此補貼申請並不限於農業部門,能想到的部門其實大家都可以去咨詢。
Ⅹ 什麼是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
從《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教材》上摘下的:經營性收入指村集體開展各項生產服務等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包括農產品銷售收入、銷售物資收入、租賃收入、勞務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