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審聽證審判長不參加可以嗎
應當參加,如果參加不了,也要有其他審判人員參加。
『貳』 交通事故二審聽證審理是什麼意思
應當是指二審開庭審理,在民事訴訟法修改前,民事案件的二審多採取書面審理。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二審案件以開庭審理為主,以書面審為輔。而開庭審理包括主要包括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互相質證等環節。
〈民事訴訟法〉關於二審程序的相關規定
1、第168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2、第169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3、第172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叄』 到底有沒有再審聽證的具體規定包括聽證程序規定
法律上沒有再審聽證的具體規定,包括聽證程序規定。法院一般情況下,是按照庭審的程序進行再審審查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最高法關於受理審查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若干意見》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審查申請再審案件,採取以下方式:
(一)審查當事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書面意見等材料;
(二)審閱原審卷宗;
(三)詢問當事人;
(四)組織當事人聽證。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對以下列事由申請再審的案件,可以組織當事人進行聽證: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第十九條合議庭決定聽證的案件,應在聽證5日前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條聽證由審判長主持,圍繞申請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第二十一條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詢問、聽證或未經許可中途退出的,裁定按撤回再審申請處理。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不參加詢問、聽證或未經許可中途退出的,視為放棄在詢問、聽證過程中陳述意見的權利。
(3)二審聽證擴展閱讀:
一、 聽證結束後,合議庭經評議對再審申請可作出下列處理:
(1)原裁判正確,再審申請理由不成立的,應予駁回;
(2)原裁判正確或無重大差錯,當事人在聽證活動中自行和解的,應製作和解筆錄,由申請人撤回再審申請
(3)原裁判可能有錯誤,應當依法予以糾正的,合議庭應向分管院長匯報案情及擬處理意見,由分管院長決定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對原審案件中止執行及提起再審;
(4)原裁判確有錯誤的,在聽證過程中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為保護當事人民事權利的意思自治,應及時提請審判委員會批准,進入再審程序予以處理。
二、申請再審的限制:
(1)申請再審人就同一民事案件向同一人民法院一般只能申請再審一次;
(2)對經兩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復查均駁回的民事案件,申請再審人再次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對經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民事案件,申請再審人再次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對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裁判或者復查駁回的民事案件,申請再審人仍不服提出再審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申訴與申請再審程序的規定:
(1)審查刑事、民事、民商事、知產、行政案件的申訴和再審申請,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刑事申訴的暫行規定》、《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申訴的暫行規定》,以及有關法律規定進行審查處理。
(2)對於當事人就本院一審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提出申訴或申請再審的,由本院審查處理。處理後當事人仍不服的,屬於民事、民商事、知產案件,可以向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或申請再審;屬於刑事的再申訴,由本院再次進行審查,對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可能確有錯誤的,決定進行再審。
(3)對於當事人就本院的二審終審的民事、民商事、知產案件申請再審的,由本院審查處理;屬行政申請再審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屬刑事申訴案件一般由本院直接審理處理,必要時也可以交由一審的基層人民法院復查後,提出處理意見,報本院審定。
(4)當事人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再審的,申請人應依法交納訴訟費。
『肆』 二審再審,二審聽證會已開過,被告有勝訴的可能有多
二審再審,聽證會已開過,是不存在是否勝訴的問題,因為案件正在再審專審查階段,還沒有進入再屬審程序。
再審審查階段的結果有兩個,一是進入再審程序,這時候才能考慮勝訴的問題;二是駁回再審申請,也就是說,案件沒有錯誤,不能再審,當然也就不存在勝訴的問題了。『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第二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伍』 請問法院二審為什麼還要聽證
先行聽證,再行栽定。
『陸』 二審已經判決,還開什麼聽證會啊
1、二審判決做出時即生效,這沒問題。
2、二審法院通知你再開聽證會:有可能是有當事人申請再審、或是二審法院或上級法院認為已經生效的二審判決中有些問題有疑惑、有錯誤,在決定再審前邀請各方面人士舉行的聽證。
3、圍繞二審判決中的判決內容、認定的事實和證據、適用的法律等,仔細看看是否會有什麼漏洞、應當再收集一些什麼證據等。如果聽證通知上有具體的聽證內容,也可以圍繞聽證通知中確定的聽證范圍進行准備。
『柒』 民事訴訟中聽證和開庭有什麼區別
民事訴訟中聽復證和開庭的制區別如下:
1、兩者的概念不同
民事訴訟中聽證指的是人民法院在作出有關法律決定之前,聽取行政相對人陳述、申辯、質證的程序;開庭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審判前的准備工作之後,在法院或其他適宜場所設置的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

2、兩者的性質不同
法院聽證程序一般是在案件執行階段,因該執行案件出現執行異議或案外人異議,法院執行部門會通知各方當事人參與聽證,因此聽證大多屬於行政程序,而開庭是司法程序。
3、兩者的職能分工不同
聽證一般解決執行程序性問題,而審判程序開庭則涉及訴權或實體權利,是對整個案件的審理與進行決策。
4、兩者的作用不同
聽證必須為庭審工作做准備,或者是發揮其調節功能,調解結案,來減輕庭審的負擔。在有些民事審判中,調解是不可或缺的先行程序。因此聽證是為開庭做准備的,通過聽證可以決定是否需要審理,庭審則是正規的審判程序。
『捌』 聽證會在二審中有法律效力嗎
什麼聽證會??
『玖』 二審已經判決,還開什麼聽證會啊
來1、二審判決做出時即生效,源這沒問題。
2、二審法院通知你再開聽證會:有可能是有當事人申請再審、或是二審法院或上級法院認為已經生效的二審判決中有些問題有疑惑、有錯誤,在決定再審前邀請各方面人士舉行的聽證。
3、圍繞二審判決中的判決內容、認定的事實和證據、適用的法律等,仔細看看是否會有什麼漏洞、應當再收集一些什麼證據等。如果聽證通知上有具體的聽證內容,也可以圍繞聽證通知中確定的聽證范圍進行准備。
聽證會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
『拾』 二審傳票聽證多久能判決
如果沒有延期和中止的情況,從立案之日起3個月審結特殊情況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二審的判決時有效判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