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貧困戶什麼時候脫貧
一、一達標
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國家公布的扶貧標准線。
(一)收入計算時間段
去年的10月1日到當年9月30日,即2020年收入計算時間段為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
(二)計算公式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純收入)=(家庭總收入-生產經營性支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數
1.家庭總收入的構成
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四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
(1)工資性收入。主要指該戶所有外出務工人員的所有工資收入;不包括外出打工寄回來現金(計入轉移性收入),如家庭成員打工自行帶回的工資計入工資性收入,轉賬到家庭成員銀行卡寄回、親戚朋友帶回的工資計入轉移性收入。
(2)生產經營性收入。主要指農戶的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工業、建築業以及第三產業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需要注意:一是農戶自產供自己生活的農業產品(如水稻、蔬菜)、牧業產品(豬、雞、馬、牛)、漁業產品,需根據當時市場價格折算成收入計入家庭總收入;二是農戶以銷售為目的養殖農業產品(如水稻、蔬菜)、牧業產品(豬、雞、馬、牛)、漁業等產品,必須銷售後方可計入家庭總收入。
(3)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特惠貸」分紅、土地租金列入該項收入。
(4)轉移性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農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農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計劃生育補貼、低保金、養老保險金、生態補償金。政府、非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農戶轉移的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幫扶措施中教育補助、圓夢工程補助)、救災款、經常性捐贈和賠償,以及糧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補貼等生產類補貼等。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獎勵(3000元/人)、按時拆除舊房並按時入住獎勵(5000元/戶)、征地補償款(除以50年)計入此項收入。
2.不計入家庭總收入的情形
(1)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
(2)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資金,具體指20000元/人建房補助、15000元/人舊房拆除補助;
(3)住院醫療報銷費用;
(4)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中免(補助) 學費、免(補助) 教科書費、免(補助) 住宿費、中小學生營養午餐等補助。
3.生產經營性支出包括的內容
主要指農戶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的支出,如農業生產中購買種子、肥料、農葯、薄膜的費用,牧業生產中購買的仔、幼禽(畜)、種蛋的費用。
4.填報收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填寫收入時,必須符合邏輯。一是有生產經營性收入,必須有生產經營性支出,且兩項必須符合實際;二是有養老保險金,家中必須有超過60歲老人;三是有務工收入,家中必須有青壯年健康勞動力等。
(2)轉移性收入必須按照相關標准統計,確保實際情況與統計數據一致。如養老保險金2018年100元/月、2019年93元/月等。
(3)關於養老保險金,已脫貧戶計入家庭收入、未脫貧戶不計入家庭收入。
2. 2O18年貧困戶脫貧標準是多少
第一,有穩定持續的收入。2018年人均收入不低於3200元。持續穩定說的是要有自己的產業或者門路,收入能夠穩定。暫時性大額收入不算。
第二,醫療有保證。簡單的說能看得起病,不能因病再次貧困。
第三,教育有保證,學生能夠上學,不能產生因沒錢上學而不上學。
第四,住房有保證。住房說的是不住危房,不能因房子問題出現傷亡現象。危房必須要經過危房改造。
第五,飲水有保證,必須是安全用水。安全用水是指自來水,飲水衛生有保證。

(2)貧困戶幾年脫貧擴展閱讀:
第一步:預退出。2015年年底,縣根據省市要求,結合實際,制定了貧困退出規劃,計劃今後兩年每年減貧4871人,至2017年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2016年和2017年年初,縣將根據貧困戶退出規劃及上年度減貧計劃執行情況,下達貧困戶退出計劃(減貧計劃,下同),並與鄉(鎮)人民政府簽訂減貧責任書。
鄉(鎮)在縣下達的年度退出計劃的基礎上,分解落實到村,並與各村簽訂減貧責任書。村根據鄉(鎮)下達的年度貧困退出計劃,將任務分解落實到人,並將年度計劃退出的貧困人口報所在鄉(鎮),由鄉(鎮)在建檔立卡系統內作「預退出」處理。
第二步:精準扶持。縣、鄉、村以及「連心」工作隊、幫扶責任人要對照貧困戶退出條件和需求,因戶施策,制定扶持計劃,並加大扶持力度,進行重點扶持。
第三步:摸底調查。年終,對「預退出」的貧困人口進行摸底調查,調查人員應包括村委會幹部、村民小組長、駐村工作隊幹部、貧困戶幫扶幹部等,填寫貧困戶退出摸底調查表(附後)。
第四步:民主評議。摸底調查之後,由村委會組織召集相關人員召開民主評議會,對摸底情況進行逐戶討論,擬定退出貧困戶名單,並在行政村所在地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七天。
參加民主評議的村民代表必須是作風正派、責任心強,對貧困戶家庭較了解的村民、村小組幹部或村幹部。
村民代表大會對年度擬退出對象的初選要綜合考慮貧困戶的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致貧原因的緩解、住房、家庭成員的上學和就醫等情況,歷年來得到扶持的貧困戶應先列為擬退出對象。
第五步:入戶核實。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相關人員(不得少於3人),對擬退出貧困戶進行逐戶核實,確定全鄉(鎮)貧困戶退出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
第六步:批准退出。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核批准,縣審核後,報設區市、省備案,待設區市、省聯合委託的第三方評估核查後,由縣批准並在各行政村公告。
第七步:退出處理。貧困戶經批准退出後,即錄入信息檔案,由鄉(鎮)在建檔立卡系統內進行「脫貧退出」處理。
3. 脫貧的標准到底是什麼
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2014年現價脫貧標准為2800元。綜合考慮物價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現價計算的標准。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測算,2020年全國脫貧標准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縣脫貧的主要標准為:貧困縣貧困發生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達到國家規定標准。實現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3)貧困戶幾年脫貧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原則標准:《扶貧剛要》規定: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貧困戶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飲水;三是有基本農田;四是有增收產業;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六是有基本社會保障;七是實現家裡有餘糧;八是實現手頭有餘錢。
打攻堅戰,實打才有勝算;啃硬骨頭,實干方能破局。這既是源於實踐的經驗,也是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然而,在一些地方,精準識貧、扶貧異化成了繁瑣表格,各種展板報表滿牆掛,各種評比檢查不停息,不僅基層幹部苦不堪言,許多群眾也被弄得雲里霧里。這種只顧「面子」、不要里子的形式主義之風,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加以糾正。
4. 貧困戶退出標準是什麼
退出標准。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即「兩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礎上做到戶戶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
退出程序。
(1)確定目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人口減貧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行政村;行政村確定預脫貧戶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民主評議。每年11月底前,村「兩委」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後提出當年擬退出貧困戶,經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核實、擬退出貧困戶認可,在村內公示無異議後,由鄉鎮政府上報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4)貧困戶幾年脫貧擴展閱讀
貧困村
1.退出標准。貧困村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准,原則上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統籌考慮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在此基礎上做到村村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路。
2.退出程序。
(1)確定任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村退出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貧困村,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退出申請。每年11月底前,根據擬退出貧困村「兩委」提出的申請,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進行初審並在貧困村所在鄉鎮公示無異議後,上報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3)審核公告。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擬退出貧困村組織有關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核查。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村,由市級政府批准退出,並在貧困村所在縣公告。
(4)備案銷號。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貧困村退出結果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備案。縣級扶貧部門負責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對退出貧困村進行銷號標注。
參考資料:網路-四川省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實施方案
5. 國家扶貧,如果一個家庭是貧困戶。那一年能領取多少錢,能領取多少年
現在國復家扶貧已經不制再發放現金,而是家裡沒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老弱病殘)成為低保戶,每月領取低保金大概每年或每月幾百元,這主要看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但基本上也就是吃個溫飽,沒有什麼閑錢。
而家裡有勞動力的屬於精準扶貧戶,要自己找致富項目,然後申請政府補貼的無息貸款,並且接受年度考核,一旦達到脫貧條件就會停止扶貧措施。
因為精準扶貧實施動態管理,當地政府制定精準扶貧脫貧方略,每年年初,省市區、市、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分別制定轄區貧困戶(貧困人口)年度脫貧摘帽計劃,由縣級提出重點幫扶名單,在信息系統中標識,實行重點幫扶管理,促進貧困戶有序退出。
精準扶貧以每年年初提出的脫貧計劃為依據,以當年的「八有一超」(有穩定收入來源且吃穿不愁、有住房保障、有基本醫療保障、有義務教育保障、有安全飲水、有路通村屯、有電用、有電視看、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為主要衡量標准,嚴格按照入戶核驗、村級評議、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公告、設市區和省政府備案五步程序進行脫貧摘帽。對已脫貧的貧困戶,在信息系統中標識,實行脫貧管理。

6. 貧困戶在什麼條件下才算是脫貧
貧困戶達到以下條件就算是脫貧。
貧困戶達到「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
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000元以上(包括務工收入、生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
貧困戶退出政策:
按照民主評議、入戶核實、農戶確認、公示公告、備案管理的程序執行。
民主評議:經村民小組推薦,通過支村兩委組織村民代表評議小組民主評議的方式確定擬脫貧戶。
入戶核實:駐村工作隊、鄉鎮(街道)駐村幹部、結對幫扶責任人和支村兩委入戶核實。
農戶確認:農戶簽字確認,自願退出。
公示公告:鄉鎮(街道)對擬脫貧名單在鄉鎮、村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7天),公示無異議,報縣市審批,縣市抽查復核後,將批準的名單進行公告。
備案管理:縣市將名單報省、市扶貧辦備案,並在扶貧系統中將農戶標識為「脫貧」。

(6)貧困戶幾年脫貧擴展閱讀:
努力幫助貧困戶脫貧
2017年11月2日17時許,湖口縣馬影鎮新塘村7組貧困戶許海啟的家,來了一位特殊客人。
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電信九江分公司督導、向東班班長向東。向東在他家向馬影鎮的鎮村幹部、湖口縣金砂灣學校教師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許海啟的妻子和兒子已病逝,兒媳婦已經改嫁。
現在,他和11歲的孫子一起生活,是中國電信湖口分公司對口幫扶的精準扶貧戶,他的孫子今年在金砂灣學校讀五年級。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今天和我一起來的,還有我愛心團隊的夥伴,我們將盡力幫扶許海啟家盡快脫貧。」向東說。
沒有桌子、沒有音響、沒有麥克風,大家圍著向東而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我們不僅要做到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輟學,還要做到讓他們在學校吃得飽、穿得暖、學得快樂。」
向東說,「我和公益夥伴一起發起的威德慈善基金『向東班益啟助學』項目,將資助許海啟的孫子在學校的所有生活費用,直到中學畢業。
另外還將資助金砂灣學校4名家庭貧困的學生,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向東的話音剛落,屋內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金砂灣學校校長江軼強說:「我們一定全面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讓每一個貧困學生茁壯成長。」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貧困戶脫貧標准和退出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努力幫助貧困戶脫貧
7. 貧困戶脫貧有什麼標准,算是脫貧
貧困戶脫貧根據國家標准人均純收入超過2015年3050元,2016年3200元,2017年3400元,但是貧困戶脫貧不僅看收入還需要「兩不愁三保障」等綜合考慮貧困戶家庭情況達到標准才可以脫貧;貧困戶脫貧不脫政策,可以繼續享受保障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