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8要素
A. 請問企業內部控制的八要素應該怎麼理解
目標制定包括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等等各項指標的制定是企業的管理導向
事項識別:對企業的事項按照輕重緩急進行分類
風險反應是對風險評估的考核和檢驗
B. COSO報告中的內部控制要素
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決定了企業的基調,直接影響了員工的控制意識。控制環境提供了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構架,是其他四項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包括員工的誠信度、職業道德和勝任能力;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責任分配、人事政策、董事會經營重點和目標等。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對內部控制的推行、效果或效率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比如,組織的機構發生變化,可能意味著組織業務面臨重組,組織經營過程、局部目標或業務范圍發生變化,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方式和范圍也必然要相應地發生轉變。
風險評估
每個企業都面臨諸多來自內部和外部有待評估的風險,風險評估的前提是使經營目標在不同層次上相互銜接,保持一致。風險評估指識別、分析相關風險以實現既定目標,從而形成風險管理的基礎。由於經濟、產業、法規和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需要確立一套機制來識別和應對有這些變化帶來的風險。其中重要內容是對風險本身進行評估即對風險的真實性、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防範風險可能採取的有效措施、這些措施可能產生的後果和風險發生後將產生的內外部影響進行分析和評價。
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有助於管理層決策順利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動有助於確保實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控制活動體現在整個企業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中。它們包括諸如批准、授權、查證、核對、符合經營業績、資產保護和職責分工等活動。
信息與溝通
內部控制涉及組織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特別是涉及管理層的態度、管理層對風險的看法和對控制措施的配合,甚至可能涉及一些利益團體或項目團隊的集體態度。為了獲得有關內部控制充分准確的信息,為了使控制措施得到充分的響應和有效的配合,同時也為了使風險評價客觀公正,廣泛的信息來源和相關人員之間的充分溝通與理解是內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環節。公允的信息必須被確認,並以一定形式及時傳遞,以便員工履行職責。信息系統產生涵蓋經營、財務和合規性信息的報告,以助於經營和控制企業。信息系統不僅處理內部產生的信息,還包括與企業經營決策和對外報告相關的外部事件、行為和條件等。有效的溝通從廣義上說是信息的自上而下的、橫向及自下而上的傳遞。所有員工必須從管理層得到清楚的信息,認真履行控制職責。員工必須理解自身在整個內控系統中的位置,理解個人行為與其他員工工作的相關性。員工必須有向上傳遞重要信息的途徑。同時,與外部諸如客戶、供應商、管理當局和股東之間也需要有效的溝通。應當說明的是,內部控制中的充分溝通不能影響內部審計部門的責任對象和工作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是向董事會負責的機構,並按其執業准則獨立履行職責。
監控
內部控制系統需要被監控,即對該系統有效性進行評估的全過程。可以通過持續性的監控行為、獨立評估或者兩者的結合來實現對內控系統的監控。持續性的監控行為發生在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中,包括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監督行為、員工旅行各自職責的行為。獨立評估活動的廣度和頻度有賴於風險預估和日常監控程序的有效性。內部控制的缺陷應該自下而上進行匯報,性質嚴重的應上報最高管理層和董事會。
內部控制五項要素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體,對不斷變化的環境自動做出反應。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的經營行為緊密相連,因基本的商業動機而存在。當內部控製成為企業內部架構的核心部分和基本理念時最為有效。這時內部控制可以支持經營質量和主動的授權,避免不必要的花費,並對環境的變化迅速做出反應。
C. 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內部控制,是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性生活,從而能夠內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容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
控制要素包括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三)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四)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D. 簡述內部控制要素有哪些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E. 誰能告訴我新提出來的內部控制的八個要素都是什麼
ERM分為八個要素,即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八個相互關聯的要素
不知道對不?
F. 內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按美國的COSO委員會提出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分為以下五要素:
1、控制環境
2、風險評估
3、控制活動
4、信息與溝通
5、監察
中國的《內控規范》借鑒了美國的COSO委員會提出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並結合中國國情,要求企業所建立與實施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五個要素:
1、內部環境
2、風險評估
3、控制活動
4、信息與溝通
5、內部監督
G. 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反舞弊機制等。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採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結合企業具體業務和事項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的溝通機制等。
5、對控制的監督: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並做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對建立並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7)內控8要素擴展閱讀:
五要素之間的關系:
內部環境是基礎,是企業建設內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內控制度、流程、控制點得以實施的根本條件。一個企業內控好壞,首先應對其內控環境進行評價,如果環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細和深入的進行建設,換句話說,如果環境建設得好,具備良好的風險意識和內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並不重要。
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這是內控體系核心三個環節。監督檢查是使內部控製成為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這個環節內控工作就不是一個PDCA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